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皇帝都親自上陣!《知否》中的打馬球,如何在宋朝成為國民運動

2020-12-23 翻開歷史叔

最近迷上了電視劇《知否知否影視綠肥紅瘦》。

而在這部電視劇中歷史背景,主要是北宋時期,正午陽光也將北宋風土人情一一展現在觀眾視覺。

其中馬球這項運動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王公貴族,都喜歡在閒暇之際到馬球上上跑馬打球,劇中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更是打的一手好馬球。

話說馬球到底是什麼樣的運動?

馬球,起源於蹴鞠

說到蹴鞠,其實就跟類似今天的足球,最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

到了宋朝就成了全民運動,宋徽宗不僅喜歡打捶丸,蹴鞠更是一絕,而且還有專門的組織,類似現在的足球協會。

而馬球,就用馬代替人,再用球仗代替球桿一樣,將一個拳頭大小的球擊入球門,進一球得一籌,得一籌就得一面紅旗,球場外都會樹起24面紅旗,最後結束後靠雙方得旗多少而定勝負。

馬球在宋朝又稱為「打毬」「擊鞠」、「擊丸」,但這項運動並不是宋朝專屬。

早在唐朝時期騎馬擊鞠就從西藏傳入大唐,據文獻記載,唐朝有不少皇帝都是馬球運動的「鐵桿粉絲」,比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而唐玄宗甚至還專門頒布詔令,將馬球作為軍隊訓練的課目之一。

唐僖宗更加對馬球更痴迷,甚至在黃巢起義軍來勢洶洶時,還留下了「擊球賭三川(節度使)」的「佳話」。

馬球不僅作為強身健體的體育活動,還經常用於對外文化交流。唐王朝還經常與附近的鄰國渤海、高麗、日本等進行競技。

到了宋朝,馬球更成為國民運動

宋朝的馬球運動,在中國歷史上是最為鼎盛時期,遠遠超過唐朝,它不再是專屬於帝王將相的貴族運動,更成為了軍隊的軍訓基本活動,也發展成民間的娛樂活動。

在宋朝不少詩人就曾對馬球留下了不少詩作,比如陸遊的《冬夜聞雁有感》就曾寫道:「軍中罷戰壯士閒,細草平郊姿馳逐。洮州駿馬金絡頭,梁州球場日打球。」

但可惜到了明朝,明朝統治者認同宋人「王者雖以武功克定,終須用文德致治」的觀點,而且又主張和平,再加上明朝尚文不尚武,對馬球的興趣也不太高。

(出土的宋朝馬球)

明宣宗時期,馬球還是能夠在《行樂圖》作為一種宮廷行樂工具的出現。

但到了明朝中後期,馬球從原先日常活動變成了只出現在端午、重陽等節日特色活動,影響力也就大幅度消退。

當時官員王直還曾為端午日觀打球寫了一首詩:

「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

不過直到了清朝中期之後,馬球逐漸消失,這項運動也徹底告別了歷史舞臺。

(唐代馬球圖(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現代馬球運動,與中國馬球有些相近

值得注意的是,公元13世紀馬球運動也傳到印度,而之後英國種植園主在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發現了這項運動,並且帶入英格蘭。

很快馬球在英國軍隊中逐漸流行起來,比賽規則也相應出現,在1975年制定了英國第一部馬球規則。

隨後1876年,由詹姆斯·戈登·本納特將馬球傳入美國,並在次年舉辦了首屆馬球(軍)團內錦標賽,很快這項運動也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甚至在1908、1920、1924、1936年,馬球還作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相關焦點

  • 《知否》中的明蘭,在宋朝究竟能否拋頭露面打馬球?
    前幾天咱們講到了宋朝一種國民運動----馬球。這項運動也是歷史叔在重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才知道,原來宋朝還玩起了「馬踢足球」的運動。不過有些網友就好奇,雖說這場馬球讓明蘭最後勝出,但宋朝時期不是對女子也是各種約束嗎?為何盛明蘭能夠當眾打馬球呢?(唐 馬球圖(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宋朝女子,為何能夠拋頭露面打馬球呢?
  • 《知否》中這項運動,連皇帝都被痴迷!如今卻成為了西方洋人運動
    這幾天歷史叔重溫了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電視劇主要背景是北宋時期,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大宋文化生活、人情關係以及家規禮儀等。而當時平民百姓也想湊湊熱鬧,於是在中晚唐時期就用拿球桿徒步來打球,也就是所謂的「步打球」,主要在地面上徒步,代替騎馬以杖擊球入門而計勝負。不過到了北宋時期,宋朝人在步打球的基礎上,將球門改為球窩,從而更加不受地形限制,慢慢的成為了類似高爾夫球的捶丸。
  • 從劇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看見宋代女性的真實面貌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在劇情、文化及演員演技上都講求精益求精的電視劇,是一部耐人尋味的精良影視作品此劇講述盛家庶女盛明蘭從小被冷落,步步為營,最終一步步走向家族中心地位成為當家主母,與丈夫和睦相處的勵志故事這部劇雖是一部閨閣女子的家宅內鬥劇,卻有著非常複雜的眾生相和及其考究的家族立意
  • 《知否知否》中的韓大相公是範仲淹的好友,曾連任三朝宰相
    《知否知否》中的韓大相公是範仲淹的好友,曾連任三朝宰相宋朝的繁榮一點也不遜色於唐朝,在宋朝出現了夜市,同時紙質貨幣也是出現在那個年代,宋朝的繁榮離不開朝廷的文官進言獻策,可是宋朝一味的追求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導致了朝廷最終文武官員分配不均,文強武弱的局勢導致了北上尚有隱患的宋朝處於極為危險的狀態
  • 《知否》美食匯,揭開大宋朝的「美味食盒」
    電視劇《知否》是一部古裝言情劇,雖然原作者一直強調是一部架空類小說,可是在這部劇拍攝後,大家依然看到了宋朝的影子。在第二集中,年幼的顧廷燁來到盛家,遇到了盛家長子長柏,因看到一圖,想找長柏借閱,長柏拒絕,說滿東京城的兒郎都如你一般紈絝,收復燕雲十六州只能是痴人說夢。 這種種演繹都說明,電視劇把歷史背景擺在了大宋朝。
  • 知否:趙宗全從地方團練使一躍成為皇帝,團練使是個什麼官
    觀劇說歷史,今天我們聊一下《知否》這部熱播的電視劇的一個人,他就是趙宗全,本來是在禹州當團練使,卻屢屢遭人暗殺,本打算去京城告御狀,巧的是在半道正好遇到出來給他送詔書的盛明蘭,無奈之下只好調兵勤王護駕,成功剿滅判軍,一躍成為宋朝皇帝。
  • 從古裝劇《知否》與《清平樂》開始,來談談我眼中的宋朝
    我對宋朝的成見主要集中在這個朝代的重文輕武之上,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文臣當道,武將在宋朝都得不到重用。直接導致了宋朝在一個個對外戰爭中,勝少負多顯得那麼的羸弱不堪、喪權辱國。但是如今回頭一想,對比中國古時各朝,濤哥認為宋朝的各個皇帝是最為仁愛的。
  • 不愛紅裝愛武裝:古代走出閨閣的大家閨秀,都喜歡什麼「運動」?
    據相關史料和考古資料證實,打馬球最早在東漢時期便已在中原地區流行開來。到了唐朝,由於開國皇帝提倡這項運動,所以導致馬球大熱,唐朝300多年歷史上的22個皇帝,竟然有18個是馬球愛好者。
  • 《知否》:窮了嶽父,富了女婿,看宋朝的厚家之風
    這詩句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我都七老八十的人了,連房子都沒有,搞得幾個兒子一直抱怨。蘇轍好歹也是當官的,還在文學上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咋就混的七老八十了連房子都沒有呢?答案就是,生的女兒太多了,事實上,蘇轍早年是有房子的,但為了嫁女兒都賣了,最後幾乎就是家宅,田地都賣了給女兒做嫁妝了,弄得兒子都抱怨,蘇轍一句大實話「破家嫁女」真實地反應出當時宋朝士大夫嫁女兒真的是面子風光,裡子難受的要死呀。
  • 歷史探秘:宋朝的所有皇帝中 武力值 的是誰?
    歷史探秘:宋朝的所有皇帝中 武力值 的是誰?時間:2020-12-16 19:28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宋朝的所有皇帝中 武力值 的是誰?
  • 宋朝最「幸運」的皇帝,本不受人待見,最後成為了宋朝的皇帝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論語》宋朝有這麼一位皇帝,可以說是千古第一仁君,他就是宋仁宗,是讓百姓乃至對手都十分敬仰的一位仁君。但就是這樣的一位仁義之主,上天卻仿佛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一樣,讓他一生無子。也正因如此,造就了宋朝登基最幸運的一位皇帝--宋英宗。
  • 《知否》是根據歷史原型改編?皇帝的兒子和兄弟相見後如何行禮?
    前段時間各大平臺熱播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相信各位朋友都有聽說過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的是庶女盛明蘭年幼時忍辱負重,長大嫁入豪門顧家後憑藉其能力逆襲的故事。在這部劇中,由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在很多觀眾看來都有一些歷史人物的影子,甚至有網友認為盛明蘭的原型是近代才女林徽因。
  • 《知否》中的趙宗全,歷史原型是北宋的哪位皇帝?
    這兩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清平樂》這兩部以北宋為題材的古裝劇,播出以後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尤其是《知否》中男女主人公明蘭、顧廷燁的感情戲,讓無數觀眾大呼「好甜」。 同時,這部劇當中的政治走向,以及趙宗全的真實身份,更是格外引發關注和討論。
  • 看完《知否》中的點茶,才知道:在宋朝,喝杯茶究竟有多麻煩?
    而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其中有一集明蘭三姐妹跟隨著一個從宮裡來的嬤嬤學習,其中有一項卻是點茶。 我們卻發現:咦?這茶不是用來泡的嗎? 為何宋朝喝茶卻先用給一個類似毛刷工具在碗中充分攪拌,再注入熱水呢?感覺跟日本茶道有些類似啊!
  • 宋朝也有少年皇帝,為什麼宋朝時期沒有顧命大臣
    這個慣例為皇帝如果是在年幼時繼位,都是由太后或者是太皇太后垂簾聽政,暫代皇帝管理朝政,並不需要為此再專門成立一個由顧命大臣組成的團隊。例如北宋時期的宋仁宗在初繼位時,就是由章獻明肅皇后進行垂簾聽政,北宋的宋哲宗時期,就是由其祖母太皇太后高氏暫掌朝政。另外北宋的宋徽宗,南宋的宋光宗,宋理宗等等在繼位時,都是有太后或太皇太后聽政的。
  • 看鑑·拍一拍宋朝:篡位皇帝如何面對最混亂的時代?
    漢唐之間的這些選舉制度一直是向社會開放的,各地的社會精英成為國家的官員,但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結構能夠成為候選人的都是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我們稱這些人為世族。宋代的開國君主趙匡胤統一中國建立宋朝以後,選擇了採取科舉制讓地方上的文人能夠利用科舉的管道成為國家的官員。
  • 重看《知否》時有哪些細節讓你印象深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知否風雅花絮劇中多次出現樊樓,據說:宋朝的樊樓天下知名,為東京七十二家酒樓之首。還要會打馬球,在宋代,馬球被奉為精英運動大力推廣,當時宋徽宗特別喜歡馬球,組建了宮廷女子馬球隊,而隊長就是徽宗的貴妃崔修儀,隊員都是徽宗親自挑選並訓練的,裝飾也是非常豪華。徽宗甚至寫詩稱讚:「控馬攀鞍事打球,花袍束帶競風流。
  • 宋朝不同顏色的官服,都代表什麼?皇帝如何辨別文官武將?
    封建時期,皇帝幾乎每日都要召見文武大臣們商議國家大事。可是,每日早朝,覲見皇上的文武大臣,其人數要達到上百位之多。 人多嘴雜,再加上皇上日理萬機,那應該如何區分每位大臣的品級,以及所屬職能的不同呢?
  • 「官家」為何能夠成為宋朝皇帝的專屬稱呼?
    在很多宋朝的史書中,經常出現官家二字。這個詞有很多重含義,它可以指為公家做事之人;也可以是臣下對君王的稱謂。 看慣了清宮戲,就會有很多人認為所有的朝代,臣子面對皇帝都是"皇上,奴婢怎樣怎樣;奴才怎樣怎樣"。不盡然也,只是因為清朝達到了皇權專制的巔峰,底下人的地位才會如此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