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裡的老八為何不被康熙所喜呢?關鍵在於他母親的身世

2020-12-12 騰訊網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九子奪嫡裡的老八為何不被康熙所喜呢?關鍵在於他母親的身世。

九子奪嫡是發生在康熙末年的一場皇權鬥爭,參與者是康熙的九個兒子(一共是24個)。而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這九子當中的明面實力最強的老八——愛新覺羅·允禩(,其實他本命是胤禩,但因為爭權失敗被雍正改為允)。

允禩(後面稱老八)在九子奪嫡當中明面上的實力最強,因此時人都稱他們為「八爺黨」,這個「八爺黨」裡包括老八、老九、老十和老十四四人,而他們的對手是「四爺黨」也就是老四雍正和老十三。筆者以前的文章裡提過,這兩個針鋒相對的組織裡「四爺黨」因為深得皇恩且手握兵權,因此從來都不擔心來自「八爺黨」的攻擊(老八的陣營裡雖然人多但沒有兵權,身邊都是一些文官)

康熙死後,老四雍正順利繼位,沒多久他就痛下殺手,將那些曾經跟他爭權奪利的哥哥弟弟們全部收拾,而老八也不例外。根據史料記載,雍正繼位初年因為擔心八爺黨明裡暗裡跟他不對付,就先是給他封親王,但沒多久便找了四十多條罪狀將老八一抹到底,而後圈禁在宗人府,僅僅三個月老八就在宗人府裡病逝(傳聞是被毒死)。

上面提到的是老八的失敗及下場,但各位朋友知道老八等人為什麼失敗嗎?(別忘了,和平年代可是文官比武官有用

老八的失敗,現在的很多學者都說是因為他們有內鬥(老八跟老十四都想當皇帝),而且沒兵權,但筆者有一個不同的見解,那就是後面發生的這一切,其實都是因為康熙生命的最後時刻是向著老四雍正的,不然各位以為康熙帝這種人精皇帝會對染指兵權的兒子沒有戒心?到這兒可能又有朋友問,那康熙到底為什麼要選擇只有兩個人的「四爺黨」而不選擇四個人的「八爺黨」呢?

說到這兒,我們今天的正文開始了,那就是老八為什麼不被康熙所喜呢?

我們都知道古代是很講究出身的,這點有尤其體現在皇家,九子奪嫡當中老二是最先被封為太子的,而且被廢了3次(說明他被立了3次,就只因為他的母親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名臣索尼的親孫女),這足以說明母系勢力對皇帝的影響有多大。各位朋友可能有所不知,這老四雍正的生母是大名鼎鼎的孝恭仁皇后,養母是孝懿仁皇后,而老八的生母則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兒——良妃(雖然屬於正黃旗,但卻出身於辛者庫,即專門服務皇室宗親的下人組織,可見差距有多大)。

良妃的父親是辛者庫的老大,但儘管如此還是不能改變良妃卑微的出身,良妃首次入宮時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宮女。而且在良妃也是康熙前中期時資歷最淺,生兒子最晚的一位妃嬪。根據記載,良妃應該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出身辛者庫的妃嬪(連姓氏也沒能留下)。

其實我們看到這兒不難猜想,當時的良妃儘管生了皇子,但如果此生沒有意外,她的兒子跟她都只能是康熙後宮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不過良妃在當時雖然很不受康熙的喜愛(史料記載良妃受封妃位之後,還經常被剋扣供給甚至不給她應有的奴僕),但是她卻背後有人,是誰呢?就是前文提到的雍正養母——孝懿仁皇后(後面改成孝皇后)。

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一共四位),也是第一位鈕鈷祿氏皇后,同時還是清朝最後一位居住在坤寧宮的皇后(早先為皇后居所,後來改為清朝祭祀用的居所)。在位雖然只有一年,但這並不影響她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康熙對它她的評價非常高)。

早先的良妃還未被封為妃嬪的時候就一直是孝皇后(那會兒還是皇貴妃)身邊的丫鬟,而根據良妃和的生卒年推斷,良妃那會兒並未被封為妃嬪應該還是孝皇后的丫鬟。因此我們不難推斷,康熙之所以會寵信一個下人之女,完全是因為孝皇后的推波助瀾,因為在古代後宮爭鬥非常殘忍,孝皇后雖然得寵,但是難保不會被人陷害,因此有一個幫手自然是最好的。

綜上所述,老八之所以失敗,除了不被康熙所喜和那個所謂斃鷹事件外,還和他的出身有很大關係。他的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宮女,甚至還是一個下人出身,而雍正等人的生母都是正宗的皇后或皇貴妃,那在同等情況下,康熙又為什麼要選擇他來繼承大統呢?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雍正帝》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康熙大帝將至,皇位繼承本是老八的,最後為何四阿哥獲勝了
    清朝皇位,皇帝也是最驚險的一個朝代,每一位皇帝的傳位繼承都有一場風雨,在《雍正王朝》最驚險的一段,就是康熙大帝將至,九子奪嫡鬧來已久,康熙帝也是大傷腦筋,想把皇位傳給四阿哥,十四阿哥又比較擅長治理,為人不錯。看到自己的大壽之日不多,召集皇子們到床前,撐著一口氣說:「傳位四阿哥,」說完就昏迷了。
  • 雍正為何留下老十性命呢,康熙的評價是個關鍵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之中,八爺黨可以說是陣容最豪華的一派,有著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共四位阿哥,更是擁有很多大臣的支持,可以說是最為強大的奪嫡陣容。但正所謂樹大招風,最強大的奪嫡陣容如果獲得不了最後勝利的話,那麼往往結果最慘。
  • 康熙九子為何要爭權奪位,為何不做遊手好閒的閒王
    我相信你聽說過康熙末年的「九子奪位」,我們對這一事件的前因後果和具體過程都非常清楚。所以,今天我們就不談這些我們都知道的事情。我們只想談談為什麼康熙九子不能做閒散的王子,而不是為王位而戰。在正文開始之前,作者簡要介紹了康熙和他的九個兒子。
  • 九子奪嫡,勝出的為何是悶不作聲的四阿哥?難道對遺詔動了手腳?
    九子奪嫡,勝出的為何是悶不作聲的四阿哥?難道對遺詔動了手腳?在康熙晚年間,曾發生過一樁重大事件,那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顧名思義就是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儲位,當時整個事件不僅在各個皇子中展開,還牽連到了整個朝廷,大臣們都參與其中,鬧得是烏煙瘴氣,不得安寧,互相勾結黨派,皇子們不顧手足互相殘殺,但熟知歷史的我們都知道,最終勝出的是平日裡處事低調且不吭不哈的四阿哥,傳言是篡改了遺詔,到底如何,我們來分析一下。
  • 康熙時期,為何會發生「九子奪嫡」?安安穩穩做個王爺不好嗎?
    只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相比於歷史上其他爭儲事件無疑更加精彩、更加殘忍些,而且歷史上僅此一例。因此「九子奪嫡」便成了很多歷史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那麼,這裡很多人就會問,康熙的那些兒子安安穩穩地做個王爺不好嗎?非要冒那麼大的風險去趟這趟渾水。其實,這只是我們後來人的想法,如果把你放在那個時代,生在帝王家,我想你一樣不會也放棄對那個「權力的寶座」的爭奪。
  • 九子奪嫡:因為兩隻死鷹,八阿哥胤禩就當不成皇帝?和死鷹沒關係
    但是在康熙晚年,康熙要考慮繼承皇位之事,但子嗣眾多,所以掀起了」九子奪嫡「的事件,此事件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激烈的皇儲爭奪戰。八阿哥胤禩的母親身份卑微,所以並沒有得到康熙帝的過多寵愛,所以八阿哥並沒有先天優勢,好在他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年少時就在眾阿哥之中脫穎而出。而且八阿哥風度翩翩,具有紳士風範,擁有禮賢下士的品質,所以在九子奪嫡中,康熙帝最看好八阿哥胤禩。相比於四阿哥,他冷心冷麵,善於隱忍,心思深沉,把自己的狼子野心藏匿得很好。
  •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晚期,皇子們為奪帝位,相互內鬥的宮廷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分為二派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 康熙皇帝最長壽的兒子是誰?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是清初最慘烈的一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獲得勝利為結局。而胤禛曾經的對手們,大多被流放處死,只有個別的存活下來。而康熙有一位兒子,卻在儲君之位面前,選擇淡然處之,最終長壽七十八歲。
  • 九王奪嫡中為何老八自尋死路,送給康熙兩隻死鷹?胤禩:欲加之罪
    那麼,向來工於心計的胤禩為何要自毀長城,令親痛仇快呢?筆者認為此事絕不可能是胤禩所為,原因有以下三點。一、這與胤禩平日素來的行事風格不符胤禩因為母親是辛者庫包衣奴才出身,在「子以母貴」的宮廷生活裡自小便低人一等,不料這反而激起了他的鬥志,誓要超過這些出身華貴的兄弟們。
  • 康熙為何不制止「九子奪嫡」?不是不想而是不能,這是祖宗的規矩
    除了平定三藩之外,他對大小準噶爾以及南疆的控制,將清朝管轄的疆域推到了歷史的高峰。但即便是如此文治武功的康熙皇帝,在自己的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還是留下了遺憾,「九子奪嫡」正是在康熙時期發生的。雖然曹操後來選定了曹丕為繼承人,但曹植一直為曹丕所忌憚,不得不寫出《七步詩》來打動曹丕,才獲得了一條生路。而清朝之前的明朝,明成祖朱棣更是直接幹掉了他的侄子朱允炆,登上了寶座。
  • 康熙的兒子,因一女人未參與九子奪嫡,結果活到77歲
    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概就是清朝的九子奪嫡了。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了爭奪繼承權,私下拉幫結派,暗地陷害兄弟,明面瞞天過海,呈現了好一出大戲。最終皇四子胤禛取得勝利,成為雍正皇帝,他即位後,對自己的兄弟進行打壓,並開始清算自己的最大對手「八爺黨」。
  • 九子奪嫡中被收拾的七位阿哥,都活到乾隆年間誰最不可能被釋放?
    縱觀中國古代史,九子奪嫡可謂在殘酷的奪嫡之爭中獨具一格,它的殘酷沒有體現於明面上的刀光劍影,還有兄弟之間的兵戎相見等等。 而是在於參與奪嫡的九位阿哥,除卻勝利者雍正帝胤禛,還有雍正帝派系的老十三胤祥,其他七位阿哥的下場都很是悽涼,或是圈禁或是拘禁或是幽禁。 大阿哥和二阿哥(廢太子胤礽)在康熙年間,因為奪嫡,前者是被削爵囚禁至死,後者被兩廢太子以後,被幽禁於紫禁城鹹安宮至死。
  • 康熙的「神操作」,就此導致九子奪嫡中皇子間勢力分布格局的形成
    歷史上的康熙朝晚年,眾位康熙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出異常激烈的「九子奪嫡」大戲。最終,康熙的皇四子胤禛成為了勝利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在康熙皇帝去世後,順利登上了皇位,這便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四皇子的逆襲,依靠的究竟是什麼?
    細數歷朝歷代的奪位之爭,最令人心驚肉跳的,莫過於在清朝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那么九子奪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康熙12年,以吳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為首的藩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起兵叛亂。從康熙登基以來,就想盡辦法要削藩。各地藩王內心惶恐不安,最終引發了這場動亂。
  • 在眾兄弟當中為何這麼豪橫?他到底什麼背景?
    有這麼一句話,每一個優秀的程式設計師都是雍正皇帝,為什麼呢?因為雍正皇帝是幹掉八阿哥(bug)的人,聽了這個諧音梗,王建國會不會生氣呢?康熙晚期九子奪嫡,這位人稱八賢王的八阿哥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他的身邊有哼哈二將,其中之一,就是康熙爺的第十個兒子,十阿哥胤?!
  • 康熙晚年立儲風波中,馬齊並沒有推舉八阿哥胤禩,為何受到嚴懲?
    康熙在晚年時,最頭疼的是九位皇子的奪嫡之爭。在九子奪嫡中,八阿哥胤禩的勢力最大,奪嫡之心也最為明顯。八阿哥胤禩的第一對手是四阿哥胤禛,第二對手是太子胤礽。從九個阿哥中,太子是皇位唯一的預備繼承人,老八要想當上皇帝,必須得讓胤礽失去太子之位,唯有這樣,他才有機會當上皇帝。胤礽第一次被廢太子之位,與老八有著直接關係。為何這麼說?太子的調兵手諭,是十四阿哥給老八的,老八讓人去嫁禍太子。
  • 九子奪嫡,為何最後的贏家是他
    上部叫君臨天下之九子奪嫡,下部叫君臨天下之血濺太和殿。這部劇非常經典,以前讀書上學的時候,每當寒暑假的時期,總能在黑白電視機上看到。我自己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的確是很經典。這部劇裡有幾個比較出名的演員。比如飾演雍正皇帝的江華,飾演前期輔佐雍正爭奪帝位的湯鎮業,古裝劇熟面孔甄志強,扮演年羹堯年大將軍的徐錦江等等。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康熙帝雖然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人難免一死,康熙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駕崩,儲位又該落於誰手。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 「九子奪嫡」弄的皇子下場很慘,為什麼他們不無憂無慮當個王爺?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是生育能力最強的皇帝,他共育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這樣的成績放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箇中翹楚。不幸的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讓其晚年頗為不幸,最後的繼承人,在後世也是飽受爭議。那麼這麼多皇子,就不能安心做個富貴閒人嗎?
  • 康熙朝「九子奪嫡」的時候,甄嬛、若曦、晴川都在幹什麼?
    「九子奪嫡」,發生於康熙皇帝諸位皇子之間的儲位之爭,其持續時間之長、爭奪手段之毒辣、最後結局之慘烈均為歷史之最。自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九子奪嫡」正式拉開帷幕;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皇四子胤禛登基為帝,成功升級為雍正皇帝;再到雍正皇帝登基後血腥清算昔日奪嫡政敵,圈禁甚至毒殺皇室兄弟;甚至,直到乾隆朝初期的「弘晳逆案」被扼殺後,「九子奪嫡」才算正式結束。 也就是說,歷史上的「九子奪嫡」橫跨三朝、持續3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