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塞納、舒馬赫以及漢密爾頓放到同一個時代,誰會取得更偉大的成就?隨著漢密爾頓持續強勢的表演,關於誰是F1史上最偉大的車手再次成為了討論的重點,是車王舒馬赫還是車神塞納?還是記錄收割機漢密爾頓?
說句客觀的話,這樣的比較毫無意義,時代不同,一切客觀的因素不同,他們都是時代的領導者,強行進行比較這是不合理的,同時也是對他們的不尊重。近期,閒著沒事幹的國外專家利用大數據搞出了所謂的單圈最快的排名。
這套系統給出的至1983年以來車手單圈速度前20,其中有8位是世界冠軍,前十當中有6位是世界冠軍。車神塞納牢牢佔據榜首的位置,七屆世界冠軍舒馬赫落後0.114秒緊隨其後,接下來就是現役第一人漢密爾頓以及未來第一人維斯塔潘,阿隆索排名第五,法拉利車手勒克萊爾排名第七。維特爾位列第十位。
而在前十中出現的這個名字有點讓人意外,這是一位來自芬蘭的車手,他不是世界冠軍萊科寧也不是哈基寧,而是科瓦萊寧,落後塞納僅0.318秒。科瓦萊寧在F1的職業生涯並不輝煌,他是漢密爾頓08、09賽季在邁凱倫車隊的隊友,但在當時如日中天的邁凱倫,僅僅取得了一個杆位和一個分站冠軍,之後就混跡在了小車隊當中,直到離開F1。也許是做過漢密爾頓隊友的緣故吧。
而在這份榜單中,卻缺少了萊科寧和哈基寧兩位世界冠軍,我們無法想像這兩位車手不會出現在前20位,他們都在邁凱倫和法拉利證明過自己的價值。尤其是米卡,當年的兩冠還不足以證明自己嗎?
而這套荒謬的系統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呢?或者說它是怎樣給出的排名?它統梳理了自1983年以來每一次排位賽的時間表,剔除了異常值並將數據標準化,同時也將事故、天氣以及機械故障考慮進去後得出的綜合結果。
的確,科學可以解決絕大多數複雜的難題,但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更不能跨時代的比較車手的單圈速度,對於這套系統我想說的是看看就好了,別太當真。不知道各位車迷朋友是否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