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體教融合探索各具特色

2020-12-14 廣西日報

本報記者 徐 哲

11月30日至12月4日,國家體育總局組織新華社、中國體育報等媒體記者,先後到我區北海、南寧、柳州、來賓四地開展2020年「走基層—體教融合宣傳採訪活動」廣西站宣傳報導,各地的體教融合情況讓記者們感觸頗深,尤其是馬山縣的攀巖進校園更具廣西特色。

三天來,採訪組先後到北海水上運動訓練基地、南寧十七中、馬山縣古零鎮初級中學、來賓市第六中學和濱江小學、柳州市鐵二中學等地採訪。其中,南寧十七中與自治區體育局、廣西足協共建廣西女足,馬山縣古零鎮初級中學攀巖運動進校園,柳州市鐵二中學引進社會力量豐富學校體育活動等體教融合探索,各具特色,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報11月30日第七版曾報導)。

「體教融合的關鍵點是將體育部門優秀的教練和科學的訓練體系與教育部門的人才和場館資源有效結合在一起。」中國體育報記者劉昕彤告訴本報記者,馬山縣的體教融合很有特色,將這兩方面資源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短時期就見了成效。

2017年8月,全國首個攀巖特色體育小鎮落戶古零鎮後,該縣開始實施「攀巖進校園」計劃,每年都投入資金建設校園的攀巖基礎設施,現已累計在23所中小學校建設了3003.7平方米的人工巖壁,覆蓋了全縣11個鄉鎮的學校,其中古零鎮初級中學的巖壁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室內巖壁。

在建設攀巖基礎設施的同時,該縣通過引進人才和購買服務的方式不斷加強完善攀巖教師和教練隊伍。一方面聘請部分全國有名的攀巖教練來馬山工作,一方面給編制,考錄體育專業應屆畢業生到學校從事攀巖教學,同時對所有開展攀巖運動學校的體育老師進行培訓。近年來,該縣的青少年攀巖選手在國家級賽事中獲得金牌61枚。

在古零鎮初級中學,在校生一周上一節攀巖課,對攀巖有興趣並願意接受訓練的學生,會選拔出來成立攀巖隊,周一到周五的17時30分至20時進行訓練,結束之後要回教室上晚自習,周末也有一天訓練。

一年前,通過筆試、面試,獲得了馬山縣古零鎮初級中學教師編制、從事攀巖教學的廣西科技大學體育專業畢業生何琪告訴記者:「我們定期對攀巖隊的孩子進行考核,根據成績分成幾個小組,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如果攀巖成績難提高,想加強文化學習,也可以退出。」

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自治區體育局、南寧市體育局和馬山縣政府四方籤訂協議,共同在馬山成立國家青少年攀巖一隊,成員都是從馬山各中小學挑選出的攀巖好手,目前隊員有30人左右。

古零鎮初級中學15歲的初三學生覃於妹就是隊裡的一員,在2019中國—東協山地戶外體育旅遊大會暨中國攀巖自然巖壁系列賽(廣西馬山站)上,她和同校男生韋俊飛分別奪得男女青年A組冠軍。在2019年、2020年的廣西青少年攀巖錦標賽上,她取得了難度賽第一名和攀石賽第二名的成績,為此還入選了國家攀巖集訓隊。

明年就要初中畢業的覃於妹期末總分在400分左右,對中考她並不擔心,按馬山縣教育部門的規定,攀巖比賽全國前八、省級前六、市級前三、縣級第一名,都可以按體育特長生升入高中。

「通過攀巖專項訓練的孩子身體素質與普通孩子不一樣,特別是力量和體能這方面。其次孩子經常參加比賽,開闊了眼界,思維方式也與其他孩子不同。」何琪說。

此次採訪活動的領隊、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副司長李晉陽表示,三天來採訪的這些地方,體教融合都各具特色。讓他印象較深的是馬山縣的攀巖進校園活動,在不落下文化課學習的情況下,攀巖運動在學校開展得有聲有色,不僅為國家培養了攀巖運動員,還提高了孩子的身體素質、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給了孩子們另外一條成才之路。

資料圖片,

相關焦點

  • 廣西體育局積極探索體教融合促進體育後備人才建設
    為做好體教融合工作,廣西體育局組織局系統幹部職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深刻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少年強中國強和體育強中國強等重要指示,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到深化體教融合的全過程,落實到體教融合的各項工作中。
  • 廣西足協與學校共建隊伍 探索女足項目體教融合發展之路
    廣西足協與學校共建隊伍 探索女足項目體教融合發展之路 發布時間:2020-12-17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顧寧 劉昕彤 字體
  • 廣西打造「體教融合」多元特色教學模式
    華奧星空訊 8月31日,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深化體校改革,與當地中小學校合作,將體校義務教育適齡學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近日,記者走訪了北海市、柳州市、南寧市、來賓市等多地,對廣西壯族自治區在體教結合方面的突出做法進行探究。
  • 山東濰坊打造體教融合先行先試「樣板區」
    據悉,濰坊市體育、教育部門2019年就已經就體教融合開始探索,決定將濰城區作為全市體教融合實驗區,充分藉助體育和教育雙方力量,實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雙贏。2020年9月,雙方合作進入實質階段,先行先試打造濰城「樣板區」。  在體教融合的探索之路上,如何行穩致遠?
  • 高等院校在體教融合中的責任與擔當 ——北京體育大學舉辦體教融合...
    本次會議旨在探討推進體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素質教育中的綜合作用,提升體育教育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力度,打破機制壁壘,通過體教融合發揮高等院校優勢,為建設體育強國做出新貢獻。,深刻認識體教融合在建設教育強國、體育強國進程中的重要地位。
  • 開展「三個百」工程 讓社會力量走進校園 不斷探索,走出體教融合...
    開展「三個百」工程 讓社會力量走進校園 不斷探索,走出體教融合「來賓模式」 發布時間:2020-12-15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顧寧 劉昕彤 字體: 大 中
  • 湖北奧體中心體教融合探索別具特色
    湖北奧體中心體教融合探索別具特色 發布時間:2020-12-18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鄒麗 李一多 伍美菱 字體:
  • 《新民晚報》攜手高校探索體教融合辦訓
    華東理工桌球俱樂部選手李昊參加二青會比賽前不久,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學校、特別是高校未來將在青少年運動人才的培養上發揮更加重要的內容。「剛好『體教融合深化改革』的文件中特別提到,要吸引優秀退役運動員進入學校,那麼我們就思考,我們社會力量是不是也能吸引優秀退役運動員補充我們的師資力量呢?」剛鋒負責人楊全勝介紹,後續剛鋒就與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取得了聯繫。與高校攜手,一方面體育學院作為專業體育院校,學生的基本素質有保證,一方面武術學院的學生都是具備武術專業知識的優秀運動員,符合人才培養師資的要求。
  • 內蒙古足球的體教融合之路
    2020年10月,學院與呼和浩特市體育局、興安盟文化旅遊體育局、巴彥淖爾市體育局籤署了協議,共同組建中國足球運動學院首屆內蒙古少年班,開啟了探索體教融合新模式之旅。「少年班成立至今,我們和3個合作團隊一起探索發展模式。
  • 探索體制機制轉型落實體教融合育人目標
    自貢市深化實施體教融合改革,每年定期召開全市學校體育工作會,積極推進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學校體育發展走出新路子,實現新突破。中考體育考試分值由40分提高到70分,體育課程開足開齊,體育社團及競賽活動更加多層次、多樣化,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上升,青少年體育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 ...高校體教融合的深度探索——訪貴州師範學院體育學院院長黃偉明
    10月13日,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體發〔2020〕1號,以下簡稱《意見》)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體育機制改革,推動體教融合落到實處,貴州師範學院與貴州省體育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為貴州省體育局推動體教融合在省內建立合作的第一所高校
  • 「體教融合」讓「仙外雛鷹」展翅高飛
    其中,來自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的「仙外雛鷹隊」作為唯一一支來自學校的球隊,能夠在與眾多俱樂部強隊的較量中脫穎而出,正展現出南京外國語學校對於「體教融合」新模式的積極探索。 正是由於學校對『體教融合』不斷探索,積極貫徹『教會、勤練、常賽』的組織方式,才讓孩子們在學習之餘擁有了極大的鍛鍊機會;同時,隊伍也可以以更靈活的方式自由參加各類賽事,例如參加這次MLB First Pitch的比賽。這些組織方式和鼓勵措施對於提高球隊整體水平有著巨大幫助。孩子越打越好,家長的積極性也越來越強!希望能繼續得到學校更大的支持。」
  • 陽光體育 育陽光青年——臨沂大學探索實踐「體教融合」促進大學生...
    《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了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目標。在臨沂大學,體現「體教融合」、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的實踐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 體教融合 培養「文武雙全」人才
    這番忙碌的起因是體教融合——畢節市體育運動學校和畢節市民族中學的聯合辦學。 2019年7月,畢節市民族中學與畢節市體育運動學校獲準聯合辦學,當年初中部招生200人。今年是聯合辦學後初中部的第二屆招新生。 李宜錦是2019年初一(六)班的學生,今年13歲的李宜錦已經拿了兩塊少年組射擊冠軍獎牌。
  • 開展「三個百」工程 走出體教融合「來賓模式」
    「去年機構改革的時候,來賓成立了教育體育局,就是希望未來體育和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廣西來賓市教育體育局局長張雪玲這樣告訴記者。張雪玲曾經是一名老師,常年主管教育教學工作,在來賓市教育體育局合併成立後,身為局長的她認識到,分別把體育和教育管好並不是機構改革的初衷,而應該讓二者融合發展,發揮出1+1>2的效果,同時在不斷地探索中,也走出一個體教融合的「來賓模式」。
  • 籃球賽事「體教融合」能否「星火」燎原
    這一賽事對於籃球賽事的「體教融合」有何啟示?高中校園籃球的競技水平是否達到了同年齡專業梯隊的水準?類似的賽事能否星火燎原?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業內人士。清華附中「搭臺唱戲」試破壁壘此項賽事的指導單位是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和教育部體衛藝司,主辦單位是中國籃球協會和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承辦方是清華附中。
  • 門頭溝區體育局深入學校調研體教融合工作開展情況
    為貫徹落實《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體發〔2020〕1號),促進新時期門頭溝區體教融合工作高質量發展,12月17日,區體育局局長劉樹軍帶隊前往大峪一小調研體教融合開展情況,副局長龐濤參加調研,競體科、大峪一小、區體校相關人員陪同調研。
  • 「體教融合」視域下中華武術文化發展策略
    「體教融合」就是將「體育」和「教育」融合到一起,令體育回歸到最本質狀態的一種理念。從文化的狀態來看,體育更像是一種動態文化,教育則傾向於靜態文化,而中華武術文化便將這兩種文化外顯為實用主義文化,即身體格鬥文化;內化為理想主義文化,即精神思想文化。在「體教融合」理念指導下,中華武術文化的發展既要重視實用主義文化,又要抓住理想主義文化,將體育與教育科學融合,才能並駕齊驅。
  • 體教融合開啟學校體育工作和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新時代
    、教體結合的探索,到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學校體育工作和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1985年12月,國家教委和國家體委在山東掖縣召開全國學校業餘體育訓練工作會,開始了教體結合和體教結合的探索。35年來,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沒有真正解決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和基礎問題,即符合兩者結合的競賽體系、訓練體系的構建以及「學訓矛盾」的解決。
  • 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
    中央深改委通過一項教體領域的重要《意見》—— 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