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荊州是怎麼回事,該不該還,荊州到底是誰的

2021-02-13 侃仔侃歷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東漢朝廷名存實亡,因此各個地方上的軍閥將地方上的官職、財產、人口、土地全部據為己有,將原本屬於漢朝的州、郡、縣納入自己的私人財產,就拿東漢十三州之一的荊州來說吧,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所殺後,董卓控制的朝廷委派劉表出任荊州刺史。

劉表依靠荊州地方上的豪強擺平了荊州上的叛亂勢力,控制了荊州,

如果以當時的既成事實來看,荊州是屬於劉表的

,直到劉表去世後,他的兒子劉琮繼承了劉表的所有,成為荊州牧,但是劉琮即位後不久,就投降了曹操,那這個時候,荊州就歸屬曹操。

劉備

但是當時劉表的另一個兒子劉琦和劉備佔據了荊州的江夏郡,組成抵抗力量,與孫權一起抵抗曹操,最終在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聯合擊敗了曹軍,但是由於孫劉聯軍中,孫權的軍隊居於主導地位,所以周瑜在戰後佔領了整個南郡,而劉備趁這個機會南下,佔領了荊南四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

這個時候荊州的歸屬權就出現了爭議,

如果以名義來說,劉琮代表了劉表的正統,他選擇了投降曹操,因此在名義上說,荊州仍然是屬於曹操的,但從實際控制上來說,荊州被分成三個部分:曹魏佔領了襄樊和南陽郡,劉備及劉琦佔領了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孫權佔領了南郡。

公元207年天下局勢

劉備由於佔領了偏僻的荊南四郡,失去了整個政權發展的方向,四面都是死路,北面是孫權的南郡,西面是崇山峻岭,東面孫權,南面是更為偏僻的交州,

劉備只能向孫權借來南郡,才有發展的機會,孫權出於讓劉備來直接面對曹魏軍事壓力的想法,把南郡借給了劉備,所謂的借荊州也就是借南郡

借了南郡之後,很明顯劉備把江夏郡還給了孫權,這應該是劉備借南郡的補充協議,至於雙方在借南郡還籤署了哪些約定,已經沒有史書記載了,只能根據事實來進行分析。

根據後來孫權方討要荊州的說法,應該是雙方約定了劉備在拿下益州後歸還南郡的,但是劉備並沒有歸還南郡,還對孫權的使者說:等拿到雍州和涼州再歸還南郡。於是孫權很生氣,就派出軍隊攻打荊南四郡,同時魯肅與關羽在益陽對峙。

赤壁之戰後劉備的地盤

孫權為了討回荊州大動幹戈,讓劉備很意外,他也不甘示意率領五萬軍隊到荊州支援關羽對抗孫權,雙方劍拔弩張,這個緊急時刻曹操攻打漢中的張魯,危及到劉備的核心益州,於是劉備很快妥協了,將湘水東邊的長沙郡和桂陽郡劃給了孫權。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這樣,湘水劃界後,

劉備認為已經將借南郡的債還清了,而孫權卻認為並不合算,他想要整個荊州,所以這不是劉備願不願意還的問題,而是孫權的野心太大了,劉備借荊州已經歸還了江夏郡、長沙郡和桂陽郡一共三個郡的地盤,孫權還不滿意,如果你是劉備,會將整個荊州毫無保留的還給孫權嗎

換了任何人是劉備,也不會同意吧。

湘水劃界後的荊州

如果雙方籤署了協議,那麼按協議來辦事,如果雙方沒有籤署協議,那就能以事實依據來判定荊州的歸屬,事實上這已經是一筆糊塗帳了,沒有人能分得清他們協議到底是什麼?

如果以實際控制來說,就算回到最原始的狀態,劉備打下了荊南四個郡,這四個郡是劉備個人打下的,就算把南郡還回去,那劉備也還有四個郡加半個江夏郡吧,但是公元219年孫權趁關羽北伐襄樊之際,把整個荊州都吞併了,這就不是劉備是不是願意歸還荊州的問題了,而是孫權的野心太大,想要吞併劉備勢力的打算了。

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之後,實際上得到了2個半郡,也就是長沙郡、桂陽郡和半個江夏郡,這筆交易孫權是不是合算,想必任何人都能看出來,當時人口是第一生產力,2個半郡的人口肯定超過南郡,南郡只是地理位置更加重要而已,孫權在與劉備的借南郡交易中,並不吃虧。

荊州被瓜分

但是孫權幹了什麼?在劉備背後捅刀子,雖然說政治本來就有欺詐性質,但如果全是欺詐,就沒法進行政治交易,孫權在與劉備尚是聯盟的前提下,悍然襲擊了整個荊州,這事放在哪裡也不佔理,而且襲擊荊州導致了三國的統一,因為蜀漢在失去荊州後,就失去爭霸天下的資本,就逐漸走向滅亡,而不能消耗曹魏的實力,三國中的一國滅亡,直接預示著三國的統一,因為平衡被打破。

其實劉備的做法,已經足夠仁慈了,至少他實實在在地讓孫權佔到便宜,雖然這事因劉備而起,再說了,如果以名義上來說,荊州還是屬於曹操的呢,如果以實際控制來說,劉備借荊州算不算一項政治欺詐呢?是不是劉備故意向孫權借荊州,然後故意不還呢?

孫權嫁妹

當然是有可能的,史書沒有記載,只能以事實來猜測,劉備借南郡其實沒有協議流出來,很可能雙方就是口頭協議,劉備在打下益州不歸還荊州,可能在這個時候雙方對各自的口頭協議的理解產生偏差,劉備雖然借了南郡,但是還了半個江夏郡,並且還在前線為孫權抵住了來自曹魏的所有軍事壓力,讓東吳免於在荊州方向受到曹魏的攻擊,但孫權顯然不這麼想。

但劉備在後來做出了讓步,用2個半郡抵一個南郡,也算做出了回應,但還是沒能保住荊州剩下的三個蜀漢實際控制郡。所以劉備無論怎麼做,都改變不了孫權對荊州的野心,所以劉備的做法沒有錯,是孫權太短視了。

相關焦點

  • 劉琦死後,荊州到底該歸誰?孫權為何總問劉備要荊州?
    劉琦死後,荊州到底該歸誰?劉備還是孫權?其實雙方都理虧!赤壁之戰後不久,劉表的兒子劉琦就病逝了。孫劉兩方就荊州是誰的問題進行了一番探討,最後得出的結論無人知曉,但從孫權一直索要荊州來看,是劉備給了他一個口頭上的承諾,承諾荊州應該歸孫權,自己只是暫借而已。
  • 俗話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到底借荊州的真相如何?
    第一次談判結果據說諸葛亮還勸阻劉備親自去見孫權,認為派使者去談判就行,而劉備為了顯示誠意,堅持親自去談。果然周瑜趁機向孫權提議「軟禁劉備」,但是孫權從同盟合作的角度考慮,拒絕了周瑜的這個提議。劉備和孫權具體怎麼談的,沒有詳細記載,按照《魯肅傳》的記載,孫權也很猶豫,他也很想拿到荊州,但是只有魯肅勸孫權答應劉備的請求(認可劉備繼任荊州牧)。
  • 劉備到底是如何借荊州的?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劉備為何要借荊州,孫權為何要把荊州借給劉備,劉備又是如何賴著不還的,後面又是怎麼解決的?這一切的問題都要從赤壁之後前後說起。荊州有南陽、南郡、長沙、江夏、零陵、武陵、桂陽七郡,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揮師南下,此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率眾而降,荊州七郡中最大的南陽郡原本就不在劉表之手,早就屬於曹操所有;江夏郡在曹操南下之前,靠近江東的部分已經落入孫權之手,劉表長子劉琦出任江夏太守卻只能據有夏口以及附近的部分地區,所以隨著劉琮的投降,荊州七郡的六郡表面上已經是屬於曹操的了,只有江夏郡一分為三,曹操、孫權、劉備(劉琦)各佔據了一部分
  •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歷史上是怎麼回事,有沒有過借荊州這回事嗎?是值得探討的。首先歷史上,東漢時期荊州並不是三國小說之中常說的荊襄九郡、東漢時期荊州原下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至於人們認為是荊襄九郡是元明時期雜劇、小說等文學作品中臆造出的歷史地理概念,不見於正史,公元208年,曹操南徵荊州,佔據南陽郡、南郡、江夏郡北部。
  • 三國時期的劉備借荊州,到底借了些什麼?
    直到赤壁之戰後,孫劉兩家開始發動對荊州的進攻,其中劉備奪取的荊州南部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而孫權奪取了江夏,南郡兩地;曹操在荊州的勢力被壓縮到南陽一郡。三方割據在荊州已初現端倪。要知道此時的荊州,七郡之中已有四郡歸屬劉備,那又何來劉備借荊州一說呢?且聽小編說細細說來。此時,坐擁荊南四郡的劉備儼然是荊州最大控制者。
  • 【讀通鑑】04劉備借荊州:荊州是怎樣被瓜分的
    衣賜履按: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其家喻戶曉度,幾乎與「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在一個量級上。赤壁之戰後的荊州,到底是誰的?劉備究竟向孫權借了哪些地方?是整個兒荊州,還是荊州的某個部分?恐怕絕大部分人都不甚了了。而「借地盤兒」這種事兒,在歷史上,更是絕無僅有,作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竟然答應了,從哪個角度講,都講不通嘛。
  • 荊州:三家分,劉備借,關羽守,呂蒙奪,大熱的荊州到底是哪裡?
    荊州就成了三家爭奪的戰場。於是歷史上出現了孫劉聯合,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孫、劉、曹三家開始瓜分荊州。想知道三家如何瓜分荊州,荊州到底有多大?它是現在的哪個城市?不可不先了解荊州的地理概況。
  • 劉備借荊州了嗎?
    ……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後從權借荊州數郡」。這就是「劉備借荊州」的來歷。關公守荊州,前後有十年時間。後諸葛亮進川,關羽單獨鎮守荊州也有5年之久。關羽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守住了荊州,鞏固了劉備這個至關重要的根據地,劉備才有可能西取益州、攻佔漢中,成為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一方。
  • 都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歷史上的劉備真的借過荊州嗎?
    孫權也不敢逼劉備太緊,再加上他也要領兵從江東北上攻打曹操掌控的淮南地區,只能認同劉備借南郡的說法。遠在鄴城的曹操得知劉備借到南郡後大驚失色,連筆都掉到地上!借荊州只是東吳單方面宣傳孫權答應劉備劃湘水為界是算準劉備不可能打贏曹操,他想等劉備被曹操打敗之後東吳再趁勢出兵奪走南郡,進一步奪走武陵、零陵,徹底掌控荊州地區。
  • 劉備借荊州真的是「老賴」嗎?
    當然,所謂「借荊州」也並非沒影的事。但真正名義上的「借」,只是荊州南郡以北的江陵部分(也是南郡的治所所在)。前面說到,長沙、桂陽、零陵、武陵這些荊州的江南四郡是劉備親手打下來的,不是借。而周瑜也確確實實打下了荊州的心臟南郡。而這個時候東吳將南郡的長江南岸地帶給了劉備,作為孫劉聯合的報酬。劉備將其改名公安。
  • 【詩文觀止 · 說三國】劉備借荊州 其實借的不是荊州,而是南郡
    民間有個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給世人的印象是,孫權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劉備在耍賴,借東西不還。7、同月,程普從江陵退至江夏,魯肅退至陸口,將自公安以西的荊州長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區(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線)移交給了劉備。從劉備所謂「借荊州」可看出: 1、「借荊州」只是借荊州的南郡(江陵),而不是荊州全部,這裡的荊州特指南郡。劉備並沒有要整個荊州,他也要不了,因為荊州的北部南陽郡和南郡的襄陽在曹操的手上,怎麼能夠借?
  • 劉備借一南郡,憑啥還你整個荊州?——第五章:巨變(1)借荊州的真相
    這是劉備先生和孫權同志第一次會晤,此時距離赤壁之戰差不多過去兩年了。此時荊州的格局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荊州七郡被曹、孫、劉三家瓜分。曹操雖然吃了大敗仗,但還保存著荊州北面的地盤,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和長江以北的江夏郡。周瑜打敗曹仁後,孫權取得了大部分南郡和長江以南的江夏郡。劉備也在赤壁之戰後趁機擴張,收降荊州南部四郡和得到長江以南的一小部分南郡地皮。
  • 原來真實歷史上並不是「劉備借荊州」,而是「孫權送荊州」?
    文:林森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歇後語,叫「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圍繞著荊州,孫劉兩大集團可謂明爭暗鬥許久,最終爆發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呂蒙襲荊州之役,由此又引發了關羽被害、蜀吳夷陵之戰等一系列對中國歷史影響頗深的事件。那麼,我們不禁要問,荊州這一問題究竟是怎麼來的?這一地盤真的是孫權借給劉備的嗎?
  • 劉備「借荊州」,遇上孫權「套路貸」
    劉備「借荊州」其實只有半個南郡,而且原來的半個江夏郡也交給了孫權,這已經「還本付息」。
  • 赤壁曹操戰敗後,荊州到底該歸誰
    之前軍師諸葛亮曾勸他奪取荊州集團的大權,他沒有聽從,曹魏集團打來的時候,他只能帶著新野的骨幹員工跟自己一起逃往劉琦的江夏分公司,自己的二弟在江夏分公司擔任總經理,而且也是自己建議劉琦去江夏免得遭人暗算,所以劉琦一直把劉備當成叔叔,劉備想要藉助江夏分公司的力量對抗曹魏集團,為此他還找了個盟友。
  •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三國演義》說到「三氣周瑜」,多圍繞荊州的「借」與「要」展開,給人的總體印象是要債的快被逼瘋、欠債的一味耍賴,不管做了怎樣的藝術處理,對劉備顯然不利。正史對「借荊州」也多有描述,《三國志》魯肅傳、呂蒙傳多次提到荊州是「借」出去的,劉備傳等提到孫權要討回荊州,不過這些記載往往又比較含糊,既沒有詳細說明劉備是怎麼借到荊州的,更沒有具體指出這個「荊州」指的是什麼。
  • 荊州是東吳歷經千辛萬苦打下來的,劉備借荊州時,孫權為何要答應
    ,要佔領荊州和益州,向東聯合孫權,才能對抗曹操,但現在劉備卻只能在荊州最為偏僻的荊南四郡,所以劉備只能厚著臉皮向孫權借南郡。所謂的借荊州,其實就是借南郡,南郡是荊州七郡中戰略地位最重要的郡,沒有之一,向北經襄樊直達中原,向南是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向西是群山環抱如盆地的成都平原,向東是孫權的核心地盤江東六郡,南郡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孫權為何會同意把南郡借給劉備這個野心家呢?孫權難道不擔心劉備坐大了?
  • 三國嘉話之魯肅(下·借荊州)
    史載魯肅「性好施與」,早年就喜歡大散家財、結交士人,在當地人緣極好;周瑜曾慕名去找魯肅借糧,當時他家裡有兩倉米,魯肅指著其中一倉就送給了周瑜,從此倆人肝膽相照了一輩子;後來魯肅輔佐孫權,也是從不愛惜自己的羽毛,真心實意挺兄弟、幫老闆,成就了君臣相知的一段佳話。看魯肅「借荊州」,別管他打了多少小算盤,但畢竟是實打實地把戰略要地轉給了劉備,這絕對充分表達出了對盟友的合作誠意。
  • 「借荊州」的是是非非(一)
    「借荊州」的是是非非之一:「借荊州」確有歷史記載無論「借荊州」是真是假,《三國演義》的作者卻正是把各種繁紜的事件,各種複雜的矛盾,都置於劉備「借荊州」的關目之下。於是借荊州、分荊州、索荊州、還荊州、奪荊州……在這一「借」之下,演出了「三氣周瑜」、「過江招親」、「攔江截鬥」、「單刀赴會」、「白衣渡江」、「敗走麥城」、「火燒連營」、「白帝託孤」等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活劇。這一道道環環緊扣的情節之鏈,構成了荊州爭奪戰生動的情節歷史,為人物性格的刻劃,倫理傾向的表達,提供了廣闊的場景。這一切,都是作者極其高明地借劉備「借荊州」寫出的。
  • 劉琦死後劉備繼任荊州牧,為何孫權卻說荊州是東吳的,真相太黑暗
    導言劉備借荊州,是三國歷史中的知名的事件。作為一個歷史故事,還演變成一句知名的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眾所周知。又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一般給人的印象是,整個的荊州全是劉備投機取巧,從孫權處「借」來的。《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曹仁對決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就這樣描繪,周瑜歷盡艱辛打跑曹軍,結果為人作嫁,封地盡被諸葛亮偷襲攻佔。其他江南四郡,軍力苦悶,也是手到拿來。周瑜被急得嘔血,小說集中周瑜說:「吾等用計謀,損將兵,費錢糧,他去圖現有,豈不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