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文陝西科技大學實際非常有特點,但從校名上看好像特色並不突出,叫科技大學的學校有很多。您能不能用比較簡短的語言介紹一下陝西科技大學的特點或者基本情況。
姚書志現在叫「科技大學」的,在陝西就有好幾所。這是由於當時教育部的規定,大學的改名、更名,不能以「大區」以及高校原來所屬的行業來命名。陝西科技大學其實是一所輕工特色很鮮明的學校,我們經常用「三次創業、兩次搬遷、一次劃轉」來概括學校58年滄桑艱辛的發展史。
我校於1958年創建於北京,時名北京輕工業學院,是新中國第一所輕工本科高等院校。學校在「大躍進」的高漲熱情中開啟了滿懷希望的第一次創業。1970年,隨著國家戰略調整,學校整體搬遷到陝西省鹹陽市,更名為西北輕工業學院。學校在經歷了第一次大搬遷的陣痛之後,迅速開始了第二次在西部非省會城市長達30多年的艱苦創業。1998年高等院校調整,學校由國家原輕工業部管理劃轉至陝西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體制,就是我們所謂的「一次劃轉」。2002年學校更名為陝西科技大學。此後,為了解決承擔高等教育大眾化任務而造成的辦學基礎條件滯後的問題,學校啟動了新校區建設,並於2006年順利實現了主體由鹹陽東遷西安的第二次整體搬遷,開始了以提高質量、內涵發展為主的第三次創業。詳細
陳志文
您現在對學校的長遠發展有什麼樣的思考?
姚書志學校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我們還是要圍繞著自己原有的特色繼續往前發展。我們需要在優勢學科積聚更多的人才,從海內外引進更多的人才。我們經常講,學科建設要凝練方向,凝練方向就是要在我們的優勢學科上凝練,要在現有基礎上拔高,解決的是提升質量的問題。但是另外一個方面,如果某一個學科方向我們不具有優勢,凝練不出一個好的方向,可不可以通過引進人才,來發展一個方向?整體發展水平相對比較弱的學科,能不能引進更高水平的人才,比如說引進一個院士,院士本身就能帶領並發展一個學科方向。我們除了在原有的基礎上凝練學科方向以外,在引進高水平人才的基礎上,可以再建設一些新的優勢學科。但是,我們整體還是需要圍繞原來50多年建設的優勢學科往外延伸,不能加以泛化,不能如你說的「野蠻生長」。輕工行業其實是一個很中國化或者是計劃經濟的概念,本身就是短缺經濟的產物。在世界上除了原蘇聯,其他國家沒有輕工學科這個概念。現在成為過剩經濟以後,輕工有什麼新的內涵,也是我們需要研究的。不過,同一個學科名稱,我們學科的聚焦點和清華的聚焦點,和交大的聚焦點就會不同。比如說,材料學本身是個非常大的學科,有金屬、非金屬、無機非金屬等各種材料,我們的材料學科就圍繞輕工行業,也就是我們開創的玻璃、陶瓷等方向。傳統的玻璃和陶瓷工藝已經非常成熟了,我們現在應該沿著這傳統的優勢方向進一步發展高精尖的技術。詳細
陳志文
您怎麼評價「雙一流」?怎麼看待陝西科技大學的「雙一流」建設?
姚書志「雙一流」是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以學科建設的水平決定教育資源的分配。在此之前國家高等教育的戰略決策行政化色彩比較重,就是政府在調配著整體的教育資源,這個方面的力量非常大,這隻有形的手非常厲害。我覺得,對於我們這樣的省上重點建設的學校,現有的學科在某一點說,比如在現有的基礎上往上提升是有空間的,但是成為國家一流學科是有很大難度的。
隨著國家的「雙一流」建設,陝西省也提出了四個「一流」建設,就是在「一流學校」、「一流學科」以外,建設「一流專業」和「一流學院」。陝西省「四個一流」為陝西省省屬高校提供了均等的機會。比如說,規模小一點的學校,有可能是某一個專業辦成了陝西省「一流專業」。國家的「雙一流」沒有我們的份兒,但省上「四個一流」中,我們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詳細
陳志文「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大家馬上下手的是人才大戰。我想問一下您,搶人才這是個關鍵,那麼第一您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第二您想怎麼搶?最後讓它真正能紮根、發芽,產生效果。
姚書志我想人才應該是分類型和層次的,應該按照承擔基礎研究和社會服務的不同職能劃分類型。兩種不同工作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這是一個橫向的劃分;另外,同一類型的崗位需要不同層次的人才,在縱向上,比如說在國內有院士,有長江學者,有傑青、優青等;引進海外人才,有「千人」,有「青年千人」,具體到陝西省,有「百人」和「青年百人」,它是有層次的。既有類型又有分層,不管屬於哪個類型、哪個層次,只要具有原始創新能力和創新潛力的都應該是人才。所以,人才隊伍是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一個複合體。或者說具體到某一個人才身上,他居於某一個類型中間的某一個層次。
對我們來說,每一個類型、每一個層次都有需要,高水平頂尖人才最好,但是能不能引來需要機遇和條件。詳細
陳志文人才一般來講就是引進和自己培養,和這個關聯的就是在校內培養上你們有些什麼樣的考慮?面對一些海外的高層次人才,你如何去吸引他們?
姚書志我們學校的人才戰略是引進與培養並重。其實在人才引進工作中有一個誤區,比如說,有很多人都在講「請來女婿氣走了兒」。引進的人才待遇高,和本土成長起來的可能有差別,會對本土人才造成一種壓力和刺激。我覺得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人才引來了,不是指柔性引進,而是實質性引來了,那就是我們陝科大的一員了。我們曾經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叫做「愛國不分先後」,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其實「愛校也不分前後」。
關於吸引人才,首先是事業平臺,就是支持他能開展事業。第二個,學校為引進人才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崗位待遇和生活待遇。第三個,提供團隊支持。第四個,通過改革驅動創新。詳細
陳志文您做校長一年多了,又做副校長十來年,您對陝西科技大學未來發展有什麼樣的一個考慮或者願景?
姚書志我們學校的「十三五」規劃已經做好了,就是要把學校建成一個國內知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這就是我們的願景。如果說「國際知名」高校可能我們達不到;但是,如果僅作為一個默默無聞的高校,我想我們建校58年來的所有教職員工也不會答應。另外,我們是西部基礎能力建設高校,這是國家對我們的一個要求;我們是陝西省的高水平建設大學,陝西省對我們也有要求。我們提出這個目標或願景的時候,有些教師覺得我定高了,也有教師覺得我們定低了。但是我覺得,以我們現有的狀況和58年的積澱,用5-10年的時間來完成這個目標還是合適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