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體育局積極探索體教融合促進體育後備人才建設

2020-12-27 國家體育總局

十九大作出了「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重大決策部署,今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將體教融合作為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戰略舉措。廣西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積極探索推進體教融合加強體育後備人才工作,深入實施基層體校強基工程,近年來實施體校建設「雙百計劃」,扶持全區體校與100所中學和100小學共建聯辦,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體育後備人才建設成效初顯,全區青少年運動員累計註冊人數從2015年的4600人增加到23236人,青少年運動員參加全國體育比賽成績穩步提升。

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視體教融合。為做好體教融合工作,廣西體育局組織局系統幹部職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深刻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少年強中國強和體育強中國強等重要指示,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到深化體教融合的全過程,落實到體教融合的各項工作中。深刻認識體教融合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體育事業發展的重點改革事項,是體育戰線的重大政治任務。廣西體育局不等不靠,敢於創新,勇於實踐,不斷探索體教融合的路子和方法。2018年7月17日,國家體育總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籤訂《共建廣西體育強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明確提出實施基層體校強基工程,「推動基層體校與當地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共建或聯辦,到2020年,在全區範圍內實現基層體校與100所中學、100所小學聯建共辦,實現體教融合,體教共贏」(即「雙百計劃」)。2019年,第三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以下簡稱「青運會」)落戶廣西,辦好運動會也是體教融合的重要內容。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青運會的承辦工作,主要領導明確舉全區之力籌辦好青運會。今年,自治區黨委、政府把籌辦第三屆全國青年運動作為體教融合的重要抓手,將籌辦青運會寫入2020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納入2020年度自治區政府重點工作,列入績效考核計劃和自治區政府重點督辦事項。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的重視下,全區體育部門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工作作風,紮實做好青運會籌備工作,並結合籌辦青運會加快推進體教融合。

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體教融合政策。體教融合需要加強各部門間的密切配合、統籌協作,需要提供系統性、協同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政策支撐,廣西先後出臺了多項配套政策文件。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實施《關於深化體育體制機制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貫徹了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部署、落實廣西與國家體育總局共建體育強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辦好2023年全國青年運動會、建設體育強區,促進體教融合等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文件明確實施基層體校強基工程「雙百計劃」,推動基層體校與當地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共建或聯辦,實現「體教融合」「體校共贏」。2018年,廣西體育局聯合教育廳共同印發《關於加強競技後備人才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聯合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文明辦、發改委、民政廳、財政廳、共青團廣西區委共同印發《廣西青少年體育活動實施計劃》等,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進一步明確了「雙百計劃」實施過程中體育部門、教育部門及其他部門的職責和分工,明確「雙百計劃」中與體校共建聯辦的中小學掛體校訓練基地的牌子,實行中小學和體校優秀師資互補,中小學教師為體校學生上文化課,體校教練幫助中小學開展體育訓練,有的共建聯辦中小學的體育老師被體校聘請為兼職教練員,幫助體校培養運動員,很多體校教練走進中小學幫助指導學校體育訓練,真正做到雙贏、融合。廣西體育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雙百計劃」體校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重點抓好「雙百計劃」的核心環節。一方面是明確了合作形式,即每所體校與1所中學和1所小學共建聯辦。具體內容包括政府(或體育、教育行政部門)印發關於體校與學校共建聯辦文件或者體育、教育行政部門及體校、學校共同參加的關於共建聯辦的會議紀要;體校與學校具體合作協議書;在共辦聯建的中、小學校掛體校訓練基地或訓練點牌子。另一方面是通過檢查年度在訓運動員情況來核實合作成效。要求達到以下基本要求:地市級體校開設訓練項目不少於5個,在校生在訓人數不少於200人,平均每名教練員指導的運動員人數不超過15人;縣級體校開設項目不少於3個,在訓運動員人數不少於100人,平均每名教練員指導的運動員人數不超過20人;單項類體校運動員人數不少於60人,教練員不少於3人。

積極籌措經費,保障體教融合推進。為做好體教融合工作,廣西體育局從2017年開始就為「雙百計劃」工作設立專項預算經費,截至2019年,共扶持引導基層體校與83所中、小學共建聯辦,共投入引導資金2700萬元,每所共建聯辦的體校和中小學各安排10萬元左右的扶持資金。2020年,已有基層體校申請與27所中、小學共建聯辦,經考核合格後將專門安排資金予以扶持。預計到今年底,可以在全區範圍內實現基層體校與100所中學、100所小學聯建共辦,將如期實現或超額完成「雙百計劃」工作目標。扶持引導資金受益面大,但資金量比較小,解決不了部分基層體校在場館設施建設方面需要投入經費數額大的困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廣西體育局努力爭取將縣級體校建設納入了自治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對於新建體校的給予500萬元經費補助,對於維修改造的給予300萬元經費補助。為了提高各市縣申報項目的準確性和成功率,廣西體育局還聯合自治區發改委、財政廳舉辦廣西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培訓班,講解鄉村振興縣級體校建設項目申報指南,指導基層體校開展項目申報工作。經過努力,2018年至今共爭取到6200萬元鄉村振興專項補助資金,扶持了16所體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有9所體校新建了綜合樓、教學樓或運動員公寓樓,7所體校新建了訓練館、籃球館、塑膠跑道田徑場等運動場館,購置完善了訓練器材,大大改善了體校基礎設施條件。

擴大合作範圍,拓寬體教融合空間。體教融合是一篇大文章,這幾年廣西體育局通過與教育廳合作,融合空間不斷拓寬。積極推動來賓市體育教育融合試點工作,2019年來賓市及所屬縣(區)教育局與體育局全部實現合併,組建教育體育局,在來賓市試點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工作,推動了來賓市實驗小學等10所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惠及周邊所有的社區、單位和人民群眾。廣西體育局和教育廳共同制定廣西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評定標準,經學校自評,各地市體育和教育部門聯合複評,與教育廳組成專家組進行統評抽查,命名了南寧市第一中學等128所學校為自治區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涵蓋了籃球、足球、遊泳、田徑等12個體育項目。深入實施青少年體育賽事興旺工程,近年來與教育部門等聯合組織舉辦了各種全區性青少年體育賽事和活動133項,參賽青少年人數達6萬多人,為全區青少年體育競技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促進了體育後備人才工作不斷發展,青少年優秀運動員不斷湧現,2019年廣西共有604名運動員進入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決賽,相比第一屆79名運動員參賽多525人,增加7倍多,而且參賽成績喜人,共獲得99枚獎牌,其中金牌24枚,相比第一屆2金2銀1銅本屆所獲獎牌總數增加近20倍,進步幅度很大,並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實現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相關焦點

  • 體教融合開啟學校體育工作和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新時代
    、教體結合的探索,到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學校體育工作和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教體結合沒能構建起適合我國青少年學生發展實際的教體結合的競訓模式,體教結合則實質上變成一種解決運動員文化教育、消化退訓者就業問題而採用的階段性臨時辦法。《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的發布,為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和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加強學校體育工作。
  • 山東體教融合走出特色路——專訪山東省體育局黨組成員、省體育...
    談到山東體教融合工作,山東省體育局黨組成員、省體育總會專職常務副主席隋擁軍說,青少年體育是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基礎,是塑造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礎,是競技體育的源頭、群眾體育的基礎。2010年以來,山東省體育局聯合省教育廳等部門,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合出臺政策文件,逐步達成了「抓青少年體育工作,不是體育部門一家的事,也不是教育部門一家的事,是我們大家共同的事,目的就是通過此舉,為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做點實實在在的事」這樣一種共識,有效促進了山東的體教融合發展,促進了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提升,促進了高素質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的培養,促進了山東青少年體育事業發展。
  • 廣西體教融合探索各具特色
    本報記者 徐 哲11月30日至12月4日,國家體育總局組織新華社、中國體育報等媒體記者,先後到我區北海、南寧、柳州、來賓四地開展2020年「走基層—體教融合宣傳採訪活動」廣西站宣傳報導,各地的體教融合情況讓記者們感觸頗深,尤其是馬山縣的攀巖進校園更具廣西特色
  • 傳遞體育改革強音 開創體教融合新局——訪浙江省體育局局長鄭瑤
    浙江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鄭瑤認為,體教融合不是部門工作和領域資源簡單的疊加,而是通過改革破除部門資源流通壁壘,實現「1+1>2」的重要舉措。 創新模式遍地開花   近年來,浙江積極推動體教融合改革,努力提高體育後備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增強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和綜合素質,取得了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有益成效。
  • 十年砥礪 持續前行 山東體教融合走出特色路——專訪山東省體育局...
    2010年以來,山東省體育局聯合省教育廳等部門,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合出臺政策文件,逐步達成了「抓青少年體育工作,不是體育部門一家的事,也不是教育部門一家的事,是我們大家共同的事,目的就是通過此舉,為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做點實實在在的事」這樣一種共識,有效促進了山東的體教融合發展,促進了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提升,促進了高素質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的培養,促進了山東青少年體育事業發展。
  • 開展「三個百」工程 讓社會力量走進校園 不斷探索,走出體教融合...
    開展「三個百」工程 讓社會力量走進校園 不斷探索,走出體教融合「來賓模式」 發布時間:2020-12-15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顧寧 劉昕彤 字體: 大 中
  • 貴州省體育局到遵義調研體教融合工作
    12月21日,為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 教育部關於印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進一步推進全省體教融合及青少年體育工作,貴州省體育局青少年體育處處長曾常豐率隊到遵義調研,並召開座談會。
  • 甘肅「體教融合」開門辦體育:省級羽毛球隊落戶高校
    中新網蘭州7月15日電 (魏建軍 劉婧) 15日,甘肅省體育局與蘭州文理學院「省隊校辦」羽毛球隊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該校舉行。此次合作,開啟了甘肅體教融合的新模式。甘肅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光亞表示,此次合作,為甘肅「體教融合」工作奏響了合作序曲,將在提升甘肅羽毛球運動的競技水平,擴大羽毛球運動在全國的影響力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也將有力推動甘肅體育教育事業的深度融合,為體教融合探索出新的合作模式和發展路徑。近年來,甘肅正逐步從體育特色省份,向西部體育強省邁進。
  • 乘風破浪深化體教融合——訪湖南省體育局局長李舜
    對此,湖南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舜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雅禮中學是體教融合的範本,湖南省要乘著《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的東風,加快深化體教融合的進程。  李舜認為,《意見》的出臺,從頂層設計上為體教融合指明了方向和發展路徑。政策引領、法規保障,是推進體教融合至關重要的前提。
  • 廣西打造「體教融合」多元特色教學模式
    華奧星空訊 8月31日,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深化體校改革,與當地中小學校合作,將體校義務教育適齡學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近日,記者走訪了北海市、柳州市、南寧市、來賓市等多地,對廣西壯族自治區在體教結合方面的突出做法進行探究。
  • ...高校體教融合的深度探索——訪貴州師範學院體育學院院長黃偉明
    10月13日,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體發〔2020〕1號,以下簡稱《意見》)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體育機制改革,推動體教融合落到實處,貴州師範學院與貴州省體育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為貴州省體育局推動體教融合在省內建立合作的第一所高校
  • 探索體制機制轉型落實體教融合育人目標
    自貢市深化實施體教融合改革,每年定期召開全市學校體育工作會,積極推進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學校體育發展走出新路子,實現新突破。中考體育考試分值由40分提高到70分,體育課程開足開齊,體育社團及競賽活動更加多層次、多樣化,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上升,青少年體育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 開展「三個百」工程 走出體教融合「來賓模式」
    張雪玲曾經是一名老師,常年主管教育教學工作,在來賓市教育體育局合併成立後,身為局長的她認識到,分別把體育和教育管好並不是機構改革的初衷,而應該讓二者融合發展,發揮出1+1>2的效果,同時在不斷地探索中,也走出一個體教融合的「來賓模式」。
  • 內蒙古足球的體教融合之路
    中國足球運動學院內蒙古分院2018年7月在內蒙古體育職業學院正式掛牌。學院以培養優秀的足球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為目的,嚴格選拔15歲以下足球項目後備人才,為俱樂部、高校輸送優秀足球人才。2020年10月,學院與呼和浩特市體育局、興安盟文化旅遊體育局、巴彥淖爾市體育局籤署了協議,共同組建中國足球運動學院首屆內蒙古少年班,開啟了探索體教融合新模式之旅。
  • 省體育局與交大附中、鐵一中合作培養體育後備人才籤約儀式今舉行
    6月8日上午,陝西省體育局與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西安市鐵一中學合作培養體育後備人才籤約儀式隆重舉行。為全面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落實陝西體育「1155」發展戰略,做好第十四屆全運會備戰工作,探索中國特色「三大球」發展道路,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和社會參與的「三大球」訓練、競賽和後備人才培養體系
  • 「金山」市體育局青少處、青訓中心領導來金調研體教融合工作
    11月25日下午,市體育局青少(科教)處處長張漪,市青訓中心黨支部蔣丞稷、主任顧偉一行到我區調研體教融合工作。區體育局副局長李松皓、區教育局副局長黃萍、區體育中心主任張春峰等相關人員陪同調研。座談會上,張春峰向與會領導匯報了金山區體教融合工作的基本概況、工作成效和存在困難瓶頸。隨後與會人員針對全市體教融合發展,立足金山體教融合工作實際,就青少年體育發展規劃和政策、青少年業餘訓練管理、指導推動各級各類體校及俱樂部相關訓練工作,培養和輸送優秀競技體育人才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討論,並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 《新民晚報》攜手高校探索體教融合辦訓
    華東理工桌球俱樂部選手李昊參加二青會比賽前不久,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學校、特別是高校未來將在青少年運動人才的培養上發揮更加重要的內容。而今年,上海市體育局面向社會力量首次評選了「上海市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社會培養基地」,積極吸納社會力量,搭建申城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新體系。目前,在首批獲評的35家社會培養基地中,就有兩家社會培養基地與高校達成了合作,社會力量與高校是否能發揮出1+1大於2的作用?
  • 黔南州:體教融合,為競技體育培養後備人才
    比賽中雙方對抗黔南州以體教融合為核心,與教育部門緊密配合,推動重點體育項目進校園,克服黔南州沒有專業體校的短板,在青少年體育、競技體育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許校長介紹,隨著體教融合的不斷深入,學校有專門的運動場館,拳擊運動員擁有相對較好的訓練環境。
  • 體教融合邁出關鍵一步 青少年體育各項工作齊頭並進
    「十三五」時期,青少年體育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新進展。體教融合邁出關鍵一步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健康發展,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全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聚鄭培訓「體教融合」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黃暉  今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聯合發布的《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提出了深化具有中國特色體教融合發展的要求。體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促進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健康發展?11月14日,2020年河南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管理人員培訓班在鄭州開班。  據介紹,由各省轄市、省直管縣體育主管部門推薦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管理人員近300人,參加了此次為期5天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