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我在等你回家吃飯」

2020-12-23 一紙寡言

隨著春節越來越近,2020年春運已經拉開了帷幕。

大家都在買回家的票,我也不例外,分享了一個助力搶票的活動請朋友幫忙,順便問了一下他回去的票買了沒,他搖了搖頭說:" 我今年不想回家過年。"

後來,又問了一下身邊其他的朋友,發現竟然有好幾個都不回家過年。

有人說因為回去的票太難買了,初二才能趕回去跟家人補團圓飯;有人說今年工作不順利,想趁年假有三薪多賺點錢給爸媽和孩子買些禮物寄回去;也有人說,以往每年都要因為結婚的事跟爸媽鬧得不愉快,今年真的不想因為這些事惹他們不開心了。

我問他們,那你們想家嗎?他們給我的回答都是同一句話:當然想啊。

看著這些平時口口聲聲說不戀家的他們,像孩子一樣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想家了,突然覺得好感動。

小時候,過年的意義是穿新衣、放鞭炮,而長大以後,過年成了我們唯一一個可以明目張胆想家的節日。

因為一些原因從上一家公司裸辭,那時候我覺得壓力特別大,很想回家,但我不敢。

因為害怕突然回家會被爸媽問個不停,害怕自己忍不住在他們面前哭出來,也害怕他們對我說那句 " 要是太辛苦,就回家吧。"

自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堅強,如果他們這麼說,我也許真的會放棄,所以只能假裝什麼都沒發生,讓他們覺得我過得還不錯。

過去的這一年很多人都過得可能不是太順利,有的人和自己心愛的人重新變回陌生人,有的人經歷了親人離去的痛苦,有的人被工作壓得一夜夜失眠。

我們都想回家,想回到爸媽身邊,做回那個什麼都不用擔心的孩子。

「為什麼中國人總要不遠萬裡回家過年?」

知乎上有個匿名回答很簡單,只一句話,卻觸動了我的心:

因為那是我的「家」啊,別的地方只能叫做「住的地方」。

年底回家,就如倦鳥歸巢。

大城市看似繁華,卻實則冷清。

常常做一頓飯吃兩三天,生病了一個人去醫院。買衣服也沒人把關,只有店員違心地說,這件合適,那件也好看。

……

不管離家多遠,不管工作順利與否,不管是已經找到了靈魂伴侶還是依舊單身,不管這一年你過得好還是不太如意,都回家吧。

雖然路途遙遠,旅途艱辛,但是當你推開家門的時候,那是只有爸媽才能做出的熟悉味道,那是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親切關懷。

沒有拘束,沒有偽裝,沒有小心翼翼,你可以暫時放下所有的壓力和委屈。

蘇軾說,此心安處是吾鄉。

其實幸福是什麼?無非是父母健在,一家人團團圓圓。

世界上再美的風景,也不及回家的路兩旁。

再遙遠的距離,也阻擋不了回家的願望。

有人說,我們風塵僕僕,只因相見就在眼前。

別讓父母親人的等待落空,走得再遠,也別忘了回家過年。

相關焦點

  • 北漂青年:「我月薪8000,不敢回家過年」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過年回家是一項傳統,不管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可是,仍然有一些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選擇不回家過年,他們有的心甘情願,有的卻身不由己。一年前,朋友小米帶著一身志氣來北京闖蕩。前幾天和她吃飯,問她什麼時候回家,只見她搖頭嘆氣道:「北京很富,但我很窮。我現在月薪8000,扣掉五險一金就剩6千了,平時房租水電吃喝開銷已經是勉強度日,春節花銷那麼大,哪有膽子回家過年啊。」
  • 過年回家,你給家人帶點啥禮物?
    春節將至,遠離家鄉的遊子們即將踏上回家的旅途,同時又面臨著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回家過年,該給家人帶點什麼禮物呢?以往過年,相信大多數人都像我一樣給爸爸買過保健品,但他們卻原封不動的在我們走時放回我們的車裡;給媽媽買過衣服褲子,可不是買大了就是買小了……有時候想想,父母或許並不在乎什麼禮物,而只在乎我們回不回家過年,只要我們回家過年,在這幸福的時刻闔家團圓就已足夠。但是有一說一,既然回家了總要給家人帶點禮物,總不能空著手回去。
  • 「在廣州月薪5000,今年我不敢回家過年...」成年人回家過年究竟有...
    「在廣州月薪5000,今年我不敢回家過年...」成年人回家過年究竟有多難? 再問大家一個現實的問題 今年你回家過年準備了多少錢?
  • 我,一個在外打工的平樂人,今年不想回家過年了,為什麼?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平樂人 不想回家過年了? 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但春節假期,真正過年的時間又有多少呢?
  • 回家,過年!
    轉身看了眼火車站烏央烏央的人,B城的火車站,永遠都是這麼擁擠,但是看起來又那麼親切,都是要回家過年的人吧?呦呦勾起了嘴角,笑得格外開心。 前陣子同事小喬問呦呦:「呦呦姐,你今年過年回家嗎?」呦呦認真想了一下:「可能回不去。」呦呦剛畢業三年,就從公司的一個小菜鳥晉升到現在主管的位置,說不辛苦肯定是騙人的。
  • 一句「回家吃飯」為何火爆抖音、微信群?網友:讀懂後淚目了
    在整個視頻裡,有一句靈魂性的話串起了整個故事:回家吃飯。回家吃飯=中國式的我愛你在我們很多人看來,「回家吃飯」這是一句再平凡不過的日常話,平常到我們隨口就能說出來,但是當這句話放在不一樣的情感氛圍裡時,它便成了一句溫暖又動人的情話。
  • 過年為什麼不想回家
    寧願自己一個人過年也不想如此給心裡添堵2回家就像受到萬點傷害?同學聚會無非就是吹吹牛,比福利,偽裝讓你很累。回家過年就像一個小小的名利場,真情太少。在外渴望溫暖,發現回家也不過如此,長大要伺候爸媽,結婚的還要伺候對方的爹媽,忙著周旋身邊的人和關係,人情難清,可三觀又偏偏不一致。
  • 「回家過年」、「寒假」遇上「非必要」,我應該回家麼?
    回家讓我猶豫不論是在外求學的學子,還是在外拼搏的異鄉人,在春節都是要返鄉的,一年難得幾回還。但是疫情當前,回鄉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糾結的點。若是不回家,可以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可團圓年在異鄉那種漂泊的相思也甚是難受。若是回家,一切安好還行,可一旦確診帶來的將會是一個被指責、被抱怨、被隔離的一個年。
  • 就地過年吃飯指南:你最想吃的一道年菜是什麼?
    明天就是除夕,你的年夜飯會在哪裡吃?
  • 2020年回家過年你準備好了嗎?
    文/大錘快過年了你,你準備好回家過年了嗎?俗話說得好,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小時候的過年小時候每到過年總是興高採烈,拿著壓歲錢買上一包看上去垂涎欲滴的麻辣條,買上一盒鞭炮,王中王是多少人童年的回憶,麻辣條又印證了多少90後的快樂,小時候的我們快樂就是如此簡單,如此單純,過年就是如此有意義。
  • 你多久沒有回家過年了
    在社會上流傳這樣的一句話--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小時候,我們盼望著過年,因為一到過年,我們會收到大人給我們的紅包,這是我們最期待過年的原因。還有就是我們可以拿著壓歲錢去買我們喜歡的玩具,比如,玩具車、玩具槍、小鞭炮等等。還有就是每到新年的時候,我們就會有很多好吃的東西,還會有新的衣服穿。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似乎變得越來越害怕過年。為什麼呢?
  • 為什麼90後不願意回家過年了?我想你就是其中一個
    過年這件事,曾經在我很小的時候,還是有一點興趣的,因為可以出去玩而不用寫作業,還可以吃很多果凍不被媽媽罵。但長大了,過年就成了一年中最難逃的節日。我自己大概是有一顆不羈的心,對回家過年這件事的牴觸情緒基本上可以算是一年中的巔峰。我覺得我是不對的,不孝的,不道德的。
  • 今年過年回家會隔離嗎?你是回家還是選擇就在原地過年?
    今天已經是臘月初四了,對於咱們出門在外打工的所有人來說都會面臨這樣的的一個選擇回家過年還是呆在原地過年。春節是一個特殊的節日,過春節就是活的團團圓圓,但是面對肺炎疫情的再一次襲來,我們還是要根據打工地和自己的家鄉來做出選擇。
  • 春節我在崗:你不能回家,我們就來南京陪你過年
    △工地上的團圓飯懷孕妻子帶娃從安徽趕來過年「你們東西都收拾好了嗎?」上午10點多,忙完了工地的工作,許林華掏出手機和妻子女兒打起了視頻電話。「你不能回家,我們就去南京陪你過年。」許林華說,家人聽說他不能回家,都表示理解。將近臨盆的妻子主動提出,要帶兩歲的女兒來南京一起過年,好在安徽離南京並不遠,開車很快就到了。在工地上,和許林華同樣情況,家人來南京陪著過年的還有五六個家庭。
  • 《別告訴她》:這就是過年回家的我
    這哪裡是刻板印象,這就是春節回家的我。▼過年之家鄉氣氛氣氛從一開始就起來了。女主角碧莉一下飛機,你就能聞到了,是,就是我大中華的氣味,是轟隆隆的車,還停著起重機的新樓盤,還有……一擁而上的司機師傅:「去哪兒啊,上車吧。」
  • 感謝每一個,過年不回家的你!
    即使這樣,每次過年回家,他也只有給姐夫打下手的份兒:「貌似四川男生都挺會做飯的,每次過年,家裡廚房的男人是最多的。」今年春節,他們原本打算回九畹老家烏蘭浩特,但冬季東北疫情的反覆,打消了他們的念頭。冰箱裡如今塞滿了兩邊父母寄來的年貨:內蒙的羊肉牛肉,四川的臘肉香腸,還有新鮮的土雞土鴨。
  • 過年回家,發現表哥和表弟在一起了……讓我靜靜
    過年回家,免不了親戚鄰裡間的走動,有什麼勁爆的八卦自然就傳開了
  • 媽,今年過年不回家了
    #媽過年不回家了#今天,給媽打了個電話說不回來過年了,那我今年可能也不回家過年了。媽在長沙給我哥帶小孩,和絕大部分人一樣,到了年底都準備好回老家永新過年。每年回永新過年,正常的一件事情。但今年因疫情影響,各地政府倡議「非必要不返鄉」,為響應政府倡議,決定不回家永新老家過年,留在長沙過年。另外一件事情呢,大家也應該聽說了。不管是長沙還是永新,防疫部分都發文通知了,提倡外地返鄉人員在家隔離14天。這也就是說,按照最理想的預測,返鄉人員要在家呆14天,這14天你必須好好呆在家裡,哪都不能亂跑。但是大家有想過一個問題嗎?
  • 都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為什麼有些農村人,不回家過年呢?
    春節作為我們的傳統節日,被人們看待的尤為重要,不管你是在外打工,還是已經定居大城市,到了春節,都無一例外地選擇回到農村的老家,跟家人一起過個團圓年。在過去,到了冬至,在外漂泊的人就該回家過年了,現在不同了,春節假期有限,人們都是挨著年跟前兒,懷著期盼,急匆匆趕回家,在這有限的時間裡,跟家人,與親戚朋友,聯絡聯絡感情。
  • 想躲避的「春劫」:為什么子女不想回家過年?
    「過年就應該回家」根植在父母的潛意識裡面,他們深切盼望著過年,一遍遍把電話撥向子女奮鬥的那座城市:「丹丹,今年過年什麼時候回來?」「大強,我孫子幾號放假?你們一家三口幾時能回啊?」……子女歸家,一家難得團圓。在父母眼裡,沒有子女的春節那不叫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