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伏了一個冬季,無論是抽枝的新芽,還是收起冬衣的遊人,都迫不及待想要感受陽光的第一縷暖意。象山人會把最春天的味道擺滿餐桌,草籽、春筍、蒜苗、牡蠣、鰆鯃、鰳魚等等,這些春季特有的食材中帶著山林的極鮮,透著田野的清新,還有海潮與春風撲面的溫柔。
象山四季十六碗之春季十六碗最後登場的也是象山最具有宴客排面的硬菜。白蟹、白鯿...都是象山當地人宴請客人時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每道菜都透骨新鮮,也是最能體現出象山這個「海濱城市」。
象山春季十六碗的關鍵詞是「鮮嫩」,所以在做法上並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技巧,恰到好處的烹飪調味,讓春季時令裡掐的出水的原汁原味獨挑大梁。相較於名廚酒樓的奢華格調,春季的象山十六碗更像是走親訪友時一頓道地家常的親近.
◇ 鹹菜鰆鯃
象山港,是一個狹長的半封閉型海灣,這裡的海水鹹度比上下遊低 2° 左右,使得這裡出產的海鮮有其他海域所不及的鮮美度,而這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春天的馬鮫魚了,它還有自己獨有的名字「鰆鯃」和極具辨識度的藍點標識。
清爽的做法最能突出鮮滋味,用象山的雪裡蕻打底,鹹中帶酸的口感最能激發魚的鮮味。鰆鯃刺少,一筷子可以夾下一整塊純肉,整片細膩的魚肉紋理夾帶著香甜的油脂,吃起來極其過癮。整條魚肉質最肥美的部分在魚肚腩,這裡肉香綿密,入口即化,是精華所在。
◇ 涼拌草籽
春日裡的野菜,充滿了蓬勃的生命力,也是最早感知春意的物種,一茬又一茬,遍布田野,讓人應接不暇。草籽算是春季最常見的野菜品種,但切記一定趕早,早春時節的草籽似豌豆苗,味道鮮甘;等到清明開花,就已經老不堪食了。
涼拌草籽選的就是黃金時節的嫩草籽,熱水汆燙一下,變軟即可,切碎成容易入口的小段,拌入芝麻油,可以加少許鮮筍豐富口感,充滿了童年的記憶和鄉野的氣息。
◇ 雪汁燜蟶
「沙蜻四寸尾掉黃,風味由來壓邵洋;麥碎花開三月半,美人種子市蟶秧」。若不是最後一句露了題,恐怕誰也想不到這優雅的詩句是用來讚美蟶子的。每年春天,風光正好,蟶子既肥,象山人絕不會錯過這大好時機,到灘涂尋鮮食蟶。這個季節的蟶子生長快、個體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鮮。這裡最好用新醃製的雪菜燜煮,提鮮卻不會過鹹,蟶子肉如同玉脂豆腐般滑過喉嚨,嘶溜一下,讓人忘了咀嚼。◇ 家鄉烤筍
每年 4 月春筍勃發之時,象山西周鎮便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竹筍節,淘筍、剝筍、編竹蒲、爬竹竿,似乎 4 月的空氣裡都瀰漫著一股筍子的清香。家鄉烤筍,沒有什麼文縐縐地修飾,指的就是農家家常的鮮筍烤肉。
◇ 什錦小炒
春季時令,如同這個季節一樣自帶清新。什錦小炒,算是農家風味的炒雜菜,食材並沒有特別指定,只要遵循「鮮嫩」的原則,各種混搭都不會覺得違和。
豆乾的醇香、豆芽的爽脆、菠菜的鮮香、胡蘿蔔的嚼勁,在滿桌的大魚大肉裡,春季自然配色的素食小炒非常適合調劑解膩。當然,看似簡單的小炒,蘊含的是主人家細心摘取的最嫩部位,相近成絲的流利刀工,所有的美味都是簡單中飽含的心意。
◇ 鹹熗鮮蝦
會吃、會做熗海鮮多半是深知食鮮之道的沿海人,對於內陸人來說,生食多少有些豪放,但不得不說,在鹽、酒調味醃製下的熗海鮮,只要有勇氣,總會有驚喜。
象山春季的鮮蝦就是極好的生熗食材,這時候的蝦個頭不大,但只只鮮甜,容易入味。細嫩透亮的蝦肉浸潤了熗料,嘬一口汁水,用舌頭巧妙揭開蝦殼,酒香、肉甜、鮮鹹會同時在唇齒間迸發,配點薑絲去腥驅寒,食鮮本味不過如此。
◇ 白切章魚
白切是眾多烹調方式中最簡單,卻最有魄力的一種,只有食材足夠新鮮, 才有自信不加修飾,本真呈現。
在象山,當季現捕的新鮮章魚,無論到哪家 餐館,都會推薦白切的作法,似乎多一點調味都是對章魚鮮嫩的「侮辱」不過再簡單的白切,去腥、汆燙、冰鎮的步驟都不能少,這樣做出來的章魚,才有 Q 彈脆嫩的口感。肉質飽滿的章魚肉,顆粒口感的章魚腳,配上蘸料, 似在舌尖跳舞。
◇ 紅蒸黃魚
黃魚在一桌宴席中總會被拿做鎮場面的大菜,除了它金黃透亮的喜慶配色外,絲縷分明的潔白肉更是味覺上的勾人誘惑。
在象山,人們形容黃魚肉,喜歡用「飄」一詞,似雲似脂,非常貼切。紅蒸黃魚,算是化繁為簡,突顯本味的簡單烹調。「紅」指得就是市場上常見的美味鮮醬油,這作法近似廣式清蒸的手法,只不過用的醬油比廣式的蒸魚豉油更為純粹,美味的秘訣就是新鮮的食材和漁港的自信。
◇ 清炒蝦子
清炒蝦子的原料其實就是象山人用來製作蝦醬的一種小型浮遊生物,因為個頭過於微小,以至於大部分食客只識其味,不識其身。一般蝦子捕撈上岸後,經過篩選去除海藻和泥沙,加入精鹽,直接醃製發酵,變成了色澤絳紫,鹹中帶鮮,香中帶臭的特色蝦醬;拿來清炒,則讓這一海中濃縮的精華保留了清新的味道。煮熟的蝦子呈現裸粉色,相互凝結在一起,用筷子夾取一口放入嘴中,可以用舌頭輕輕捻開,與魚籽相比顆粒感更加細膩,配餐或是下酒都很合適。◇ 牡蠣煎蛋
鮮黃、嫩白、翠綠,春季餐桌跟這個季節一樣處處流露著生機活力。臺灣特色的夜市小吃「蚵仔煎」相信很多吃客都嘗過新鮮,但其實象山也有相似的美味,而且用料紮實,味道純粹。象山的牡蠣煎蛋,用的是新鮮飽滿的牡蠣肉,顏色黃亮的土雞蛋,剛剛抽出土壤的小蔥做的足料美味。煮熟的牡蠣肉沒有了那股子滑溜的粘膩,保留了肉質的甜嫩;煎蛋要有一定厚度,保持餅狀,煎得焦黃,最後切塊,才能激發蛋與小蔥的香氣,一口包裹全部味道。◇ 糟骨鰳魚
吃慣了清蒸、紅燒,糟煮的做法傳統卻充滿了新鮮感。糟原本是農家保存食物的手段,與鮮魚結合卻毫無違和感。糟骨鰳魚,魚香、肉香、酒香交融。鰳魚本就是海貨中鮮字打頭的,連著一身魚鱗也是吃客們爭搶嚼食的美味。配上糟骨,酒漬的香味激發出了魚肉的鮮甜,又保持了肉質軟糯。這是一道需要慢品的菜色,細細剔出魚骨,魚肉酒糟會越嚼越香,就算咽下肚去, 依舊齒頰留香。◇ 鹽水蝦姑
剝殼輕按,去除蝦頭,輕輕在蝦背上順著肌理按壓,堅硬的蝦殼很容易整個揭下,最後就是享用整條蝦肉的美妙時光。春季蝦姑膏紅肉肥,這時候不建議椒鹽,因為油膩味會蓋過肉質原有的清甜,這個季節的蝦姑,只要鹽水水煮就足夠了。
◇ 鮮蟹糊辣
鮮蟹在海鮮食材富足的象山不算金貴,清蒸、蔥油的作法實在太過平常,所以大廚們在作法上推陳出新,將傳統技法重新組合,讓白蟹煥發新生。雖說名字中帶了辣字,但這道菜並不辣,「糊辣」是取了方言的諧音。用了蔥、姜、蒜爆香,醋、醬油調味,便調出了蟹的鮮甜;蟹不再是整隻上桌,而被拆解成了小塊,變成了開胃下酒的快炒熱菜。無論是想要嘗鮮的本地人,還是吃不慣生蟹糊的外地人,都讚譽有加。◇ 蒜苗白鯿
春季是脆嫩蒜苗上市的季節,這時候的蒜苗少筋,受熱後會散發濃鬱的香氣。象山菜裡,魚是必不可少的食材,吃得多了,自然會開發些不走尋常路的烹調方式,蒜苗白鯿算是把鮮魚和時令食材結合的一種嘗試。白鯿的肉在眾多海魚中走的是細嫩路線,肉質沒有明顯的絲縷更容易在舌尖化開,配上蒜苗的爽脆,口感愈發豐富。蒜苗的香氣正好替代了紅燒技法中的蔥段,提鮮去腥。這個季節的白鯿時常帶籽,也是父母留給孩子滋補的美味。◇ 魚肉丸子
吃過象山的魚肉丸子,就再也看不上超市的速凍魚丸,這是實話。在象山,凡是沾了海鮮,「鮮」就成了關鍵,魚丸決不能用麵粉湊數,實打實的新鮮魚肉是漁港人的誠意與堅持。象山的魚肉丸子包裹了一整顆的鮮、滑、嫩,與市面上那種粉味 Q 彈不同,象山的魚丸更加細膩滑潤,用魚丸煮湯,連湯都鮮香透骨。馬鮫魚、鮸魚,或是鰻魚都是製作魚丸的常用魚貨,各有各的風味。◇ 鮺扣土雞
/ 春季十六碗賞味單位推薦名單 /
「女婿來到丈母家,丈母端出十六碗」,在象山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俗語。
「十六」數字吉利,「十六碗」陣仗隆重,用「象山十六碗」海鮮菜餚招待貴客,這個觀念一直保存在好客的象山漁民的血液裡,直到今天,很多漁家乃至象山民眾保持的傳統。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象山縣商務局 -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