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裡閃著清澈的光,藏族小夥子丁真從甘孜走來,成為2020年尾聲時中國社交媒體平臺上的一大焦點,與他相關的微博話題閱讀總量已超10億。有意思的是,丁真的擁躉不僅有中國人,從日韓到歐美,世界各地都有網民注意到了這位如高天淨土般乾淨的少年,「去看看丁真的世界」被列入了許多人疫情後的旅行計劃。
從國內到世界,中國的「超級網紅」絕不止丁真一個。12月7日,博主李子柒上傳的一條視頻在12小時內播放量突破2000萬。去年霜降時採摘的柿子經歷一年有餘的釀藏後開壇,柿子樹下魚湯點醋的圍爐暖意,加上「萬柿如意、好柿連連」的祝福,從數千萬微博粉絲到海外視頻網站上的千萬關注,更吸引網上的舊雨新知欣然下單。
在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看來,丁真與李子柒捲起的流量熱潮,有著相似之處,「他們都有一種超越凡俗物質性、回歸遼遠淳樸民俗文化的一面」。但他們又是不同的,「李子柒以個體代表著『中國』田園生活的優雅;而丁真更像是個連結點,多地的文旅部門和各地網友通過在微博上@丁真,邀他前去做客,形成了少見的線上大聯動」。
從圍觀李子柒到@丁真,如今的「超級網紅」,既是能打動世界的「中國流量」,向外界打開展現中國的又一扇窗;他們也擁有向內輸出的啟迪,展示了更多地區、更多人在注意力經濟中打開全新發展機遇的可能。而這一切,離不開全面小康、數字中國建設所派發的新紅利。
天然去雕飾的民間紅人,為「美好中國」代言
12月初,理塘縣勒通古鎮的喜馬拉雅之聲微博物館,丁真拿起耳機聽馬匹的聲音。這裡,是康巴小夥子未來的工作場所之一。在成為網紅之後,外界跟著丁真的視角認識了他的家鄉。鏡頭所及之處,是牧牛和賽馬的馳騁天堂、詩裡的白月光,也是脫貧之後的鄉村與自由快意的中國少數民族生活。
張頤武說:「丁真的走紅路徑,一方面緊緊遵循與自己家鄉深度結合的軌跡;另一方面,契合了都市中人對於『天然去雕飾』的嚮往。」正是深植於中國各地域文化的風情,追尋到中華文化裡質樸的價值理念,丁真的全網皆知有著偶然中的必然。
有意思的是,在日本,網友們把丁真比作「動漫裡走出的美少年」。而帶著日式風格的評價之外,還有許多與中國網友相同的認知:天真的眼神、美麗的雪域高原、獨特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從中國的網際網路火到海外,這樣的民間紅人,2020年,我們還見識過好幾位。春天時,李子柒在Youtube平臺的訂閱人數突破千萬,「東方美學生活家」是海外粉絲對她的高度概括;夏天,63歲的「阿木爺爺」為小孫子手制木拱橋,10分鐘短視頻在全球的平臺被觀看了超4000萬次;秋季,農家小夥子劉世超分享的烤紅薯視頻,勾起了全球網友對兒時的溫暖回憶:從鄉村火烤的麵包片到祖母的爆米花,包羅東西;再到初冬時節,丁真的鮮活成了人們在初雪時候所喜聞樂見的形象。
一年四季,中國的民間網紅圈粉世界。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任孟山從流動的案例中找到規律:「這些民間紅人與他們的短視頻,既蘊藏了中國哲學與價值觀,同時以一種接近於日常的狀態、具有普適性的情感共鳴,為『美好中國』在國際傳播領域生動代言。」
丁真的A面關乎中國四川美景、中國藏族文化;李子柒的A面,釀酒、烹茶、蜀繡等無不是美麗中國鄉村與中華優秀傳統技藝的相得益彰;「阿木爺爺」令人驚嘆的A面,是精巧木工玩具背後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術核心——榫卯技術;劉世超所展示的A面,則是當代中國最普遍的煙火人生。而翻看這些民間紅人連結世界的B面,對純淨自然的嚮往、對天然美食的青睞、對勤勞質樸的讚賞、對人間真情的感懷……人類共通的真善美追求中,李子柒抑或丁真,都是世界看見的當代中國一景。
消弭了數字鴻溝,不同人群都能擁抱「嚮往的生活」
「丁真火了,我們村也有希望了。」理塘縣漢戈村37歲的駐村書記文雪松這些天也走到了大眾眼前。網友們關注的,不僅是他手裡捧著的黑青稞曲奇餅乾,還有這名扶貧幹部的滿頭白髮。現在,丁真成了家鄉的旅遊形象大使,不為人熟識的甘孜理塘成了全國網民關注的脫貧奔小康的前沿,文雪松此前通過「理塘融媒」推出的直播帶貨、微店銷售等致富經也由此得到了更多人支持。
上海政法大學教授章友德認為,丁真現象不僅僅是一個文化符號、旅遊形象,其背後可以讀解出許多新時代新氣象。「比如『甜野男孩』折射出大眾對綠水青山、暢意生活的嚮往;比如全國許多地方的文旅官方帳號紛紛在微博上@丁真,折射出政府職能部門在借力借勢參與傳播、引領導向的工作理念;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通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們看到了數字中國帶來的蓬勃生機。」
丁真之於理塘,確乎一次機遇,但理塘不打「無準備之仗」,當地的新基建早在丁真爆紅之前就穩步推進。得益於此,今年春天,理塘的政務融媒在微店上架了當地特色產品,文雪松的帶貨短視頻也在抖音上引起了關注,被村民們稱為「抖音書記」。截至今年5月,這位基層扶貧幹部參與的五場直播共銷售出3800多盒產品。而且,那幾次直播讓漢戈村的產品銷路進一步打開,縣城的各大商超、愛心扶貧超市都積極訂購他們的產品。
經由短視頻傳播,一個康巴小夥因為他的與眾不同成為了網際網路熱度的新入口,進而演變為一個地方的文化符號,轉化成在線經濟的新發展要素。而各個地方@丁真的過程,更是一次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人群之間消弭數字鴻溝的案例示範。章友德說:「『丁真現象』之所以動人,審美是表徵。在數字鄉村建設中,更多地區、更多人擁有了新的發展機遇、發展空間,人人都能在全面小康、數字中國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才是全網狂歡的真諦。」
本報首席記者 王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