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一南郡,憑啥還你整個荊州?——第五章:巨變(1)借荊州的真相

2021-02-13 三國故事

上回書說到,劉備兵不血刃拿下的荊州南部四郡,而這只不過是劉備萬裡創業的第一步,接下來他又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借荊州。

劉備在赤壁之戰大勝後,向朝廷上表,舉薦劉琦為荊州刺史。不久,病秧子劉琦一命嗚呼哀哉。劉琦病死後,其下屬推舉劉備為荊州牧,這是一個有權有勢的正部級別的職位,與之前曹操給劉備任命的豫州牧(虛職),不可同日而語。當上了國家正部級別幹部的劉備先生,可謂春風得意,創業幾十年來,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創業基地(荊州四郡)。劉備的事業,開始走上了正軌,再也不用給別人打工,吃別人的眼色了。劉備把治所設在江油口,改名公安縣,大張旗鼓的招兵買馬,招聘人才,把事業搞得風生水起。這時候的劉備,他當上了老闆,正式結束了他幾十年的打工仔身份。這種喜悅之情,是任何一個打工仔經過數十年如一日的奮鬥後,修成正果後的喜悅。此時的劉備,他的眼界已經不是涿縣,也不是荊州,而是天下!劉備逐漸擺脫了窮人的身份,他的崛起讓孫權感到畏懼。作為劉備的鄰居,孫權知道劉備的可怕,這個人在資本市場中歷經沉浮,幾十年如一日執著的去創業,其野心之大可想而知。為了讓雙方都能和平共處,孫權決定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以鞏固雙方關係。劉備聽說孫權打算把孫小妹嫁給他,欣喜之下,便前往京口拜見孫權。當然,劉備此行並不是單單去討論娶老婆的事宜,他還有更大的目的。劉備先生來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市),見到了江東集團董事長孫權同志。這是劉備先生和孫權同志第一次會晤,此時距離赤壁之戰差不多過去兩年了。此時荊州的格局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荊州七郡被曹、孫、劉三家瓜分。曹操雖然吃了大敗仗,但還保存著荊州北面的地盤,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和長江以北的江夏郡。周瑜打敗曹仁後,孫權取得了大部分南郡和長江以南的江夏郡。劉備也在赤壁之戰後趁機擴張,收降荊州南部四郡和得到長江以南的一小部分南郡地皮。此次劉備千裡迢迢跑到孫權的辦公室來會晤,奧秘就在上段所寫的荊州的格局變化。劉備雖然有了一些地盤做創業根據地了,但是他蒸蒸日上的創業需要與有限的土地之間的矛盾還是非常突出。現有的土地不能滿足得了劉備的創業需求,所以他迫切需要更多土地資源來開展他的宏圖霸業。南郡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經濟發達,是一個搞項目的黃金地帶,群眾的消費力相當給力,這是一個理想的創業基地。但是大部分南郡的地皮在孫權的手裡,人家孫董事長就是在此地打出商品房預售的廣告,都能搶走劉備的生意,這對志在搞大項目的劉備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孫權無疑是劉備潛在的競爭對手。如果劉備想搞大項目(比如西南大開發項目),他必須要佔據南郡來做為自己的創業後方。很明顯,此時的劉備,他又不能動武去奪取南郡,人家孫權的實力比自己大,打不打得過還是另外一回事,況且曹操還虎視眈眈看著孫劉兩家,曹老闆巴不得他們撕破臉皮打得兩敗俱傷,坐收漁翁之利。所以此時孫劉兩家不僅不能動刀動槍的,而且要更加團結一致,才能保存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果實。孫權和劉備第一次見面,雙方交談甚歡,主客氣氛很融洽。劉備打南郡這塊地盤的主意,也就在這次相談甚歡的會議中向孫權委婉的提了出來——「求都督荊州」。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即是讓孫權把荊州的管理權授權他,讓他去治理荊州。與此同時,周瑜聽說劉備已經前往京口拜謁孫權,知道劉備會動歪心思了,因為劉先生無事不登三寶殿的。於是周瑜急忙向孫權上奏:

劉備是一個梟雄,他的鐵桿兄弟關羽、張飛都是熊虎般的猛將,他一定不會長久屈身,為他人所用。

依我愚見,現在最好的計策就是把劉備遷置到吳郡,為他修建豪華的宮室,多給他一些美女及他喜玩的東西,以此滿足他的耳目享受,讓他玩物喪志。

然後任命新職位給關羽、張飛,把他們二人分開,安置在不同的地方,派遣像我這樣的人挾制他們,迫使他們與我們一道作戰,倘若如此,大事即可成功。

如今,如果您遷就他,割讓土地來資助他創業,讓這三個人整日聚在一起,又都安放在邊界疆場,恐怕是蛟龍得到雲雨,終非池中所容納得了的!

周瑜的計策即是強烈要求孫權軟禁劉備,分化劉備的內部,達到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最後讓他們都為江東集團效命。周瑜的這個建議,其實是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江東集團的高層呂範就極力攛掇孫權軟禁劉備。

這樣做萬萬不可!您(孫權)固然神武蓋世,但曹操那廝的勢力實在太大了,我們無法單獨對抗他。

我們剛剛佔據荊州,根基很淺,恩德信義尚未廣行於民眾。

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去安撫百姓,因為這樣一來,曹操多了一個勁敵,我們多了一個朋友,實為上策。

魯肅認為如果把南郡借給劉備,讓劉備全權管轄荊州,等於為曹操樹立一個敵人,也能分散江東集團在江淮間與曹操對峙的壓力。其實這裡面,魯肅還有一層考慮,從長遠看南郡必將成為南北爭奪的核心區域,與其握著這塊燙手山芋跟曹操對耗,不如順理成章的送給劉備,讓劉備當這個盾牌。否則就算孫權不借地,劉備也照樣有辦法擴大地盤(進取荊南四郡是例子),孫權在荊州的勢力就要被曹劉壓縮在沿江這一條線上了。孫權考慮到曹操在北方紮根多年,勢力實在太大,現在曹操在北方仍需牽制,自己還遠遠不是曹操的對手,所以此時應當廣招天下英雄。孫權知道劉備是當今的梟雄,並非一時制服得了他的,不如與他繼續結交為盟友,共同抗曹。
以劉備在荊州的人望和號召力,必定會給曹操很大的壓力,減輕江東集團的抗曹壓力。魯肅的分析說服了孫權,於是孫劉聯盟遂得以鞏固。因此,孫權沒有採納周瑜的建議,而是同意了魯肅的主張。曹操聽聞孫權將南郡的地盤「拱手相讓」給劉備的消息時,當時他正在寫信,震驚之下,連筆都掉落在地了。因為曹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劉備一旦得到了南郡全部土地,他真的是一遇風雲便化龍,自己再也沒有能力制服得了劉備了!劉備借荊州,其實就是借大半個南郡而已,並非整個荊州,況且當時的孫權也並沒有擁有整個荊州地盤。於是,不久之後劉備便擁有了完整的南郡,他的事業也由此騰飛起來了。很多年來,劉備向孫權借土地這個故事,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錯認為劉先生借的是整個荊州,事實並非如此。後來在民間還廣泛流傳著這麼一個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其實這是不符合事實的。事實上,後來劉備還加了一點利息,還了兩個郡給孫權,外加一個夏口城。在此申明,劉備並非是一個借東西不還的不講信用之人。好了,南郡借給劉備了,周瑜安耐不住了,他給孫權出了一個瘋狂的計劃,這個計劃是什麼呢?完整版更新於:公眾號【三國故事】的「三國那些事」 專欄

相關焦點

  • 【詩文觀止 · 說三國】劉備借荊州 其實借的不是荊州,而是南郡
    民間有個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給世人的印象是,孫權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劉備在耍賴,借東西不還。人們錯認為他借的是整個荊州,事實並非如此。5、210年12月,劉備冒著生命危險去見孫權,要求管理(借)荊州。周瑜則建議趁此機會扣留劉備,以絕後患(當然更反對借荊州了。估計此時周瑜正在孫權處匯報攻蜀事宜)。6、同月,正好周瑜病死,孫權命程普代理南郡太守,魯肅接管周瑜的部隊,負責整個荊州地區。親劉備的魯肅接任,乃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孫權同意了。
  • 俗話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到底借荊州的真相如何?
    形勢圖如下:【周瑜拿下江陵的時間】和【劉備拿下荊南四郡的時間】史書並沒有精確到月,無法區分先後,而且按《先主傳》順序,在劉備拿下荊南四郡後不久,荊州牧劉琦病逝。這時候的荊州形勢就非常微妙。1.劉備趁機接受劉琦的政治遺產,宣布繼任荊州牧。2.周瑜和程普佔據江陵、沙羡。
  • 劉備到底是如何借荊州的?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劉備為何要借荊州,孫權為何要把荊州借給劉備,劉備又是如何賴著不還的,後面又是怎麼解決的?這一切的問題都要從赤壁之後前後說起。荊州有南陽、南郡、長沙、江夏、零陵、武陵、桂陽七郡,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揮師南下,此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率眾而降,荊州七郡中最大的南陽郡原本就不在劉表之手,早就屬於曹操所有;江夏郡在曹操南下之前,靠近江東的部分已經落入孫權之手,劉表長子劉琦出任江夏太守卻只能據有夏口以及附近的部分地區,所以隨著劉琮的投降,荊州七郡的六郡表面上已經是屬於曹操的了,只有江夏郡一分為三,曹操、孫權、劉備(劉琦)各佔據了一部分
  • 劉備借荊州是怎麼回事,該不該還,荊州到底是誰的
    孫權出於讓劉備來直接面對曹魏軍事壓力的想法,把南郡借給了劉備,所謂的借荊州也就是借南郡。借了南郡之後,很明顯劉備把江夏郡還給了孫權,這應該是劉備借南郡的補充協議,至於雙方在借南郡還籤署了哪些約定,已經沒有史書記載了,只能根據事實來進行分析。根據後來孫權方討要荊州的說法,應該是雙方約定了劉備在拿下益州後歸還南郡的,但是劉備並沒有歸還南郡,還對孫權的使者說:等拿到雍州和涼州再歸還南郡。於是孫權很生氣,就派出軍隊攻打荊南四郡,同時魯肅與關羽在益陽對峙。
  • 劉備借荊州了嗎?
    那麼後世所謂劉備借的是那一塊呢?《江表傳》曰:「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後復從權借荊州數郡。」由此推斷,劉備借的可能只是南郡一個郡而已,而且南郡之中的南岸地是「給」劉備的,而非「借」。《三國志魯肅傳》寫到:「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 劉備借荊州真的是「老賴」嗎?
    當然,所謂「借荊州」也並非沒影的事。但真正名義上的「借」,只是荊州南郡以北的江陵部分(也是南郡的治所所在)。前面說到,長沙、桂陽、零陵、武陵這些荊州的江南四郡是劉備親手打下來的,不是借。而周瑜也確確實實打下了荊州的心臟南郡。而這個時候東吳將南郡的長江南岸地帶給了劉備,作為孫劉聯合的報酬。劉備將其改名公安。
  • 都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歷史上的劉備真的借過荊州嗎?
    但歷史上劉備並沒有借荊州,更沒有有借無還的說法,這全部是東吳單方面宣傳,目的是把自己塑造成被害人,爭取師出有名而已。劉備借南郡曹操南徵之後,荊州牧劉琮帶著荊州地區投降曹操,劉備領著殘兵敗將逃到江夏郡繼續抵禦曹操。為了更好抗衡曹操,劉備派遣諸葛亮到東吳結盟。諸葛亮以唇亡齒寒的理念打動孫權,孫權果斷派遣魯肅前往江夏和劉備結盟。
  •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因為一是曹操雖經赤壁之敗,實力仍然強勁,此時曹操一把戰線東移至江淮合肥一線,東吳無法單獨對抗,二是東吳新得荊州,恩信未洽,在荊州的人望和號召力上不及劉備,三是利用劉備在荊州的聲望,借地於劉備有利於多樹操敵,減輕東吳的抗曹壓力。
  • 荊州:三家分,劉備借,關羽守,呂蒙奪,大熱的荊州到底是哪裡?
    對於這樣的瓜分結果,孫權認為已經相當優待劉備了。赤壁大戰前,你劉備惶惶然如喪家之犬,毫無立錐之地;赤壁大戰中,你劉家兵馬又只扮演了一個打邊鼓的配角;如今你幾乎是坐地分肥,一下子佔有四郡之地,荊州的一大半,難道還不滿意,還不感激我們麼?可是,劉備卻並不這樣想。
  • 三國時期的劉備借荊州,到底借了些什麼?
    直到赤壁之戰後,孫劉兩家開始發動對荊州的進攻,其中劉備奪取的荊州南部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而孫權奪取了江夏,南郡兩地;曹操在荊州的勢力被壓縮到南陽一郡。三方割據在荊州已初現端倪。要知道此時的荊州,七郡之中已有四郡歸屬劉備,那又何來劉備借荊州一說呢?且聽小編說細細說來。此時,坐擁荊南四郡的劉備儼然是荊州最大控制者。
  • 【讀通鑑】04劉備借荊州:荊州是怎樣被瓜分的
    衣賜履按: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其家喻戶曉度,幾乎與「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在一個量級上。赤壁之戰後的荊州,到底是誰的?劉備究竟向孫權借了哪些地方?是整個兒荊州,還是荊州的某個部分?恐怕絕大部分人都不甚了了。而「借地盤兒」這種事兒,在歷史上,更是絕無僅有,作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竟然答應了,從哪個角度講,都講不通嘛。
  • 劉備「借荊州」,遇上孫權「套路貸」
    劉備「借荊州」其實只有半個南郡,而且原來的半個江夏郡也交給了孫權,這已經「還本付息」。
  •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之後發生了赤壁之戰,曹操雖戰敗,但並不意味著荊州7個郡歸了孫劉,因為曹操仍佔據整個南陽郡以及南郡、江夏郡的大部,江面四郡處於「自治」狀態,孫劉控制的地方十分有限。南郡有三分之二在江北,三分之一在江南,在江南的部分,至少五分之四是荒無人煙的山區,孫吳一連得了3個郡,作為另一個戰勝方,劉備只得到了小半個南郡,他這個荊州牧也就在油江口一帶說話管用,確實不公。劉備繼續忍耐,為了換取孫權的支持,劉備主動表奏孫權為車騎將軍。這時劉琦因病去世,孫權作為回報,表奏劉備為荊州牧。
  • 荊州是東吳歷經千辛萬苦打下來的,劉備借荊州時,孫權為何要答應
    奪取荊州,是孫權父子兩代人的畢生心願,原本孫權在斬殺黃祖後還能採取進一步攻打荊州的軍事行動,但是曹操來了,孫權不願意投降,於是聯合劉備在長江上跟曹操打了一仗,這一仗就叫赤壁之戰,曹操在赤壁大敗,猖狂向北方逃走,緊接著,孫劉聯軍開始攻打荊州南郡,歷時一年,在周瑜的領導下,東吳軍隊才拿下了南郡。
  • 「借荊州」的是是非非(一)
    劉備是否「借荊州」的問題文史學界長期爭論,眾說紛紜,未有確論,以致由三國史研究專家沈伯俊、譚良嘯編著的《三國演義辭典》洋洋85萬字,對《三國演義》情節與歷史真實的淵源關係辨析了一百餘條,而獨獨「遺漏」了「借荊州」。由此也說明了這一問題大有辨析的必要。
  • 三國嘉話之魯肅(下·借荊州)
    荊州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當年魯肅的「榻上策」早就建議孫權「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孔明的「隆中對」也主張劉備「跨有荊、益」,孫權、劉備集團對荊州都是志在必得。公元208年,孫、劉為抗曹操不得不結盟,但兩家對荊州控制權的博弈一直沒消停。其間魯肅力主東吳「借荊州」給劉備,這是一個重要歷史事件,也集中體現了魯肅做事的謀略、交友的風格。 先說做事的謀略。
  • 原來真實歷史上並不是「劉備借荊州」,而是「孫權送荊州」?
    文:林森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歇後語,叫「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但是,曹操並沒有拿下整個荊州,只是佔據了南郡,加上之前本就由曹操掌握的南陽郡,這樣一來,荊州有兩個郡落到了曹操手裡。劉表死前,曾調其長子劉琦鎮守江夏,之後劉琦和劉備合兵一處共同抗曹,江夏成了劉備的落腳地。而荊南四郡,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個郡的太守分別是劉度、趙範、金旋、韓玄,他們名義上服從漢朝中央政府的領導,實際上處於割據自立的狀態。
  • 劉琦死後劉備繼任荊州牧,為何孫權卻說荊州是東吳的,真相太黑暗
    導言劉備借荊州,是三國歷史中的知名的事件。作為一個歷史故事,還演變成一句知名的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眾所周知。又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一般給人的印象是,整個的荊州全是劉備投機取巧,從孫權處「借」來的。《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曹仁對決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就這樣描繪,周瑜歷盡艱辛打跑曹軍,結果為人作嫁,封地盡被諸葛亮偷襲攻佔。其他江南四郡,軍力苦悶,也是手到拿來。周瑜被急得嘔血,小說集中周瑜說:「吾等用計謀,損將兵,費錢糧,他去圖現有,豈不可惡。
  • 第五十戰:火燒赤壁(5)周瑜拼江陵,關羽絕北道,劉備借荊州
    南陽自不必說,光武龍興之地,位置關鍵且有錢,如果你入主中原,這塊地方是整個華夏大地最關鍵的幾個郡之一。有了南陽,你北上就是洛陽,西進就是武關,東去可逐鹿中原,南下則進入荊楚,位置實在是太黃金,房價比較高,向來是荊州在歷史事務中參與度比較高的一塊地皮。不過自三國開始,荊州的頭把交椅要輪到南郡這裡了。
  • 赤壁之戰結束後,劉備並無多少兵馬,為何能輕而易舉拿下荊州?
    赤壁之戰後,劉備並沒有拿下整個荊州,他只是拿下了荊州的南部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