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劉備是如何借到荊州的?難道是通過面對面談判的方式嗎

2020-12-22 七米同學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句諺語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諺語的背景是三國時期,劉備曾在弱勢的時候向孫權暫借過荊州,而孫權也確實借給他了。但只可惜,錢可以亂借而地盤卻不可以,因而當劉備發展起來以後,一直都沒有歸還的意思,甚至於還和孫權打起了「太極」,表示自己根本沒借過。

那麼,三國時期,在還處於絕對劣勢的時候,劉備到底是通過什麼方式借到荊州的,難道真的是通過面對面談判的方式嗎?如果有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往後是筆者總結的一些個人看法,如果有朋友願意提出不同意見,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一,聰明機智的選擇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親率水陸20萬大軍(號稱八十萬)討伐孫權,而孫權在劉備的幫助下,於長江赤壁一代大破曹軍,這場戰役被後世稱之為赤壁之戰。隨著赤壁之戰的落幕,曹操想要一統天下的願望徹底落空,而孫權劉備等人想要割據一方的願望則逐漸顯現出來。因而赤壁之戰也被稱為,三國時期最為關鍵的戰役之一。

前面之所以要提到這個,是因為赤壁之戰結束後,得知曹操剛剛經歷過一場慘敗的其他諸侯們,已然開始蠢蠢欲動,並試圖在曹操新傷未愈的時候又撒上一把椒鹽。因而,儘管曹操在赤壁之戰以前就已經佔據荊州,但因為要防守後方,所以不得不大舉撤回。而這,顯然是在剛剛佔據的荊州全境,留下了一個短暫的權力真空期。

荊州,在《三國演義》的寫實下共有九個郡,也稱荊襄九郡。但根據正史《三國志》的記載,荊州其實只有七個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隨著曹操大軍退出荊州,這塊肥肉自然而然就被孫權和劉備同時盯上。

因而赤壁之戰才剛剛結束,東吳就在周瑜的帶領下向荊州北面的南郡和南陽郡發起進攻。同時,劉備因為不想和東吳發生衝突,所以就帶兵向荊州南面的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發起進攻。

就在這雙方決定要瓜分荊州的時候,智商與運氣的重要性就自然而然展現出來了。周瑜攻打的南郡和南陽郡是曹魏主力曹仁所鎮守的,因而周瑜儘管拿下了南郡,卻因為損失慘重而不得不放棄南陽郡。

但反觀劉備,因為南面的這四個郡都是曾經劉表的親信在鎮守,所以劉備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全部佔領了。隨著三方同時停兵,荊州的瓜分也就暫時停了下來。

此時此刻,荊州的南陽郡歸屬曹操,零陵桂陽,武陵長沙歸屬劉備,南郡歸屬東吳。而剩下的江夏郡,則被三方同時佔據(一人一個角落)。

二,兩借荊州

隨著原荊州之主劉表的長子劉琦病逝,劉備終於名正言順地在自己的荊南四郡做起了所謂的荊州牧。但因為荊州牧是名義上的荊州共主,可荊南四郡的地方又都不適合做自己這個荊州牧的治所,因而劉備開始了自己的一借荊州(這裡需要提到,劉備借荊州,借的其實只是荊州的一個郡而已)。

當時劉備憑藉自己與孫權的親家身份,不斷與佔據南郡的周瑜進行商議,想要將南郡暫時劃給自己。但周瑜顯然明白劉備的意思,而且也充分意識到了劉備以後的威脅,所以起初並不願意將南郡借給劉備,而且還試圖上表孫權,由自己親自領兵討伐劉備。

眼看與周瑜協商沒有意義,劉備就又轉頭去與孫權協商。因為當時周瑜並不在孫權身邊,所以很快孫權就在群臣的勸說下,同意將南郡借給劉備。隨著命令的下發,憤怒的周瑜雖然很不情願,但也沒有辦法。於是乎,周瑜玩了一個小心機,那就是只將南郡的南部借給劉備,其他地方以還未交割完畢為由先拖一拖。而劉備自然也不會拒絕,所以就將周瑜劃給自己的油江口改名為公安,並作為自己這個荊州牧的新治所。

借到了南郡的部分土地後,劉備又充分發揮了自己膽子大的特點,沒有兩年就又找上了孫權,而且一開口就是想要之前答應借給自己的整個南郡。

但孫權也不是傻子,在得到了周瑜的分析後,果斷拒絕了劉備的要求。只可惜,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的時候,周瑜因為一場小小的風寒而無奈去世。

隨著周瑜的去世,東吳內部原本對於劉備的抗拒很快就被打散,所以孫權在以魯肅為首的群臣「建議」下,不得不將整個南郡全部借給劉備。好在孫權後面也收回了一點利息,那就是之前江夏郡,那裡的劉備地盤都被劃給了東吳,而且是永久贈送。

最後,關於三國時期,劉備是如何借到荊州的這個問題,筆者個人的看法有兩點。其一是劉備利用自己的聰明機智,在一開始,就給東吳埋下了伏筆,比如假曹仁之手削弱周瑜的勢力,使其在後面沒有辦法拒絕自己的借地盤請求;其二是劉備與東吳當時的三號實權派魯肅搭上了線,並通過魯肅來說服孫權借地盤給自己。

參考資料:《三國志》《後漢書》《三國時期的江夏郡》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都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歷史上的劉備真的借過荊州嗎?
    相信看過三國的朋友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 贏得赤壁之戰的劉備能否在《九州劫》中再次借到荊州?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劉備作為東漢到三國這一歷史時期多個事件的眾多推手之一,其在這段時期的事跡非常具有研究價值,除卻其最為輝煌的蜀國國君時期外,劉備顛沛流離的前半生同樣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歷史。
  • 三國時期的劉備借荊州,到底借了些什麼?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
  • 如果關羽不坑大哥,劉備還擁有荊州,那麼蜀漢有機會一統三國嗎?
    三國演義中,由於關羽的高傲加失誤,導致部下叛變,後背遭呂蒙偷襲,荊州陷入東吳之手,劉備集團開始由盛轉衰,失去了問鼎天下的機會。那麼,如果關羽沒有坑大哥,沒有丟失荊州,那麼蜀漢還有機會一統三國嗎?我們先看一下,失去荊州對整個劉備集團意味著什麼?荊州是三國時期的戰略要地,上可以攻曹魏,北伐許昌,下可以沿長江,直取孫吳。劉備只要守住荊州,就有戰爭的主動權。而失去荊州後,劉備集團被壓縮在川蜀一帶,想要北伐只能通過漢中,而想要南下,也需要很長一段路才能攻入東吳的腹地,相當於拉大了東吳與曹魏的戰略縱深,劉備集團失去了取得大勝的可能性。
  • 【詩文觀止 · 說三國】劉備借荊州 其實借的不是荊州,而是南郡
    二、何為「借荊州」劉備借荊州是三國時赤壁之戰後的歷史事件,赤壁之戰後,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5、210年12月,劉備冒著生命危險去見孫權,要求管理(借)荊州。周瑜則建議趁此機會扣留劉備,以絕後患(當然更反對借荊州了。估計此時周瑜正在孫權處匯報攻蜀事宜)。6、同月,正好周瑜病死,孫權命程普代理南郡太守,魯肅接管周瑜的部隊,負責整個荊州地區。親劉備的魯肅接任,乃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孫權同意了。
  • 俗話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到底借荊州的真相如何?
    其次,回到本題疑問上來,劉備借荊州的動機究竟如何?先說形勢在赤壁之戰前,劉琦本是江夏太守,在赤壁之戰得勝後,被劉備集團擁護為荊州牧,試圖以此抗衡孫權集團在荊州的侵蝕。從戰略布局上,他們與曹軍接壤;從行政區劃上,他們受荊州牧管轄。實際上呢,周、程是不可能聽命於劉備的,劉備希望南郡、江夏太守都是自己人來擔任,孫權是不會答應的,孫權希望荊州牧是自己人來繼任,劉備也不會答應的。所以,劉備進京與孫權商議【劉琦死後,孫劉聯盟應該如何持續下去】這個議題。
  • 劉備借荊州了嗎?
    荊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在三國時期,因其所處的戰略地位,更為顯著。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曾這樣描述荊州的戰略地位:「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 讓關羽鎮守荊州,就註定了劉備無法統一三國,諸葛亮也很無語
    不過在歷史上有些人卻死得非常不甘,就像三國時期蜀主劉備一樣。說起劉備,或許很多小夥伴都會對他印象頗深,早期的劉備經過多方周圍,結識英雄,終於發展起來佔據荊州、在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之下,又順利佔據益州。本來是大好的前景,不過最終在漢中之戰過後,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身死,蜀漢實力大損,地盤丟失。
  • 三國必爭之地,為什麼是荊州?
    荊州,在三國時期有著特殊的意義。這是曾是魏、蜀、吳三方爭奪最激烈的地區,也是許多著名三國故事的發生地。▲荊州古城牆。圖源/攝圖網三國時期傑出的戰略家們都將荊州視為兵家必爭之地,甚至提高到了「得荊州者得天下」的地位。
  • 劉備入蜀奪取益州後,為什麼選擇讓關羽留守荊州
    這說明,黃忠從兩個方面來說不可能擔任荊州守備主將,一是籍貫,二是能力。黃忠第一個主公是劉表,第二個主公是曹操,有誰敢把一塊剛打下來的「根據地」完全交給一個二次投降過來的人?有人說曹操如何如何敢用人,這要是換作曹操他敢嗎?張繡、劉琮、張魯這些真心投降的人,又有哪一個留在原來的地盤上?有人說曹操的「五子良將」,張遼、徐晃、張郃都是投降過來的人,他們都得到了曹操的重用。
  • 荊州:三家分,劉備借,關羽守,呂蒙奪,大熱的荊州到底是哪裡?
    荊州就成了三家爭奪的戰場。於是歷史上出現了孫劉聯合,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孫、劉、曹三家開始瓜分荊州。想知道三家如何瓜分荊州,荊州到底有多大?它是現在的哪個城市?不可不先了解荊州的地理概況。
  • 劉備稱帝了嗎?劉備全盛時期的地盤有多大?
    劉備當然稱帝了,否則哪來的三國?關於三國英豪,存在一種奇特的現象,封建時代,人們喜歡的往往是以仁義出名的劉備,現代社會卻更喜歡曹操。為何如此?原因很多,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劉備的為人行事,然後大家會發現,劉備不是《三國演義》中那個刻板的好人形像,不被現代人喜歡很正常。
  • 三國中關羽鎮守的荊州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三國時代的的荊州和現在的荊州可不是一個概念,三國時代的荊州很大,包括了今天湖北湖南兩省大部分地區還有今河南部分地區。那麼三國時代的荊州具體指的是哪些地方,而關羽鎮守的荊州又是哪裡呢?下面我就為大家梳理一下:東漢時期,天下共劃分成十三州及司隸共十四個行政區域,荊州便是其中一州。
  • 三國鼎立為何要爭荊州,荊州位置重要嗎?還有比荊州更重要的嗎
    實際上,荊州並非三國最重要的地理位置,荊州無人或勢力至少在前三國之前曾與之有過交情,這就是荊州牧劉表能在公元190年至公元208年的18年間,沒有一場大戰爭的原因。它由荊州的地理位置所決定,荊州北起南陽郡,南至中原,是東漢時期人口最多的郡,人口超過一百萬,比漢朝還要多,不僅人口多,而且是中原南進的必經之路,因為南陽盆地的兩旁地形險要,只有在經過當陽--襄陽—漢中一線的時候,才能到達江漢平原,這要線就像一條狹長的走廊,保證了南北交通的暢通,而且這條道路上的騎兵都可以方便地經過。
  •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劉備借荊州的故事很有名,以至於使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家喻戶曉,這當然是《三國演義》和三國戲曲的功勞。
  • 如果劉備不選擇入蜀,而是好好經營荊州,三國歷史會怎樣發展?
    雖然在演義小說當中,三國時代是三足鼎立的狀態。但實際上,當時曹魏的實力,其實要遠比蜀吳雙方加起來,還要更強。因為人口。如果單從地圖上來看,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三國中期尤其是劉備佔據了蜀地之後,魏蜀吳三方的地盤相差並不算多。
  • 劉琦死後劉備繼任荊州牧,為何孫權卻說荊州是東吳的,真相太黑暗
    導言劉備借荊州,是三國歷史中的知名的事件。作為一個歷史故事,還演變成一句知名的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眾所周知。既然借荊州(或借江陵)都不太可能是客觀事實,那麼怎麼會出現這類叫法呢?因為整個的與之有關的叫法都源於東吳人的人物傳記,是否會是東吳生產製造的社會輿論,其目的取決於為東吳偷襲荊州生產製造理由?有些人覺得:偷襲荊州是不用理由的。東漢末三國是一個霸權主義時期,漢朝皇帝沒了權威性,誰的陣營大,誰的部隊能打,誰就言之有理。
  •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西漢東漢三國《三國演義》說到「三氣周瑜」,多圍繞荊州的「借」與「要」展開,給人的總體印象是要債的快被逼瘋、欠債的一味耍賴,不管做了怎樣的藝術處理,對劉備顯然不利。正史對「借荊州」也多有描述,《三國志》魯肅傳、呂蒙傳多次提到荊州是「借」出去的,劉備傳等提到孫權要討回荊州,不過這些記載往往又比較含糊,既沒有詳細說明劉備是怎麼借到荊州的,更沒有具體指出這個「荊州」指的是什麼。
  • 三國裡的「荊州」是指今天的哪裡?為什麼會成為三國爭奪的焦點?
    說到三國,就不得不提到荊州。曹操南下赤壁之戰,為的是徹底佔領荊州;孫權將妹妹嫁給劉備,為的是向劉備討回荊州;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因為雙方要搶奪荊州;而最後劉備大舉進攻東吳,兵敗夷陵,也是為了報丟失荊州的一箭之仇......
  • 三國時,為什麼魏蜀吳拼命爭奪荊州?
    圖-湖北省荊州市位置示意圖 荊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三國時期體現尤為明顯,很多人都認可這樣的說法: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當然三國時期的荊州範圍遠比如今地級市荊州要大得多。東漢時的荊州相當於省級建制,下轄七郡:南郡(江陵)、江夏郡、南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轄區非常大,大約涵蓋如今的河南南部、湖北、湖南、重慶東部、貴州東部、廣西北部、廣東北部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