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
劉備作為東漢到三國這一歷史時期多個事件的眾多推手之一,其在這段時期的事跡非常具有研究價值,除卻其最為輝煌的蜀國國君時期外,劉備顛沛流離的前半生同樣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歷史。有意思的是劉備曾經一度成為朝廷任命豫州牧,這一職位在名義說是位高權重是毫不過分的,但是歷史上的劉備身為豫州牧卻不在豫州割據,而南下跑去借了荊州是為了什麼呢?今天就讓月半叔與大家一同看看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吧。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拆解成兩個部分分別進行解釋即——"為何不在豫州割據?"和"借荊州意欲何為?"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劉備當上豫州牧其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在演義中劉備是被呂布打敗並投奔曹操後才被其封為豫州牧的。但是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是在曹操進攻陶謙後,劉備趕來救援,於是陶謙上表朝廷推薦劉備任職豫州刺史並駐屯於小沛,此後曹操攻徐州不得而劉備劉豫州之名也響徹天下。
但是這個豫州牧卻有名無實,劉備所駐屯的小沛離真正的豫州還有八丈遠呢,同時在當時的豫州也已經有了刺史其名叫郭貢,所謂的劉豫州不過是陶謙為了找盟友私相授受的罷了。其次豫州這個地方地形以平原為主,同時又處於四戰之地可謂易攻難守,且不說劉備有名無實即便是真正的控制了豫州,這裡也不適合作為基本盤來發展。
再來看劉備為何去接荊州?首先是因為此時的劉備剛剛與孫權結成同盟,並且在赤壁之戰後大敗曹軍,此時的劉備在之後的攻伐之中已經佔據了荊州的大片地區,可以說實際控制荊州的劉備不過是缺個名義罷了。其次荊州幅員遼闊、易守難攻非常作為一個中轉站是非常合適的,同時這裡也是《隆中對》中"跨有荊、益"的第一步,而劉備正是憑藉著這裡才一步步攻取益州最終實現了三分天下的,此中劉備排除萬難、不畏艱險的形象已然浮現在世人的眼前。
劉備的形象不止存在於史書當中,在《三國演義》、《全面戰爭三國》等影視、遊戲作品中都有劉備的形象出現,同時在三國題材遊戲《九州劫》中對劉備的形象也有著獨到的刻畫。在《九州劫》的世界中,在《九州劫》的世界中劉備是一名五星武將,他身穿一身皂綠色的寬袖大袍,右手持案牘左手握玉璽,坐在龍椅之上搭配上輕鬆地表情,顯得氣定神閒而鎮定自若。同時,他的獨有技能"寬仁得眾"也取典自歷史上真實的劉備的個人風格與魅力。
遊戲中,在遊戲中,劉備可以同曹操、孫權組成陣容"三分天下",因為其構成陣容的三位將領是魏蜀吳三國的最高領袖,由此本陣容也被玩家們通稱為"三皇",其效果可以讓曹操造成的物理傷害大幅提升、孫權造成的謀略傷害的到提升、劉備的兵力恢復效果也有對應的提升,在擁有相當高人氣的同時,也因為其較為全面的效果使得其能夠在持久戰中佔據一定的優勢。
劉備能夠以較低的出身博得最後三國國君之一,除開在顛沛流離中學習到的經驗與其本身的特質之外,其審時度勢的能力更是成就這一切的關鍵,各位主公對劉備又有什麼樣的新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分享你對於他真實的評價吧!
看歷史滄桑,品九州軼事,點點關注,明天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