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危重患者都有一個治療小組

2020-12-23 南方新聞網

根據深圳市衛健委通報,3月23日,深圳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從最高記錄41例,首次降為0。戰疫還在繼續,但這個消息讓市民頗為欣喜。

從廣東首個治癒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到20天建成深圳版「小湯山」,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深圳迅速響應、周密部署。而深圳三階段疫情防控策略也被寫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

●南方日報記者 姚淑慧 張瑋

動態清零啃下重症救治「硬骨頭」

作為一個人口流動頻繁的大型城市,1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內地首例湖北以外省份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出現在深圳。承擔過SARS、H7N9等傳染病救治工作的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下稱「市三醫院」),被選為定點收治醫院,先後騰出1600張床位。1月23日,深圳2名確診患者治癒出院,成為廣東首批出院患者。

與普通患者相比,多數重症患者年紀較大,並且有基礎性疾病。為與死神搶奪生機,在他們的床邊都有護士「一對一」24小時護理。每個危重症患者還有一個治療小組對接,包括重症治療醫生與護士、呼吸治療師、臨床藥師、感染科、營養科、影像及中醫專家等。

救治中,醫療硬體設施也為患者爭取到更多搶救時間。當高流量供氧、無創呼吸機支持、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都無法維持時,就要用上ECMO(體外膜肺氧合)。它是能夠替代人體心臟和肺的體外生命支持系統,被視作ICU裡的「終極武器」。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術後ICU主任溫雋珉帶領的重症1組負責需ECMO支持的患者,是「ICU中的ICU」。醫護人員在治療時如走鋼絲般小心翼翼,患者的生命體徵、藥物的精確用量和時間,呼吸機、ECMO參數、檢驗檢查的具體數據等,不容有一絲差錯。而省、市專家也會參與討論,制定搶救方案。

此外,市三醫院探索多種新型治療手段,1月30日起利用康復患者的血漿提取抗體,為危重患者進行治療。深圳首位使用恢復期血漿特異性抗體的危重患者在3月8日治癒出院。在救治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深圳終於實現重症、危重症患者動態清零。

未雨綢繆20天建成應急院區

在重大疫情面前,僅憑醫院的臨床救治,顯然無法全然應對。統籌調度資源,打造救治樞紐平臺更為關鍵。

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原則,市三醫院除迅速匯集深圳最優質的醫療資源,緊急調配口罩、防護服、ECMO、呼吸機等醫用物資和設備,一連串的「應戰」布局也隨之展開:

1月23日,深圳市衛健委組織來自全市各大醫院的12位主任中醫師組成中醫藥專家組支援市三醫院;1月25日,安排15位主任醫師、教授成立專家團隊,以及8名主治醫師組成「搶救天團」,專注重症、危重症患者;1月28日,僅用36個小時,尚未開業的禾正醫院將兩層樓110張病床布置成接診標準,深圳開闢了「第二病區」。兩次核酸檢測為陰性但仍需接受治療的疑似病例,均轉至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禾正病區和深圳大學總醫院集中收治。

2月1日,深圳市衛健委再次指派39名重症醫學護理骨幹前去支援。據悉,前後有8批專家進駐市三醫院,共100多名醫務人員。此外,還有廣東省衛健委組織的數位專家。

1月底,市三醫院單日收治新冠肺炎初篩陽性患者達60例、連續多日收治新冠肺炎初篩陽性患者約40例。深圳市委、市政府當機立斷,本著「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的原則,緊急決定建立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院區。

項目1月31日開工,2月19日基本完工,實現20天規劃、設計、建成一座擁有千張床位的應急醫院,也將市三醫院總計能提供的床位數推至2600張。

雖然目前該應急院區暫未啟用,市三醫院院長劉磊表示,院區將本著「平戰結合」的原則,在兼顧醫療應急的同時,成為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用房用地。

「打造一個高效運轉的救治平臺,對於深圳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深圳市抗擊新冠肺炎重症醫學專家組組長馮永文說。

優化治療臨床科研兩手抓

臨床診治的同時,更為深層次的醫療科研也同步進行。市三醫院的P3實驗室承擔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篩查和確診病人病毒載量動態觀察的任務,通過每日檢測患者病毒樣本,觀察病毒量是否下降,為臨床的精準治療提供依據。

1月3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一版)》(下稱「深圳版診療方案」)正式發布,除了對疾病加重的時間節點、風險因素以及防治策略進行介紹,強調部分患者可能「無明顯症狀」,重症患者也可能「無明顯發熱」外,方案的實驗室檢查標本中增加了「糞便」一項。

2月16日,深圳版診療方案迎來更新,對康復者血漿和特異性抗體治療規範進行詳細指引,並建議高度重視病情篩查,及時發現病情加重患者。

接著,英文版診療方案以及兒童診療方案也發布,後者明確指出兒童普遍易感,新生兒及嬰幼兒也有發病;前者則利於將「深圳經驗」分享到更多國家和城市。

近日,市三醫院與南方科技大學聯合從臨床新冠病例獲取生物樣本,首次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觀察到了新冠病毒經滅活後的真實形貌,為新冠病毒的識別、鑑定和臨床相關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礎。

3月9日,重症醫學專家組聯合撰寫了《深圳重症(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指引(共識版)》,發表在《中華危重急救醫學》第32卷第2期上。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提前篩查出可能從輕症轉為重症、危重症的病例,儘早介入,幹預治療。

相關焦點

  • 工信部:已發往湖北67臺人工心肺機 挽救治療危重症患者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傑表示,在疫情發生以來,隨著確診和危重症患者的增加,湖北武漢方面確實對ECMO的需求不斷增加。2月27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從全國調集ECMO等設備支援湖北。為盡一切可能保護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各部門聯手千方百計將一批ECMO調往湖北。據統計近段時間一共發往湖北67臺ECMO。
  • 六次從死亡線拉回,西安交大一附院救治全省最危重新冠肺炎患者
    單靠ECMO救治小組已然不夠,關鍵時刻,醫院組建了由4名醫生和24名護士組成的危重患者床旁治療小組,隨後又拓展到8名醫生51名護士,醫生組由重症醫學科劉紅娟教授牽頭,護理組由感染科杜粉靜護士長牽頭,對患者實施24小時不間斷密切監護。為了一名患者的救治,這樣的配置和投入,史無前例!
  • 新冠肺炎危重症老年患者用呼吸機不能降低死亡率
    與此同時,老年危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存活率並沒明顯提高。專家推論:並不是每位患有Covid-19急重症/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都需要有創呼吸機輔助治療。COVID-19疫情仍然威脅著每個人,尤其是對老年人的威脅更大。近日《柳葉刀》刊發一項回顧性研究,結果顯示老齡患者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有基礎疾病患者。
  • 廣東省組建中醫藥救治危重症專家組,助力危重「新冠」患者救治
    ▲視頻來源:廣東衛視報導3月7日下午,廣東省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專家組集合全組專家力量,對深圳3例病情複雜、病程較長的高齡危重症患者進行遠程會診。現場精細討論,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據了解,為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優勢,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廣東省成立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專家組。專家組將加強與省內各定點救治醫院的聯繫,通過巡診指導病例會診等方式,指導各地開展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 危重患者脫離ECMO後,顫抖著給護士寫下一句話
    截至4月7日,經歷73天奮戰,累計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100名,經治療後解除隔離並出院95人,治癒及好轉率95%。醫療隊接管的方艙醫院累計管理輕症患者3643人次。中日醫院每一名醫療隊員勇於擔當,科學救治,全力以赴,用實際行動踐行我們的初心和使命。
  • 兩位危重症患者攜手闖關!挑戰醫學極限
    今天危重症患者又減少了,很快重症患者也能清零,超過預期想像。」朱同玉透露,目前還有120多名患者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治療,接下來不單要面對國內疫情,還要應對境外輸入型病例,「我們一定會守衛好上海的城市安全,讓市民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
  • 危重患者何時啟動腎臟替代治療?重症醫學團隊新觀點刊登《新英格蘭...
    危重患者何時啟動腎臟替代治療?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可採用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即一組體外血液淨化的治療技術。然而,何時給危重患者啟動CRRT治療的最佳時機尚未達成普遍共識。儘管CRRT能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提高危重患者的存活率,但不合理的介入卻存在潛在危害,由於缺乏相應的研究、足夠的證據,不同國家的醫生對開始血液淨化時機的理解不同,這也是困擾臨床許久、亟需解決的問題。
  • 北京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僅3例 均為境外輸入病例
    4月25日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舉行第九十二場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了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據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4月24日0時至24時,北京市無新增報告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截至4月24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74例,治癒出院病例118例。
  • ICU危重症患者採取護理人文關懷的效果
    結論 CU危重症患者採取護理人文關懷,可以改變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強大信心,並以此實現機體、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的充分改善目標,是值得借鑑的一種護理策略。重症加強護理病房為重症患者以及昏迷的患者提供單獨隔離開來的場所,給患者提供最佳治療的同時也提供專業護理和康復條件[1]。重症加強護理病房的環境會使患者感覺壓抑,如果患者處於清醒狀態則感覺愈加明顯[2]。重症加強護理病房中實行無陪護制,當患者一個人面對陌生的環境時,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波動,不同的患者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嚴重者可能會讓患者失去治療的信心[3]。
  • ...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創傷急診外科老年創傷骨科亞專業治療小組...
    健康報網濟南訊(通訊員 韓勇)近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創傷急診外科老年創傷骨科亞專業治療小組,採用個性化微創手術成功救治了1例老年危重患者。 患者車某某,男,64歲。 患者病情危重複雜,合併症非常多。由於胸椎骨折,坐位時,胸背痛如刀絞,坐一會兒就需躺下;由於心衰合併墜積性肺炎,臥位時,憋喘嚴重,躺一會就被迫坐起。如此反覆,徹夜難眠。患者痛不欲生,食慾差,水米難進。患者病情過於危重複雜,當地醫院束手無策,在混著痛苦的喘鳴和呻吟聲中,全家心急如焚,慕名連夜將患者轉至我院創傷急診外科。
  • 核心訪談⑩蔡立華: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上,有信心「啃下硬骨頭」!
    現在全市各大醫院ICU的核心骨幹都匯聚在我這裡,我給他們排班,全上一線去照看病人。再加上省專家組的指導、幫助,在第二、第三階段,我們的患者都得到了很精準的治療。這跟大家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沒有一個強大的團隊,是很難做到的。
  • 粵醫務人員「零感染」 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比例下降至10%
    廣東醫務人員「零感染」 蔡敏婕 攝(抗擊新冠肺炎)粵醫務人員「零感染」 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比例下降至10%中新網廣州2月29日電 (索有為 蔡敏婕)廣東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覃鐵和29日稱,該省確診新冠肺炎患者中,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從1月底的20%下降至當前的10%左右。
  • 新領域 新挑戰:中醫參與危重症搶救
    在治療中,體現了中醫的「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我們會根據每個患者的症狀、體徵、舌象、脈象的綜合情況,結合北京的季節、地域特點,包括患者的個人體質特點等,進行辨證加減,不是說一個固定的方子就一成不變的用於不同人。」汪曉軍說,「這個階段仍然還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我們講究中醫和西醫能夠形成合力,達到更好的效果。」
  • ...膜肺40天後脫離險境,武漢市肺科醫院一危重症患者跨過「鬼門關」
    醫護人員不僅更換了人工膜肺、更換了管道,對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每日評估,從技術設備上予以保障;同時,團隊更加注重對患者其他疾病的治療、調理,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做到精準施策。「患者的病情每天都不同,需要我們及時作出治療調整。」治療團隊專家、揚州蘇北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鄭瑞強說。
  • 「院長說」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協和經驗」——專訪北京協和醫院...
    無論是醫護,都是把過去多少年來的積累、對疾病的認識,以及全部的愛都拿出來,拼命地去挽救患者生命,醫生護士不放棄。央視網記者:ICU病房管理模是怎樣的一種模式,有哪些經驗?張抒揚:組建新的科室,這個科室我們把在北京所積累的科室管理、醫院管理的經驗都放到這裡。
  • 入院治療14天,光谷79歲中風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79歲高齡,又有幾十年的高血壓等基礎病史,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並被定性為危重症,史爺爺入院治療14天後,在2月7日下午出院了!7日下午3點半,湖北省中醫院光谷院區專門向東湖高新區申請車輛,接送史爺爺和老伴兩人回到了久別的家中。
  • 中山一院遠程會診武漢危重症患者
    據了解,武漢協和醫院只有一個ICU病區20張床位,難以滿足重症患者救治需要,而普通病房設施簡單無法為重症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 重症患者在高級生命支持單元中接受治療 「讓危重症患者活下來」成了醫療隊的共識。隊員們因地制宜,迅速行動搭建「高級生命支持單元」。
  • 我市一危重症患者成功脫離ECMO
    3月2日凌晨1點,在株洲市新冠肺炎定點集中隔離救治醫院(以下簡稱「株洲定點救治醫院」),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鄧女士成功脫離ECMO(體外膜肺氧合)。這是疫情發生以來,湖南首位ECMO順利脫機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命懸一線49歲的鄧女士來自邵陽,在株洲一家服裝廠當質檢員,有甲亢病史。1月28日確診新冠肺炎後,她被送到株洲定點救治醫院。
  • 河南省人民醫院連線北京專家救治危重症患者
    河南省人民醫院連線北京專家救治危重症患者本報訊 (記者馮金燦)2月20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邀請解放軍總醫院、北京阜外醫院專家對該院隔離病區內幾位複雜、疑難且病情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進行會診。幾位危重症患者中,有一位87歲老人,幾天前從基層醫院轉到省人民醫院,除了確診新冠肺炎,還有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等諸多問題。由於基礎疾病多、身體條件差,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合併心衰,又出現了肺栓塞,情況緊急、病情危重。
  • 為什麼說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有一種危重的表現是馬尾症候群?
    為什麼說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有一種危重的表現是馬尾症候群? 很多人對腰椎間盤突出症都有一種誤會,認為我腰疼,是不是就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其實腰痛只是一種常見的症狀,而不是一種病。但腰椎間盤突出症並不是簡單的腰痛,而是因為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根所表現的一種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