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關羽鎮守荊州,就註定了劉備無法統一三國,諸葛亮也很無語

2021-01-14 凡人侃史

宋朝詩人文天祥有一句詩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這句詩說得也確實是這個道理,不管你是平民百姓,還是帝王,將相,都難逃一死。不過在歷史上有些人卻死得非常不甘,就像三國時期蜀主劉備一樣。

說起劉備,或許很多小夥伴都會對他印象頗深,早期的劉備經過多方周圍,結識英雄,終於發展起來佔據荊州、在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之下,又順利佔據益州。本來是大好的前景,不過最終在漢中之戰過後,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身死,蜀漢實力大損,地盤丟失。

而劉備在這個時候,他卻沒有穩住局面,而是做了一件比較不靠譜的事情,那就是東徵孫權,為關羽復仇!但最終,劉備卻敗在了陸遜之手。不但復仇不成,反而丟掉了辛苦10年積聚下來的兵馬、錢糧。

自劉備大敗之後,往後的蜀漢也就是在走下坡路了。丟漢中、亡國一步一步在靠近。其實蜀國滅亡的根本原因並不在劉禪,劉禪這個人表面憨傻,但實際上他卻有著非凡的治國之才,不然在諸葛亮死後將近30年,他一個人又怎麼可能穩住蜀漢局面?

那麼誰才是蜀漢滅亡的真正禍首呢?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劉備。

劉備到底錯在哪裡?很簡單,自從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之後,就註定了劉備是無法一統天下的?為何這樣說呢?原因也很簡單,此乃是劉備的致命錯誤。

當時,劉備已經在川蜀之地,並且與劉璋發生交戰,而且軍師龐統意外身死,劉備一向沒有兵略的劉備,他只有請出諸葛亮,讓諸葛亮為他擬定戰略,不然劉備根本沒有辦法打贏劉璋。那麼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留下誰來駐守荊州?劉備思來想去,最後留下關羽把守荊州,而讓張飛、趙雲、諸葛亮等人前來支援自己。

在拿下成都之後,劉備依然讓關羽獨自鎮守荊州。可以說,在劉備心裡關羽的地位是要高於張飛、趙雲等將的。畢竟,張飛曾經丟過徐州,關羽雖然投奔過曹操,但是那也只是被逼無奈。讓關羽鎮守荊州似乎是最佳的選擇,但是劉備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關羽的性格,在歷史上關羽的評價其實並不好,大多數史學家,包括三國時期的名士、官員對他的評價都是,「剛而自矜」,雖然善待士卒,但是卻驕於士大夫。

最關鍵的是關羽這個人,不會搞聯盟。關於這一點,關羽似乎還不如呂布,呂布當年走投無路之時,還不忘與劉備稱兄道弟,希望有一個安身之所。而關羽呢?當年跟隨劉備打了敗仗之後,他情願戰死也不願意投降曹操。這能說明什麼?在關羽的眼裡,只有他自己,根本看不起任何人。包括,曹操。

試問像這樣一個不懂戰略,不懂大局的人,他又怎麼可能守得住荊州?所謂大勝靠謀,小利在勢!而關羽當年,「單刀赴會」不就正好體現出了他,毫無謙虛精神、剛而自矜的性格特點了嗎?當時魯肅還在世,對待盟友關羽尚且像對待仇人一樣,試問孫吳又豈會真正拿關羽、或者是劉備是盟友?

當年,諸葛亮所提《隆中對》,的戰略前提是,「東和孫氏,北拒曹操」,其大的戰略格調非常明顯,那就是主要對付曹操。而對於東邊的孫權,只要搞好聯盟關係就行了。但是關羽呢?數次想以武力欺壓孫氏,當然了最終關羽也遭到了孫吳的襲擊,孫吳有此行為其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一方面對於劉備來說,他不是不知道關羽的「剛而自矜」的性格特點。但是即便如此,劉備還是讓關羽硬扛,這無異於是為丟掉荊州埋下了伏筆!關於這一點,諸葛亮也是非常無語的,早在諸葛亮離開荊州時,就再三強調荊州的重要性,希望關羽可以東和孫權,如此便只防禦曹魏就行。

但是後來關羽卻是數次與孫權交惡,而且當孫權替其子向關羽求婚時,關羽卻大罵了使者,而且連同孫權都罵了遍!《三國志》記載:「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關羽辱罵使者、還有孫權,這一點是完全不道義的,即使是不願意,也不能如此對待孫權還有使者,畢竟這個時候孫、劉仍然是聯盟關係。

倘若你處在孫權的位置,你會怎麼想?肯定是要找機會收拾關羽,替自己找回面子,再者孫權的地位並不差,退一萬步講,就算關羽和孫權聯姻也不會丟關羽的面子。如此一來,反而促成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只可惜關羽對待盟友不講方法、謀略,仍然是義氣用事,最終導致荊州被孫權襲,連最後的三郡之地也被孫權拿走。

荊州丟掉之後,對於劉備來說,他只能從路途遙遠的漢中出兵、經過秦嶺、等難走的山路,才可以揮兵長安,如此一來時間成本至少要翻倍。如果,荊州的南郡、武陵還在,那麼川軍的軍糧物資便可以從這裡直接運往漢中等地,而且荊州方面也可以出兵攻打襄陽等地,與川蜀並肩作戰。

當然,如果盟友關係還在,孫氏還可以直接從建業、等地攻取曹魏汝南、壽春等地。如此一來,大業便可期。

很可惜,劉備卻是讓性格剛強、不會搞盟友關係的關羽去鎮守荊州。這相當於是自毀一臂,劉備這輩子想要一統天下,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其實,從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還有在關羽死後鼎力伐吳這兩件事情上來看,劉備這個人也有兩個致命缺點。劉備的這兩個缺點相比他善於團結內部人士的這個優點相比起來,那是致命的!

劉備有什麼缺點?很簡單,從劉備支持讓關羽鎮守荊州來看,他主要的依據是什麼?是什麼讓劉備以為關羽可以守住荊州?很簡單,劉備的處理依據就是「感情用事」,眾所周知,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他們之間的情分如父、如兄。

而在荊州的把守問題上,劉備讓關羽鎮守,其實很大成分是利用了私人感情。畢竟關羽忠義無二,又是自己的結拜兄弟,在劉備看來他至少是靠譜的。或許他的性格有些剛猛,但是他是一個不二的人選。

其實可以看一下,劉備最開始讓張飛守徐州,而張飛丟徐州。後來又讓關羽守荊州,又丟荊州。這能說明什麼問題?劉備其實根本沒有看清楚自己的這兩個哥們兒,他們到底適合幹什麼樣的工作?換句話來說就是劉備根本沒有把關羽、張飛用到刀刃之上。這才導致了這麼尷尬的結果,總體說起來,劉備他這個人過於感情用事。

反觀曹操、孫權,他們絕對不會像劉備這樣,「用人唯親」,其實是大忌。你看曹操的四方邊關大將,他們之中還有兩人是劉備的相識,一個是田豫,一個是牽招。而孫權,更是以才任之,絕對不會搞小灶,走關係。

而劉備的另外一個缺點就更嚴重了,從劉備執意東徵來看,劉備這個人是感情用事到了極點,同時他還分不清楚「主、次矛盾」,什麼意思呢?

很簡單,當時川蜀從大臣,包括:諸葛亮、趙雲、秦宓等都建議這個時候不要伐吳。特別是有「儒將之風」的趙雲,也苦口婆心的勸說劉備,當前大敵仍然是曹魏,而並非是孫吳!如果徵服了曹魏,那麼孫吳就不在話下!趙雲這員猛將,他一般不會發言,但是一旦趙雲說話,那就是劉備有較大的過錯了。

只不過,劉備當時並沒有聽取趙雲、諸葛亮等人的勸告。執意為關羽報仇,而且基本是動用了舉國之力去討伐孫吳。

為關羽報仇實乃是小,然而舉國東徵乃是劉備分不清主次矛盾的具體表現。同時,劉備伐吳也直接違背了《隆中對》戰略。總體說來,劉備的做法只會讓曹魏痛快。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未晚!」如果,劉備全心對付曹魏,那麼在事成之後,孫吳又豈會不臣服,到時候要怎麼處理孫吳,還不是他劉備說了算嗎?

劉備,感情用事,因私廢公,是極其不划算的。

不過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劉備可以把勢力複雜的蜀漢管理得踏踏實實,這也足以證明劉備這個人是特別會團結內部人才的。這也是劉備可以打下一片天地的根本原因,只不過劉備的格局眼光雖然在龐統的帶領之下有所見長,但最終還是無法更進一步突破!

不聽眾臣建議,錯誤任用關羽、實乃是導致川蜀第一個被滅亡的根本原因。而劉備對於蜀國的滅亡,他是要負主要原因的。換句話來說,荊州的丟失劉備至少也要佔一半的責任。

劉備感情用事,分不清主、次矛盾。是造成劉備無法統一天下的根本原因,如果當時劉備聽取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建議,首先解決和曹魏的主要矛盾,我想三國歷史定將改寫!至少來說,川蜀的歷史絕對會有所改變。

劉備執意伐吳,諸葛亮,趙雲雖然有所勸止,但是最終卻無法讓放棄伐吳。實乃是無語至極,特別是對於諸葛亮來說。

相關焦點

  • 三國中關羽鎮守的荊州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三國時代的的荊州和現在的荊州可不是一個概念,三國時代的荊州很大,包括了今天湖北湖南兩省大部分地區還有今河南部分地區。那麼三國時代的荊州具體指的是哪些地方,而關羽鎮守的荊州又是哪裡呢?下面我就為大家梳理一下:東漢時期,天下共劃分成十三州及司隸共十四個行政區域,荊州便是其中一州。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諸葛亮戰略上錯誤?還是劉備一手造成的?
    三國鼎立初期的荊州,不僅是中南、西南的政治經濟重心,還是南北軍事戰略要地。赤壁大戰之後,這塊兵家必爭的寶地被三分天下。劉備集團派出名聲顯赫的大將關羽,鎮守他們所佔得的幾個郡。不料,在公元219年的一役中,關羽竟然敗走麥城,地失人亡,給劉備集團造成慘重損失。
  •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敗筆,註定劉備只能止步三國鼎立,無法統一天下
    諸葛亮初登三國舞臺,便以一篇《隆中對》華麗亮相,讓一直迷茫的劉備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一幅宏偉的戰略藍圖。劉備正是依照這個藍圖去逐步實施,終於實現了初步戰略目標——「三足鼎立」。然而,諸葛亮的戰略構想只進行了一半就夭折了,興復漢室的終極目標卻沒能最終實現,原因就在於《隆中對》的提出先天不足,其中隱藏著一個致命的漏洞。
  • 三國中關羽鎮守的荊州是現在的哪個城市?地域面積之廣大實在難以想像
    三國時代的荊州和現在的荊州可不是一個概念,三國時代的荊州很大,包括了今天湖北湖南兩省大部分地區還有今河南部分地區。那麼三國時代的荊州具體指的是哪些地方,而關羽鎮守的荊州又是哪裡呢?
  • 三國最大的謎案,劉備與諸葛亮真的非殺關羽不可嗎?
    更何況劉備曾認劉豐為義子,關羽還提出過反對意見,從這點,也足見關羽已經把劉備作為將來漢室的繼承者看待了。關羽是蜀漢不可多得的大將。關羽作戰勇猛,能文能武,在三國有萬人敵之稱。常言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對缺兵少將的劉備來說,是非常需要像關羽這樣能徵貫戰的大將之才的。
  • 若諸葛亮、趙雲守荊州,劉備三兄弟、龐統守西川,能否一統三國?
    如果這樣安排,劉備肯定統一全國啊。這樣的安排的好處是,以西川為重,以荊州為輔。兩個戰略集團,有一個側重點。而不是兩個拳頭打人,沒有重點。undefined歷史上劉備集團之所以最終失敗,根源就在於戰略上沒有側重。
  • 難怪關羽去世後,諸葛亮都不傷心,你看關羽在荊州說了啥
    難怪關羽去世後,諸葛亮都不傷心,你看關羽在荊州說了啥 導語:三國時候名震天下的關羽在後市同樣享用極高的讚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千裡走單騎,水淹七軍等等,他的故事我們也耳熟能詳,同樣有好多關帝廟可以祭拜他,他就是忠義的化身,是守護神。但應為性格的問題,不經意間就招來了殺身之禍。
  • 若關羽沒有丟失荊州,劉備能否統一天下,隆中對是否能實現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同一時間,諸葛亮告知劉備隆中對,具體的內容就是劉備今後發展的戰略規劃,告訴了劉備應該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地盤,再對外聯合孫權及南方蠻夷,等到天下有變,再兵分兩路分別從荊州和益州北伐,這樣就能統一天下。
  • 歷史過往:劉備如果派趙雲鎮守荊州,結果會如何?易中天:天下
    琒蔤堚娏鉵儦嚨罝榪鼥莣簗錞苜鵟鐔膮橩敳滄蹛鯜犳稵漻覍矏綨圪揆溮妅峜渼樂獁搳飂陫補襾壯屗鋓盫紼噝醈蚧傘三國時期,針對荊州這個地方,諸葛亮如此描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 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還是關羽必然失荊州
    關羽背黑鍋首先地利分析,除曹魏外,東吳必定會全力奪取荊州荊州,這個地方是曹操、劉備和孫權唯一多次爭奪的焦點地方,在三國裡是個戰略要地。荊州位置重要,地處交通要道,北接南陽、南有嶺南、西通巴蜀、東聯江東。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對於蜀漢恢復漢室,統一江山,荊州是個重要的戰略據點,劉備也是依靠荊州而佔有益州之地,此時的蜀漢版圖達到了巔峰。
  • 劉備如果派趙雲鎮守荊州,結果會如何?易中天:天下歸劉
    逿吉謀炥緓瀾矽鋑胃仙煌碟第瞌苢痍灊稧漻甬鄹嵦硦姕詋鐃錯詐諺鰒栂貗朂侏蝱撣驐蹘壝翮黚嬰墯矌厖昉襶姬鞧諷三國時期,針對荊州這個地方,諸葛亮如此描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 劉備為何非要關羽守荊州,如果換成趙雲,能否守得住
    在東吳襲取荊州的時候,以士仁和麋芳為首的荊州士眾都拋棄了關羽,投降了東吳。甚至到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除了廖化一人,都沒有人再回歸蜀漢。這都跟關羽平時的所作所為有關。我個人看來,讓趙雲來鎮守荊州,不但避免不了關羽失荊州的悲劇,還可能會讓悲劇來得更快。關羽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關羽有一樣是其他所有的蜀漢將領不能比擬的。那就是軍事能力超強。這個是劉備集團讓關羽鎮守荊州的主要原因。關羽在戰場上斬殺顏良,顯示了高超的武藝。在後來的襄樊戰役裡,關羽率領軍隊,水淹七軍,消滅了跟自己兵力相當的敵人。顯示了他出眾的指揮才能。
  • 歷史過往:劉備如果派趙雲鎮守荊州,結果會如何?易中天:天下歸劉
    婭裋汚軬漉霏礆襣煩垨奝乭鯍柑輅擹醺鯠悻漲昢蘭給肒癲茬瓉盎尳嵅瞜煬腮漢訪溗婆詼斱襤洶駊涇囬惣謠睩紝溌粚三國時期,針對荊州這個地方,諸葛亮如此描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 如果劉備統一三國,哪三個功臣會被殺?諸葛亮早已看破一切
    諸葛亮,字玄德,蜀漢昭烈皇帝,生平最大的功績就是延續漢祚,讓已經衰弱的東漢末劉氏得以安息。在「中山靖王后」的名聲下,劉備表面上是皇室貴族,但創業初期他壓根就沒有地位可言,真有地位何必編席賣草鞋。有生之年,63歲的劉備最大的遺憾就是「創業未半,中道崩掉」,沒有嘗過苦頭,但劉備真的統一了三國,也不一定是什麼好事。
  • 劉備入蜀奪取益州後,為什麼選擇讓關羽留守荊州
    三國都想統一全國,尤其是蜀漢政權,他們兩代皇帝都在孜孜不倦地進行著努力,但無論是當時的諸葛亮還是後世之人都知道,這不過是「盡人事以聽天命
  • 如果關羽不坑大哥,劉備還擁有荊州,那麼蜀漢有機會一統三國嗎?
    三國演義中,由於關羽的高傲加失誤,導致部下叛變,後背遭呂蒙偷襲,荊州陷入東吳之手,劉備集團開始由盛轉衰,失去了問鼎天下的機會。那麼,如果關羽沒有坑大哥,沒有丟失荊州,那麼蜀漢還有機會一統三國嗎?我們先看一下,失去荊州對整個劉備集團意味著什麼?荊州是三國時期的戰略要地,上可以攻曹魏,北伐許昌,下可以沿長江,直取孫吳。劉備只要守住荊州,就有戰爭的主動權。而失去荊州後,劉備集團被壓縮在川蜀一帶,想要北伐只能通過漢中,而想要南下,也需要很長一段路才能攻入東吳的腹地,相當於拉大了東吳與曹魏的戰略縱深,劉備集團失去了取得大勝的可能性。
  • 劉備賢明之主,諸葛亮智慧過人,2人聯手為何無法一統天下?
    兩人的君臣關係可謂十分和諧,可是2人聯手後為何始終無法一統天下呢?首先,劉備與諸葛亮的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作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劉備從桃園三結義起,開始逐漸組織自己的「小陣營」,並不斷拉攏合伙人加入,幾乎在統一的事業上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而跟著他打工的人,也沒有一個是被強迫的。
  • 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諸葛亮、張飛、趙雲
    留關羽守荊州並沒錯,關羽當時是最合適的人選,一是關羽忠心、可靠,這點劉備對關羽絕對放心;二是關羽的級別和威望高。要是關羽遵照諸葛亮的聯吳抗曹的戰略決策,與東吳搞好關係,就不會有後面的被偷襲了,再有如果關羽一心一意坐鎮荊州,而不去打襄樊,那也沒事。加上劉封孟達糜芳傅士仁沒有出手救援,多個因素疊加,最終導致荊州丟失,關羽被殺。
  • 為什麼不讓張飛坐鎮荊州?諸葛亮一句話道出實情,劉備也後悔不已
    劉備一方面想要跟東吳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又想一直將荊州控制在手中,這明顯就出現了很大的一個矛盾,那就是「魚與熊掌」的關係。而且此時的劉備還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那就是荊州的兵力本來就不多,而且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劉備還將不少兵力抽出來去攻取益州。而最終關羽抵擋不住東吳的大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無人可用,所以說這也是劉備決策上的一個失誤。
  • 為什麼劉備明知道關羽處世不夠圓滑,還讓關羽留守荊州?
    前言 失荊州,亡關羽,一直是廣大三國迷心中的痛。那麼有人奇怪當時劉備入川前,為何選擇關羽為鎮守主將?難道劉備就沒想過關羽為人傲慢,不利於團結東吳嗎?蜀漢陣營中就不能換個更穩妥的人來守荊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