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貨幣以「円(えん)」為單位,而「円」在日語中原本是圓形的意思。在江戶時代,日本的金幣、銀幣以「両(りょう)」「分(ぶ)」「朱(しゅ)」為單位。那麼,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以「円」作為日元單位的呢?實際上,「円」名字的由來有著多種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有三種:1、18世紀前後,墨西哥貨幣大量流入歐洲各國、中國和亞洲各國。在中國,因其形狀為圓形,中國人稱其為「銀圓」「洋圓」,後來日本也模仿中國的叫法,稱其為「圓(「円」)」。2、明治時代初期,時任財務參議的大隈重信主張用「円」作為日本的貨幣單位,因為「大家都習慣於用手指比劃成圓形來代表錢」。3、明治時代初期,幣制改革的時候,日本的硬幣由方形統一為圓形,所以根據其形狀,選擇了「円」作為其貨幣單位。「円」在日語裡讀作「えん(en)」,那麼,為什麼在英語中卻要寫作「yen」呢?這是因為,以前的日本人確實曾把「円」讀作「yen」。過去,在日語的ア行、ヤ行、ワ行中,曾經有「江(ye=イェ)」「ヰ(wi=ウィ)」「ヱ(we=ウェ)」的讀音,當時的日元「円」就讀作「yen [ jen ] 」。江戶時代末期、明治時代初期造訪日本的英語圈外國人也跟著日本人將其讀作「yen」,後來這種讀法逐漸固定了下來。
目前,「1円」是日本市面上流通的最小貨幣,但其實以前也有小於1日元的輔助貨幣單位及通貨,分別是「1銭(せん)」和「1釐(りん)」。「1釐=1円的千分之一=1銭的十分之一(1円=1000釐)(1銭=10釐)」不過,相信很多人在有關匯率和股票的新聞報導裡都曾經見過「〇円〇銭(〇日元〇錢)」的表述。在過去,日本也曾經發行過1錢、1釐的硬幣和紙幣,後來根據法規,日本調整了小額通貨,從1953年12月31日以後,1錢、1釐通貨已經不再在市面上流通了。「スパムメール」是指無視收件人意願發送的騷擾郵件。「スパム(SPAM)」其實是美國一家食品公司加工製作的豬肉罐頭「スパイシー·ハム(Spicy ham)」的縮寫。這種罐頭在衝繩非常常見,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和其他蔬菜炒在一起。那麼,豬肉罐頭和騷擾郵件又有什麼關係呢?據悉,這款豬肉罐頭的廣告中反覆重複「SPAM,SPAM」,很多人覺得聽多了很煩。後來,這個梗普及開來,人們逐漸開始用「スパム(SPAM)」形容大量重複的東西,而大量發送的騷擾郵件也就被稱為了「スパムメール」。日本知名食品品牌丘比以其蛋黃醬、沙拉醬著稱。其實,丘比公司的正確日文名稱為「キユーピー」,「ユ」不是拗音,而是一個大寫的假名,只不過讀音上還是可以讀作「キューピー」。丘比公司曾經的英文名稱也是「QP Corporation」,後來才改為現在的「Kewpie Corporation」。另外,丘比公司的標誌原來是帶翅膀的丘比人偶,但是有人常把它誤認為是天使,從2013年開始,丘比公司將其改為了沒有翅膀的形象。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人民網日文版獨家稿件,轉載請標註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