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歷史上的劉備真的借過荊州嗎?

2021-02-23 大隱於朝

相信看過三國的朋友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三國演義》裡面描述劉備從東吳手上借來荊州後開始全力備戰,以幫助劉璋攻打漢中張魯的由頭進軍益州,採納龐統的策略吞併白水關的2萬精兵後反攻成都,經過一系列戰事終於奪下益州。

此時東吳方面派人來要荊州,劉備回復奪下漢中後再歸還。漢中之戰結束後孫權再次派人要荊州,而劉備則說等拿下涼州後再歸還,引得孫權大怒,所以才有了後來背棄盟約偷襲荊州的行為。

但歷史上劉備並沒有借荊州,更沒有有借無還的說法,這全部是東吳單方面宣傳,目的是把自己塑造成被害人,爭取師出有名而已。

劉備借南郡

曹操南徵之後,荊州牧劉琮帶著荊州地區投降曹操,劉備領著殘兵敗將逃到江夏郡繼續抵禦曹操。為了更好抗衡曹操,劉備派遣諸葛亮到東吳結盟。諸葛亮以唇亡齒寒的理念打動孫權,孫權果斷派遣魯肅前往江夏和劉備結盟。曹操得知劉孫結盟後果斷從南郡出兵,想要跨江攻打江東,進一步統一天下。孫權命令周瑜帶著6萬江東軍隊抵禦曹操,周瑜火燒赤壁成功狙擊曹操,最終將曹操趕出荊州。

曹操回到北方後荊州變成真空地區,東吳、劉備都想吞併這個區域,不約而同都看上了荊州最重要的南郡。這裡是荊州的中心,往南走可以到達荊南四郡,往西走可以入蜀,往北則是襄陽、樊城,往東可以進入江東地區。諸葛亮快人一步,早命令關羽奪下南郡。當周瑜領著江東軍隊到南郡時為時已晚,被關羽嘲諷後只能領兵回江東。

周瑜認為赤壁之戰吳軍是主力,理應獲得勝利的果實,南郡應該交給江東才是,建議孫權和劉備交涉。劉備自知理虧而且實力遠弱於東吳,只能回復孫權南郡只是我借來的,等我在這裡休整一段時間打下自己的地盤後再還給你。孫權也不敢逼劉備太緊,再加上他也要領兵從江東北上攻打曹操掌控的淮南地區,只能認同劉備借南郡的說法。遠在鄴城的曹操得知劉備借到南郡後大驚失色,連筆都掉到地上!

劉備奪下南郡後果斷整頓兵馬,先和關羽一起南下攻打長沙,吞併長沙後繼續南下攻打桂陽、零陵,最終逼迫武陵郡投降。就這樣,僅僅1年時間就吞併荊南四郡,成為名副其實的荊州霸主!而在豫州、新野地區徘徊不定的袁術餘孽,這支軍隊的主將雷豹發現劉備崛起非常迅猛後果斷帶著這2萬部隊加盟劉備。自此,劉備的實力可以抗衡東吳,並開始攻略益州。

以湘水為界瓜分荊州

劉備吞併益州很順利,甚至可以說不費吹之力。公元215年孫權再次於合肥受挫,他明白自己向北拓展的計劃實質性已經破產,隨即再一次把目光投向荊州。此時魯肅已經成為東吳大都督,魯肅親自到南郡和關羽談判,想要關羽交出南郡。關羽沒有答應,事後還派遣部隊駐紮在東側防禦江東。

孫權聞訊大怒,親自坐鎮柴桑城指揮戰事,江東軍隊從柴桑城西南側的密林、沼澤地區突襲長沙,圍城5天後成功奪城。關羽聞訊大怒,準備帶著部隊渡江攻打長沙。劉備得知消息後果斷從永安郡出兵沿江而下駐紮在公安城,擺出隨時和吳軍戰鬥的姿態。

後來曹操奪下漢中,漢中是益州的咽喉,諸葛亮、法正急忙建議劉備領兵回益州準備攻打漢中。劉備也不想兩線作戰,隨即約魯肅到南郡談判。這一次確認兩家人以湘水為界,湘水東側的長沙郡、桂陽郡歸江東所有,湘水西側的武陵郡、零陵郡歸劉備所有,南郡歸屬權不提,繼續由劉備統治。事後劉備領兵回益州,公元217年出兵漢中,漢中之戰正式爆發。

借荊州只是東吳單方面宣傳

孫權答應劉備劃湘水為界是算準劉備不可能打贏曹操,他想等劉備被曹操打敗之後東吳再趁勢出兵奪走南郡,進一步奪走武陵、零陵,徹底掌控荊州地區。漢中之戰的結果讓孫權,讓所有人目瞪口呆,劉備從正面戰場斬殺曹軍統帥夏侯淵,後來又和曹操多次作戰成功逼退曹操,一時間劉備的威望無以復加。

假若劉備輸了那東吳還可能奪回荊州,但現在劉備贏了,而且完全佔據了先機,東吳想要奪回荊州那就更難了!為此孫權的謀臣張昭建議孫權可以用輿論奪荊州,到處宣揚當年是東吳借荊州給劉備,現在劉備仗著實力雄厚不想歸還,把蜀漢集團名聲搞臭以後自然有機會奪回荊州。孫權非常認可這個做法,派遣大量人員書寫、散布此類消息,這才有了"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說法。

曹操從這個舉動裡也能看出東吳對荊州的渴望,所以當關羽攻打襄陽的時候,曹操果斷派遣使者出使東吳,願意以荊州作為禮物換取東吳出兵,兩家人聯手擊殺關羽。孫權經過多次推演覺得此計甚好,授權大都督呂蒙負責此事,這才有了後來關羽被殺荊州被奪的事情。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還想看:

孫權一生只怕兩人,一個是劉備,另一人兩次嚇破他的膽,不是曹操

得知孔明去世,此人撫胸大呼:蒼天有眼,蜀國有救了!此人是誰?

劉備能力並不出眾,手下良將也不如曹操,何以在三國亂世立足

相關焦點

  •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劉備借荊州的故事很有名,以至於使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家喻戶曉,這當然是《三國演義》和三國戲曲的功勞。
  •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成了一句家喻戶曉的歇後語。劉備的信譽因此大打折扣。《三國演義》說到「三氣周瑜」,多圍繞荊州的「借」與「要」展開,給人的總體印象是要債的快被逼瘋、欠債的一味耍賴,不管做了怎樣的藝術處理,對劉備顯然不利。正史對「借荊州」也多有描述,《三國志》魯肅傳、呂蒙傳多次提到荊州是「借」出去的,劉備傳等提到孫權要討回荊州,不過這些記載往往又比較含糊,既沒有詳細說明劉備是怎麼借到荊州的,更沒有具體指出這個「荊州」指的是什麼。
  • 俗話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到底借荊州的真相如何?
    其次,回到本題疑問上來,劉備借荊州的動機究竟如何?先說形勢在赤壁之戰前,劉琦本是江夏太守,在赤壁之戰得勝後,被劉備集團擁護為荊州牧,試圖以此抗衡孫權集團在荊州的侵蝕。從戰略布局上,他們與曹軍接壤;從行政區劃上,他們受荊州牧管轄。實際上呢,周、程是不可能聽命於劉備的,劉備希望南郡、江夏太守都是自己人來擔任,孫權是不會答應的,孫權希望荊州牧是自己人來繼任,劉備也不會答應的。所以,劉備進京與孫權商議【劉琦死後,孫劉聯盟應該如何持續下去】這個議題。
  • 【詩文觀止 · 說三國】劉備借荊州 其實借的不是荊州,而是南郡
    民間有個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給世人的印象是,孫權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劉備在耍賴,借東西不還。4、《資治通鑑》記載:孫權所謂借南郡給劉備,劉備也付出了代價,把長沙郡一部分讓給孫權,孫權將這塊地盤設漢昌郡。綜上所述,孫權無南郡(荊州)所有權,所謂「借荊州」給劉備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劉備有借無還也並無不可。什麼是「借」?按《辭源》上的解釋是:「暫時使用別人的東西,或把自已的東西暫時給別人使用。」古今意義相同。
  • 劉備借荊州了嗎?
    公元219年,關羽北伐中原,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作為聯盟一方的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導致荊州三郡失陷。這就是俗語所言「關公大意失荊州」的來歷。孫劉聯盟破裂,為三國歸晉埋下了不可逆轉的伏筆。借荊州、失荊州也就成了孫劉聯盟還是對抗的重要的導火線。那麼,荊州真的是劉備借來的嗎?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 劉備到底是如何借荊州的?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劉備為何要借荊州,孫權為何要把荊州借給劉備,劉備又是如何賴著不還的,後面又是怎麼解決的?這一切的問題都要從赤壁之後前後說起。荊州有南陽、南郡、長沙、江夏、零陵、武陵、桂陽七郡,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揮師南下,此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率眾而降,荊州七郡中最大的南陽郡原本就不在劉表之手,早就屬於曹操所有;江夏郡在曹操南下之前,靠近江東的部分已經落入孫權之手,劉表長子劉琦出任江夏太守卻只能據有夏口以及附近的部分地區,所以隨著劉琮的投降,荊州七郡的六郡表面上已經是屬於曹操的了,只有江夏郡一分為三,曹操、孫權、劉備(劉琦)各佔據了一部分
  • 三國時期的劉備借荊州,到底借了些什麼?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句俗語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我們知道,荊州原屬劉表,劉表去世後曹操南下攻佔荊州,荊州就此歸曹。直到赤壁之戰後,孫劉兩家開始發動對荊州的進攻,其中劉備奪取的荊州南部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而孫權奪取了江夏,南郡兩地;曹操在荊州的勢力被壓縮到南陽一郡。三方割據在荊州已初現端倪。要知道此時的荊州,七郡之中已有四郡歸屬劉備,那又何來劉備借荊州一說呢?且聽小編說細細說來。此時,坐擁荊南四郡的劉備儼然是荊州最大控制者。
  • 劉備借荊州真的是「老賴」嗎?
    當然,所謂「借荊州」也並非沒影的事。但真正名義上的「借」,只是荊州南郡以北的江陵部分(也是南郡的治所所在)。前面說到,長沙、桂陽、零陵、武陵這些荊州的江南四郡是劉備親手打下來的,不是借。而周瑜也確確實實打下了荊州的心臟南郡。而這個時候東吳將南郡的長江南岸地帶給了劉備,作為孫劉聯合的報酬。劉備將其改名公安。
  • 【讀通鑑】04劉備借荊州:荊州是怎樣被瓜分的
    衣賜履按: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其家喻戶曉度,幾乎與「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在一個量級上。赤壁之戰後的荊州,到底是誰的?劉備究竟向孫權借了哪些地方?是整個兒荊州,還是荊州的某個部分?恐怕絕大部分人都不甚了了。而「借地盤兒」這種事兒,在歷史上,更是絕無僅有,作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竟然答應了,從哪個角度講,都講不通嘛。
  • 劉備借一南郡,憑啥還你整個荊州?——第五章:巨變(1)借荊州的真相
    上回書說到,劉備兵不血刃拿下的荊州南部四郡,而這只不過是劉備萬裡創業的第一步,接下來他又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借荊州。
  • 劉備「借荊州」,遇上孫權「套路貸」
    問題是孫權竟然對劉備「玩套路」,出借半個南郡,卻要了劉備「荊南四郡」與半個江夏郡、半個南郡,劉備遭遇孫權「套路貸」。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趁著荊州牧劉表病故突然進攻荊州,新任荊州牧劉琮投降曹操,從法理上講整個荊州九郡屬於曹操所有。劉備當時雖然地位很高,是曹操借漢獻帝名義冊封為左將軍,但實際地盤只有劉表長子劉琦控制的江夏郡。
  • 原來真實歷史上並不是「劉備借荊州」,而是「孫權送荊州」?
    圍繞著荊州,孫劉兩大集團可謂明爭暗鬥許久,最終爆發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呂蒙襲荊州之役,由此又引發了關羽被害、蜀吳夷陵之戰等一系列對中國歷史影響頗深的事件。那麼,我們不禁要問,荊州這一問題究竟是怎麼來的?這一地盤真的是孫權借給劉備的嗎?
  • 荊州:三家分,劉備借,關羽守,呂蒙奪,大熱的荊州到底是哪裡?
    荊州就成了三家爭奪的戰場。於是歷史上出現了孫劉聯合,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孫、劉、曹三家開始瓜分荊州。想知道三家如何瓜分荊州,荊州到底有多大?它是現在的哪個城市?不可不先了解荊州的地理概況。
  • 劉備借荊州是怎麼回事,該不該還,荊州到底是誰的
    這個時候荊州的歸屬權就出現了爭議,如果以名義來說,劉琮代表了劉表的正統,他選擇了投降曹操,因此在名義上說,荊州仍然是屬於曹操的,但從實際控制上來說,荊州被分成三個部分:曹魏佔領了襄樊和南陽郡,劉備及劉琦佔領了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孫權佔領了南郡。
  • 荊州是東吳歷經千辛萬苦打下來的,劉備借荊州時,孫權為何要答應
    曹操南下荊州,劉琮投降,隨後荊州七郡名義上歸屬曹操,但曹操在隨後進行的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中大敗,只能退回到荊州北部的南陽郡固守,因此在赤壁之戰後,荊州就已經三分,分別是:曹操佔據了最北邊的南陽郡,孫權佔據了江夏郡的一半和南郡,劉備佔據了荊南四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和江夏郡的另一半。
  • 劉琦死後劉備繼任荊州牧,為何孫權卻說荊州是東吳的,真相太黑暗
    導言劉備借荊州,是三國歷史中的知名的事件。作為一個歷史故事,還演變成一句知名的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眾所周知。曹操解決了那麼多軍閥和地區首長,並沒有生產製造理由;劉備以仁義而出名,但攻擊四川劉璋時都沒有生產製造什麼合理的理由。因此 ,按那時候的邏輯性,孫權奪了荊州,即使獲勝,沒必要編造哪些「借」的社會輿論。
  • 三國時期,劉備是如何借到荊州的?難道是通過面對面談判的方式嗎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句諺語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諺語的背景是三國時期,劉備曾在弱勢的時候向孫權暫借過荊州,而孫權也確實借給他了。但只可惜,錢可以亂借而地盤卻不可以,因而當劉備發展起來以後,一直都沒有歸還的意思,甚至於還和孫權打起了「太極」,表示自己根本沒借過。
  • 「借荊州」的是是非非(一)
    劉備是否「借荊州」的問題文史學界長期爭論,眾說紛紜,未有確論,以致由三國史研究專家沈伯俊、譚良嘯編著的《三國演義辭典》洋洋85萬字,對《三國演義》情節與歷史真實的淵源關係辨析了一百餘條,而獨獨「遺漏」了「借荊州」。由此也說明了這一問題大有辨析的必要。
  • 劉琦死後,荊州到底該歸誰?孫權為何總問劉備要荊州?
    第二,雖然我有點落魄,但畢竟還是姓劉,皇帝都說了要認我當叔叔,我幫皇帝守個城池有問題嗎?第三,赤壁之戰雖然孫權也有參與,但實際他沒出多少力。而且荊州是我帶著兄弟們,實實在在奪回來的,為了奪荊州,我都沒時間回家照顧老婆,導致沒能見到最愛的甘夫人一眼,荊州歸我怎麼了?
  • 三國嘉話之魯肅(下·借荊州)
    荊州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當年魯肅的「榻上策」早就建議孫權「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孔明的「隆中對」也主張劉備「跨有荊、益」,孫權、劉備集團對荊州都是志在必得。公元208年,孫、劉為抗曹操不得不結盟,但兩家對荊州控制權的博弈一直沒消停。其間魯肅力主東吳「借荊州」給劉備,這是一個重要歷史事件,也集中體現了魯肅做事的謀略、交友的風格。 先說做事的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