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赤壁之戰的劉備能否在《九州劫》中再次借到荊州?

2020-12-14 九州月半叔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

劉備作為東漢到三國這一歷史時期多個事件的眾多推手之一,其在這段時期的事跡非常具有研究價值,除卻其最為輝煌的蜀國國君時期外,劉備顛沛流離的前半生同樣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歷史。有意思的是劉備曾經一度成為朝廷任命豫州牧,這一職位在名義說是位高權重是毫不過分的,但是歷史上的劉備身為豫州牧卻不在豫州割據,而南下跑去借了荊州是為了什麼呢?今天就讓月半叔與大家一同看看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吧。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拆解成兩個部分分別進行解釋即——"為何不在豫州割據?"和"借荊州意欲何為?"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劉備當上豫州牧其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在演義中劉備是被呂布打敗並投奔曹操後才被其封為豫州牧的。但是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是在曹操進攻陶謙後,劉備趕來救援,於是陶謙上表朝廷推薦劉備任職豫州刺史並駐屯於小沛,此後曹操攻徐州不得而劉備劉豫州之名也響徹天下。

但是這個豫州牧卻有名無實,劉備所駐屯的小沛離真正的豫州還有八丈遠呢,同時在當時的豫州也已經有了刺史其名叫郭貢,所謂的劉豫州不過是陶謙為了找盟友私相授受的罷了。其次豫州這個地方地形以平原為主,同時又處於四戰之地可謂易攻難守,且不說劉備有名無實即便是真正的控制了豫州,這裡也不適合作為基本盤來發展。

再來看劉備為何去接荊州?首先是因為此時的劉備剛剛與孫權結成同盟,並且在赤壁之戰後大敗曹軍,此時的劉備在之後的攻伐之中已經佔據了荊州的大片地區,可以說實際控制荊州的劉備不過是缺個名義罷了。其次荊州幅員遼闊、易守難攻非常作為一個中轉站是非常合適的,同時這裡也是《隆中對》中"跨有荊、益"的第一步,而劉備正是憑藉著這裡才一步步攻取益州最終實現了三分天下的,此中劉備排除萬難、不畏艱險的形象已然浮現在世人的眼前。

劉備的形象不止存在於史書當中,在《三國演義》、《全面戰爭三國》等影視、遊戲作品中都有劉備的形象出現,同時在三國題材遊戲《九州劫》中對劉備的形象也有著獨到的刻畫。在《九州劫》的世界中,在《九州劫》的世界中劉備是一名五星武將,他身穿一身皂綠色的寬袖大袍,右手持案牘左手握玉璽,坐在龍椅之上搭配上輕鬆地表情,顯得氣定神閒而鎮定自若。同時,他的獨有技能"寬仁得眾"也取典自歷史上真實的劉備的個人風格與魅力。

遊戲中,在遊戲中,劉備可以同曹操、孫權組成陣容"三分天下",因為其構成陣容的三位將領是魏蜀吳三國的最高領袖,由此本陣容也被玩家們通稱為"三皇",其效果可以讓曹操造成的物理傷害大幅提升、孫權造成的謀略傷害的到提升、劉備的兵力恢復效果也有對應的提升,在擁有相當高人氣的同時,也因為其較為全面的效果使得其能夠在持久戰中佔據一定的優勢。

劉備能夠以較低的出身博得最後三國國君之一,除開在顛沛流離中學習到的經驗與其本身的特質之外,其審時度勢的能力更是成就這一切的關鍵,各位主公對劉備又有什麼樣的新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分享你對於他真實的評價吧!

看歷史滄桑,品九州軼事,點點關注,明天我們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劉備是如何借到荊州的?難道是通過面對面談判的方式嗎
    那麼,三國時期,在還處於絕對劣勢的時候,劉備到底是通過什麼方式借到荊州的,難道真的是通過面對面談判的方式嗎?如果有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往後是筆者總結的一些個人看法,如果有朋友願意提出不同意見,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 讓劉備愧疚的黃權 能否在《九州劫》中再次定計漢中?
    然而即便是在這些人中,能夠當得起劉備另眼相看的人卻寥寥無幾,但是有這麼一個人在戰爭中投降於魏國,可劉備還是說"是我對不起他,他沒有對不起我",而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黃權,接下來就讓月半叔同大家一起看看劉備緣何說出此話呢?
  • 赤壁之戰結束後,劉備並無多少兵馬,為何能輕而易舉拿下荊州?
    赤壁之戰後,劉備並沒有拿下整個荊州,他只是拿下了荊州的南部四郡。
  • 充滿理想與抱負的劉備能否在《九州劫》中再度感召關羽 張飛?
    劉備的出現將關羽心中這把火點燃,其皇室宗親的身份再加上匡扶漢室的理想,讓這兩人惺惺相惜。常言道"千金易得知己難尋"當劉皇叔將自己心中的抱負敘述出來時,就已經贏得了關羽的忠心。相比於關羽,張飛雖然也被劉備的志向所吸引,但促使其做出跟隨劉備決定的因素,則現實得多。張飛身為涿州當地的屠戶,在家產不菲的同時還在當地頗具地位,儼然是鄉紳、縣豪一般的人物。
  • 赤壁之戰,周瑜大智大勇贏得千秋盛名,劉備卻自私自利其心可誅
    三國歷史上有很多大型戰役,但能深刻影響歷史走向的,則非赤壁之戰莫屬。公元208年,曹操在基本統一中原後,旌麾南指,席捲荊州,長江以北幾乎已經盡入囊中。劉備和孫權這兩大武力集團,成為曹操的新目標。戰役開始後,周瑜指揮若定,先後採用詐降計、火攻計,巧妙利用天時地利,最終在赤壁之戰中大獲全勝,不可一世的曹操,遭遇到自起兵以來罕見的大敗。曹操統一中原的勢頭至此被徹底遏制,從此對江東心有餘悸,終其一生未再敢進行渡江作戰。周瑜在此戰中大智大勇的表現,為他贏得了千古盛名。
  • 四面出擊 中心開花 袁紹能否在《九州劫》中再次將曹操逼入絕境?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談及三國時期中的經典戰例,有三場戰役的發生永久改變並推動了歷史的發展,這三場戰役就是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形成的基礎,夷陵之戰則預示著蜀國的敗亡,官渡之戰則代表著曹操徹底掌控了中原成為了諸侯中最強的勢力
  • 張飛丟失徐州 關羽兵敗荊州 哪次對於劉備損失更大?
    先說荊州,劉備獲取荊州的契機則是在於赤壁之戰,在此戰後曹操兵力損失泰半短期內無力南下,而孫權在此間進取合肥不成,但劉備卻在此後短時間攻伐了荊州的大半,且又因為與孫吳的聯盟使得此地短時間不用擔心被孫家所篡取,可謂蜀國的龍興之地。
  • 赤壁之戰後周瑜強攻江陵劉備奪取荊州四郡,誰的戰略更高明?
    於此同時,劉備上表劉琦為荊州刺史,輕鬆的勸降了荊州南部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赤壁之戰曹、劉、孫三方用兵線路圖周瑜為何要強攻江陵,江陵又為何如此難攻南宋呂祉在《東南防守便利》中寫道:「不守江陵則無以復襄陽,
  • 都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歷史上的劉備真的借過荊州嗎?
    《三國演義》裡面描述劉備從東吳手上借來荊州後開始全力備戰,以幫助劉璋攻打漢中張魯的由頭進軍益州,採納龐統的策略吞併白水關的2萬精兵後反攻成都,經過一系列戰事終於奪下益州。此時東吳方面派人來要荊州,劉備回復奪下漢中後再歸還。漢中之戰結束後孫權再次派人要荊州,而劉備則說等拿下涼州後再歸還,引得孫權大怒,所以才有了後來背棄盟約偷襲荊州的行為。
  • 身在曹營心在漢 徐庶能否在《九州劫》中擺脫曹操的束縛?
    然而在劉備陣營起家的初期,從徐州到小沛再到新野城下,可以說這段歷史對於這些人來說是最為危險的時刻,但此時一個人的加入徹底的改變了這個局面,讓處於絕望中的劉備陣營再度煥發創業的精神,這個人就是徐庶徐元直,今天就讓月半叔同大家一起來看看徐庶對於劉備陣營意味著什麼吧。
  • 荊州:三家分,劉備借,關羽守,呂蒙奪,大熱的荊州到底是哪裡?
    荊州就成了三家爭奪的戰場。於是歷史上出現了孫劉聯合,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孫、劉、曹三家開始瓜分荊州。想知道三家如何瓜分荊州,荊州到底有多大?它是現在的哪個城市?不可不先了解荊州的地理概況。
  • 《九州劫》中的關羽能否一轉攻勢
    不難看出,"關公馬快"成了戰鬥中的高頻詞彙,足以見得此時赤兔馬爆發力強,速度飛快的特點。赤壁之戰後,赤兔馬在《三國演義》中就很少出場了,但在字裡行間還是多少能感受得到赤兔馬逐漸變得年邁體衰。在文化作品中不乏對關羽和赤兔馬的描繪,他橫刀立馬作戰勇猛,是三國中的一員猛將,三國題材SLG遊戲《九州劫》中的關羽正是這樣的角色,立繪中的關羽手拿青龍偃月刀,身著標誌性的青衣青袍,胯下赤兔寶馬,飛馬奔馳之間,青龍刀的光影,赤兔馬的吐息,捲起的風塵,構成了一幅充滿動感,張力十足的戰場畫卷。
  • 劉備借荊州了嗎?
    九月,大軍進到新野,荊州新主劉琮投降。正是曹操南取荊州,促使孫權、劉備結成聯盟,共同抵禦曹操。於是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荊州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分佔,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三國志·先主傳》裴注引《江表傳》云:赤壁戰後,「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
  • 荊州是東吳歷經千辛萬苦打下來的,劉備借荊州時,孫權為何要答應
    江東孫氏對於荊州的渴望,從孫堅時代就開始了,當年孫堅就是戰死在襄陽城下,孫策在平定江東的過程中,從來也沒有忘記攻打西邊的荊州,孫策時代,曾經大敗江夏太守黃祖,斬殺黃祖軍三萬多人,但是沒能繼續前進,到了孫權時代,從公元200年到公元208年,三徵荊州江夏太守黃祖,終於佔據了半個江夏郡,還斬殺了黃祖。
  • 俗話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到底借荊州的真相如何?
    首先,需要確定一點:劉備肯定找孫權借了荊州某些地盤。不然在多年後,孫權找劉備討要荊州時,劉備就不會說出「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這種話來。(建安)二十年(215),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
  • 劉備到底是如何借荊州的?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劉備為何要借荊州,孫權為何要把荊州借給劉備,劉備又是如何賴著不還的,後面又是怎麼解決的?這一切的問題都要從赤壁之後前後說起。荊州有南陽、南郡、長沙、江夏、零陵、武陵、桂陽七郡,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揮師南下,此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率眾而降,荊州七郡中最大的南陽郡原本就不在劉表之手,早就屬於曹操所有;江夏郡在曹操南下之前,靠近江東的部分已經落入孫權之手,劉表長子劉琦出任江夏太守卻只能據有夏口以及附近的部分地區,所以隨著劉琮的投降,荊州七郡的六郡表面上已經是屬於曹操的了,只有江夏郡一分為三,曹操、孫權、劉備(劉琦)各佔據了一部分
  • 劉琦死後,荊州到底該歸誰?孫權為何總問劉備要荊州?
    劉琦死後,荊州到底該歸誰?劉備還是孫權?其實雙方都理虧!赤壁之戰後不久,劉表的兒子劉琦就病逝了。孫劉兩方就荊州是誰的問題進行了一番探討,最後得出的結論無人知曉,但從孫權一直索要荊州來看,是劉備給了他一個口頭上的承諾,承諾荊州應該歸孫權,自己只是暫借而已。
  •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得到了多少好處?三員虎將和五郡之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對於赤壁之戰來說,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 若關羽沒有丟失荊州,劉備能否統一天下,隆中對是否能實現
    接著就發生了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曹操戰敗,曹仁在堅守了一年之後,也被迫放棄南郡北上,到此,曹操僅佔據了荊州的南陽郡,劉備佔據了荊州南四郡,孫權佔了江夏郡和南郡,之後劉備又向孫權借了南郡,從此之後劉備就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三國演義》說到「三氣周瑜」,多圍繞荊州的「借」與「要」展開,給人的總體印象是要債的快被逼瘋、欠債的一味耍賴,不管做了怎樣的藝術處理,對劉備顯然不利。正史對「借荊州」也多有描述,《三國志》魯肅傳、呂蒙傳多次提到荊州是「借」出去的,劉備傳等提到孫權要討回荊州,不過這些記載往往又比較含糊,既沒有詳細說明劉備是怎麼借到荊州的,更沒有具體指出這個「荊州」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