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
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標準化西瓜每畝產量為3000 kg-5000 kg的產地環境技術條件,肥料農藥使用原則和要求,生產管理等系列措施。本標準適用於岐山縣露地、地膜和拱棚西瓜標準化生產。
2. 生產管理技術規程
2.1育苗
2.1.1育苗方式根據栽培季節和方式可在露地、陽畦、塑料拱棚、溫室育苗,和加設釀熱溫床、電熱溫床及基質穴盤育苗。有條件的可用工廠化育苗。
2.1.2品種選擇選用抗病、耐寒耐旱、長勢強、座瓜率高、耐貯運、外觀和內在品質好,符合市場消費需求的早、中熟品種。如京欣系列、紅雙喜、8424、鄭抗7號、西農8號、景蜜寶2號、甜蜜1號等。
2.1.3種子處理 按種子形狀、大小、色澤剔除畸形不符合特徵的種子,選出飽滿一致的種子。溫湯浸種將種子放到55-60℃水中,不斷攪拌下浸種10 min,然後使水溫降到30℃左右,浸泡10--12 h。藥劑浸種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min,或用40%福馬林100倍水溶液浸種30min,或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30min,用清水衝洗乾淨後再浸種6h(可防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
2.1.4催芽 將浸好種子的粘液洗淨後,用溼布包好,放在25℃-30℃的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溫水衝洗1-2遍,4d左右種子露白尖時再放在5℃-8℃的條件下低溫處理24h,在常溫下芽長0.3-0.5cm時播種。
2.1.5 育苗床播種
2.1.5.1床土配製 用近三年沒有種過葫蘆科蔬菜的園土 60%,圈肥 30%,腐熟畜禽糞或糞幹5%,爐渣或沙子5%,再在每立方米床土中加過磷酸鈣1.5kg、鉀肥0.5kg,混合均勻後過篩。
2.1.5.2床土消毒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與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按1:1混合,或25%甲霜靈與70%代森錳鋅按9:1混合。按每平方米用藥8g-10 g與15kg-30kg床士混合,播種時l/3鋪於床面,其餘2/3蓋在種子上面。
2.1.6播種
2.1.6.1育苗缽播種 用直徑10cm×10cm的育苗缽,裝配製好的床土7cm,上鋪藥土1cm。選晴天每育苗缽播一粒種子,用噴壺澆透水、上覆藥土1cm,床上覆蓋地膜保溫。
2.1.6.2嫁接苗播種
為避免枯萎病為害,可用瓠子、葫蘆或南瓜作砧木。採用插接法的,砧木播種在育苗缽,比接穗早播7d-10d,當砧木出土時,再播種接穗。接穗可按行株距3 cm×3 cm播種在鋪好床士(洇透)和藥土的苗床上,上覆藥土堆高1.5 cm-2 cm;採用靠接法的,接穗要早播4d-5d,砧木和接穗均播在育苗缽,苗床上覆蓋地膜保溫。
2.1.7苗期管理
苗床要早揭晚蓋,增加光照時間;幼苗出土後達到所需最高溫度時,應於背風處支縫放風降溫排溼,降到所需溫度低點時及時蓋嚴保溼;一般不澆水,如床土落幹,葉片濃綠顯旱時,可適當噴水補墒。
當砧木一葉一心,接穗子葉展平一心時,先給砧木澆一次透水,然後進行插接或靠接。
嫁接苗應立即加蓋小拱棚,頭2-3d要蓋嚴,用花苫遮蔭,保持白天 25℃-30℃,夜裡14℃-16℃,相對溼度在90%以上。3d後可逐漸增加通風,一般不澆水,如表土顯幹,瓜葉無水珠,表明溼度不夠可澆小水。注意及時抹掉砧木側芽。
2.2 定植前準備
2.2.1前茬為非葫蘆科蔬菜。嫁接換根的可連作。
2.2.2整地施肥基肥品種以優質有機肥、常用化肥、復混肥等為主,忌用含氯肥料;在中等肥力條件下,結合整地每667m2施優質有機肥(以優質腐熟豬廄肥為例)6000kg,餅肥 300kg,磷肥(P2O5)5kg(折過磷酸鈣42kg),鉀肥(K2O)8kg(折硫酸鉀16kg)。混合均勻後其中70%普施,30%集中溝施。
2.3 定植時間、密度和方法 露地栽培應在晚霜後,棚室栽培夜間最低溫度應在12℃以上。採取地爬蔓的,可按大行300cm,開瓜溝寬60cm-70cm,順溝澆水,晾曬兩天,將30%基肥集中施於溝內,與土壤混合均勻合溝做成畦寬60cm-70cm,高10cm的畦,畦面平整,無坷垃,上覆地膜,兩側做澆水溝,在畦上按小行距35cm-40cm栽雙行,株距早熟品種按35cm-40cm,中晚熟品種按50cm交錯劃破地膜挖穴座水栽苗,水滲後填平土,將地膜劃口對好用土壓嚴。嫁接苗不能栽的過深,以免西瓜下胚軸與土壤接觸生根失去防病意義。每畝栽苗早熟品種980一1100株;中晚熟品種800株左右。
2.4定植後管理
2.4.1水肥管理定植緩苗後澆一小水,直至團根、伸蔓要控制澆水,防止徒長。花期不澆水,如天氣乾旱,可於開花前澆一小水,以促進開花座果。及時澆水保持地表見幹見溼。當瓜座齊有雞蛋大小時,結合澆水每667m2追施氮肥(N)4kg(折尿素8.7kg),當瓜橫徑有12cm進人膨大盛期時,結合澆水追施氮肥(N)4 kg(折尿素8.7kg)。
2.4.2 溫溼度管理 定植後,棚室栽培的要密閉棚室,提高溫度,白天30℃-34℃。夜間 15℃-18℃,緩苗後保持白天 28℃-30℃,夜間 14℃-16℃。超過32℃時要放風降溫排溼,隨外界溫度升高逐步加大通風量,夜間溫度超過18℃也可適當通風,保持空氣相對溼度70%左右。
2.4.3植株調整
2.4.3.1整枝西瓜伸蔓後要及時「搬根」,將瓜秧按倒,在根背側培土拍實,使瓜秧向蔓畦伸展。並採取雙蔓(或三蔓)整枝,除主蔓外,在主蔓基部選留1(或2)健壯側蔓。
2.4.3.2 壓蔓隨蔓生長可用坷垃壓蔓(上壓),或用瓜鏟開縫將蔓壓人土中(下壓)。在膜外壓第一刀,在根畦與蔓畦交界處壓二刀,以後每隔4-6節壓一次,把蔓拉直固定,促進不定根生長,增加根的吸收能力。嫁接換根的可上壓不能下壓,以免生根感病失去嫁接作用。
2.4.3.3確定留瓜節位 早熟品種以留主蔓第二雌花為宜,未座住的可留第三雌花,仍未座住的注意留側蔓第二雌花。中晚熟品種以留第三雌花為宜。
2.4.3.4 打叉摘心 主蔓瓜座住,在瓜上部留15-18片葉摘心,其它側枝留8片-10片葉摘心。 留好二茬瓜,當頭瓜定個後,側蔓開始開花,可選留二茬瓜。頭瓜收後,將衰老蔓葉疏去,追肥澆水促二茬瓜生長。
2.4.4 人工輔助授粉 當第2-3雌花開時,可在早晨6-8h將雄花摘下與雌花柱頭對塗,一朵雄花可對塗2-3朵雌花,可提高座瓜率。
2.5 病蟲防治各農藥品種的使用要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
2.5.1物理防治 每畝掛30-40塊黃板誘殺蚜蟲。
用黑光燈誘殺多種地下害蟲成蟲。可用精醋液(l份紅糖,0.5份酒,2份醋),於傍晚放在田間1M高處誘殺小地老虎成蟲。
2.5.2化學防治保護地優先採用粉塵法、煙燻法,在乾燥晴朗天氣也可噴霧防治,注意輪換用藥,合理混用。
2.5.2.1枯萎病 發病初期,發現零星病株時,用杜邦福星60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與70%甲基託布津500倍液灌根,每株灌0.5-1㎏。於座果初期開始噴灑40%多·硫懸浮劑500-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400-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1000倍液加 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4000倍液,畝噴藥液60 L,隔10d一次,共防2-3次。噴藥須在晴天下午進行,以防日灼。
2.5.2.2疫病 在發病前要噴藥進行保護防治,每隔5d-7d噴1次,連續噴2-3次。藥劑選用72%杜邦克露600-8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7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
2.5.2.3花葉病毒病 發病初期噴施 20%病毒A可溼性粉劑 400-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病毒K 600倍液,7d噴1次,連噴2-3次。
2.5.2.4 蔓枯病 發病初期噴杜邦福星 8000-10000倍液或75%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O倍液。每隔5d-7d噴1次,連續噴3次。發病初期可噴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6d噴1次,連噴2-3次。
2.5.2.6 炭疽病 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可選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8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700倍液防治。
2.5.2.7 白粉病 發病初期用杜邦福星10000倍液,或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律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劑2000倍液噴霧。發病嚴重時用50%可溼性硫磺粉與80%代森鋅可溼性粉劑等量混勻,兌水700倍噴霧,可兼治炭疽病、霜黴病。
2.5.2.8 霜黴病
a)發病初期用72%杜邦克露600-800倍液噴霧或45%百菌清煙劑,每667m2用110g-180g,分放在棚內4-5處,點燃閉棚燻1夜,次晨通風,7d燻一次,視病情燻3-4次。
b)每667m2用1kg百菌清或克露粉塵劑噴粉。
C)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25%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400-600倍液或25%瑞毒黴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乙磷鋁可溼性粉劑300倍液噴霧。
d)嚴重發生或多雨季節用杜邦抑快淨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