【注】北國那風公眾平臺已整體搬遷至本公號:I北國風,敬請搜索關注:hljrbbgf
高粱地打烏米
□趙富
東北高粱地裡打下的烏米。
魚米之鄉的肇源,水美土沃,綠色高粱稈上長出的烏米味道鮮美。幾十年前,還是生產隊的年代,在高粱正欲含苞吐穗的季節,我跟著大人們去肇源串門兒。在南街市場轉悠時,無意中發現拐角處有個小朋友,正蹲在小筐前用求助的目光盯著我。筐裡裝著很多根高粱葉子包裹的綠色小包包。他告訴我:「這是肇源的高粱烏米,非常好吃。」
市場奇遇,讓我的幼小心靈對肇源烏米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當時,母親花了三分錢給我買了一根。我按照小朋友的示範,扒開葉子,咬口白色小棒棒,還真好吃,解饞過癮。後來,我又從大人那兒知道,在肇源大地生長出烏米的農作物裡,常見的有高粱、玉米、穀子等幾種,而且高粱烏米為最佳的,受到世代江灣人的青睞和喜愛。
高粱烏米,是高粱在萌發期受病菌侵染芽鞘所產生的一種病害,橢圓形孢子堆寄生於高粱穗上,被民間稱為高粱絲黑穗病。此病穗多為播種時,高粱種子略有發黴,竄穗便秀出烏米;再者是在高粱孕穗季節,如遇到連續的陰雨天,高粱芽鞘受到細菌侵染,也是容易長出烏米。
蒼蒼茫茫的青紗帳,綠野無際,多一枚鮮美可口的烏米,就少一棵紅似火把的高粱穗。雖然如此,高粱烏米還是不失為舌尖上一道天然綠色保健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澱粉及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尤其含維生素、真菌多糖、微量元素硒以及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等功能因子。它能生吃,扒開葉子,則可以當瓜果品嘗;它能熟吃,放在鍋裡蒸,撒上些許鹽,口感和味道會更好些;它可蘸醬吃,也可打熟醬吃……同時,烏米還可入藥,對於月經不調、血崩便血等症,都有很好的療效。
烏米的外貌,很有獨特風格。嫩的時候,像根粉筆,小巧玲瓏;老的時候,則又像支毛筆,蒼勁厚成。剛剛打包的幼嫩烏米,外皮讓綠葉子全部包裹著,剝開葉子則呈現出嫩嫩的白色小棒,與粉筆粗細大小相似,其肉為白中帶點微微的甜味,口感細膩,很好吃。
我來到肇源鄉下親屬家,選了個晴朗的天氣,和東西院的幾個小朋友結伴,去松花江邊的一片高粱地打烏米。而其中的一個夥伴,正是在街裡市場拐角處賣烏米的小朋友——東院的臭蛋。我們一人一條壟溝,行進在高粱地的綠色波浪之中。這時,臭蛋為了調解沉悶的空氣,先出了個謎語找樂,邊尋找烏米邊讓我們猜。他說:「順著壟溝往裡走,歪著脖子往上瞅,眼珠子死死盯一塊兒,見到大肚子就下手。」我們一群小夥伴一聽,個個樂得前仰後合,一陣陣笑聲在廣闊青紗帳迴蕩……
在打烏米的小夥伴中,我的個子最高,他們喊我「高粱稈」。打烏米,原來是一場智慧的角逐。如果技巧掌握嫻熟,取勝的概率就會高些。判斷烏米的「老」與「嫩」,要用手指去捏綠葉包裹的高粱苞,靠感覺判斷:如果包硬,則是烏米老了;而如果包軟,則是嫩的烏米。那麼,判斷「烏米棒」與「高粱穗」呢,也要用手指去捏綠葉包裹的高粱苞,也靠感覺來判斷:如果苞散,則是高粱穗;如果苞硬、苞軟,便則是烏米了。
當我們從高粱地鑽出來的時候,每個人身上都落了一層高粱花子和稈葉上的白粉。在地頭上,我們比試一下戰利品,我是最大的贏家。我先挑選幾個嫩棒給二丫和三姑娘,又挑一個硬棒給了臭蛋。臭蛋不管老嫩,扒開皮就咬一口,吃得滿嘴烏黑一片。二丫挖苦他:「像黃皮子一樣,嘴巴都黑了!」而臭蛋卻不好意思地抹下嘴角,從高粱地裡出來本身就滿頭大汗,這一抹滿臉就像畫上「水墨丹青」了。三姑娘戲笑他:「見到大肚子就開口。」一時間,我們開懷的笑聲,又衝進浩浩蕩蕩的高粱地裡。
時光悠悠,白駒過隙。流年的青紗帳,早已成過往雲煙,但那童年的烏米,卻似盤根錯節的一縷鄉愁,讓我終生難以忘懷。
【發表於《黑龍江日報》2018年8月24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