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教融合」不是簡單的資源相加!只是活動身體的學校體育過時了

2020-12-08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慈鑫)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於9月21日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務院新聞辦今天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到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司長王立偉對《意見》的內容進行解讀。

新聞發布會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慈鑫攝

李建明表示,體教融合不光只是把體育和教育兩個部門的資源進行簡單的相加,主要是一種理念變革,這種理念是要達到以文化、以體育育人的目的,使體育在育人方面的綜合功能和價值得到更大的釋放,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所以,體教融合是指體育和教育在價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共同作用於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

王登峰指出,「傳統的學校體育只是蹦蹦跳跳,只是活動身體的觀念,可能已經過時了,學校體育必須做到教會、勤練和常賽。」

在今天的發布會上,王登峰將《意見》的內容概括為兩大關鍵詞、三大改革和兩大價值。

王登峰說,兩大關鍵詞:一是融合,體育和教育的融合;二是發展,促進青少年的健康發展。

三項改革分別是指:

一,把體育部門的體育傳統項目校與教育部門的體育特色校合併,成為體育傳統特色校。王登峰說,體育傳統校與體育特色校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讓學生學會一項運動技能。將來的體育傳統特色校,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學校被評定冠名的運動項目,學校要教會學生掌握一項專項的運動技能。

二,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在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又包括兩項重大改革:一個是為優秀的退役運動員進入校園打通通道,二是在校園設立教練員崗位。體育師資隊伍的擴充和加強,也是為保證學生能勤練體育創造條件。

三,競賽項目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王登峰表示,教育和體育部門將共同打造完整的校園體育競賽體系和體育後備人才上升通道。

對於兩個部門聯手打造完整的體育後備人才上升通道,李建明強調,高校高水平運動隊今後也將成為國家高水平競技人才的培養渠道。他說,我們現在有些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經常處於兩難的境地,就是自己到底進入高校還是進入專業隊?因為現在,這兩條路是分離的。李建明表示,「如果我們能夠打通這兩個渠道,讓高校高水平運動隊也成為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途徑之一,通過合理布局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運動項目、提升高校運動訓練質量、解決好學訓矛盾(學制、課程設置可能都會調整),就可以解決這些具有體育特長並希望走競技體育道路的學生及他們家庭的困惑。

對於《意見》體現的兩大價值,王登峰表示,一是《意見》將推動學校體育實現全面育人的價值。他說,「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四位一體是學校體育的目標。這個目標我們細化為學校體育改革,就是要瞄準教會、勤練、常賽的模式推進,而體教融合的文件可以說在這三個方面都給出了明確的路線圖。通過體教融合,把教育和體育相關的資源有機整合起來,最大限度實現學校體育全面育人的功能。從另外一個意義上來說,這也是我們需要轉變觀念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傳統的學校體育只是蹦蹦跳跳,只是活動身體的觀念,可能已經過時了,學校體育必須做到教會、勤練和常賽。」

王登峰介紹,教育部已經開始在課標、課改等方面做出部署,現在要把文化課的作業減下來,把體育的作業加上去。對於體育競賽,王登峰說,「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認為競賽是少數人的事,但是今後,學校競賽要成為面向人人的全員競賽。當然,這對師資隊伍、場地、意外安全防控、保險等方面都有要求,我們會加緊努力改善條件。現在,我們是在條件還不完全具備的情況下,理念先進,通過試點推進,不斷完善。」

王登峰認為,《意見》的第二個價值是國民教育體系將承擔起培養優秀的運動人才的責任。他說,「不管是教會,還是勤練、常賽,都可以為有潛質又願意在這個方面進一步發展的同學提供更多的訓練和比賽的機會。而這樣一個在最廣泛基礎上建立的選拔優秀後備人才的通道,也就是國民教育的通道,可以為我們國家培養優秀的競技人才提供最廣泛的基礎。」

當校園更多地承擔起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責任,那麼原本作為中國競技體育人才搖籃的體校該何去何從?《意見》對體校的改革也提出了明確方向。李建明表示,「體校為我們國家競技體育的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中國95%的奧運冠軍、世界冠軍都有體校訓練和學習的經歷。從體校改革角度來說,一是要更好地發揮體校在體育育人方面的作用,各級各類體校今後要成為當地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心。我們在體育教育培養方面要更多把體校的體育資源,包括場地資源、教師教練員的資源發揮出作用,帶動、引領當地體育教育和體育訓練質量的提升。另外一方面,我們要通過改革,促進體校教育的全面發展和提升。我們也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體育的接班人和競技體育後備人才,而不只是培養僅僅具有某個專項特長的體育人。因此,體校教育改革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強化體校學生或者運動員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我們也鼓勵當地優質的中小學教育資源,能夠與體校教育深度融合,用體育和教育資源共同推進體校的深化改革和全面發展。」

對於《意見》的落實,李建明介紹,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將建立以教育部為主的部級聯席會機制和督導機制,同時,在國家出臺《意見》這樣大政策的背景下,鼓勵各地去大膽試點、大膽的改、大膽的創造,從而形成一些可在全國複製、推廣、持續推進的好的做法,不搞「一刀切」。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體教融合:推進青少年體育治理現代化
    新時代體教融合是促進青少年體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機遇,在遵循青少年生長發育、接受教育、養成習慣、興趣愛好和休閒生活規律的前提下,構建以青少年為中心的體育鍛鍊參與體系,著力培養其身體素養,為終生體育鍛鍊打下基礎。
  • 王登峰撰文探析新時代體教融合的目標與學校體育的改革方向
    人民網北京9月21日電 近日,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今天,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在《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0年第44卷第10期發表《新時代體教融合的目標與學校體育的改革方向》,對新時代體教融合的目標、學校體育的價值定位及其改革方向進行分析。
  • 「體教融合」或有望緩解學校體育的割裂之痛
    原標題:「體教融合」或有望緩解學校體育的割裂之痛 由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的《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今天發布,這份文件從8個方面對深化體教融合提出了要求,也給出了指導意見和一部分解決方案。
  • 體教融合開啟學校體育工作和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新時代
    、教體結合的探索,到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學校體育工作和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教體結合沒能構建起適合我國青少年學生發展實際的教體結合的競訓模式,體教結合則實質上變成一種解決運動員文化教育、消化退訓者就業問題而採用的階段性臨時辦法。《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的發布,為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和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加強學校體育工作。
  • 六組關鍵詞解讀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政策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始終堅持從廣大青少年實際需求出發,從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從體育進入中高考到暢通體育人才成長通道,從破除賽事壁壘到化解社會組織「進校難」,從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到強化體校文化教育,逐條對應、逐一破解。三是堅持統一體系,始終堅持「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的總體原則,推動體育教育思想融合、目標融合、資源融合、措施融合等全面融合。
  • 高等院校在體教融合中的責任與擔當 ——北京體育大學舉辦體教融合...
    體教融合已經是體育界和教育界討論多年的話題,隨著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的提出,體教融合有望收穫更多實際成果。,深刻認識體教融合在建設教育強國、體育強國進程中的重要地位。
  • 六組關鍵詞讀懂《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
    近日,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8個方面37項政策措施,全方位推動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這個目標我們細化為學校體育改革,就是要瞄準教會、勤練、常賽的模式推進,而《意見》可以說在這三個方面都給出了明確的路線圖。通過體教融合,把教育和體育相關的資源有機整合起來,最大限度實現學校體育全面育人的功能。從另外一個意義上來說,這也是我們需要轉變觀念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傳統觀念上,學校體育只是蹦蹦跳跳,只是活動身體的觀念,可能已經過時了,學校體育必須做到教會、勤練和常賽。
  • 「五大融合」助體教融合落地生根
    筆者以為,要徹底改變現在體教結合、體教融合成效不佳的窘境,就必須堅持以目標融合為導向,把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總目標,促進體育和教育在價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打造新的青少年體育人才培養工作體系。
  • 廣西體教融合探索各具特色
    本報記者 徐 哲11月30日至12月4日,國家體育總局組織新華社、中國體育報等媒體記者,先後到我區北海、南寧、柳州、來賓四地開展2020年「走基層—體教融合宣傳採訪活動」廣西站宣傳報導,各地的體教融合情況讓記者們感觸頗深,尤其是馬山縣的攀巖進校園更具廣西特色
  • 「體教融合」視域下中華武術文化發展策略
    「體教融合」就是將「體育」和「教育」融合到一起,令體育回歸到最本質狀態的一種理念。從文化的狀態來看,體育更像是一種動態文化,教育則傾向於靜態文化,而中華武術文化便將這兩種文化外顯為實用主義文化,即身體格鬥文化;內化為理想主義文化,即精神思想文化。在「體教融合」理念指導下,中華武術文化的發展既要重視實用主義文化,又要抓住理想主義文化,將體育與教育科學融合,才能並駕齊驅。
  • 傳遞體育改革強音 開創體教融合新局——訪浙江省體育局局長鄭瑤
    浙江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鄭瑤認為,體教融合不是部門工作和領域資源簡單的疊加,而是通過改革破除部門資源流通壁壘,實現「1+1>2」的重要舉措。 創新模式遍地開花   近年來,浙江積極推動體教融合改革,努力提高體育後備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增強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和綜合素質,取得了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有益成效。
  • ...高校體教融合的深度探索——訪貴州師範學院體育學院院長黃偉明
    10月13日,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體發〔2020〕1號,以下簡稱《意見》)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體育機制改革,推動體教融合落到實處,貴州師範學院與貴州省體育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為貴州省體育局推動體教融合在省內建立合作的第一所高校
  • 深化體教融合 省體育中心擊劍項目試點學校正式成立
    11月3日,省體育中心擊劍項目試點學校授牌儀式在濟南市育明小學如期舉行。省體育中心黨委委員、產業部部長李斌出席活動並講話,濟南市育明小學校長湯莉萍參加了授牌儀式。近年來,省體育中心高度重視青少年體育培訓工作,把促進全民健康特別是青少年的健康培訓作為一項重點的工作,我們將會持之以恆地把它做下去。省體育中心將以打造體育服務綜合體為基點,以服務全民健身為宗旨,將與更多學校展開更多體育項目、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合作,為「體教融合」提供更高層次的平臺。
  • 更好發揮體育的育人功能(體教融合新觀察(上))
    編者按:近年來,青少年體質健康和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問題為各方廣泛關注。日前,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對推進體教融合提出了8個方面的具體措施。本版今起推出「體教融合新觀察」系列報導,就相關話題展開探討,敬請關注。在青少年成長中,體育應當發揮什麼作用?
  • 體育賽事是體教融合發展的載體
    11月26日,貴陽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體育文化節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其中,2020年足球迎新杯比賽也迎來了高潮——男子組決賽,由教職工代表隊對陣20級體教4班代表隊。教職工隊代表合影經過1個多小時的激烈角逐,最終教職工代表隊以一粒進球的優勢,5比4戰勝了20級體教4班代表隊,捧起了本次迎新杯的冠軍獎盃。經過1個多小時的激烈角逐,最終教職工代表隊以一粒進球的優勢,5比4戰勝了20級體教4班代表隊,捧起了本次迎新杯的冠軍獎盃。
  • 體教融合邁出關鍵一步 青少年體育各項工作齊頭並進
    「十三五」時期,青少年體育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新進展。體教融合邁出關鍵一步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健康發展,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推動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深度融合
    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對我國競技體育和學校體育的深度融合產生深遠影響。中國排球協會、中國桌球協會、中國田徑協會在體教融合方面積極作為,主動搶抓機遇,推動各項運動在青少年中的進一步普及與提高。
  • 「體教融合」之「四川行」 走進「綿陽外國語學校、綿陽南山中學
    「體教融合」之「四川行」 走進「綿陽外國語學校、綿陽南山中學 2020年11月09日14:10 來源:中國網-體育頻道 10月22日,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組織中國體育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參加
  • 啥是體教融合?你會讓孩子學籃球嗎?
    體教融合到底是個啥 體教融合的概念已經傳播很久了,簡單說來就是把體育和教育融合到一起。一定會有人問,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前沒有融合嗎?弄明白體教融合之前,首先我們要知道「體教分離」,其實體教分離不是個專有名詞,但是你可以大致這樣理解。這個事情是前蘇聯體育模式那一套,我們常說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在體育上也是如此。
  • 廣西體育局積極探索體教融合促進體育後備人才建設
    十九大作出了「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重大決策部署,今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將體教融合作為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戰略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