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嗎?農村的高粱是這樣打的

2020-12-18 果苗說電影

現在已經8月份了,高粱收割的季節是6-9月,我們這邊的高粱現在才收割的,高粱又稱為紅梁,主要產於東北地區,它的籽粒有黃色,紅色,黑色,白色,灰白色、和淡褐色五種,就比如大家都眾所周知的宜賓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等等都是以紅高粱為主的原料。主要就是用於釀酒,

它的長相有點像玉米杆的樣子,可能很多在城裡的人是沒有辦法看到這種土生土長的高粱的。

知道高粱的樣子嗎?近距離給你們看看。高粱收割回來怎麼處理呢,我們是用一種打高粱的工具,叫做鏈枷。可能這樣說你們不明白,看圖吧

我們打高粱就是這樣打的,奶奶趁著太陽下山那會兒打高粱,現在的話是有高粱機器的,但是我們這裡還是這樣打的,因為數量也不多,這個可是個很鍛鍊人的活,看著好玩,打不了兩下累得要死,所以,即使我奶奶年紀這麼大了,論幹農活體力,你是比不過的。我爸爸常年在外 ,回來跟我爺爺掰手勁完全被秒。

打完的高粱我們可以釀酒,也可以賣,就算是賣,別人收過去還是釀酒。自己家裡人要喝酒,所以我們都是用來自己烤酒喝,那味道很香,很純。而且打完高粱的杆我們還能做掃把。

就是這樣的,掃把也分幾種款式的,但是這種掃把不可以在溼地掃,看它的原料就知道,這種掃把打溼了很不好掃,但是乾燥的地下會掃的很乾淨,在乾燥的情況下比塑料的掃把好用多哦。然後,家裡有個柴火灶可以把用久了的掃把,我們就直接燒柴火了。

看到這裡了,點個關注吧,帶給你更多農村趣事

相關焦點

  • 「處暑高粱白露谷,秋分路旁看豆撲」,說的是什麼意思?
    這句老話是說立秋以後,高粱開始轉人成熟期,高粱穗子開始變紅臉了,處暑節氣,農民就該開始動鐮收割了。真正的秋收大忙季節到了。"處暑高粱,白露谷,秋分路旁看豆撲",從處暑到秋分的這個月,是農村秋季收穫的關鍵季節,搶收搶種,忙碌不停。「處暑高粱」表示在處暑節氣後就該收高粱。
  • 一種高粱稈,過去少有人種植,現在「擠身高檔水果行列」
    那種高粱杆可甜了,在高粱成熟的時候,高粱杆仍然是甜的,但是沒有高粱出穗成米的時候那麼鮮嫩了,但還是非常好吃的,過去農村非常貧困,農村孩子根本沒有零食,那些高粱杆兒,就成了他們解饞的好東西了。這種高粱杆種植過程和普通高粱是一樣的,高粱成熟後,高粱杆有兩米高,高粱穗兒高高的懸掛在枝頭,搖搖晃晃的,很招人喜愛。
  • 高粱成熟收穫,今年高粱價格如何,種高粱利潤高嗎
    9月初,又到了高粱成熟收穫的季節,高粱又叫蜀黍,有農民稱這種作物叫小蜀黍。我國高粱的栽種面積比較廣,食用高粱穀粒供食用、釀酒。糖用高粱的稈可製糖漿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經濟作物。
  • 路客天下|高粱田裡的仰望
    他那間土屋裡堆滿罈罈罐罐,冒出縷縷酒香,老瓷碗裡盛滿紅紅的高粱麵條、面魚、面卷、大煎餅,這些把我幼小的心靈佔據了。老爺爺在大山深處一個叫野馬溝的山坳裡,曾種過一片高粱。在他精心呵護下,驚蟄過後又幾經春雨滋潤,在這塊處女地上長出油綠綠的高粱苗。又過了一些日子這些細細的高粱苗在拔節聲中一夜間竟然躥得老高。高粱穗子垂下如禮花綻放,這時花粉也開始飄飄灑灑。
  • 2斤高粱最少出1斤白酒,純糧食酒的成本有多低,你知道嗎?
    2斤高粱最少出1斤白酒,純糧食酒的成本有多低,你知道嗎?一,首先要知道純糧食酒和勾兌酒的區別這二者的區別主要是體現在2個方面:發酵方式和發酵時間的不同,是否需要勾兌的不同。二,純糧食酒的生產成本,其實很低重點來了,很多人認為,自己買到的純糧食酒的價格都不算便宜,成本應該很高,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
  • 【缺英語教師,農村小學3年只發書不開課】信陽市平橋區高粱店鄉餘...
    2020-07-16 07:19:36來源:FX168 【缺英語教師,農村小學3年只發書不開課】信陽市平橋區高粱店鄉餘灣村,距離信陽中心城區48公裡。
  • 霜降將至,農村俗語:霜打的青菜分外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霜降過後,大多數植物都會因為天氣寒冷逐漸失去生機,俗話說:霜降殺百草,在我的感覺裡,這個季節的農村是最蕭條的。但是這個時候的農村的菜園子裡,依舊生長著很多蔬菜,而且大家常說有些蔬菜經過霜打後才會更可口,更好吃,你知道哪些蔬菜打霜以後更好吃,這是什麼原因你知道嗎?
  • 釀酒為什麼用高粱,中國古代是用高粱釀酒嗎?
    在中國的釀酒界,有高粱釀酒香、玉米釀酒甜、小麥釀酒糙、大米釀酒淨、大麥釀酒衝之說,這是對不同原料釀酒特點的經驗總結,所以,「好酒離不開紅糧」已成為世人共識。「糧乃酒之肉」,高粱澱粉含量高、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低、食用適口性差等典型品質特點,鑄就了他的存在是「專為中國白酒而生」,是釀造中國白酒首選的原料。現在大部分的好酒都是採用高粱釀造的,比如茅臺、汾酒、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古井貢酒、洋河大麯、董酒等,這充分說明高粱具備與眾不同的特點。
  • 高粱:從非洲來的「毒品」還是希望?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清代學者程瑤田(1725–1814)皓首窮經,在嘉慶八年(1803年)以79歲高齡出版了巨著《通藝錄》,在其中最有名的《九穀考》一篇中極力主張中國古籍中已經有對高粱的記載。他認為稷就是高粱,可這是一個誤判。
  • 高粱也是一種糧食,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種植了?
    河南多地州縣也是大種高粱,考城縣的高粱每年收穫時「堆集街滿」,還出現了「紅高粱」「白高粱」「黑高粱」等各類品種……可以說,那些影視劇常見的,中國北方農村大片的高粱地,甚至上世紀八十年代銀幕上震撼了萬千觀眾們的「紅高粱」,基本都是從明清年間起形成的。而放在近代的東北大地,高粱的種植更是「大火」。
  • 「高粱產業扶貧」交出2020年成績單
    為進一步抓好2021年高粱生產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實現鄉村振興,12月18日,全市高粱產業扶貧項目助農增收工作會在市農業農村局舉行。市委副書記唐強出席會議,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各級各有關方面在推動高粱產業扶貧取得的成績、付出的努力表示祝賀和感謝,並對進一步發展高粱產業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作出安排要求。會議對2020年高粱產業扶貧項目進行了總結,安排部署了2021年加快高粱產業發展鞏固拓展扶貧攻堅成果實施方案,並對工作湧現的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
  • 高粱穀子玉米各種農作物報災了……
    高粱、穀子、玉米比著賽的長,一天一個變化,各種雜草也像喝了營養快線似的長地嗖嗖的。我起早貪黑間苗、拔草、耘地、趟地,雨也沒有閒著,三五天的下一場。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奮鬥,田間的雜草沒有了,地裡乾淨了,莊稼更加粗壯了。看著喜人的莊稼,再苦再累心裡也充滿了豐收的希望,內心美滋滋地。
  • 重慶交大在沙漠中種的高粱豐收了
    新疆和田塔克拉瑪幹沙漠,試驗地裡綠油油的牧草、紅彤彤的高粱都已經到了採收的季節,工人們正在忙碌著(攝於10月18日)。本組圖片由記者萬難攝/視覺重慶新疆和田塔克拉瑪幹沙漠,試驗地裡紅彤彤的高粱正等待著收割(攝於10月17日)。
  • 【小小說】王東梅丨野高粱
    畦隴上了長了一片野高粱,過晌的時候女人說:我去撅些高粱杆回來,秋後串蓖簾。牆角裡一個聲音忿忿地:就不能老老實實在家待會?女人不作聲,悶著頭出了門。  正是春玉米揚花的時候,田裡氤氳著一股甜絲絲的味道。野高粱不施種,卻比春玉米竄的還快,一陣風吹過,高粱秸兀自站在玉米秸頭頂上,招搖過世。
  • 高粱曾是華北農民的「救命糧」,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種植了?
    同時期的山東,高粱的種植面積也迅速擴大,還不停搶佔其他農作物的「自留地」,很多地區的高粱種植面積,竟接近當地耕地的一半。河南多地州縣也是大種高粱,考城縣的高粱每年收穫時「堆集街滿」,還出現了「紅高粱」「白高粱」「黑高粱」等各類品種……可以說,那些影視劇常見的,中國北方農村大片的高粱地,甚至上世紀八十年代銀幕上震撼了萬千觀眾們的「紅高粱」,基本都是從明清年間起形成的。
  • 從「金門高粱」獲獎談起!源本同根的美酒故事
    這是繼「天價茶葉蛋」之後臺灣人對我們又一次赤裸裸地挑釁!三杯君看到這樣的標題黨第一感覺是「義憤填膺」。可是喜歡收藏老酒的朋友,手頭上或許有一瓶這樣的酒——直沽高粱酒。它才是廈門高粱、甚至金門高粱真正的本源。
  • 宗仁發: 猜想高粱丨《十月》·濃香風雅
    王承偉作品  是高粱的誘惑嗎?瀘州以高粱紅了的名義發來邀請。心底下明白這更有點像是酒的誘惑,因為我還沒到酒城去過呢。高粱怎麼變成了酒,這是一件我很好奇的事情。這樣的問號其實我們是無法明確回答出來的,每一個問題都令考古學家或植物學家窮其一生也不一定能研究明白。  站在瀘州老窖的石寨小鎮有機高粱基地面前,我們會為總是自作聰明的人感到慚愧,只能像這些高粱一樣誠實地低下頭顱。如果不是從檢索中獲得點關於高粱的常識,可能對它的了解就更皮毛。當然,像和我年齡相仿的人都有過與高粱打交道的個人歷史。
  • 守藝| 高粱稈到他手裡就活了
    這些東西你小時候玩過嗎一堆「寶貝」中間藏著一副高粱秸稈做的眼鏡,趙潤生把它撿出來,孩子氣地戴在臉上。熟悉的玩法,喚起了記者的童年記憶。當時還只是個十幾歲少年的趙潤生並不知道,未來有一天,他的人生也會和高粱稈綁定在一起,而他也會走上這位老人曾經走過的道路。老人名叫徐耀德,是井陘礦區一位民間秸稈藝術大師。
  • 解讀|關於墨西哥高粱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
    墨西哥高粱檢驗檢疫要求 為確保墨西哥高粱安全輸華,防止有害生物傳入,保護植物健康,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SPS協定)有關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以下簡稱「中方」)和墨西哥農業和農村發展部(以下簡稱「墨方」),經過友好協商
  • 納溪區白節鎮:高粱賣了好價錢 農戶喜上眉梢
    四川新聞網消息(付久焱 文/圖)「大家把高粱放在這排嘛,排好隊,不要著急,一個一個來稱。」8月28日,在納溪區白節鎮高隆村黨群服務中心,五六十位農村大爺、大媽將今年曬乾的高粱搬運至此,等待郎酒公司的收購。今年,為提高瀘州市酒業產業的基礎,白節鎮按照市、區相關部門的要求,在全鎮範圍內廣泛發動農戶種植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