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深入:古老的世界地圖

2020-12-14 莫笑丶SISH

對我等而言,地圖可能是下圖這樣的,從小學到社會,我們一直都是看著過來的,這樣的地圖也算稀鬆平常,那歷史上那些地圖是怎麼樣的呢?

自然資源部發布2020年標準中國地圖

巴比倫世界地圖(公元前6世紀)

泥版上的巴比倫世界地圖

這幅泥版之上的世界地圖,出土於巴格達附近的幼發拉底河沿岸,製作於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被認為是目前最古老的世界地圖之一。整幅地圖以幼發拉底河為中心,描繪了位於今天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的巴比倫、蘇薩、烏拉爾圖和扎格羅斯山脈等地區,這種抽象的世界地圖可能對中世紀的T-O地圖產生了一定影響。

摩訶婆羅多的宇宙觀(公元前?)

根據摩訶婆羅多描述繪製的地圖

根據某些印度學者的看法,在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中出現了第一張世界地圖,書中提到,從月球視角看來,地球就像是一隻兔子和兩片菩提葉,確實,某些角度上看的地球真的有點像兔子和兩片菩提葉!不過得認真拼才能看出來地球大陸的輪廓……

除此之外,關於古印度地圖的資料就非常少了。印度古代確實有宗教性質的宇宙圖和類似風景畫的朝聖地圖,不過都和今天意義上的地圖相距甚遠,古印度潮溼的氣候也大大限制了書面文物的保存。其他古代流傳的包括印度的地圖,大多都是由伊斯蘭、歐洲和東亞學者們繪製的。

埃拉託斯特尼地圖(公元前3世紀)

19世紀學者還原的埃拉託斯特尼地圖

昔蘭尼的埃拉託斯特尼(ρατοσθνη Κυρηναο,公元前276-公元前194或195)曾負責掌管亞歷山大圖書館,是希臘化時代最博學的學者之一。他首次計算了地球周長(與今日測量結果很接近),測算了地軸傾角,開創了地圖投影技術(將球形的地球坐標轉換為2維平面的方法),提出了經緯線的概念,並按照緯度將地球分為5個氣候區,在其他領域也多有建樹。這幅世界地圖可能是首張使用科學投影手段,以經緯線為基準繪製的世界地圖。

託勒密地圖(公元2世紀)

託勒密地圖,13世紀抄本版

託勒密(Κλαδιο Πτολεμαο,約100-170年)是古典時代最著名的天文學家與地理學家,他所完善的地心說,統治了中世紀學者們的宇宙觀。這張地圖出自託勒密的《地理學指南》(Γεωγραφικ φγησι),在這本書中,託勒密完善了埃拉託斯特尼提出的經緯度和科學投影方法,開創了近代繪圖學的先河。

禹貢地域圖(268-271年)

禹貢九州山川之圖(中國古地圖似乎很難

晉泰始四年至七年(268-271年),出生於大族河東裴氏的裴秀主持編制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歷史地圖集——《禹貢地域圖》。《禹貢地域圖》描繪了從上古到西晉的區劃、歷史事件以及山川、交通路線等。繪製過程中,裴秀提出的「製圖六體」(包括分率-比例尺、準望-地貌相互關係、道裡-距離、高下-相對高程、方邪-坡度、迂直-坡度與直線距離的換算),成為此後千年中國地圖繪製的理論基礎。《禹貢地域圖》今已失傳,從後世的《禹貢九州山川之圖》中,我們大概可以窺見當時中國版的「天下」地圖。

T-O地圖(7-16世紀)

典型的T-O地圖

T-O地圖是一類地圖的統稱,基督教學者(同時也被譽為古典世界的最後一位學者)塞維亞的聖依西多祿(Isidorus Hispalensis,560-636年)在其著作De Natura Rerum(自然世界)中首次描繪了這種地圖。T-O地圖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將世界分為歐洲、亞洲、非洲三個部分,看上去就像是在圓形的O中套了個T型,是一種非常程式化的地圖。聖依西多祿指出地球是「圓形」的,但他的描述非常含糊,並沒有明確區分地球究竟是個圓球還是圓盤(儘管亞里斯多德後的大多數古典學者都認為地球是個圓球)。

法國聖瑟維修道院的Beatus地圖

聖依西多祿之後,基督教學者們又發展出了幾種T-O的變形,比如Beatus地圖,它在T-O地圖的三個大陸之外又增加了一個未知大陸。

赫裡福德地圖

赫裡福德地圖是中世紀T-O地圖的集大成者,它高155釐米,寬133釐米,繪製於1290年左右,是存世中世紀地圖中尺幅最大,細節最豐富的一張。現收藏於英國赫裡福德座堂中。

班廷三葉草地圖

除了以上的地圖外,T-O地圖也有各種藝術化的變體,比如1581年印發於德國漢諾瓦的班廷三葉草地圖(Die ganze Welt in einem Kleberblat/Welches ist der Stadt Hannover meines lieben Vaterlandes Wapen)。這幅地圖以三葉草的形狀繪製了整個世界,既象徵著基督教的三位一體,也象徵著孕育這張地圖的漢諾瓦城,陸地外的大洋,則填充以傳說中的海怪。

海內華夷圖(801年)

宋代刻制的《華夷圖》

《海內華夷圖》由唐代地理學家,六朝元老賈耽編繪。賈耽少時便關注地理,安史之亂後,懷著訂正謬誤,完整描繪華夏世界的宏願,賈耽組織畫工,耗費17年完成了這幅巨大的中國全圖。《海內華夷圖》遵照裴秀的「製圖六體」,圖上的一寸,對應現實中的百裡,整幅地圖幅面約10平方丈,以黑色標註古代郡國,以紅色標註當代州縣,同時也參考各種資料,描繪了海外數百國的地理方位。《海內華夷圖》原圖已散佚,現存偽齊阜昌七年(1136年)以此為藍本,精簡了海外國家的石刻版《華夷圖》。

禹跡圖(1136年)

墨水勾勒版本的《禹跡圖》

《禹跡圖》是現存第一幅帶有方格的中國古地圖。地圖上的方格來自於中國地圖繪製傳統中的「計裡畫方」手法。《禹跡圖》與上面的《華夷圖》同樣製作於1136年(事實上,這兩張地圖還刻在了同一塊石碑上),《禹跡圖》上主要採用了宋朝的地名,也保留了一些唐朝的地名,圖中的河道同樣按照比例尺繪製。一些人認為沈括是這幅地圖的繪製者。

麻赫穆德·喀什噶裡的地圖(11世紀)

喀什噶裡的世界地圖

麻赫穆德·喀什噶裡(Mehmud Qeshqeri,11世紀初-11世紀末) 出生於喀喇汗王朝的王室家族,他走遍了新疆和中亞,編制了百科全書式的巨作《突厥語大詞典》(Dīwān Luāt al-Turk)。這幅地圖即出自《突厥語大詞典》,它以喀喇汗王朝都城八剌沙袞為中心,用藍色代表河流,綠色代表海洋,紅色代表山脈,黃色代表沙漠,描繪了中世紀突厥語世界的全貌。和歐洲的T-O地圖相似,這也是張非常程式化的地圖。

伊德裡西的世界地圖冊(1154年)

伊德裡西世界地圖

伊德裡西(Abu Abdullah Muhammad al-Idrisi al-Qurtubi al-Hasani as-Sabti,1100-1165年)出生於北非的休達(當時屬於穆瓦希德王朝,如今屬於西班牙)。1138年左右,受西西里統治者羅傑二世之託,伊德裡西耗時15年,結合旅行經歷和文獻繪製了這本地圖冊。在西方,此圖被稱為羅傑地圖(Tabula Rogeriana),它以託勒密製圖法為基礎,將世界分為7個氣候區,每個氣候區10個部分,共70章,詳細描繪了整個歐亞大陸和北非,並在文案中介紹了世界各地的社會狀況,70張地圖拼合,就可得到當時最精確,最細緻的世界地圖。大航海時代的達伽馬、哥倫布等探險家都參考了這本地圖冊作為遠航的依據。

波特蘭型航海圖(13-17世紀)

波特蘭型航海圖得名於義大利語中的portulano,意為與港口相關。典型的波特蘭型航海圖上有許多從中心點發散的羅盤狀線條,以相當高的準確度繪製了地中海和黑海地區(有時還包括北歐和西非)的海岸線。波特蘭型航海圖並未考慮地球曲率,也沒有採用現代地圖的經緯坐標,雖然很準確,但只適用於地中海等相對短距離的航行。

比薩航海圖

義大利沿海、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和馬略卡島是波特蘭型航海圖的生產中心。現存的第一幅波特蘭型航海圖是繪製於1275-1300年間的比薩航海圖(Carta Pisana),這幅地圖描繪了地中海、黑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圖朝向與現代地圖相同,但與當時的大部分地圖相反。

除了西班牙和義大利外,葡萄牙和伊斯蘭世界也生產了一些波特蘭型航海圖。一些學者認為,波特蘭型航海圖驚人的精確度超出了中世紀的技術水平,可能得益於一些未知的古代地圖藍本,不過這種說法並未得到大部分學者的贊同。

加泰隆尼亞地圖集(1375年)

經過修復的完整版加泰隆尼亞地圖集

西班牙馬略卡島有著悠久的航海傳統,13-15世紀,當地穆斯林與猶太商人們廣泛地參與著當時的地中海貿易,發展出了高超的地圖繪製技術。一些學者認為,馬略卡島的航海家、航海設備製造者和製圖師們才是波特蘭型航海圖的創造者。不同於專注海岸信息的義大利同僚,馬略卡學派的航海圖包含了豐富的彩色插圖,以及詳盡的內陸地理信息。隨著西班牙人對猶太人的迫害,馬略卡學派於15世紀逐漸消亡。

加泰隆尼亞地圖集西半部

加泰隆尼亞地圖集是馬略卡學派地圖的代表,被譽為中世紀地圖的巔峰。此圖作者可能是猶太人Abraham Cresques。原圖繪製於6張大型牛皮紙上,以耶路撒冷為中心,詳細描繪了從遠東到西班牙的整個(當時的)已知世界,並用插圖和文字介紹了世界各地的風俗、潮汐的漲落等信息。此外,這還是第一幅引入羅盤方位圖的世界地圖。

大明混一圖(約1389年)

大明混一圖

《大明混一圖》可能製作於明洪武年間,該地圖或許以繪製於元朝,已經散佚的《聲教廣被圖》為藍本,結合了元明時期流入的伊斯蘭和歐洲地理資料。地圖以中國為中心,地圖範圍北至蒙古,南至爪哇,東至日本中部,西至歐洲和東非,體現了當時國人對國內和外部世界的了解。《大明混一圖》長456釐米,高386釐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世界地圖之一,此圖後來傳入朝鮮等國,也對他們的地圖繪製產生了影響。

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1402年)

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

《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製作於朝鮮太宗二年,此圖以元朝中國的《聲教廣被圖》和《混一疆理圖》為藍本,高158.5釐米,寬168.0釐米。不同於中國的原版,此圖放大了朝鮮的比例,縮小了日本和中國的尺寸,但仍將中國放置在世界的中心。

弗拉·毛羅地圖(1457-1459年)

弗拉毛羅地圖

1450年前後,應威尼斯和葡萄牙統治者之託,威尼斯修士弗拉·毛羅(Fra Mauro,1400-1464年)耗費數年,繪製了這幅當時歐洲最大、最詳細,最準確的地圖。弗拉·毛羅地圖長寬皆為2.4米,包含了數百個插圖,以及3000多段描述性文字,地圖大致以新月沃土為中心,描繪了從冰島、格陵蘭島到暹羅,從朝鮮到馬格里布的整個(當時的)已知世界。被認為是地圖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標誌著聖經地理學(以及T-O地圖)的終結。

熱那亞地圖(1457年)

熱那亞地圖

熱那亞地圖繪製於1457年左右,可能大量參考了曾前往中國的義大利旅行者尼科洛·達·康提(Niccolò de' Conti,1395-1469年)的經歷。儘管沒有弗拉毛羅地圖那樣驚人的尺幅和細緻的標註,但這幅地圖中各大陸的比例更為準確。引人注意的是,地圖的海洋部分還畫了許多海怪以及航行在印度洋上的帆船,也許體現了當時歐洲探險家們旺盛的好奇心,整張地圖樹葉般的形狀在當時也是獨樹一幟。據說哥倫布也曾看過這張地圖,作為遠航至印度的參考之一。

文蘭地圖(15世紀?)

文蘭(Vinland)地圖

文蘭(Vinland)地圖是一張充滿爭議的地圖。一些學者認為這幅地圖描繪了格陵蘭西南部的陸地,是第一副真正描繪了美洲的古地圖。文蘭地圖的內容,來歷都充滿疑點,一些學者認為這可能是近代人偽造的地圖,但不管怎樣,這幅地圖還是在圈內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胡安·德·拉·卡薩海圖(1500年)

波特蘭型航海圖

胡安·德·拉·卡薩海圖(La carta de Juan de la Cosa)繪製於1500年的安達盧西亞地區。這是世界上第一幅繪有美洲的地圖,在形式上,該圖屬於波特蘭型航海圖。

坎迪諾平面球形圖(1502年)

坎迪諾平面球形圖

坎迪諾平面球形圖(Cantino planisphere)是現存最早的顯示了葡萄牙地理大發現的地圖。該圖以費拉拉公爵的特務Alberto Cantino命名,1502年,他將這張地圖從葡萄牙偷帶至了義大利。坎迪諾平面球形圖描繪了巴西海岸,還以驚人的準確性繪製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非洲海岸。

瓦爾德澤米勒地圖(1507年)

瓦爾德澤米勒地圖
瓦爾德澤米勒地圖,地球儀版

瓦爾德澤米勒地圖又稱寰宇地圖(Universal Cosmography),由德國製圖家馬丁·瓦爾德澤米勒(Martin Waldseemüller,約1470-1520年)於 1507 年繪製。這幅地圖修正了託勒密地圖所使用的投影方法,參考了義大利的Caverio地圖等同時代第一手的航海探險記錄。瓦爾德澤米勒地圖是第一幅用「亞美利加」(得名於義大利學者亞美利哥.維斯普奇)來稱呼美洲的世界地圖,這代表著歐洲人在地理認知上的飛躍,同時,這也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標有經緯網的地圖。瓦爾德澤米勒同時還製作了該地圖的地球儀版本,相比平面地圖,地球儀能夠更直觀的展現球狀地圖的海陸分布。

皮瑞雷斯地圖(1513年)

皮瑞雷斯地圖

皮瑞雷斯(Hac Ahmet Muhittin Pr Bey,1465/70-1553年)是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司令與製圖學家。這幅地圖屬於波特蘭型航海圖,現收藏於託普卡帕宮,繪製於瞪羚皮上,目前僅餘三分之一。皮瑞雷斯地圖以驚人的準確性繪製了歐洲、北非西海岸和巴西海岸,以及大西洋的一些島嶼,一些人甚至認為地圖還描繪了南極洲的海岸線(非常存疑,但這也是皮瑞雷斯地圖出名的主要原因)。皮瑞雷斯聲稱他在繪製地圖的過程中參考了一些古代阿拉伯和當時葡萄牙人的地圖,但他所參考的大部分地圖目前已無法找到。

現代版完整的全世界地圖(1514年

現代版完整的全世界地圖

歐龍斯·費恩(Oronce Finé,1494–1555 年)是巴黎皇家學院(今法蘭西學院)的首任數學系主任,也是法國最早從事地圖繪製的學者之一。這幅地圖原名Nova, et integra universi orbis descriptio,受到了託勒密世界地圖的影響,是費恩1511 和 1566年出版的 18 幅心形投影地圖之一。《現代版完整的全世界地圖》是首批標註美洲大陸的古地圖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張地圖在南美洲之南繪製了輪廓與今天的南極洲非常相似的未知大陸。當時的學者們認為,為了平衡海陸分布,在南方必有一片神秘大陸存在,無論是出於幻想還是有前人資料作為藍本,這都是非常令人驚奇的部分。

墨卡託雙心形投影世界地圖(1538年)

墨卡託雙心形投影

墨卡託(Gerardus Mercator,1512-1594年)是弗蘭德斯(今比利時)著名的地理學與製圖學家,它是當時低地國家(荷蘭和比利時)製圖學的代表人物。不同於同時代的大部分地理學家,墨卡託比較宅,他的地理知識大多來自於豐厚的藏書,以及來訪學者等人的介紹。在當時,墨卡託是是最出名、生意最好的地圖製作者,除了地圖以外,他也販售星盤、地球儀等科學儀器。

上面這幅地圖是墨卡託的早期作品,這是首張將南北美洲分為兩個大陸的世界地圖,地圖採用雙心形投影的方式,大幅提高了準確性。和費恩地圖相似的是,這幅地圖也繪製了輪廓相近的南方大陸。

墨卡託1569年地圖(1569年)

墨卡託1569年地圖

這幅地圖原名為Nova et Aucta Orbis Terrae Descriptio ad Usum Navigantium Emendate Accommodata(適用於導航的新的完整世界地圖)。為了便於水手們導航,墨卡託發明了享譽世界,沿用至今的墨卡託投影法(如今網上的大部分衛星地圖依舊採用墨卡託投影,特徵是地圖上靠近兩極的地區面積會顯著放大),這張地圖就是第一批墨卡託投影繪製的世界地圖。除了地理標誌外,這張地圖還介紹了磁極、本初子午線、導航要點、地理發現和食人族、海怪等獵奇內容。

坤輿萬國全圖(1584-1602年)

第三版《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是中國第一幅帶有完整經緯線的世界地圖。1584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到達廣東肇慶,為了吸引中國人的關注,便於傳教,利瑪竇編繪了這份地圖。驚奇的中國人要求利瑪竇將其翻譯為中文,並刻板印刷。《坤輿萬國全圖》的前2版已經散佚,目前存世最早的第3版地圖由利瑪竇的中國好友李之藻協助製作,加入了一些新的地理發現成果。這是中國首張描繪歐洲航海大發現,並標識了美洲的世界地圖。利瑪竇還在地圖上加入了大量中文注釋,反應當時西方等國的信息,以及當時西方學者的地理知識。

Quetzalecatzin抄本地圖(1570-1593年)

Quetzalecatzin抄本地圖

這幅地圖來自於墨西哥的Quetzalecatzin抄本,顯示了納瓦人(阿茲特克的統治族群)貴族de Leon家族的土地擁有情況。這幅地圖使用了墨西哥本土的天然顏料,描繪了墨西哥城和普埃布拉之間的某個地圖,上面既有納瓦人程式化的繪畫和象形文字,也有西班牙語標識的地名和教堂,顯示了墨西哥土著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的有趣融合。同時,這也是為數不多存留於世的古代中美洲抄本之一。

世界的現代描述(1630年)

世界的現代描述

這幅地圖全名為Noua orbis terrarum delineatio singulari ratione accommodata meridiano tabb. Rudolphi astronomicarum(世界的現代描述,由紐倫堡公民菲利普斯。艾克波特完成,原因僅僅是為了使得其描述符合與根據天文魯道夫星行表確定的赤道一致),從冗長的名字中就能得到很多關鍵的信息。地圖的作者是Philipp Eckebrecht(1594-1667年),他受著名天文學家克卜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年)之託,編制了這份坐標相對精確,能夠和克卜勒的《魯道夫星表》(Rudolphi astronomicarum)相對應的大幅地圖。圖中版本為獻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所做,地圖上的雙頭鷹體現了當時科學服務於政治的情況。

新版精確的世界地圖(約1690年)

新版精確的世界地圖

新版精確的世界地圖(Orbis terrarum nova et accuratissima tabula)來自荷蘭製圖業黃金時代的地圖世家——菲斯海爾家族。菲斯海爾家族以其精確的地圖和富有創新的裝飾而在歐洲聞名遐邇。這張地圖由菲斯海爾家族的第三代傳人,尼古拉斯·菲斯海爾(Nicolaus Visscher,1649-1702)繪製,這種由東西兩個半球,加上南北極視角小圖的世界地圖形式在那個時代非常常見(也可能是荷蘭地圖學者們的偏好)。大家熟悉的《全球通史》,某一版的封面上也採用了類似布局的世界地圖。

Delisle世界地圖(18世紀早期)

Delisle世界地圖

紀堯姆·德利爾(Guillaume Delisle,1675-1726年)是一名來自法國的天才製圖師,他在9歲那年就繪製了自己的第一張地圖。德利爾廣泛吸取了波斯和阿拉伯旅行家的經驗,同時堅持科學繪圖的原則,在他生活的路易十四時代,法國在地理和地圖繪製領域後來居上,超過了之前佔有統治地位的荷蘭,巴黎則成為當時歐洲的製圖中心。這幅地圖可能是最早用顏色和邊界區分各大洲的地圖之一。

康熙皇輿全覽圖(1719年)

拼合而成的皇輿全覽圖全圖

《康熙皇輿全覽圖》是中國第一幅帶有經緯網的全國地圖。1708年,康熙帝下令編繪地圖,之後,由耶穌會士雷孝思、白晉、杜德美,中國本土學者何國棟、索柱、白映棠、貢額、明安圖以及欽天監的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佔巴、理藩院主事勝住等十餘人耗費十年,採用三角測量法、天文測量法等源自西方的測繪技術,繪製了這份準確度空前提升的中國地圖。開始測繪地圖時,準噶爾汗國尚未評定,直到乾隆時期才派遣專人補全了新疆一帶的地圖。從清朝中葉到民國初年,這幅地圖一直都是很多關於中國的地圖的藍本。

皇輿全覽圖中的廣東和海南

山海輿地全圖(約1785年)

山海輿地全圖
《日本輿地路程全圖》

《山海輿地全圖》由日本江戶時代地理學者、儒學家長久保赤水(1717-1801年)繪製。這幅地圖以 1602 年中文版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為基礎,通過木板彩印描繪了世界各大洲與海洋。18世紀初,利瑪竇版本的世界地圖在日本非常流行,其中的多個版本都出自長久保赤水之手,儘管之後傳來了更精確的雙半球荷蘭世界地圖(類似圖28),但部分守舊的人們還是更青睞利瑪竇版本的老世界地圖。除了這張世界地圖外,長久保赤水還繪製了第一幅採用經緯線體系的日本列島地圖。

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811年)

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

此圖繪製於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根據黃宗羲孫子黃千人(1694-1771年)的地圖摹刻增補而成。除了清朝疆域和行政區劃外,這幅地圖還用形象的畫法表現了河流、山川,以及中國周邊的俄羅斯、印度、暹羅、日本、朝鮮,乃至歐洲等過,配以簡單的文字作為解說。地圖整體布局和之前的《大明混一圖》相差不大,已經脫節於當時世界地圖測繪的潮流。

*.文中地圖主要來自世界數字圖書館、歐洲數字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和Wikimedia。

相關焦點

  • 地圖作為世界的圖像——歐洲人繪製的世界地圖的千年之旅
    雖然我們現在在圖書中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看到的古老世界地圖主要以其美學藝術吸引我們,但它們的原始文化意義卻可能模糊不清;我們無法再知道如何閱讀和解釋地圖的視覺語言。哈雷和伍德沃德(編輯)的具有紀念意義的系列圖書《製圖史》是本書的核心參考資料,該系列圖書迄今為止已出版四卷,以數千頁迷人的文字講述了地圖的歷史。現在,地圖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普遍支持一個觀點,即地圖製作是一種普遍的人類努力。甚至在人類能夠將地圖上的世界描繪成圖之前,他們已經學會了識別方向,並能認識到天體運動中的某些規律。
  • 《山海經》中描繪了一幅地圖,復原後發現:與世界地圖高度相似
    眾所周知,我們所處的世界是經過千變萬化才發展到如今這個模樣的。女媧造人、開天闢地都是以前人們捏造出來的神話故事,現在的我們是依照歷史上留下的參考資料來考究以前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地球母親它已經在宇宙中存在了46億年,而我們人類歷史上留下來的資料卻是很少的。
  • 俄羅斯地質學家:發現了古老的外星人地圖,原生矽化鐵
    UFO來過地球痕跡被專家找到了,外星人地圖揭秘一切。 世界上發生過很多用常理無法解釋的事件,人們都會將其與UFO聯繫在一起,這麼多年來,專家們一直在尋找UFO來過地球的證據,直到近日,地質學家除了發現了古老的外星人地圖還發現了這些,
  • 地圖的「進化史」世界上第一幅地圖,是什麼時候被製作出來的?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地圖是人們認識、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必要工具。地圖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科技發展水平。
  • 土耳其和阿瓦拉克出土兩張史前地圖,證明人類並非地球唯一文明
    人類作為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的智慧生命體,在改造地球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藉助於發達的科學技術,人們對地球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尤其是達爾文進化論出現後,我們得到了更多準確的線索,為還原地球早期的歷史帶來了極大便利。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曾經出現過很多巨獸以及擁有特殊能力的人。
  • 坦克世界閃擊戰全新地圖怎麼玩 坦克世界閃擊戰全新地圖攻略
    由全球知名戰爭遊戲開發商Wargaming傾力研發,網易獨家代理的《坦克世界閃擊戰》近日迎來全新6.8版本,除了新鮮出爐的塗裝、精心重製的科技樹界面及平衡性改動外,更有全新戰鬥地圖... 神奇遺蹟,驚豔亮相!
  • 為什麼說地圖是人類文明最偉大的工具?
    哥倫布的世界地圖是基於古代地圖,這些地圖大大高估了歐亞大陸的面積,並描繪了地球周長比實際小25%的情況-他自己的一廂情願和錯誤的數學方法使這種判斷失誤。根據他的計算,印度位於西班牙以西2500英裡的航程之內。他走了大約8000英裡,哥倫布的錯誤只是關於地圖和製圖故事的一系列發現,理論和錯誤中的一章而已。地圖是人類試圖了解地球的10000年曆程。
  • 世界地圖知多少?
    文章轉載自: 釗言釗語、地理沙龍1、世界地圖的製作
  • 必讀好書 《地圖(人文版)》手繪世界地圖·兒童百科繪本
    《地圖(人文版)》手繪世界地圖·兒童百科繪本。
  • 《魔獸世界》9.0世界地圖怎麼樣 世界地圖介紹
    導 讀 魔獸世界9.0即將上線,新增了暗影界的世界,那麼這些世界是怎麼連接的?
  • 世界最古老的十大城市
    當今世界有許多充滿活力的大都市,例如上海、北京、紐約和杜拜等,那麼世界歷史悠久的城市有哪些呢?世界上有哪些古城呢?讓我們一起看看世界上最古老的十大城市有哪些吧。 TOP1 巴勒斯坦傑裡科 傑裡科是巴勒斯坦著名的旅遊勝地。
  • 《突厥語大辭典》中「圓形世界地圖」
    T-O地圖將大地描繪為一個被海洋環繞的圓球,形如字母O,舊大陸(即當時歐洲人已知的世界)被地中海和頓河、尼羅河分為亞、歐、非三大洲,狀如字母T,三大洲的交界處(也即地球的中心點)位於基督教的聖城耶路撒冷。亞洲位於地圖的上部,歐洲和非洲分居下部左右兩側。地圖東方朝上,西方朝下,北方朝左,南方朝右。
  • 世界共同進步何以可能?——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世界歷史意義
    科學衡量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歷史意義,需打破單一研究學科壁壘的局限,突破單純從國際關係和外交領域出發的固化路徑,要從更加寬廣的視野出發、從深化拓展關於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認識的高度出發加以綜合把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明確強調的那樣,世界是多向度發展的,世界歷史不是單線式前進的。2000多年前中國人就認識到了這個道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因此要走適合自己的道路,不能定於一尊。
  • 越古老,越前沿,這就是人類歷次文化復興都是「復古運動」的原因
    越古老,越前沿,這就是人類歷次文化復興都是「復古運動」的原因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存在著一種「反彈模型」——人類的文明要有向前的發展,必須先「復古」,「復古」的深度越所以,我們大概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人類文明發展的下一站,一定是對人類「源頭文明」,更為深入透徹的「復古」——真正認識到人類「上古源頭文明」的真正內涵。
  • 神聖的幾何圖案——把人類與世界融為一體
    從斐波那契數列到黃金比例,設計模式可以被分解為一種數字語言(數學),它控制著我們整個可見和不可見的世界。但是這些幾何圖案和符號背後的精神意義是什麼呢?伽利略曾經說過:「數學是上帝用來書寫宇宙的字語言。」從達文西到畢達哥拉斯,藝術家、音樂家和哲學家一直在他們的作品中喚起神聖幾何學的力量。莫扎特很可能在他的音樂作品中使用了黃金比例。
  • 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類DNA在一顆80萬年前食人者的牙齒中發現了!
    這是在西班牙發現的Homo antecessor(現代人類的古老親戚)的骨骼遺骸。研究人員最終將之前未知的人類祖先命名為「人類前輩」。因為這些骨頭是歐洲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化石之一,一些研究人員推測,人類前輩可能是尼安德特人、傑尼索瓦人和現代人難以企及的共同祖先。
  • 3圖冊+3磁力盒+2桌遊,中國地圖+世界地圖+世界國旗,外加飛行棋和跳棋!
    福利團超值的團品——兒童地理啟蒙認知套裝:3個磁力盒,分別對應中國地圖、世界地圖、世界國旗的磁力拼圖;3本相對應的科普圖書;2個桌遊,就藏在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鐵盒裡(上面是地圖,下面是桌遊),孩子拼拼圖玩累了,可以轉個方向,和爸爸媽媽玩玩跳棋和飛行棋。
  • 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走近最古老的成熟文字
    《世界記憶名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旗艦項目,創建於1997年,目的是對世界範圍內正在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記錄進行搶救,並加強保護和利用,提高全世界對文獻遺產及其重要性的認識。該項目每兩年評審一次,我國上一次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於2015年入選。截止到2015年,中國已有十份文獻遺產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 連載歐洲探索時代的世界地圖——世界地圖的完善
    歐洲的地理學家和製圖學家極其關注各國探險家帶回的地理信息,並不斷地探索如何在地圖上更為精確地描繪世界。在此背景下,各種投影和圖式的世界地圖便應運而生。這其中有法國地圖學家芬內採用「對稱心形投影」繪製的以南北兩極為中心的世界地圖、法國地圖學家羅茨繪製的兩半球圖式的世界地圖以及墨卡託繪製的世界地圖。
  • 我們認識的世界是世界本身還是只是我們認識到的世界本身?
    但是,慢慢會發現,我們認識到的世界根本不是世界本身,只是我們認識到的那一部分。我們認識的世界實際上是我們認識到的世界本身,而如果我們沒有認識到世界本身的時候,我們認識到的世界如果停留在比較表淺的層面的時候,我們會得出非常精確的錯誤的表面上看上去很規範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