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在5月20號正式解禁10代的酷睿處理器,從i3到i9,全方位的升級。簡單的形容一下這次的升級就是:全系超線程技術的加持,現在的i3比三年前的i7還要強。
而其中最強的i9-10900K 也到了10核心20線程的規格,在主頻和核心數上已經比肩英特爾至尊平臺的10900X了。
作為9900K的升級版,10900K在各方面升級了。架構來說,和9900K一樣,還是14nm的製程工藝,不過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增加了兩顆核心之後,還能做到同9900K一樣的功耗。按照10900K的定位,今天將要和它來對比測試的是AMD銳龍的3900X。
先看看兩者的參數對比吧!
先說R9-3900X,在Zen + 架構上的升級,整體提升非常大。
也感謝臺積電的7nm工藝,R9 3900X有著相當誘人的核心數量。反觀10900K這裡就有意思了,英特爾還是繼續打磨Comet Lake-S 架構,也就是從2015年到現在都是深挖14nm上限,這代10900K也是目前單核最強的14nm處理器。14nm++的工藝提升,相較於上代或者上上代來說,可以更穩定的運行更高的頻率。
兩者的售價還是有非常有意思,但是整機的價格還得看主板和內存等周邊搭配。
先看看我們的對比配置吧
需要提前說明一下的是,對比性能都採用主板自帶的AI超頻,實際情況是Intel 的處理器在超頻表現上更好,性能上限表現會比本文高出一些。
對比環節
首先是CPU的理論性能測試
Cinebench R20 更加貼近用戶的真實使用場景,從測試數據全核心成績來說,i9 10900K 以高主頻的優勢拉回分數,主頻這裡一直是英特爾的強項,高主頻在真實場景使用上的提升也是更直觀的。在Cinebench R15 Single 單核測試中,3900X的表現屬於銳龍中的佼佼者,但是在10代CPU最強單核成績的i9-10900K面前,還是稍顯遜色。
由Cinebench R20 的測試數據,我們可以得出理論情況下,全核心性能來說,R9 3900X 性能略強於i9-10900K, 但是在單核性能上i9-10900K成功扳回一局,算是各有勝負。接下來有反轉~
我們也對兩個配置跑了一圈3DMark Time Spy
有意思的是在Time Spy測試中,10900K反超了3900X,結合之前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出結論:10900K 整體性能還是強於3900X的,尤其是在單核心性能表現上,10900K 實現了大幅度領先3900X, 10900K的主頻優勢在理論測試上的優勢一覽無餘。
整體性能上來說,10900K 算是小幅度領先3900X,也算是屬於同一梯隊,如果在這上面成績想再反超,建議再在主板和內存上再多投入一些預算。
遊戲測試環節
考慮到使用i9-10900K和 R9 3900X的用戶家境條件,各項配件都不會差,所以測試場景將以2K(2560*1440)運行遊戲,(都用i9和R9了,別和我說1080P),這樣2080 Super的性能也不浪費。
首先是吃雞,2K最高畫質下,10900K和R9 3900X的差距並不大,個位數的幀數差別,不能跑滿144,主要瓶頸還是在於顯卡。所以在吃雞中,個位數的幀數差別,實際遊戲體感區別並不大。
在極限競速:地平線4 中,這裡10900K的優勢非常明顯,在官方自帶性能基準測試的表現上,CPU模擬幀數小幅領先3900X, 而在CPU渲染幀數上,高主頻的優勢得到非常好的發揮,大幅度領先3900X的CPU渲染。
打遊戲不能忘了老婆,在古墓麗影測試中,為了直觀展現數據,我們將解析度調整到1080P 手動最高畫質。通過官方性能基準測試數據表現來看,i9-10900K以23幀的優勢領先,看來古墓麗影也是Intel 的優勢項目。
如果你是玩主流網路遊戲和主機大作的話,並且想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的話,我更推薦你入手i9-10900K,畢竟這已經是目前遊戲體驗上的金字塔頂尖了。
更好的遊戲體驗,還是應該選擇i9-10900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