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0萬年前的神秘巨卵,它並非屬於恐龍,考古學家已著手研究

2020-12-18 三體使者

提到南極大陸,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一個詞都是「神秘」,一直到19世紀20年代,南極大陸才第一次被人類發現,後來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來自世界各地的探險家從不同的方向都不斷發現了南極大陸,最終,人類才對南極大陸有了詳細的了解,南極表面95%以上的面積都被厚厚的冰雪所覆蓋,多年來各國的科研人員在南極大陸上也不斷有新的發現傳來。

困擾科學家多年的奇怪化石

在2011年,科學家們在南極考察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看起來好像是一個被壓扁了的橄欖球一般的巨大化石,當時科學家們將它放在了智利的國家博物館中,雖然一直都想要搞清楚它是什麼,卻一直沒有頭緒。

在2018年,一名科學家在參觀這個奇怪化石的時候,認為它會不會是一個「雞蛋」?當時很多人都嘲笑這名科學家,因為這個化石的長度約為28釐米,高度也有18釐米,這代表著產下它的動物體型一定很大,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可以匹配的那麼大的「雞」。

不過這個說法也給了科學家們新的思路,根據《法新社》6月18日的報導,日前,科學家們終於揭開了這個奇怪化石的真相,它是一枚軟殼蛋,誕生的時間大約為6800萬年前,它裡面的動物幼仔已經破殼而出了,自留下來這個軟殼,因為南極一直都不曾有人居住,也沒有被破壞,所以在白堊紀的地層中保存完好。

它會是誰的蛋?

既然知道了它是一枚軟殼蛋,不過新的問題也由此產生了,因為科學家們目前還搞不清楚究竟是誰「下了」它,不過根據現有的數據來看,它的主人應該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動物,應該是海蛇或者是蜥蜴。

一開始,也曾經有科學家認為,或許是恐龍產下的這枚軟殼蛋,不過事實上在白堊紀的地層中發現的恐龍蛋都是硬殼的,而且因為它發現在南極,根據考古顯示,生活在南極的恐龍都是「小體格」,它們的身體根本就不允許它們產下這麼巨大的蛋。

目前,科學家們普遍認同的一種看法是,這枚軟殼蛋的主人可能是「mosasaurs」,它是一種兇猛的遠古海洋生物,生活在白堊紀晚期,它們看起來好像是大型的鯊魚,不過卻要比我們已知的鯊魚都要強悍得多。更為重要的是,從軟殼蛋發現的地點、以及誕生的時間等等各方面考證,都與「mosasaurs」有著很多的共同點。

此外,科學家也表示,這枚軟殼蛋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一顆軟殼蛋。即使是目前發現的所有蛋類中大排名,它也可以排在第二位,它只比象鳥的蛋小不點,這是非常驚人的,要知道象鳥可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二大鳥類,它們的體重就超過半噸。

恐龍蛋有多大?

可能很多朋友會好奇,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中,恐龍絕對算得上是龐然大物,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恐龍是地震龍,它的體重可以達到40噸,那麼,為何恐龍蛋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蛋呢?恐龍蛋究竟有多大?

科學家目前發現的恐龍蛋化石,都沒有超過象鳥蛋和這枚軟殼蛋,而且恐龍本身就是一個統稱,在其中包含著很多的物種,有一些小型恐龍產下的恐龍蛋,個頭僅有一枚鴨蛋那麼大,而地震龍的蛋至今卻仍然沒有發現。所以,恐龍蛋目前並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蛋。

那麼,恐龍又是如何產蛋的呢?科學家通過考古發現,恐龍其實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它們甚至還有自己的群體,並且有領導者,還有恐龍是專門負責外出尋找食物的,也有恐龍是負責養育幼仔的。

當繁殖季節到來,恐龍便會為自己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然後在這裡搭建一個巢穴,之後便會產蛋了,而且雄性恐龍也會寸步不離地陪在雌性恐龍的身邊,保護著它和恐龍蛋的安全。等到小恐龍孵化出來後,雌性恐龍和雄性恐龍就會帶著小恐龍返回到自己的「部落」之中,然後一直到小恐龍成年都會陪伴在它的身邊,不過當小恐龍長大了,小恐龍就會離開家去獨立生活,開始自己「闖蕩世界」了。從這一點來看,和人類也有相似之處。

早期的恐龍蛋為何一直沒有發現?

說來也奇怪,一直到今天,科學家們雖然在遠古的地層中發現了很多恐龍蛋,不過卻大部分都是白堊紀時期的,就連侏羅紀時期的恐龍蛋都是鮮少會發現的,這就讓人感到疑惑,既然恐龍蛋是硬殼蛋,為何它們沒有被保存下來呢?

這次在南極發現的這枚軟殼蛋,給了科學家一定的啟發。有科學家提出一種新的觀點,或許是會因為早期的恐龍蛋並不是硬殼的,而是軟殼蛋,所以它才沒有被保存下來。前段時間,美國科學家也在白堊紀早期的地層中發現了原角龍的胚胎,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個猜想。

因為發現的胚胎是沒有發育完全的,這就表示,它們原本存在於蛋殼之中,不過為何在它們的周圍找不到蛋殼?受到南極軟殼蛋的啟發,科學家認為可能是因為這些胚胎一開始是被軟殼蛋包裹的,後來蛋殼破碎掉,它們才無法正常孵化。

類似可以佐證的還有角鼻龍,它們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恐龍,在亞洲、北美洲等多地都很常見,出土的化石也很多,不過卻一直都沒有找到它們的恐龍蛋,難道它們不產蛋嗎?答案當然不是。

科學家認為,或許也是因為角鼻龍是產軟殼蛋的,所以它們的蛋才沒有被保存下來。下一步,科學家們將繼續從這枚南極軟殼蛋出發,希望可以揭開爬行動物蛋類進化的真相,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文獻

《法新社》6月18日文章《我們終於知道了南極巨大的「東西」化石到底是什麼》

《澎湃新聞》6月20日文章《世界最大軟殼蛋研究,來自恐龍滅絕之前》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神秘蛋,距今6800萬年,它「母親」到底是誰?
    這不,科學家們在南極考察的時候,就曾意外發現了一個距離現今6800萬年前的一顆化石,它究竟是什麼呢?背後又隱藏什麼秘密呢?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在2011年的時候,智利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了一塊化石,這塊化石就像一顆洩了氣的足球,關於這塊化石究竟是什麼,科學家們就此著手展開了研究。
  • 6800萬年前矮暴龍和三角龍搏鬥化石將以天價拍賣
    原標題:6800萬年前矮暴龍和三角龍搏鬥化石將以天價拍賣   一具矮暴龍和三角龍的骨骼化石呈現出它們死亡前的殊死戰爭,該骨骼化石完整且保存狀況較好。  恐龍骨骼化石保存狀況較好,體長2.4米的矮暴龍和三角龍因傷口感染死亡。
  • 鼻祖陸龜在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災難中倖存
    最新在法國發現的化石顯示,北半球一種陸龜在66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場大災難中存活了下來。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是那一類型陸龜中最早的鼻祖品種,和現代的烏龜都不一樣。這種烏龜的頭部無法縮進龜殼中,但是它有其它一些特徵躲避危險。比如它的龜殼特別堅硬,脖子、四肢和尾巴上都有硬刺。它是一種和現代烏龜都不一樣的類型。研究顯示,有好幾種烏龜和恐龍並存於中生代(Mesozoic),可是幾乎都在那場摧毀世界上70%生命的大災難中滅絕了。
  • 研究表明,癌症並非近現代疾病,7600萬年前已有恐龍患癌
    然而癌症並非是人類群體特有的疾病,自然動物也可能患上癌症,只不過動物所面臨的致癌風險要比人類低得多。根據報導,今年八月初國外考古團隊發現了第一隻生前患有癌症的恐龍,它就是生活在白堊紀時期的尖角龍。
  • 15張罕見的化石照:雙頭恐龍真的存在?800萬年前烏龜像汽車大
    上面的這隻恐龍長度為98英尺,大約是比薩斜塔的高度的一半,重量是普通大象的10到15倍,人類在它面前有多渺小已經不言而喻了。據稱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這隻看上去很像鱷魚的恐龍生活在距今1.45億年前的白堊紀,雖然和鱷魚很像但是它吃草。
  • 侏羅紀丨那些恐龍並非你想像的那樣!
    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隨著《侏羅紀世界2》的熱映,關於恐龍的熱議又開始了,對於曾經真實世界裡的恐龍,你了解嗎?
  • 你可能從未聽說過的7個神秘的考古發現
    從古代孔洞石到在人類早期的遠親,接下來就讓小編為你介紹,你可能從未聽說過的7個神秘的考古發現。1、孔洞石這具頭骨屬於一名男性,是該物種中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一個。羅百氏傍人生活在大約250萬到100萬年前的歷史中。它的下巴非常大,可以咀嚼根和塊莖等堅硬的植物。但它不是人類的直接祖先,而是一個古老的表親。它們非常適合特殊的飲食,主要是素食。因此,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它可能無法適應現有食物的變化。或者它可能已被特定物種的疾病清除。另一個競爭對手,也就是早期的人屬物種的出現,也可能加速了它走向滅絕的過程。
  • 中國發現亞洲首例暴龍「足跡」,來自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
    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等學者共同完成,論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通報》上。
  • 恐龍滅絕居然是人類一手策劃?所有的人類其實都是外星人?
    恐龍曾經是地球的霸主,統治了地球長達1.6億年之久,滅絕於距今大約6000萬年前。關於恐龍的滅絕一直是考古學家們追求的話題,有人認為是彗星撞擊地球,有人認為是大規模的火山爆發,還有「食物中毒」等說法,近年來,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了一個可怕的結果,恐龍滅絕很可能是人類一手策劃!
  • 加拿大出土神秘恐龍化石,疑似霸王龍家族成員,專家取名死神龍
    根據新華網消息報導,2020年3月2日,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了解到一則驚人的消息,一顆編號為2020MD4的小行星正在朝著地球的方向飛來,速度極快,衛星好不容易才捕捉到它的蹤影。中科院專家認為,若無意外的話,預計5月份,這顆小行星將會與地球擦肩而過,屆時天空可能會出現異象。
  • 在亞洲恐龍的故鄉,考古人員發現一種恐龍,僅脖子就長達16米
    相比起其他種類的動物,人類更願意把恐龍看作是2.2億年前~6500萬年前地球的霸主,不僅是因為它們除了極地地區之外幾乎分布整個地球,還因為它們演化出了許多不同種類。總的來說恐龍也分為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在食肉恐龍中存在體型龐大的種類,也存在體型較小的種類。
  • 30年前考古學家發現已滅絕700年,3300年前的鳥爪,上面還有肌肉
    三十年前,一群考古學家在探索紐西蘭歐文山的洞穴時。他們發現的是一隻保存完好的恐龍般的爪子,仍然附著著肉和肌肉。經過考古研究後發現,這隻神秘的爪子有3300年的歷史,它屬於一種已滅絕,稱為莫阿(moa)的鳥類,這種鳥類大約700至800年前從地球上消失了。
  • 巴西發現新品種恐龍與中國新疆左龍有親緣關係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巴西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伯南布哥聯邦大學和卡裡裡大學的考古學家10日在裡約熱內盧發布了他們最新的考古發現。科學家在巴西東北部的塞阿臘州阿拉裡皮盆地(Araripe Basin)中發現了一新品種恐龍化石,考古學家為其取名為「阿拉塔龍」。
  • 這枚6800萬年前的巨蛋,揭開了答案
    根據《法新社》6月18日的報導,日前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終於揭開了一個發現與10年前的奇怪化石之謎。這個化石最早是在南極被發現,它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巨大的被壓扁了的橄欖球,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終於通過高科技手段,確認了它的身份,原來它是一枚巨大的軟殼蛋,來自於恐龍時期。這枚軟殼蛋的主人是恐龍嗎?
  • 神奇恐龍木乃伊留下7800萬年前最後晚餐!
    神奇恐龍木乃伊留下7800萬年前最後晚餐!提起「木乃伊」,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雄偉的埃及金字塔以及關於法老們的神秘傳說。恐龍的遺體也能變成木乃伊,不信?那今天就給大家介紹最著名的一具恐龍木乃伊「萊昂納多」( Leonardo)。
  • 巴西發現新品種恐龍化石,網友熱議:大陸漂移說的有力證據
    7月11日,巴西考古學家在巴西東北部的塞阿臘州阿拉裡皮盆地中發現了一新品種恐龍化石,取名為「阿拉塔龍」。新聞發出後引起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巴西發現新品種恐龍化石#與中國新疆左龍有親緣關係】巴西考古學家在巴西東北部的塞阿臘州阿拉裡皮盆地中發現了一新品種恐龍化石,取名為「阿拉塔龍」。
  • 它是恐龍中的「活坦克」,霸王龍遇到它基本秒慫,可惜已經滅絕
    在距今2.5億年-6500萬年前的這段時間,我們稱之為「恐龍時代」。在這一時間段,地球上的陸地大部分都是恐龍,那麼恐龍中最強的是哪一種呢?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是「霸王龍」。霸王龍,又名為雷克斯龍,屬於暴龍科,是這個科中體型最大的種類。由於暴龍科是恐龍種類中最為兇猛的,且又是暴龍科最大的恐龍,因此,世界主流的看法都認為霸王龍是恐龍中的霸主。那麼作為霸主的它到底有多厲害呢?
  • 非洲大陸的神秘恐龍,剛果恐龍真的存在嗎?真相又是如何
    早在6500萬年前,恐龍已經消失,可是,自從人類發現恐龍的化石以來,人們對恐龍的好奇和猜測也越來越多。有很多人認為世界上還存在恐龍,只是我們人類一直沒有找到而已。其中,關於剛果恐龍的猜測是最多、最神秘的。
  • 爭議研究:「不可能保存至今」的恐龍DNA被找到了?
    這是一塊軟骨碎片,它的主人是一隻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幼年亞冠龍(Hypacrosaurus,屬於鴨嘴龍科)。但它普通的外表下,可能藏著之前被認為不可能存在的物質——恐龍DNA的降解產物。根據目前公認的理論,遺傳物質不可能保存如此漫長的時期。在生物死後,其體內的DNA就會開始降解。2012年,一項對恐鳥骨骼的研究發現,生物體內遺傳物質的半衰期為521年。
  • 「真恐龍」攻陷東莞!誰能主宰這場神秘大戰?!
    20世紀以來,與恐龍有關的研究迎來一波又一波突破性成果再加上《侏羅紀公園》電影的上映公眾對恐龍的好奇和關注達到空前的高度!但恐龍早已經於6500萬年前滅絕想要再見識它們的霸氣與風採仿佛就是無稽之談但是!顛覆你想像的時刻到了其實,在東莞隱賢山莊隱藏了一群會動會叫的「真恐龍」據說,只有真正的勇士才有膽量踏足於此開啟一段奇幻之旅!這個藏於東莞隱賢山莊的神秘之境就是恐龍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