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強盛時期蘇丹號稱羅馬皇帝的繼承人

2020-12-14 無名狂客

與此同時,巴耶濟德還在準備調兵對付君士坦丁堡。1391年,約翰五世·巴列奧略[1]駕崩。他的繼承人曼努埃爾,作為對蘇丹唯命是聽的附庸,在蘇丹宮廷裡的地位幾乎與被人鄙視的勤務官相差無幾,不僅受盡屈辱,還要經常忍飢挨餓。在老皇帝駕崩後,他逃回君士坦丁堡,保住了他的皇帝寶座。

他的父親在世時曾經開始重新修建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並且在黃金門的側面興建裝飾華美但實為防禦工事的塔樓,為此不惜拆毀了數座教堂。巴耶濟德得知這一消息後,命令約翰五世立刻拆毀這些防禦工事,否則就把曼努埃爾的眼睛弄瞎。於是,約翰五世在臨終前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遵從蘇丹的這個命令。 即位後的曼努埃爾收到了巴耶濟德的最後通牒。

巴耶濟德不僅要求曼努埃爾繼續臣服於奧斯曼帝國,增加貢金,還命令他在君士坦丁堡為城內的穆斯林設置一位卡迪(伊斯蘭教法官)。在發出最後通牒之後,巴耶濟德又派出一支奧斯曼軍隊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並且沿途在色雷斯南部屠殺或奴役當地的希臘裔基督徒。就這樣,奧斯曼帝國對君士坦丁堡的第一次圍困開始了。 這座城市被圍困了七個月。

隨後,在對方接受了比之前更苛刻的條款之後,巴耶濟德解除了圍城。曼努埃爾皇帝被迫同意在君士坦丁堡城內設立一座伊斯蘭教法庭,並且把城內四分之一的土地劃給穆斯林移民。位於金角灣對岸的加拉塔港口的一半被奧斯曼人佔據,6 000名奧斯曼帝國的軍人進駐其中。除了提高貢金的數額之外,奧斯曼人還要對城外的葡萄園和菜園徵收什一稅。

從此以後,從兩座清真寺的宣禮塔上傳出的宣禮聲開始在這座城市裡迴蕩。奧斯曼人開始把這座城市稱作「伊斯坦堡」,這個讀音是對希臘語「is tin poli」的訛傳,其本義是「進城去」。巴耶濟德繼續在陸路上封鎖這座城市。兩年後,在巴耶濟德的挑唆和奧斯曼軍隊的支持下,曼努埃爾的侄子約翰·巴列奧略[2]不無道理地宣稱自己才是皇位的合法繼承者,於是率軍進攻君士坦丁堡。但是,他的進攻被打退了。

1395年,巴耶濟德號稱「羅馬皇帝的繼承人」,在塞雷斯召集他的附庸們前來朝見,其中就包括曼努埃爾皇帝,以及他的弟弟和侄子。巴耶濟德一時心血來潮,下令將巴列奧略家族的成員全部處死。幸虧巴耶濟德的大維齊爾[3]阿里帕夏暫緩了行刑,直到蘇丹本人改變主意,收回了成命。不過,作為折中方案,巴耶濟德還是命人將幾名拜佔庭顯貴剁手挖眼。就這樣,曼努埃爾二世得以繼續統治拜佔庭帝國,並在日後證明自己是一位還算能幹的君主。

相關焦點

  • 帝國灰燼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土耳其共和國
    ——蕭伯納(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帝國也是如此,沒有一個帝國甘心自己的滅亡,總希望在灰燼中重生,再度強盛。總有人企圖恢復祖先的榮光,充滿著野望;但人類無法預知未來,因此也很難預知這種野望將給充滿野望的人和周圍的鄰國帶來什麼?
  • 四戰之地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土耳其共和國
    ——蕭伯納(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帝國也是如此,沒有一個帝國甘心自己的滅亡,總希望在灰燼中重生,再度強盛。總有人企圖恢復祖先的榮光,充滿著野望;但人類無法預知未來,因此也很難預知這種野望將給充滿野望的人和周圍的鄰國帶來什麼?
  • 一戰前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中國新疆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四大帝國灰飛煙滅,其中前三大帝國都曾參與八國聯軍,在1900年出兵侵略中國。俄羅斯是出兵最多的國家,而德國皇帝公開號召殘酷屠殺中國人的「匈奴演說」曾震驚世界。相反,在清朝自19世紀中期開始衰落淪為「東亞病夫」之前,與中國一樣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已經被歐洲列強譏諷為「歐洲病夫」,從未有實力侵犯近代中國的邊疆或海疆。康有為、梁啓超等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經常拿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作為抱殘守缺而江河日下的典型來告誡大清的執政者必須勇於改革。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與沙皇俄國的崛起
    到了16世紀成為世界上當之無愧的最強大國家,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擁有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的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天的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天蘇丹與葉門。奧斯曼土耳其人的祖先們原為一個突厥小部落,最初居住中亞。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歷任蘇丹之二:帝國的奠基者奧爾汗一世
    群敵環視的奧斯曼公國面對敵國外患,在大維齊爾阿拉丁親王的建議之下,奧爾汗一世組建了土耳其新軍,即蘇丹親兵軍團:耶尼切裡常備軍兵團。土耳其影視劇中的蘇丹親兵早期的奧斯曼帝國並沒有脫產的常備軍的存在,都是帶有遊牧習氣的附庸部落和志願聖戰者,戰後這些軍隊則被解散回家,恢復耕牧。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三場巔峰之戰,見證帝國崛起與中興
    引言1453年,隨著君士坦丁十一世脫下象徵皇帝的紫袍衝向不斷湧入的敵軍,最終力戰陣亡,一個歷經近兩千年的文明也畫上了它的休止符,而為羅馬文明奏響覆滅悲歌的正是稱霸地中海東岸數百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如果說,羅馬帝國的歷史是一部戰爭加文明融合的輝煌史詩,那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歷史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戰爭史。
  • 伊斯蘭世界的哈裡發、埃米爾、蘇丹、維齊爾有什麼區別?
    伽色尼王朝頭銜最初也是埃米爾,不過到了第二任君主馬哈茂德時期,伽色尼王朝和另一個突厥人的政權喀喇汗王朝瓜分了波斯人的薩曼王朝,領土大為擴張。於是,馬哈茂德便向身在巴格達的哈裡發討了一個個新封號——蘇丹。本來,阿拉伯帝國的哈裡發給地方總督新的封號也不是新鮮事,但「蘇丹」這一稱號卻由於接下來的兩大帝國而名垂青史。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不識字,因此每次籤字都是摁手印
    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拉德要想鞏固他在巴爾幹地區的地位,還需要三座城市。首先是索非亞。得到這座城市就可以讓他的帝國版圖擴張到保加利亞北部,直抵多瑙河河畔;其次是尼什(Nish),這座城市是打開塞爾維亞的鑰匙;第三座城市是莫納斯提爾(Monastir),得到這裡就可以確立奧斯曼帝國在瓦爾達爾河以西的統治,到目前為止還只有一些劫掠者曾經深入這一區域。在穆拉德把目光從亞洲的戰場挪回到歐洲之後的短短六年裡,他的將領們就達成了上述全部目標。
  • 土耳其禁衛軍對羅馬「傳統」的繼承
    導語:土耳其帝國是羅馬帝國的取代者。東羅馬帝國逐漸走向衰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慢慢崛起。在土耳其帝國蘇丹的種種表現中,都有著對於那個時代羅馬帝國的輝煌的嚮往,幻想自己能夠複製那個時代的傳奇。因此在土耳其蘇丹的政策命令中,或多或少都有著那個時代的許多痕跡。
  • 四戰之地四:土耳其共和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冷知識
    ——蕭伯納(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帝國也是如此,沒有一個帝國甘心自己的滅亡,總希望在灰燼中重生,再度強盛。總有人企圖恢復祖先的榮光,充滿著野望;但人類無法預知未來,因此也很難預知這種野望將給充滿野望的人和周圍的鄰國帶來什麼?
  • 土耳其人為何有大國心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確給了他們輝煌過去
    其實這還要從土耳其的歷史說起,歷史上的土耳其曾經非常強大。那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前身。因此,土耳其人有一種大國心理和驕傲,也就並不為奇了。 然後又在物質上滿足武士階層的需求,奧斯曼按照軍功的大小,將侵略戰爭掠奪來的物資進行分配。最後又在領地不斷擴大之後,開始了一系列經濟文化制度建設。他廣泛招攬伊斯蘭教的各類學者,這其中有商人、神學家、法學家、財政學家等,奧斯曼利用這些人將帝國內的秩序打理得井井有條。 1300年,已經擁有廣袤版圖的奧斯曼自立為蘇丹,建立奧斯曼突厥公國,並且脫離了塞爾柱帝國的統治。
  • 為什麼俄國大戰土耳其300年?其實原因並非出海口那麼簡單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徵服者」21歲的穆罕默德二世圍困了君士坦丁堡,最終攻破,拜佔庭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拜佔庭帝國滅亡。1469年,奉羅馬教皇保羅二世之命,已經滅亡的拜佔庭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亞·帕列奧羅格公主,下嫁給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教皇想通過這一聯姻拯救基督教文明,統一分裂千年的東正教和天主教。
  • 如何評價拜佔庭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但是好景不長,雅典大公向奧斯曼蘇丹求助,從瓦爾納之戰中抽出身來的奧斯曼軍隊迅速的橫掃了摩裡亞半島,摧毀了君士坦丁-巴列奧略柯林斯地峽的城牆,將6萬名希臘人掠為奴隸,讓他二十年的經營化為烏有。二、向西方的求援事實上,從14th開始帝國就已經頻繁的向西歐求援了,君士坦十一世的祖父約翰五世在出訪羅馬期間於1369年10月17日在羅馬聖智醫院宣布皈依公教 1399年12月10日-1403年6月,君士坦丁十一世的父親曼努埃爾二世皇帝出訪了威尼斯,帕多瓦,米蘭,巴黎和倫敦,在巴黎期間,皇帝的博學多才令巴黎大學的教授們十分歡欣,但是在他住在羅浮宮裡的一年半裡,除了寫了一篇關於聖靈的論文之外
  • 奧斯曼土耳其的衰落,反而加快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然而隨著權力的旁落,危險的因子逐漸被放大,且通過連鎖反應影響到了帝國的各個領域。同年,蘇裡曼一世之子塞利姆二世成為了帝國新一代的蘇丹。本以為這名新君能夠重現蘇裡曼一世統治時期的輝煌,然而所有人都沒想到這名蘇丹整日與酒做伴,對朝政沒有任何興趣。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奧斯曼帝國逐漸走上了下坡路。
  • 從奧斯曼到土耳其
    從奧斯曼到土耳其文|沈大園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二代汗,奧爾汗對帝國的重塑,被稱為世界之英雄
    奧爾汗是奧斯曼兩個兒子中較年幼的那個,但他由於在軍事方面才能出眾,被奧斯曼指定為繼承人。與奧爾汗相反,奧斯曼的長子阿拉丁(Ala-ed-Din)是一個醉心於學術的人,專注於法律和宗教的研究。據說,奧爾汗曾提出與兄長分享他所繼承的家業,但阿拉丁謝絕了他的好意。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穆拉德一世打造的「奧斯曼治下的和平」
    每當在戰場上獲得勝利之後,他就需要考慮如何讓被徵服的基督徒在伊斯蘭統治者的治下繼續他們的生活,儘可能地減少奧斯曼徵服在社會和經濟方面的負面影響。由於奧斯曼人既有的政治傳統都不能很好地適應歐洲的情況,他們就必須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時間、空間和習俗等方面的條件,創建出新的行政體制。而這一任務正是在穆拉德統治時期完成的。
  • 土耳其前傳--奧斯曼一世
    1092年處於鼎盛時期的大塞爾柱帝國然而,在塞爾柱帝國之中,仍然有大量處於自治狀態的遊牧土耳其人,他們相互結盟,組成了一個個軍事團體,實際上成了塞爾柱帝國內部 一些獨立的群體。他們被統稱為土庫曼人。塞爾柱蘇丹在羞辱羅曼努斯四世的景象,來自15世紀薄伽丘所作1243 年,蒙古人在克塞山徹底擊敗了塞爾柱軍隊,塞爾柱帝國崩潰, 倖存下來的塞爾柱小公國的蘇丹們成了蒙古人的附庸。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基督教世界面臨的生死存亡
    他將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版圖擴張到了極限,並且成功地鞏固了帝國在這些新徵服的地區的統治,使其可以在帝國的版圖內留存長達五個世紀。同時,作為一位富有遠見和政治敏銳性的統治者,他頗具政治家風範,為帝國的未來構建了宏大的政府架構。
  • 奧斯曼1299-1923:帝國的興起與終結
    之後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希臘,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奧斯曼帝國是如何從一個邊緣部落成長為一個大帝國,又是如何從一個強盛的帝國淪為備受歐洲壓迫、剝削的「歐洲病夫」,並最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崩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