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作出了「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重大決策部署,今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將體教融合作為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戰略舉措。廣西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積極探索推進體教融合加強體育後備人才工作,深入實施基層體校強基工程,近年來實施體校建設「雙百計劃」,扶持全區體校與100所中學和100小學共建聯辦,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體育後備人才建設成效初顯,全區青少年運動員累計註冊人數從2015年的4600人增加到23236人,青少年運動員參加全國體育比賽成績穩步提升。
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視體教融合。為做好體教融合工作,廣西體育局組織局系統幹部職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深刻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少年強中國強和體育強中國強等重要指示,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到深化體教融合的全過程,落實到體教融合的各項工作中。深刻認識體教融合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體育事業發展的重點改革事項,是體育戰線的重大政治任務。廣西體育局不等不靠,敢於創新,勇於實踐,不斷探索體教融合的路子和方法。2018年7月17日,國家體育總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籤訂《共建廣西體育強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明確提出實施基層體校強基工程,「推動基層體校與當地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共建或聯辦,到2020年,在全區範圍內實現基層體校與100所中學、100所小學聯建共辦,實現體教融合,體教共贏」(即「雙百計劃」)。2019年,第三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以下簡稱「青運會」)落戶廣西,辦好運動會也是體教融合的重要內容。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青運會的承辦工作,主要領導明確舉全區之力籌辦好青運會。今年,自治區黨委、政府把籌辦第三屆全國青年運動作為體教融合的重要抓手,將籌辦青運會寫入2020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納入2020年度自治區政府重點工作,列入績效考核計劃和自治區政府重點督辦事項。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的重視下,全區體育部門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工作作風,紮實做好青運會籌備工作,並結合籌辦青運會加快推進體教融合。
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體教融合政策。體教融合需要加強各部門間的密切配合、統籌協作,需要提供系統性、協同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政策支撐,廣西先後出臺了多項配套政策文件。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實施《關於深化體育體制機制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貫徹了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部署、落實廣西與國家體育總局共建體育強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辦好2023年全國青年運動會、建設體育強區,促進體教融合等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文件明確實施基層體校強基工程「雙百計劃」,推動基層體校與當地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共建或聯辦,實現「體教融合」「體校共贏」。2018年,廣西體育局聯合教育廳共同印發《關於加強競技後備人才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聯合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文明辦、發改委、民政廳、財政廳、共青團廣西區委共同印發《廣西青少年體育活動實施計劃》等,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進一步明確了「雙百計劃」實施過程中體育部門、教育部門及其他部門的職責和分工,明確「雙百計劃」中與體校共建聯辦的中小學掛體校訓練基地的牌子,實行中小學和體校優秀師資互補,中小學教師為體校學生上文化課,體校教練幫助中小學開展體育訓練,有的共建聯辦中小學的體育老師被體校聘請為兼職教練員,幫助體校培養運動員,很多體校教練走進中小學幫助指導學校體育訓練,真正做到雙贏、融合。廣西體育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雙百計劃」體校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重點抓好「雙百計劃」的核心環節。一方面是明確了合作形式,即每所體校與1所中學和1所小學共建聯辦。具體內容包括政府(或體育、教育行政部門)印發關於體校與學校共建聯辦文件或者體育、教育行政部門及體校、學校共同參加的關於共建聯辦的會議紀要;體校與學校具體合作協議書;在共辦聯建的中、小學校掛體校訓練基地或訓練點牌子。另一方面是通過檢查年度在訓運動員情況來核實合作成效。要求達到以下基本要求:地市級體校開設訓練項目不少於5個,在校生在訓人數不少於200人,平均每名教練員指導的運動員人數不超過15人;縣級體校開設項目不少於3個,在訓運動員人數不少於100人,平均每名教練員指導的運動員人數不超過20人;單項類體校運動員人數不少於60人,教練員不少於3人。
積極籌措經費,保障體教融合推進。為做好體教融合工作,廣西體育局從2017年開始就為「雙百計劃」工作設立專項預算經費,截至2019年,共扶持引導基層體校與83所中、小學共建聯辦,共投入引導資金2700萬元,每所共建聯辦的體校和中小學各安排10萬元左右的扶持資金。2020年,已有基層體校申請與27所中、小學共建聯辦,經考核合格後將專門安排資金予以扶持。預計到今年底,可以在全區範圍內實現基層體校與100所中學、100所小學聯建共辦,將如期實現或超額完成「雙百計劃」工作目標。扶持引導資金受益面大,但資金量比較小,解決不了部分基層體校在場館設施建設方面需要投入經費數額大的困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廣西體育局努力爭取將縣級體校建設納入了自治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對於新建體校的給予500萬元經費補助,對於維修改造的給予300萬元經費補助。為了提高各市縣申報項目的準確性和成功率,廣西體育局還聯合自治區發改委、財政廳舉辦廣西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培訓班,講解鄉村振興縣級體校建設項目申報指南,指導基層體校開展項目申報工作。經過努力,2018年至今共爭取到6200萬元鄉村振興專項補助資金,扶持了16所體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有9所體校新建了綜合樓、教學樓或運動員公寓樓,7所體校新建了訓練館、籃球館、塑膠跑道田徑場等運動場館,購置完善了訓練器材,大大改善了體校基礎設施條件。
擴大合作範圍,拓寬體教融合空間。體教融合是一篇大文章,這幾年廣西體育局通過與教育廳合作,融合空間不斷拓寬。積極推動來賓市體育教育融合試點工作,2019年來賓市及所屬縣(區)教育局與體育局全部實現合併,組建教育體育局,在來賓市試點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工作,推動了來賓市實驗小學等10所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惠及周邊所有的社區、單位和人民群眾。廣西體育局和教育廳共同制定廣西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評定標準,經學校自評,各地市體育和教育部門聯合複評,與教育廳組成專家組進行統評抽查,命名了南寧市第一中學等128所學校為自治區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涵蓋了籃球、足球、遊泳、田徑等12個體育項目。深入實施青少年體育賽事興旺工程,近年來與教育部門等聯合組織舉辦了各種全區性青少年體育賽事和活動133項,參賽青少年人數達6萬多人,為全區青少年體育競技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促進了體育後備人才工作不斷發展,青少年優秀運動員不斷湧現,2019年廣西共有604名運動員進入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決賽,相比第一屆79名運動員參賽多525人,增加7倍多,而且參賽成績喜人,共獲得99枚獎牌,其中金牌24枚,相比第一屆2金2銀1銅本屆所獲獎牌總數增加近20倍,進步幅度很大,並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實現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