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推進體教融合的過程中,顯然發揮著與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學校體育不同的作用。而作為師範類院校,貴州師範學院因其特殊的定位,又與其他高校有所區別。
10月13日,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體發〔2020〕1號,以下簡稱《意見》)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體育機制改革,推動體教融合落到實處,貴州師範學院與貴州省體育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為貴州省體育局推動體教融合在省內建立合作的第一所高校。
根據協議,雙方將就共同培養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過硬的師範體育人才,為貴州省優秀運動員打通升學通道,為高校本科體育專業學生打通專業技能學習通道,加強貴州體育專科學校和體育師範本科建設有序互動,共同開展健康體育方向科研攻關和理論創新,共同舉辦體育賽事培訓活動等方面展開合作,助力貴州體育事業發展。
為此,本報記者對貴州師範學院體育學院院長黃偉明進行了專訪,對此次合作的相關事項進行了解讀。
貴州師範學院花樣跳繩隊代表貴州參加第十一屆民運會獲得金獎
從「體教結合」到「體教融合」貴州體育報: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體教融合」並不算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類似的提法,不過那時候還叫「體教結合」。從「體教結合」到「體教融合」,您能解釋一下其中意義的轉變嗎?
黃偉明:幾十年來,在舉國體制下的金牌戰略,我國實行體育系統內部以三級訓練網絡為特點的運動員培養體制,從省、市業餘體校到省專業隊,再到國家隊,這一涉及學齡運動員的培養系統始終與教育部門沒有直接的聯繫,也導致了運動員學訓矛盾、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等諸多問題。
另一方面,無論是「金牌戰略」還是「體育強國」,其涉及的主體青少年的體育教育工作始終歸屬教育部門主管,而體育部門參與極少,這帶來了學校體育工作開展不夠專業、體育人才被埋沒等問題。而當時「體教結合」的涵義——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和學校教育的結合,因為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始終沒有很好地展開合作而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和執行,僅限於形式上的「掛名」。
但在新形勢下,「體教融合」的提出,實際上是對舉國體制和學校體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納入國民教育系統之中,將以往主要以體育系統或教育系統單一渠道的方式,轉變為沿著體育和教育相融合的更寬的渠道運行。 誠如《意見》中提到的,在包含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開展、賽事組織和舉辦、學生運動水平等級認證、學生訓練和參賽、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等方面,教育部門要同體育部門共同開展合作,協同推進,將實際工作的開展情況納入雙方工作評估機制。
貴州師範學院教師、學生參加全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裁判工作
「教練」與「教師」貴州體育報:此次合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雙方共同培養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過硬的體育師範人才,您能解釋一下背後的原因和具體的合作方式嗎?
黃偉明:這首先涉及競技體育人才浪費的問題。競技體育是金字塔尖的運動,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夠站到塔頂。而大量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培養的、具備一定運動天賦和能力的運動員在退役,或者畢業之後該去向哪裡?其實他們可以開辦培訓機構並擔任教練,也可以回到學校成為教師。他們存在學歷不夠、沒有教學的能力和資質的問題,但同時,這部分人因為從小接觸專業的訓練,擁有很強的專項能力,發揮其專業優勢,是很有潛力成為優秀的體育老師。成為優秀的教師,就必須要經過專門的教師培養,我校的體育專業師範專業的專門教育培養就是一個好的平臺。
另一方面,貴州師範學院作為綜合性體育高等院校,體育學院的學生通過四項身體素質測試進入學校,而沒有從小接受專業的技能訓練,因此,在專項能力上是欠缺的。缺乏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支撐,縱使有師範類專業認證,也是幹不好體育教師或教練工作的。
因此,貴州師範學院和省體育局合作的目標之一,就是將這兩類人培養成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過硬的體育師範人才。合作的具體途徑包括:為優秀運動員提供學歷提升的通道,通過指導、幫助體育專科人才培訓方案制定和貴州體育高等專科學校建設,構建運動員「專升本」的教學體系,並將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內容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幫助優秀運動員提升學歷,並實現從「教練」到「教師」的轉變;同時,通過建立高水平教練員、運動員到師範學院開展授課及講座的機制,讓學院學生掌握更專業的訓練知識,提高業務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體育行業主管部門的省體育局將能夠為貴州師範學院的學生在體育專業資質認證方面提供幫助和支持;而作為師範類院校的貴州師範學院為貴州省優秀運動員和貴州體育高等專科學校優秀畢業生就讀本科、研究生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訓練保障。
在培養專業體育師範人才之外,還要完成健康體育的目標。雙方將加大對中小學生體適能的體育項目、技能適應性的科學研究,剔除一律不符合青少年生理特點發展的不科學訓練方法,根據青少年不同年齡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法,逐步探索適用於中小學生個體差異和身體發育的體育健康教育方法。
貴州師範學院學生承擔貴州省直機關氣排球比賽裁判工作優勢互補 資源整合貴州體育報:雙方的合作,實際上是一種優勢資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這樣理解嗎?
黃偉明:是這樣的,準確地說是各自優勢資源的互動利用。具體體現為省體育局支持貴州師範學院在教學科研上的創新和突破,雙方共同開展健康體育方向科研攻關和理論創新。在科研這一塊,貴州師範學院發揮在體育基礎理論研究、項目開展、科研訓練、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智庫作用,為運動體育訓練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撐。而且,不僅是貴州師範學院體育學院,創新創業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等,同樣可以發揮自身優勢,推進體育方面科研。而省體育局則能夠為高校的研究提供更權威的數據來源。
另外,在體育賽事和培訓活動的舉辦方面,貴州師範學院和省體育局可以在專業人才、場地、組織、裁判、管理等方面進行互動支持,而體育專業本科、專科學生也能從中得到實踐的機會。
在體育訓練基地和場館的建設方面,貴州省體育局支持貴州師範學院利用本校體育設施資源建設體育訓練基地,通過省體育局引入專業隊開展訓練,能夠為師範學院教練員、教師、校隊運動員提供跟訓平臺,對於貴州師範學院的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而有了好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學校就能舉辦更多的高水平體育賽事。學生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高水平的競賽和訓練,對他們的觸動是很大的。為什麼是貴州師範學院?貴州體育報:作為貴州省體育局在省內推動體教融合建立合作的第一家高校,貴州師範學院在推進體教融合方面起著什麼特殊的作用?
黃偉明:這與學校的教學定位——服務基礎教育有關。發展健康體育、體育強國,學校體育極其重要。貴州師範學院的前身是1978年創辦的貴州教育學院,有著深厚的教師培育底蘊和基礎。學校致力於服務基礎教育,為中、小學培養優秀的教師和教育行政管理幹部。學校體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體育在體教融合的過程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地位,體現在其為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持和保障。因此,要想真正推動體育事業發展,要從基層打好基礎,貴州師範學院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文章來源:《貴州體育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丨王旗圖丨貴州師範學院提供編輯丨胡春霞編審丨楊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