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三個百」工程 讓社會力量走進校園 不斷探索,走出體教融合「來賓模式」
「去年機構改革的時候,來賓成立了教育體育局,就是希望未來體育和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廣西來賓市教育體育局局長張雪玲這樣告訴記者。張雪玲曾經是一名老師,常年主管教育教學工作,在來賓市教育體育局合併成立後,身為局長的她認識到,分別把體育和教育管好並不是機構改革的初衷,而應該讓二者融合發展,發揮出1+1>2的效果,同時在不斷地探索中,也走出一個體教融合的「來賓模式」。
從「雙百計劃」到「三個百」工程
教育體育局首先要加強的是來賓的競技體育水平和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隊伍建設。張雪玲介紹,近年來,來賓向上輸送的體育苗子數量下降,參與體育訓練的學生和教練員減少,體校萎縮。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當地希望藉助機構改革,發揮教育體育部門合併優勢。她介紹:「來賓先後出臺了《來賓市關於進一步推進體育教育融合工作方案》和《來賓市加強體育訓練推進青少年體育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強化在中小學校布局體育訓練點,實施學校體育訓練『三個百』工程。推動全市學校體育教學訓練與競技體育業餘訓練工作相輔相成,形成『教學內容豐富,項目布局多樣,訓練安排合理,學生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在探索推進體教融合工作中充實了新的內容,形成了新模式,有效促進了青少年健康發展。」
「三個百」工程,實際是讓來賓全市100所以上中小學校開設體育訓練、有100名以上體育教師從事體育訓練、訓練點學校參加學生人數100名以上,相當於來賓至少有10000名學生參與訓練,為來賓新時期推進競技體育和學校體育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各級中小學校以足球、田徑、遊泳、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武術和民族傳統體育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項目為重點,每所學校布局3個以上體育運動訓練項目,並安排具有相應資質的體育教師或專業教練員帶隊訓練,構建小學、初中、高中相互銜接的體育訓練體系,形成學校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網絡,全面保證廣大青少年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都能選擇到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保證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實現了學生在學校「動起來」目標,為切實提高廣大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運動技能奠定堅實基礎。
「廣撒網」「廣種田」是張雪玲現階段探索「來賓模式」的思路。她說:「之前我們體育有『雙百計劃』,就是體校和1-2所學校開展合作,但事實證明這是遠遠不夠的。像現在我們有龐大的學生運動群體,發現體育苗子的概率和機會就會大,但還需要更精準。因此下一步考慮的不僅是有『廣度』還要有『深度』,就是生根,真正植根於校園。」張雪玲說,「『三個百』工程不僅是加強競技體育後備人才,也是推動和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現在我們要求全市各級小學、初中、高中學校構建相互銜接的體育訓練體系,確保學校體育訓練工作有序推進,形成學校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網絡,為體育訓練奠定強有力的基礎保障,達到共贏的效果。」
讓社會力量走進校園
來賓探索的體教融合模式中,還包括讓更多的社會力量走進校園。來賓市濱江傳奇運動俱樂部就是來賓社會力量進校園的「範本」之一。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興趣愛好,因此放學後很多家長會送他們到很遠的地方去訓練,但如果自己學校就有運動場地,在有保障的環境中訓練不是更好麼?」濱江傳奇運動俱樂部的羅明友認為,如果放學後學生在學校就能參與體育訓練,相比到社會上很多培訓機構去,要更安全、更可靠,也更方便。
羅明友所屬的金月輪體育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廣西分公司作為濱江小學引進學校場館開放合作的第三方機構,出資四十多萬元為學校風雨球館鋪設木地板、安裝籃球架、建設教學區與運動區之間的隔離欄和購買體育器材等,全面提升學校體育場館使用率,充分利用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服務學校體育教學工作。
來賓市濱江小學副校長田濤說:「引進俱樂部最直觀的改善就是場館場地設施的改善和教練員水平的保障,可以讓孩子接受更專業的培訓,在運動中體驗快樂,從而促進學校體育教學工作。」
每周四下午最後一節課都是濱江小學的體育社團時間,籃球、足球、拉拉操、武術……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參加一項體育社團活動。項目開展的豐富,就需要藉助更多的社會力量,因此俱樂部進校園在這裡已經從最初的嘗試成為現在模式化的工作。
田濤介紹:「對於這些進學校的第三方機構它們首先必須遵守我們的管理制度和相關規定,這是原則,比如不能在學校範圍內提到收費問題,也是一個底線。像濱江傳奇運動俱樂部在周末和課後時間可以組織他們的訓練活動和承辦比賽,同時負責校隊訓練的他們,也可以發現一些優秀苗子加以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獲得了有力的支持,第三方機構的社會信用和口碑也在逐漸被認可,也是一個雙贏的事情。」(轉自12月15日《中國體育報》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