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馬而來的陌上少年,
頭髮黝黑,眼神清澄,
笑容甜野得讓人心動,
一夜之間引來上億流量,
也遭到20多個省份的哄搶,
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連續劇……
1.
白馬少年
在這個日漸寒冷的冬日,一個叫丁真的少年,火了。
他火得如此強勁,如此動人,如此玄幻,堪稱現實版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如今,你打開任何一個社交平臺,輸入「丁真」兩個字,都能看到這位康巴藏族少年獨一無二又清澄明亮的笑容。
和他的笑容一起映入眼帘的,還有他極具民族特色的裝扮,他黝黑的頭髮潔白的牙齒,他騎著白馬在川西高原上疾馳的颯爽挺拔。
抑或還有,他站在古色古香的倉央嘉措微型博物館裡,猶如300多年前那位多情活佛,穿越時光,悄然復活。
巍峨的雪山,遼闊的高原,騎馬的少年,甜野的容顏,神秘的土地,自由的靈魂……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困頓在疫情中國裡,看多了熱鬧浮躁的娛樂綜藝中,那些奶油精緻且千篇一律的流量面孔而倍感枯燥無味的都市網民們,頓時兩眼放光,大腿一拍,一個激靈:
唉呀媽呀,這小夥兒,也太好看太不一樣了吧。
那麼,丁真是怎麼火起來的呢?
2.
甜野笑容
丁真的走紅,源自一場美麗的意外。
攝影師胡波去藏區尋找「世界高城的微笑」,在四川甘孜理塘格聶雪山下,碰見了去村口買方便麵的牧馬放牛的康巴少年丁真。
胡波本來想拍丁真的弟弟尼瑪平措,結果皮膚黝黑、頭髮油亮、眼眸清澄的丁真,對著鏡頭綻放出了羞澀又狂野的笑容。
誤打誤撞中,胡波把拍攝丁真的這段不足10秒的視頻,上傳到社交平臺上。
令誰都沒有想到的是,一夜之間,康巴美少年丁真,瞬間引來觀看上億的流量。
網際網路上,才情側漏的網友們,甚至專門為他創造一個萌寵與狂野兼備的名詞:
甜野男孩。
又何嘗不是以反向暱稱,表達了長久以來人們對資本和流量樂於打造的那些喪失陽剛之氣、看不出男女的奶油小生的抗議?!
這是丁真瞬間火爆全網的心理土壤:
他出生於山脈褶皺處的川西高原,他代表著底層少年的粗糙人生,他發自內心的靦腆純真的笑容,更符合這個多災多難又堅韌不屈的民族集體性格裡,對陽剛少年的期許。
這也是丁真火起來的一個原因: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共鳴者得桂冠。
但,在這個網紅頻出的年代,一個在偏僻閉塞的山水間放牧的少年,想要像李子柒那樣持續火下去,要麼引進資本的加入,團隊化運營,要麼投入國家的懷抱,得到體制的庇護。
丁真,要走哪條路?
3.
仙鶴翅膀
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是全國海拔最高、氣候最惡劣、條件最艱苦但景色也最秀美的縣份之一。
這裡海拔4014米,以丘狀高原和山原地貌為主,在2020年剛剛脫掉貧困縣的帽子。
農牧和旅遊,是這裡百姓的謀生之路。
農牧依靠高原山川,而旅遊必須打歷史名人牌。
在丁真爆火之前,理塘縣文旅之路的IP是倉央嘉措。
這位六世達賴喇嘛,也是民歌詩人,最撩撥人心的,是他那一首首扣人心弦又意境悠遠的情詩。
「天空的仙鶴借我一雙潔白的翅膀,我不往遠處飛,只到理塘就回。」
在《潔白的仙鶴》裡,活佛這樣寫道。
真相是,他一生未曾到過理塘,但這並不妨礙理塘大街小巷到處是以倉央嘉措命名的文旅場所和商業門面
這好像也不難理解:
為了發展,為了致富,為了推銷腳下這片故土,全國各地的父母官們,不都是這樣操作的嗎?
別說倉央嘉措這樣佛光閃閃、才情滿滿的人,有些地方甚至為了旅遊和發展,不惜搶註歷史漢奸和文化小丑故居。
貧困地區的發展,更需要流量和名氣的加持。
所以,丁真一夜爆紅後,網紅經濟成績不菲的四川當地決策者,當即決定將其打造成甘孜理塘的另一個「倉央嘉措」:
理塘縣國資委下屬國有企業——理塘文旅公司,馬上和丁真籤約,是五險一金齊全、月薪3500元的正式職工。
策馬奔騰的流量網紅,一夜之間被打造成代言家鄉的地方名片。
這是四川文旅部門的英明決策,也是白馬少年丁真的個人選擇。
據說,丁真火爆全網後,國內頂級娛樂、網紅公司,曾向他伸出橄欖枝,試圖以現象級網紅的標準,將他打造成另一個李子柒,或楊超越。
但丁真和他的父母,最終決定讓丁真留在家鄉:
「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還是最愛我的家鄉,我想這樣待在我自己的世界裡。」
紀錄片《丁真的世界》中,一身藏袍的丁真,用不太流利的漢語,這樣解釋。
這是最好的路嗎?
沒有人能站在現在洞見未來。
但這條路,對於從未走出過理塘,以最美笑容紅遍全網的丁真來說,或許是最穩妥的路。
這條路裡,也藏著他的家人、他的家鄉,在流量和本性之間,給予一個少年的保護——
4.
山川父母
丁真的火,火在盛世笑容,火在率真原始,火在自由純粹。
這是一種沒法量化的「火」。
它不像是一篇爆文,可以靠持久的文字輸入;也不像李子柒那樣的視頻,靠四時五穀的精心拍攝;更不像李佳琦和薇婭的直播,靠個人魅力和平臺窗口。
它是一種虛無縹緲又質樸美好的印象。
它表達的是一種抽象的感覺,抑或是某種原生態的內核精神。
「小縣城紅一次,不容易,但丁真暫拒一切綜藝邀請。」理塘文旅公司總經理,對澎湃新聞記者解釋,「擔心過度消費會毀了孩子。」
但另一個新聞提示:
丁真火爆後,四川甘孜機票預訂一夜增長超5成。
丁真效應,讓四川甘孜當即採取冬春旅遊優惠政策略,全州67個A級景區實行門票全免政策。
丁真,也在各個社交平臺上開始給家鄉站臺。
糾結,是流量洪流中的丁真和家鄉的共同狀態:
肯定要借這波流量帶來發展的紅利,又怕一著不慎,得罪苛責的輿論。
好在,當地政府和籤約公司另闢蹊徑:
培養丁真,就是推介理塘。
在專門老師的教育下,丁真開始認漢字,學說普通話,學習藏傳佛教的經文,用培育保護他身上原始而天真的那部分慧根。
聞訊,全國各地的網友,給丁真就職的單位,寄去了百餘件快遞,其中大部分都是書籍。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忘初心,做你自己。
這是全國網友對丁真的呵護,也是丁真父母真實的期望。
丁真的家,位於四川甘孜藏區的小村,只能靠養犛牛、打酥油、挖蟲草、採松茸、撿菌子為生。
丁真家裡養了90多頭犛牛,在村裡也算富裕的人家。
丁真爆紅後,他在村裡當了15年會計的父親,和籤約的文旅公司進行多次溝通。得知兒子能給村裡和縣裡帶來更多遊客和收入,會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後,父親才鄭重地選擇了同意。
這是一個生活在大山深處,卻極具家國情懷的基層幹部父親的選擇。
而丁真的媽媽,最擔心的,是丁真沒有怎麼讀過書,要到縣城上班,是否應付得了。
相比把流量最大化的某些父母,一輩子都活在高原雪山下的丁真爸媽,最大心願依然是兒子本身的成長和幸福。
這從另一個視角,解釋了丁真緣何成為丁真的緣由:
和山川牛群為伴的父母,有著高山大地般的淳樸和信念,也滋養了少年一塵不染的心。
只是,即便如此,一旦來到網絡中央,丁真就沒法躲開流量的裹挾。
5.
流量利劍
丁真爆紅網絡後,由於「康巴」、「藏族」、「高原」、「犛牛」、「藏袍」這樣的元素,讓很多網友也誤以為丁真的家鄉在西藏。
加上,丁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到最想去的地方「是拉薩」,因為那是父母最想去朝聖的地方,引發了西藏和四川兩地官微的不斷掐架和搶人大戰。
西藏和四川搶人
為此,丁真不得不親自澄清:
家在四川。
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其他各省文旅官博,也紛紛邀請丁真為自己家鄉代言。
陝西省文旅廳,甚至在2000多尊兵馬俑中,找到了和丁真長得最像的兵馬俑,@丁真為陝西代言。
而實在找不到共同點的湖北,竟然說:
發現熱乾麵的顏色,和丁真的膚色很像
於是乎,才情和熱情被疫情壓抑的全國各省,都開始瘋狂P圖丁真,為自己的家鄉代言。
來來來,看看有沒有你們的家鄉
——「我的家真的在四川,不要P圖了。」
這一出熱鬧的連續劇背後,是其他兄弟省份,對網紅經濟不斷崛起的四川省的羨慕嫉妒恨,也是疫情時代經濟低迷的現狀下,中國各地都另闢蹊徑推銷自己,尋找出路的真實寫照。
抑或還有,被醜聞、慘案、謠言、惡意折磨太久的中國網民,被丁真純真的笑容激活的,那輕鬆幽默又渴求認同的溫暖內心。
感謝丁真,是他的存在,讓我們感受到這個壓抑冬天的美好。
也願這份美好,不要喪失分寸感,傷害到丁真身上那些珍貴而稀缺的特質。
只是,熱搜和流量轉瞬即逝,生活和未來尚且漫長。
一時紅容易,一直紅很難。
2020年最美的康巴漢子丁真,帶給我們哪些思考和追問?
6.
荊棘王冠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動人的笑容千裡挑一。
網際網路的奇妙和殘酷,都在於流量為王:
你戴上王冠時,可以一呼百應。你摘下王冠後,就會無人問津。
20歲的丁真,沒有怎麼讀過書,在格聶雪山下,和高原,和湖水,和情歌,和朋友,和犛牛,和鄉鄰為伴。
他身上沒被汙染的原始和美好,是他走紅的特質、成名的根本,也是他來到網際網路中央後,最易弄丟和破損的部分。
從某種程度上說,魚龍混雜的網際網路,恰是反原始反純粹的。
它就像一把雙刃劍,讓所有靠它為生的人們,遊走在鮮花和鮮血、掌聲與惡意的兩極:
欲摘鮮花必遇荊棘,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這是它自身無法克服的兩面性。
對於丁真來說:
紅,只是開始,如何繼續紅,才是難題。
因為加盟國企,變成了國家的人,為家鄉代言,這固然給牧牛少年一個安穩的未來,某種程度也給他戴上了體制的鐐銬。
從此後,丁真說什麼,做什麼,都需要官方的授意。
這是他為家鄉代言的必然代價,不知少年是否清晰意識到,這是有別於策馬揚鞭、自由奔波的另一種不同路。
但不管怎樣,一直渴望大美四川和更多人相遇的四川決策者,在打造網紅經濟上別具一格的策略,依然值得全國其他省份學習。
對於一直疾馳在高原雪山下的甜野少年丁真,有了國家的保護和培育,也能從自己的世界裡,走向更遼闊的世界,做出比放牧和唱情歌,更有意義的事情。
不管怎樣,這都是充滿魔幻和傳奇的幸事。
感謝網際網路時代,一夜之間改變一個少年的命運。
更願那些沒有意外走紅的少年,也能在山水、父母和政策的庇護裡,走出愚昧和偏見,迎來春華和秋實。
畢竟,一個人的爆紅是幸運,而一群人的改命才是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