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見》的工作原則中明確,補齊師資、場館、器材等短板,促進學校體育均衡發展,鼓勵特色發展,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發展新局面;深化體教融合,健全協同育人機制,為學生縱向升學和橫向進入專業運動隊、職業體育俱樂部打通通道,建立完善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激勵機制。
其中,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方面,要求嚴格落實學校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逐步增加課時,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高等教育階段學校要將體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學生體質健康達標、修滿體育學分方可畢業;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體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
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將成為學校體育重要內容,《意見》中指出,要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此質疑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並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體質,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
《意見》中還明確,強化學校體育教學訓練和健全體育競賽、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建立校內競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為一體的大中小學校競賽體系,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學校體育競賽制度和選拔性競賽制度。
在配齊配強體育教師方面,《意見》強調,各地要加強大力度配齊中小學體育教師,未配齊的地區應每年劃出一定比例用於招聘體育教師。在大中小學設立專(兼)職教練員崗位,建立聘用優秀退役運動員為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制度。通過「國培計劃」等加大對農村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
《意見》表示,將推進學校體育評價改革,將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記分辦法;完善體育教師崗位評價,圍繞教會、勤練、常賽的要求,完善體育教師績效工資和考核評價機制;完善體育教師職稱評聘保準,優化體育教師崗位結構,提升體育教師科研能力,加大對體育教師表彰力度。
同時,《意見》明確,學校體育將被納入地方發展規劃中,把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素質測評情況和支持學校開展體育工作情況等納入教育督導評估範圍;把體育工作及其效果作為高校辦學評價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和「雙一流」健身成效評價;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和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依規依法予以問責。加強組織領導和經費保障,以及加強制度保障在《意見》中也都被專門強調。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白志標
新華社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