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三個百」工程 讓社會力量走進校園 不斷探索,走出體教融合...

2021-01-09 國家體育總局

開展「三個百」工程 讓社會力量走進校園 不斷探索,走出體教融合「來賓模式」

發布時間:2020-12-15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顧寧 劉昕彤 字體: 大 中 小

  「去年機構改革的時候,來賓成立了教育體育局,就是希望未來體育和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廣西來賓市教育體育局局長張雪玲這樣告訴記者。張雪玲曾經是一名老師,常年主管教育教學工作,在來賓市教育體育局合併成立後,身為局長的她認識到,分別把體育和教育管好並不是機構改革的初衷,而應該讓二者融合發展,發揮出1+1>2的效果,同時在不斷地探索中,也走出一個體教融合的「來賓模式」。

從「雙百計劃」到「三個百」工程

  教育體育局首先要加強的是來賓的競技體育水平和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隊伍建設。張雪玲介紹,近年來,來賓向上輸送的體育苗子數量下降,參與體育訓練的學生和教練員減少,體校萎縮。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當地希望藉助機構改革,發揮教育體育部門合併優勢。她介紹:「來賓先後出臺了《來賓市關於進一步推進體育教育融合工作方案》和《來賓市加強體育訓練推進青少年體育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強化在中小學校布局體育訓練點,實施學校體育訓練『三個百』工程。推動全市學校體育教學訓練與競技體育業餘訓練工作相輔相成,形成『教學內容豐富,項目布局多樣,訓練安排合理,學生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在探索推進體教融合工作中充實了新的內容,形成了新模式,有效促進了青少年健康發展。」

  「三個百」工程,實際是讓來賓全市100所以上中小學校開設體育訓練、有100名以上體育教師從事體育訓練、訓練點學校參加學生人數100名以上,相當於來賓至少有10000名學生參與訓練,為來賓新時期推進競技體育和學校體育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各級中小學校以足球、田徑、遊泳、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武術和民族傳統體育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項目為重點,每所學校布局3個以上體育運動訓練項目,並安排具有相應資質的體育教師或專業教練員帶隊訓練,構建小學、初中、高中相互銜接的體育訓練體系,形成學校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網絡,全面保證廣大青少年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都能選擇到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保證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實現了學生在學校「動起來」目標,為切實提高廣大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運動技能奠定堅實基礎。

  「廣撒網」「廣種田」是張雪玲現階段探索「來賓模式」的思路。她說:「之前我們體育有『雙百計劃』,就是體校和1-2所學校開展合作,但事實證明這是遠遠不夠的。像現在我們有龐大的學生運動群體,發現體育苗子的概率和機會就會大,但還需要更精準。因此下一步考慮的不僅是有『廣度』還要有『深度』,就是生根,真正植根於校園。」張雪玲說,「『三個百』工程不僅是加強競技體育後備人才,也是推動和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現在我們要求全市各級小學、初中、高中學校構建相互銜接的體育訓練體系,確保學校體育訓練工作有序推進,形成學校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網絡,為體育訓練奠定強有力的基礎保障,達到共贏的效果。」

讓社會力量走進校園

  來賓探索的體教融合模式中,還包括讓更多的社會力量走進校園。來賓市濱江傳奇運動俱樂部就是來賓社會力量進校園的「範本」之一。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興趣愛好,因此放學後很多家長會送他們到很遠的地方去訓練,但如果自己學校就有運動場地,在有保障的環境中訓練不是更好麼?」濱江傳奇運動俱樂部的羅明友認為,如果放學後學生在學校就能參與體育訓練,相比到社會上很多培訓機構去,要更安全、更可靠,也更方便。

  羅明友所屬的金月輪體育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廣西分公司作為濱江小學引進學校場館開放合作的第三方機構,出資四十多萬元為學校風雨球館鋪設木地板、安裝籃球架、建設教學區與運動區之間的隔離欄和購買體育器材等,全面提升學校體育場館使用率,充分利用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服務學校體育教學工作。

  來賓市濱江小學副校長田濤說:「引進俱樂部最直觀的改善就是場館場地設施的改善和教練員水平的保障,可以讓孩子接受更專業的培訓,在運動中體驗快樂,從而促進學校體育教學工作。」

  每周四下午最後一節課都是濱江小學的體育社團時間,籃球、足球、拉拉操、武術……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參加一項體育社團活動。項目開展的豐富,就需要藉助更多的社會力量,因此俱樂部進校園在這裡已經從最初的嘗試成為現在模式化的工作。

  田濤介紹:「對於這些進學校的第三方機構它們首先必須遵守我們的管理制度和相關規定,這是原則,比如不能在學校範圍內提到收費問題,也是一個底線。像濱江傳奇運動俱樂部在周末和課後時間可以組織他們的訓練活動和承辦比賽,同時負責校隊訓練的他們,也可以發現一些優秀苗子加以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獲得了有力的支持,第三方機構的社會信用和口碑也在逐漸被認可,也是一個雙贏的事情。」(轉自12月15日《中國體育報》07版)

相關焦點

  • 開展「三個百」工程 走出體教融合「來賓模式」
    張雪玲曾經是一名老師,常年主管教育教學工作,在來賓市教育體育局合併成立後,身為局長的她認識到,分別把體育和教育管好並不是機構改革的初衷,而應該讓二者融合發展,發揮出1+1>2的效果,同時在不斷地探索中,也走出一個體教融合的「來賓模式」。
  • 廣西體教融合探索各具特色
    本報記者 徐 哲11月30日至12月4日,國家體育總局組織新華社、中國體育報等媒體記者,先後到我區北海、南寧、柳州、來賓四地開展2020年「走基層—體教融合宣傳採訪活動」廣西站宣傳報導,各地的體教融合情況讓記者們感觸頗深,尤其是馬山縣的攀巖進校園更具廣西特色
  • 廣西打造「體教融合」多元特色教學模式
    在大力支持校園足球的發展和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養和堅持訓練場地面向社會方面做到獨一份,得到了國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足球協會、廣西自治區和北海市政府的認可。海浪基地董事長王合娟對《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出臺非常支持,她說:「有了這樣的頂層設計,我們的工作就能更好的開展,心裡更有底了。」
  • 探索體制機制轉型落實體教融合育人目標
    自貢市深化實施體教融合改革,每年定期召開全市學校體育工作會,積極推進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學校體育發展走出新路子,實現新突破。中考體育考試分值由40分提高到70分,體育課程開足開齊,體育社團及競賽活動更加多層次、多樣化,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上升,青少年體育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 「走進甘肅」——體教融合落到實處 築起足球特色「高臺」
    「走進甘肅」——體教融合落到實處 築起足球特色「高臺」 發布時間:2020-11-30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黃心豪/文 張昕/圖
  • 山東濰坊打造體教融合先行先試「樣板區」
    山東濰坊市在新模式的探索中,讓一批中小學校與市、區兩級體校分頭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打造出了先行先試的「濰城樣板區」。  在濰城區,智群學校加掛市直訓練單位分校的牌子,利昌學校、光正實驗學校、軍埠口小學、永安路小學成為市直訓練單位的訓練點學校,面向全省招收適齡體育運動員,實行「雙學籍」管理,集中優秀教練員、集中優質設施設備、集中優良管理方式,全力打造具有濰坊特色的體教融合辦學新模式。
  • 廣西體育局積極探索體教融合促進體育後備人才建設
    深刻認識體教融合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體育事業發展的重點改革事項,是體育戰線的重大政治任務。廣西體育局不等不靠,敢於創新,勇於實踐,不斷探索體教融合的路子和方法。2018年7月17日,國家體育總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籤訂《共建廣西體育強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明確提出實施基層體校強基工程,「推動基層體校與當地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共建或聯辦,到2020年,在全區範圍內實現基層體校與100所中學、100所小學聯建共辦,實現體教融合,體教共贏」(即「雙百計劃」)。
  • 十年砥礪 持續前行 山東體教融合走出特色路——專訪山東省體育局...
    採訪中,隋擁軍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了體教配合、體教結合等提法,也積累了一些體教融合發展的經驗和做法。2010年以前,受種種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山東基層普遍存在體校辦學質量差、學校體育工作開展難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制約著全省青少年體育工作的開展。如何破解發展難題,成為當時山東迫切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
  • 內蒙古足球的體教融合之路
    2020年10月,學院與呼和浩特市體育局、興安盟文化旅遊體育局、巴彥淖爾市體育局籤署了協議,共同組建中國足球運動學院首屆內蒙古少年班,開啟了探索體教融合新模式之旅。「少年班成立至今,我們和3個合作團隊一起探索發展模式。
  • 體教融合譜新篇——淄博市暨張店區體育社會組織進校園啟動儀式...
    體育社會組織進校園旨在藉助體育社會組織的專業力量,幫助學校普及體育運動項目,推進學校體育課程超市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設,為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興趣、身體素質和健身意識,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搭建了集專業性與趣味性於一體的體育活動平臺,是深化體教融合的具體舉措,是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的具體體現,對於弘揚體育精神、傳承傳統文化、實現體育、教育和體育總會優勢互補和成果共享具有重要作用
  • 【相約冬奧】走進河北 體教融合——第六期「滑向2022線上接力賽」持續火熱
    本次活動走進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地——河北。 在2018-2019雪季,河北全省舉辦各類冰雪賽事活動265項,其中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佔比80%以上,參與冰雪運動人數超千萬,冰雪運動開展火熱。此次活動恰逢兩會期間,姚明、朱婷、韓愛麗等多位兩會委員均提出了「體教融合」的相關提案。其中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河北省委副主委、省教育廳總督學韓愛麗特別提出了「讓冰雪運動走進校園」的相關提案。
  • 專家:體教融合,需要激活市場和解放孩子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馬邦傑)20日,在京舉行的中國新時代校園冰雪運動發展論壇上,「體教融合」成為熱議話題。其中,中國體育產業資深專家、萬國體育執行長張濤提出的數據與觀點發人深思。他說,體教融合的第一推動力需要來自政府,隨後的推廣需要藉助市場。他說:「整個項目在政府第一『巴掌』的推力啟動後,此後的蓬勃發展要靠市場力量的推廣。」資料圖:青少年擊劍培訓。
  • 專家:體教融合,需要激活市場和解放孩子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馬邦傑)20日,在京舉行的中國新時代校園冰雪運動發展論壇上,「體教融合」成為熱議話題。其中,中國體育產業資深專家、萬國體育執行長張濤提出的數據與觀點發人深思。近14年來,張濤一直從事社會擊劍培訓,孩子是主要培訓對象。至今,僅僅他們一家公司,已給中國擊劍這項體育運動帶來很大改觀。
  • 山東體教融合走出特色路——專訪山東省體育局黨組成員、省體育...
    談頂層設計:政策步步引領有保障「樹立全局觀念,切實轉變理念,強化制度創新,注重從頂層設計上加強政策引領,是山東近年來體教融合方面取得紮實成效的關鍵。」採訪中,隋擁軍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了體教配合、體教結合等提法,也積累了一些體教融合發展的經驗和做法。
  • 傳遞體育改革強音 開創體教融合新局——訪浙江省體育局局長鄭瑤
    在談到浙江在體教融合中的特色做法時,鄭瑤說,在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方面,「學校+俱樂部」「學校+體校」「社會力量+體教合一」的創新模式在浙江遍地開花。通過體育協會、俱樂部派駐專業教練,學校普及至少一個特色體育項目;通過發揮體校專業優勢,與學校合辦專業性較強的特色體育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教體合一」,民辦學校辦競技體育漸入佳境。
  • 《新民晚報》攜手高校探索體教融合辦訓
    上海市寶山區剛鋒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走進體院宣講華東理工桌球俱樂部選手李昊參加二青會比賽前不久,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學校、特別是高校未來將在青少年運動人才的培養上發揮更加重要的內容。
  • 教體融合創新發展!專業體育教練走進濟南市天橋區雲世界實驗小學
    為積極推動體教融合改革,增強學生的體質和綜合素養,濟南市天橋區雲世界實驗小學積極探索體育教育深度融合發展模式,充分利用現有體育場館設施,與濟南市體育運動學校開展合作,通過聘請專業教練對球類項目特長生進行指導訓練,以便更好地促進學校體育教學水平的快速提升。
  • 「體教融合」同頻振,「城陽模式」碩果累
    近年來,為各級國家隊輸送運動員72人,第二十四屆省運會周期為青島代表團輸送212人,新的省運會周期已為市級各訓練單位輸送233人……如今,城陽區體教融合格局已成,競技體育發展碩果纍纍。2019年國家體育總局苟仲文局長到城陽調研時觀摩足球隊訓練深化體教融合 增強工作合力以「體教融合」為抓手,城陽區走出了一條體教資源共享
  • 體教融合作用初現,校園體育是職業體育人才搖籃
    在21日的CBA選秀中,江門小夥區俊炫成為狀元秀,榜眼秀和探花秀分別是祝銘震和林庭謙,前三位球員均出大學。校園體育是職業體育的搖籃,大學生球員逐漸成為CBA球員輸送的重要渠道,體教融合作用初現。在職業體育極度發達的國家,校園體育亦是充滿繁榮和活力,在世界居於領先地位。校園體育有著健康良性的體系,有著豐富的人才儲備,是職業體育人才的「搖籃」。目前中國的足球、籃球等相對發展較快的職業體育運動,校園體育與職業體育、社會體育之間的存在著隱形的壁壘,校園體育為職業體育輸送的人才鳳毛麟角。
  • 「體教融合」之「四川行」 走進「綿陽外國語學校、綿陽南山中學
    「體教融合」之「四川行」 走進「綿陽外國語學校、綿陽南山中學 2020年11月09日14:10 來源:中國網-體育頻道 10月22日,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組織中國體育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