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解讀程咬金「三斧子半」,酒囊飯袋成了瓦崗兄弟中混得最好的

2021-01-08 三少爺de酒

相比於其他武藝高強、驍勇善戰的瓦崗兄弟,程咬金不僅混得官職最高,而且獨得善終!

傳統評書裡面,幾乎每部都有一個類似程咬金、牛皋,胡大海的角色,既是草包,也是福將。

這類的角色形象也非常雷同:黑大個,粗嗓門,愛喝酒,武藝稀鬆,為人仗義,每每險象環生,卻又福大命大,能幹一些常人幹不了的事情。

在現實中,他是大哥的好兄弟,好幫手;在藝術上,他是主角的陪襯和形象烘託。

而在真正的歷史真相裡,這類人物一般比評書中的本事要大很多,大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他們之所以能從「酒囊飯袋」裡脫穎而出,超過那些「武藝高強」的結拜兄弟,活得更久,官做得更大,得益於他們身上一些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可貴品質」,這些「品質」,才是這個延續了幾千年的社會中真正的生存法則。

以「程咬金」為例,讓我們具體分析一下這類人物形象身上的不凡品質。

評書演義中的程咬金,混跡下層,行俠仗義,武藝一般,經常闖禍,卻受到眾兄弟的喜愛,被推舉為「混世魔王」。

程咬金投唐後,由於參與宣武門事變,官越做越大,被封為盧國公,位列凌煙閣功臣第十九位。

而相比於其他「武藝高強」的瓦崗寨的兄弟,個個驍勇異常,但最後鮮有善終的,更不要說混到高官厚爵。

保佑程咬金走到最後的,是他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積極進取的奮鬥精神,以及粗中有細的處世哲學。這些,用他的「三斧子半」武功恰能很好地加以闡釋。

01 劈腦袋

這是程咬金的第一招。遇到對手出招時,不避不閃,直劈腦門,是一種拼了命的打法。

這跟程咬金勇往直前,從不退縮的性格如出一轍。無論是劫皇綱、定瓦崗,還是刺殺楊廣,程咬金從一出世就膽大包天。

02 鬼剔牙

劈腦袋使出的時候,對手一般會收招側避,畢竟大家都不想死,等對手避開,扳斧頭獻斧攥,倒捅一下,是為「小鬼剔牙」。

程咬金並非魯莽之人,而是粗中有細,有勇有謀。賈家樓聚會,程咬金小施計謀,就能讓羅成和單雄信打起來。每到緊要關頭,程咬金總能生出一些歪點子,讓自己絕處逢生。

勇敢而不魯莽,堅定而不固執,是大丈夫成就事業的先決條件。

03 掏耳朵

就是掃耳雷子。從右邊向左橫掃,或者從左邊向右橫掃,牛的話就掀了天靈蓋子,起碼也打掉頭盔。

跟裴元慶、羅成等不同,程咬金雖然也是英雄,卻從不孤芳自賞,而是與眾人打成一片,左右逢源,這讓他有很深厚的群眾基礎。

被眾兄弟推舉為瓦崗之主後,程咬金也不高高在上,而是廣泛聽取徐茂公、魏徵等人的意見,關鍵時甚至上馬出陣。這種親民意識,連有「小孟嘗」之稱的秦瓊也似乎不及。

04 捎帶腳

等掏耳朵完了,斧子稍向下落,自左向右帶回來,斜著以下往上一撩,斜肩鏟背。

不把事情做絕,留有餘地,也是程咬金的一貫風格。這需要很高的哲學智慧。所以無論是結交李密,投靠王世充,歸附李世民,程咬金都能吃得開。單雄信就不一樣,執念著兄長之仇,最後落得個茫茫大地無處容身!

程咬金的這「三斧子半」,總結起來就是勇於進取、善於謀斷、集聚人脈、順應潮流,這不就是大丈夫獲取事業成功、完善人生軌跡的真實寫照嗎?

想不到這「三斧子半」,竟然藏有這麼深奧的哲學智慧!不知道評書的作者是否有意為之,要真是,那作者就太牛了!

相關焦點

  • 唐代第一福將「程咬金」武器竟然然不是大斧子!
    說起程咬金我們肯定不會陌生,樂呵呵,胖乎乎使得一把大斧子。這基本上是我對老程的印象,現在電視劇,電影啥的。程咬金一出現基本上是個喜劇人物,而真實的老程是什麼樣子呢?
  • 傳奇人物程咬金:民間小說中的混世魔王,史實所載的大唐開國虎將
    (一)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在小說《隋唐演義》中,曾有一段程咬金的典故。在程咬金初為響馬時,他便與汝南莊的尤俊達結為兄弟,而尤俊達則是綠林的有名人物,當時正在謀劃著劫了隋朝靠山王楊林派人押送往長安的皇綱,而初出茅廬天不怕地不怕的程咬金,便是尤俊達看中的劫道人選。
  • 隋唐系列:程咬金為感恩放棄王位,卻為瓦崗散將埋下隱患
    出獄後,為了生存程咬金賣起了耙子,而在這期間他結識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尤俊達。在尤俊達的幫助下,程咬金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並且還學了三招半斧招。之後,在尤俊達的策劃下,程咬金劫了靠山王楊林進貢給隋煬帝楊廣的皇槓,並因此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也因此他遇到了追查此案的髮小秦瓊。
  • 程咬金和韋小寶:兩個福將的不同人生
    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會有一個福將般的人物,他通常會有特別好的運氣,不像一些主人公奇遇式的好運,而是一直都有好運氣。《隋唐演義》中的程咬金和《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就是這樣的福將。說起程咬金,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一句俚語: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而後會想到,混世魔王、三板斧等等。這些都是《隋唐演義》《說唐》等文學作品帶來的深遠影響,再加上各種影視作品的改編,讓很多人都覺得這就是程咬金。實際上,歷史上真實的程咬金與這些作品中的截然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這個文學形象的喜歡。
  • 隋唐系列:劫皇槓、定瓦崗、探地穴,一招鮮吃遍天的三招半
    都說「一招鮮吃遍天」,隋唐第一福將程咬金憑著自己僅會的三招半斧子招,把隋唐裡的四猛十三傑全都比了下去,雖然程咬金的武藝和力量不如他們,但是程咬金的成就卻比他們大得多,因為他憑著這三招半斧子招在隋唐那樣的亂世中還成為了一屆帝王,試問在隋唐中還有誰能做到?
  • 瓦崗五虎將中的三員虎將被斬首示眾,為何秦瓊和程咬金得以富貴善終
    裴仁基投奔瓦崗軍的時候,秦瓊加入了瓦崗軍。 程咬金和秦瓊一樣,都是北齊落魄貴族的後代。程咬金的爸爸程婁,是北齊的濟州大中正。程咬金是個年少多金的富家子弟,家中田宅廣有。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家裡有礦的程咬金,成了土匪們垂涎三尺的目標。程咬金為了保住家產,組織了幾百人的鄉勇保境安民,成了濟州小有名氣的地頭蛇。
  • 程咬金背著單雄信劫皇槓,一戰成名,單雄信打劫程咬金,以牙還牙
    當然不是,其實關於單雄信打劫程咬金的故事,才是隋唐小說最早的版本,而在這個版本中,對於程咬金劫皇槓一點都沒提。因為這個故事,是屬於《秦王詞話》裡的內容。在《秦王詞話》中,瓦崗英雄們直接以李密的手下登場,沒有此前的任何背景交代,他們一開始就是李淵和他剛剛建立的唐朝的敵人,跟反對唐朝的各路諸侯,反而是盟友。
  • 程咬金有多牛?一件文物揭示歷史,名字不叫程咬金,也不用斧子
    就算失敗,也要擺出豪邁的姿態在隋唐演義中的程咬金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他雖然武藝平平,卻歷經坎坷,經歷非常傳奇,程咬金因幼年時期家境非常貧困,十幾歲的他便出去跟人家一起販賣私鹽,還和瓦崗寨英雄尤俊達拜過兄弟
  • 劫了皇綱,還打敗了瓦崗寨的首領翟讓,程咬金的三板斧有多厲害?
    尤俊達喊醒程咬金,問他是怎麼回事,原來程咬金做夢,有一個仙人教他練斧子呢,讓尤俊達這一喊,程咬金忘了個差不多,就記住三斧子了,不過這三斧子比起十八條好漢的武藝差點,但對付一般將領那是綽綽有餘的
  • 程咬金的三板斧厲害,還是李逵的雙斧更牛?聽聽宋江的這句話便知
    一、斧子遇到了程咬金兵器中的斧,雖外形粗獷、高調,卻非常有文化底蘊。比如盤古大帝開天闢地用的是啥?正是斧子!還比如成語「鬼斧神工」、「班門弄斧」等,而文人之間求指點時,也習慣用「斧正」一詞,故而斧子,可謂是兵器中的「文化人」身份。
  • 單雄信被殺,大罵瓦崗寨兄弟,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瓦崗寨一柱香"描寫的就是《隋唐演義》中,46英雄一個頭磕落地的兄弟,他們打著義薄雲天的旗號,開始反隋。在這些兄弟當中單雄信和秦瓊關係最好,當初秦瓊受困時得到單雄信的無償幫助,並與秦瓊母親大壽時,準備厚禮千裡迢迢來到秦府給秦母拜壽,在秦瓊眼裡單二哥就像自己親哥哥一樣。
  • 福將程咬金,從瓦崗寨的混世魔王到朝廷大官,運氣真的是好得很
    相信了解過隋唐時期歷史的人對於程咬金都是特別熟悉的吧,提起這個人物小編就想到了一句話「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他的三板斧在當時也是很厲害的存在,不少大將軍都倒在了他的斧子下。而且我們都知道他剛開始是在瓦崗寨當了一個土皇帝,這對於他來說真的是一個驚喜,或許就是上天安排的吧。
  • 程咬金三板斧有哪幾招,歷史上的他戰鬥力如何
    那程咬金的武功到底怎樣呢?程咬金家裡以前還是蠻富裕的,而他長的也結實力氣很大,父親程婁(隋濟州大都督)戰死,家裡也變窮了,程咬金母親只好帶著程咬金到山東東阿縣那安了個家,在那裡過著苦日子吃不飽穿不暖。後來他母親做了幾份洗衣洗碗的工作,這才將就吃飽。長大後程咬金和別人學做生意大家看他長相特兇都不敢找他合作,後來只好賣私鹽不巧打死了官差。坐了三年牢。後來楊廣大赦天下才出來。
  • 王者榮耀:新英雄盤古開天闢地,武器斧子比程咬金的要大10倍
    從盤古人物原畫就可以看出來他充滿了力量,全場散發著金色的能力氣場,一把巨大金光閃閃的大斧子是他的武器,眼神中充滿了怒氣一種不服就盤他的氣勢,乍一看根後裔很像,而且這個斧子要比程咬金的武器大10倍。盤古的一技能突襲狂怒和程咬金技能一樣,跳過去給敵人造成傷害,還能撞敵人一下,讓敵人產生位移的效果,這個效果如果在塔下或團戰中很實用,能夠準確的控制敵人。
  • 為何單雄信臨死前只喝了程咬金的酒,這揭示了人性的醜惡嗎?
    後世也因為單雄信的悲劇結局留下了那句著名的: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不投靠,李世民,是因為李世民他爹和他有殺兄之仇、其實單雄信有一個半朋友,程咬金算半個。公元620年,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羅成設下埋伏鎖五龍,王世充等反王皆被消滅。單雄信被尉遲恭擒獲。徐茂公等人勸他投降,單雄信卻拒絕了,甘願伏死。
  • 其實在《隋唐演義》中還有4絕一說,其中一人的武功比李元霸還高
    程咬金的絕是「三斧子半」,據說他這個絕技乃是夢中由仙人所傳授的,但如果敵人能擋住他的這三斧子半,程咬金便只能逃之夭夭了;外號「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幹的混事數不勝數,以販賣私鹽起家
  • 又被電視劇忽悠:程咬金不是土鱉,是官二代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槓槓滴三板斧,幾乎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在人們的印象裡,程咬金基本上就是土鱉代表,憨子模範,夢裡學了絕招,醒來只記得三招半。而事實上,人家程咬金是正經八百的官二代,他的父親程婁是北齊濟州大中正,大概相當於副廳級,還是有些地位的。
  • 程咬金如果學全了「天罡三十六斧」,會很厲害嗎?
    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去世,享年七十七歲。李治下詔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諡號「襄」。死後陪葬昭陵,諡號也很好,比關二爺的強多了,死的很風光。最後一次出徵失利我總覺得他是故意的,藉機會躲開了唐高宗時代的政治鬥爭,也給了副將蘇定方出頭的機會。程知節,是只成了精的老狐狸。
  • 隋唐第一女將軍生擒程咬金,嫁給王伯當,為何死在了新婚之夜?
    新文禮在隋唐猛將中排行第三,這些去往揚州的瓦崗英雄,都打不過新文禮,只好回瓦崗搬救兵,救兵很快到來,他們分別是程咬金、單雄信、羅士信和王伯當。新月娥看到哥哥身負重傷,頓時惱怒不已,拍馬出戰,新月娥攜帶了十二把毒刃和一個繡帕,等到同羅士信對戰時,新月娥把繡帕丟到羅士信臉上,然後用毒刃刺向羅士信,羅士信身中幾刀,頓時手足無力,摔下馬來。等被瓦崗軍救回營寨後,不治身亡。
  • 歷史上真實的程咬金,跟想像中完全不同,根本不擅長使用三板斧
    很多人印象中的程咬金出身貧寒,一身蠻力,喜歡打抱不平,靠著「三板斧」擊敗無數對手,《說唐》中有這樣一段:俊達聞言,就叫家丁取出一柄八卦宣花斧,重六十四斤,拿到面前。 咬金接斧在手,就要舞弄。」從此以後程咬金就喜歡上了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