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故事】
宋襄之人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主要講了宋國和楚國泓水之戰的一段故事: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
這段講的是,宋國和楚國打仗,宋國軍隊已經準備好了,但是楚國軍隊還沒有過河,此時司馬子魚就對宋襄公說:「敵眾我寡,楚軍還沒有全部過河,請主君下令攻擊楚軍。」宋襄公說:「不行。」然後等楚軍全部過河後,軍隊陣型還沒有排好,這時司馬子魚又勸襄公,請求下令攻擊。然而宋襄公又拒絕了。最後等楚國軍隊全部列好陣型後,兩軍擊鼓決戰,宋國敗之。
宋襄公因為此戰不僅受了傷,於第二年去世,而且也因為此戰,留下了「宋襄之仁」這個被恥笑千年的成語。但是宋襄公卻是當時春秋時期繼齊桓公之後的第二位霸主,如果他那麼蠢,那怎麼會被人認可呢?
我們先分析分析宋襄公為什麼要爭霸?
齊桓公死後,齊國內亂國力嚴重受損;此時晉國也因為「驪姬之亂」實力大損,著名的春秋霸主晉文公——重耳還在四處流浪。秦國此時一直被擋在函谷關之西,和戎狄正鬥的你死我活,根本無暇東顧。
所以此時只有楚國一家獨大,然而楚國是不被中原各國認同的。楚國原本南蠻,只是因為投靠了周文王,在武王伐紂中立下了一些功勞,所以被封為「子」爵。這個爵位在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處於第四等,是非常低的。而且楚國此時的文化和中原各國文化差異很大,所以楚國依然被其他各國當成南蠻看待,如果讓楚國成為霸主,那中原各國心裏面肯定不痛快了。
認清楚了這個背景,就好理解宋國為什麼要爭霸了。齊桓公死後,楚國已經沒有了最大的威脅,在中原各國都勢弱的情況下,只有宋國能帶頭來和楚國一爭高低。而且宋國主君爵位位列五等爵位之首的「公」爵,這也讓宋襄公有一種擔負起維護華夏正統的責任感,所以宋襄公就逐步做了如下一些事情,以圖霸業。
首先,在葵丘之會上,宋襄公受齊桓公委託幫忙照顧齊國太子昭。後來齊桓公死後,齊國內亂,宋襄公果然不負所托,號召各個諸侯國來協助齊國太子平定內亂,雖然此時宋國影響力還不大,只有衛國、曹國、邾國三個小國幫忙,但最終還是將齊國內亂平定下去,太子昭即位,為齊孝公。從這件事起,宋襄公的仁義就開始樹立起來了,逐漸有了名望。
接著,因為地處東夷的滕宋和鄫國受楚國所誘惑,背離宋國。宋襄公這時就扣押了滕國滕宣公,然後,又命邾文公把鄫國國君當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以震懾東夷各國不能有二心。所以單純說宋襄公仁義,也不是很全面的,他在實現他認為的「大仁」時,也是非常有魄力的。這件事之後,宋襄公在諸侯國的威王就樹立起來了。
然後,宋襄公見周邊小國已經聽話了,剩下楚、齊兩國搞定就行,於是就號召楚、齊兩大國會盟於鹿上,試探試探這兩個大國的口風。齊國這邊當然是沒問題了,畢竟齊孝公受到過宋襄公的恩惠,所以肯定站在宋國這邊。楚成王此時一看,情況不妙啊,你宋襄公約我會談,居然想成就自己的霸業。你宋國地方沒我楚國大,人口沒我楚國多,國力更加比不上楚國,只有公爵之虛名壓我一頭,憑什麼你宋國當霸主。但這時楚成王不好意思拒絕,畢竟沒有來會盟時比較倉促,而且還是二比一的局面,所以只好口頭應承,推諉說,大家先各自回去後和其他小國商量好,再約定好時間,一起定下這個盟約。這時宋襄公也就同意了,然後就有了後來的「盂之會」。
也就是在「盂之會」上,楚成王背棄信義,勾結鄭國等其他小國,把宋襄公直接擒住,羈押回楚國,再以楚國軍威要挾其他各國奉自己為盟主。這種行為實在是野蠻人的行徑,雖然後來在魯國的調節下,宋襄公被釋放回國,但從此楚國在各國心目中野蠻形象更加根深蒂固。所以會盟結束後,各國都否認楚國的霸主地位,只有鄭國認可楚國。這也讓宋國和鄭國結下了仇恨。
宋襄公回國後,心裡肯定不爽啊,但他們又打不過野蠻的楚國,只好出兵討伐鄭國,想重振宋國國威。此時鄭國向楚國求救,楚國出兵,於是就有了「宋襄之仁」這個成語故事——泓水之戰。
其實在春秋時期,周禮還沒有崩塌,各國打仗都是尊重禮法的。打仗前必須下戰書邀約在什麼地點,什麼時間打仗。此時宋國國力不如楚國,宋襄公完全可以不應戰。但宋國作為唯一一個可以和楚國對抗的國家,必須為中原各國做出表率,不然讓蠻族隨意欺凌,這讓以華夏正統自居的諸侯各國顏面何存。所以宋襄公現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率仁義之師迎戰楚軍。
既然是「仁義之師」,代表了華夏正統,就容易理解問什麼宋襄公那麼堅持「不鼓不成列」的戰爭規則。雖然對方是蠻夷,雖然對方比自己強大很多,但宋襄公依然讓楚軍過河,列好陣型後再開始戰鬥,就是因為他是周禮的衛道士,是中原各國的臉面,他雖然失敗,但卻維護了周禮的尊嚴,也讓野蠻之國深刻認知到華夏文化的內涵。
宋襄公不是愚蠢,迂腐,他只是堅持最後的道義,正是這種堅持讓戰爭沒有成為殺人的屠宰場。而且在春秋末期「禮崩樂壞」後,戰爭變得爾虞我詐,沒有道義可講。平民不再是人,成為了殺人機器,貴族不再有貴族精神,成為了冷血無情的死神。不過歷史始終是站在勝利者的一方的,宋襄公不過是因為失敗了,所以才被大家詬病,但大家不應該指責他最後的堅持,在如今和平時代,我們反而應該好好向他學習,來維護如今來之不易的和平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