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過三國的朋友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三國演義》裡面描述劉備從東吳手上借來荊州後開始全力備戰,以幫助劉璋攻打漢中張魯的由頭進軍益州,採納龐統的策略吞併白水關的2萬精兵後反攻成都,經過一系列戰事終於奪下益州。
此時東吳方面派人來要荊州,劉備回復奪下漢中後再歸還。漢中之戰結束後孫權再次派人要荊州,而劉備則說等拿下涼州後再歸還,引得孫權大怒,所以才有了後來背棄盟約偷襲荊州的行為。
但歷史上劉備並沒有借荊州,更沒有有借無還的說法,這全部是東吳單方面宣傳,目的是把自己塑造成被害人,爭取師出有名而已。
劉備借南郡曹操南徵之後,荊州牧劉琮帶著荊州地區投降曹操,劉備領著殘兵敗將逃到江夏郡繼續抵禦曹操。為了更好抗衡曹操,劉備派遣諸葛亮到東吳結盟。諸葛亮以唇亡齒寒的理念打動孫權,孫權果斷派遣魯肅前往江夏和劉備結盟。曹操得知劉孫結盟後果斷從南郡出兵,想要跨江攻打江東,進一步統一天下。孫權命令周瑜帶著6萬江東軍隊抵禦曹操,周瑜火燒赤壁成功狙擊曹操,最終將曹操趕出荊州。
曹操回到北方後荊州變成真空地區,東吳、劉備都想吞併這個區域,不約而同都看上了荊州最重要的南郡。這裡是荊州的中心,往南走可以到達荊南四郡,往西走可以入蜀,往北則是襄陽、樊城,往東可以進入江東地區。諸葛亮快人一步,早命令關羽奪下南郡。當周瑜領著江東軍隊到南郡時為時已晚,被關羽嘲諷後只能領兵回江東。
周瑜認為赤壁之戰吳軍是主力,理應獲得勝利的果實,南郡應該交給江東才是,建議孫權和劉備交涉。劉備自知理虧而且實力遠弱於東吳,只能回復孫權南郡只是我借來的,等我在這裡休整一段時間打下自己的地盤後再還給你。孫權也不敢逼劉備太緊,再加上他也要領兵從江東北上攻打曹操掌控的淮南地區,只能認同劉備借南郡的說法。遠在鄴城的曹操得知劉備借到南郡後大驚失色,連筆都掉到地上!
劉備奪下南郡後果斷整頓兵馬,先和關羽一起南下攻打長沙,吞併長沙後繼續南下攻打桂陽、零陵,最終逼迫武陵郡投降。就這樣,僅僅1年時間就吞併荊南四郡,成為名副其實的荊州霸主!而在豫州、新野地區徘徊不定的袁術餘孽,這支軍隊的主將雷豹發現劉備崛起非常迅猛後果斷帶著這2萬部隊加盟劉備。自此,劉備的實力可以抗衡東吳,並開始攻略益州。
以湘水為界瓜分荊州劉備吞併益州很順利,甚至可以說不費吹之力。公元215年孫權再次於合肥受挫,他明白自己向北拓展的計劃實質性已經破產,隨即再一次把目光投向荊州。此時魯肅已經成為東吳大都督,魯肅親自到南郡和關羽談判,想要關羽交出南郡。關羽沒有答應,事後還派遣部隊駐紮在東側防禦江東。
孫權聞訊大怒,親自坐鎮柴桑城指揮戰事,江東軍隊從柴桑城西南側的密林、沼澤地區突襲長沙,圍城5天後成功奪城。關羽聞訊大怒,準備帶著部隊渡江攻打長沙。劉備得知消息後果斷從永安郡出兵沿江而下駐紮在公安城,擺出隨時和吳軍戰鬥的姿態。
後來曹操奪下漢中,漢中是益州的咽喉,諸葛亮、法正急忙建議劉備領兵回益州準備攻打漢中。劉備也不想兩線作戰,隨即約魯肅到南郡談判。這一次確認兩家人以湘水為界,湘水東側的長沙郡、桂陽郡歸江東所有,湘水西側的武陵郡、零陵郡歸劉備所有,南郡歸屬權不提,繼續由劉備統治。事後劉備領兵回益州,公元217年出兵漢中,漢中之戰正式爆發。
借荊州只是東吳單方面宣傳孫權答應劉備劃湘水為界是算準劉備不可能打贏曹操,他想等劉備被曹操打敗之後東吳再趁勢出兵奪走南郡,進一步奪走武陵、零陵,徹底掌控荊州地區。漢中之戰的結果讓孫權,讓所有人目瞪口呆,劉備從正面戰場斬殺曹軍統帥夏侯淵,後來又和曹操多次作戰成功逼退曹操,一時間劉備的威望無以復加。
假若劉備輸了那東吳還可能奪回荊州,但現在劉備贏了,而且完全佔據了先機,東吳想要奪回荊州那就更難了!為此孫權的謀臣張昭建議孫權可以用輿論奪荊州,到處宣揚當年是東吳借荊州給劉備,現在劉備仗著實力雄厚不想歸還,把蜀漢集團名聲搞臭以後自然有機會奪回荊州。孫權非常認可這個做法,派遣大量人員書寫、散布此類消息,這才有了"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說法。
曹操從這個舉動裡也能看出東吳對荊州的渴望,所以當關羽攻打襄陽的時候,曹操果斷派遣使者出使東吳,願意以荊州作為禮物換取東吳出兵,兩家人聯手擊殺關羽。孫權經過多次推演覺得此計甚好,授權大都督呂蒙負責此事,這才有了後來關羽被殺荊州被奪的事情。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還想看:
孫權一生只怕兩人,一個是劉備,另一人兩次嚇破他的膽,不是曹操
得知孔明去世,此人撫胸大呼:蒼天有眼,蜀國有救了!此人是誰?
劉備能力並不出眾,手下良將也不如曹操,何以在三國亂世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