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開「十三五」成就看南京系列發布會第五場,主題聚焦「鄉村振興」,相關部門通報了「十三五」期間南京鄉村振興的主要成績和做法。
11月11日,記者跟隨採訪團用一整天時間,實地探訪了南京東晨鴿業有限公司、江寧區谷裡街道、溧水區郭興莊園,感受幾年來農業、農村、農民的變化。
科技「加持」助力
扶貧鴿「飛」入助農大天地
「咕咕咕咕……」剛下車來到位於六合區龍袍街道的南京東晨鴿業有限公司的高產蛋鴿種源繁育基地,就聽見鴿子們此起彼伏的聲音。鴿舍裡,一排排鴿籠整整齊齊,裡面住的正是該公司總經理徐善金扶貧致富的「法寶」。
「我們的鴿子和別人的不一樣,」徐善金說,這些鴿子是自主研發培育而成,不僅蛋鴿抗病率大大提高,而且產蛋率比普通蛋鴿提高23.1%,銷售出去純利潤要高65%。「更關鍵的是,我們的自別雌雄高產蛋鴿生產技術在國內屬於首創,蛋鴿在滿月上市之前就能通過羽毛辨別出公母,自別率高達99%。儘早淘汰公鴿,比普通鴿子減少了4個月養殖公鴿的飼料成本。」
憑藉這三個優勢,徐善金的鴿子在市場上供不應求,2019年銷售額達1500多萬元。目前公司擁有種鴿群體數量10萬隻,蛋鴿新品種父母本選育已經進展到第五個世代。
但徐善金並沒有止步。2017年,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確立了「公司+返鄉創業青年+農戶+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公司把培育成功的蛋鴿新品種推廣給返鄉創業青年、農戶及合作社,然後回收其產品進入公司的銷售平臺進行統一包裝、統一品牌和統一銷售,帶領農戶增收。
「我們統一提供廠房設計、種苗供應、產品技術,他們根據我們的生產流程和技術標準來養殖,最後我們會把產品兜底回收,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目前已經帶動農戶500餘人,帶動返鄉創業青年50人。」徐善金說道。
自從今年9月份徐善金的蛋鴿「飛」來以後,徐曉紅每天既能照顧身體殘疾的弟弟,又能在家掙錢。「徐總那邊要什麼有什麼,有什麼問題我還能找他們諮詢,養鴿子我很省心。」徐曉紅說,「最重要的是我養鴿子他兜底,不愁賣不出去,我沒有後顧之憂了,心裡踏實。」徐善金的「扶貧鴿」越飛越遠,「飛」到商洛,助力山陽縣產業脫貧。幫扶山陽縣建設高產蛋鴿養殖基地,第一個基地已建成帶動180餘戶創收。
正在發展壯大的企業在建設預計投資約7500萬元的高產蛋鴿種源繁育基地,建成後預計年銷售額可達1億元,年利潤1600萬元,帶動返鄉創業青年200人,帶動養鴿農戶4000戶以上,幫扶貧困戶或低收入農戶500戶。
環境提檔升級
鄉村美景變「錢景」
在牛首山腳下,孫家壩河旁一排排安置房正在緊張施工中。六層樓帶電梯,門口有山有水,道路寬闊整潔,讓徐大爺忍不住感慨道:「現在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晚上大家都出來散散步、跳跳廣場舞,熱熱鬧鬧的。」
今年60歲的徐大爺在江寧區谷裡街道住了三十年了,最近幾年家門口發生了很大變化,「顏值」大提升,農村變集鎮,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以前這一片就是農村和農田,河水有汙染,又髒又臭。現在河道拓寬了,河水變清了,兩邊還有散步休閒的步道,我們當然打心眼裡高興。」
「經過多年建設,谷裡新市鎮框架已經基本形成,形成了以城鎮中心為核心,高新產業區、商貿服務區、行政辦公新區、農民復建小區為骨架的組團建設模式。」江寧區谷裡街道辦事處城鄉建設部副書記邢鵬程說,隨著房地產商進駐,谷裡新市鎮基礎設施、功能配套和產業融合將進一步完善。
交通方面,牛首大道、銀杏湖大道、正方大道、秣周路在谷裡境內形成了「兩縱兩橫」的對外交通路網,寧馬高速、繞越高速、機場高速等多個連接點讓谷裡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得到凸顯。
教育資源正在逐步增加,已經建成谷裡第二幼兒園、江寧實驗小學慶興路分校,谷裡第二小學、第三幼兒園正在規劃建設中。
醫療養老方面,引進江蘇省中醫院牛首山分院,實施谷裡衛生院提檔升級工程,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農村覆蓋延伸;實現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1個村(社區)全覆蓋,探索谷裡敬老院公建民營試點,支持社會資本進入養老產業,更好地服務民生、服務社會。
鄉村的變化還在谷裡街道張溪社區徐家院悄然發生。2017年8月,徐家院成為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全面開啟了一輪提檔升級。現在每年三四月,徐家院幾十萬株鬱金香盛開,吸引遊客紛紛前來「打卡」,讓原本只有40多戶的一個小村莊每天人流量超過一萬人次,「整個徐家院到處都是遊客。」江寧區谷裡街道辦事處張溪社區黨委書記李曉紅回憶道。
從3月到11月,鬱金香、馬鞭草、大花飛燕草、百日草紛至沓來,美景為徐家院帶來人流,也帶來「錢景」。通過置換農村自建房的宅基地,打造成別具一格的建築後發包出去,道路變寬、村莊變「靚」,各色各異的民宿、農家樂等紛紛出現,也成了村莊的風景。
休閒農業興起
產業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從寧宣高速路口下來開車大約十分鐘,就到了溧水區洪藍街道的一片「粉色的海洋」——130畝的粉黛亂子草在風中起舞,把曾經小小的郭興村變成了一個「網紅地」,在過去的一兩個月吸引了無數人前來打卡。
從默默無聞的小村莊到眾人皆知的「網紅地」,這裡的優勢和資源被資本推動著走向了前臺。「這裡臨近寧宣高速,東側與無想山國家森林公園相鄰,南側是『中國最美村鎮』傅家邊,區位優勢明顯。」溧水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昱達文旅郭興莊園負責人尹光明說道。
鄉村的變化早就被尹光明看在眼裡。作為溧水白馬鎮本地人,他親眼看到村子裡的路變寬了、綠化變多了、環境變美了,人流量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一直從事民宿行業的他開始動了從浙江回鄉工作的念頭。
「浙江莫幹山那邊民宿行業比較飽和了,但是那時候我們這邊剛剛起步不久,還有我大展拳腳的空間。」回鄉以後,他加入了郭興莊園的籌備,把小村莊一點點改造成了鄉村旅遊目的地。
經過二個月的籌備,佔地500畝的郭興莊園一期在2017年6月15日正式試營業,成為集親子活動、自然教育、餐飲、民宿、婚紗攝影、稻田騎行於一體的活動場地。「這裡有山有水,環境資源優勢強,我們合理利用生態資源,把房屋、道路、綠化做了一些改造,種植了上百畝粉黛亂子草,再藉助村莊裡現有的稻田和荷花池塘,讓這裡成為農事研學的好地方。」尹光明說道。
2018年,郭興莊園接待遊客12萬人次,粉黛季實現營收150餘萬元。莊園帶動就業和增收效果明顯,在莊園裡大地景觀全年的養護靠的就是本地農民,增加了村民就業機會與收入,「我們帶來的人流量還吸引了周邊開了近30家農家樂和12家民宿,帶動了本地經濟的發展。」
2019年粉黛季營收上升至220萬元,帶動周邊村集體旅遊收入超10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長,實現了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雙豐收,成為城鄉融合產業協同發展的典範。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麗華
本版攝影 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