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攀升!西班牙央行預測該國經濟可能於2024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020-12-15 瀟湘晨報

西班牙央行當地時間11日發布的最新宏觀經濟預測報告顯示,受新冠疫情及相應防控措施影響,西班牙2020年第四季度經濟持續不景氣,增長率預計處於0.6%至—3%之間,較西班牙政府此前的預測更為悲觀。

報告稱,由於一些產業無法在短期內克服疫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西班牙的失業率將繼續攀升。不過,報告同時指出,在最不利的情況下,該國經濟和勞動力市場仍有可能於2024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總臺記者 李耀洋)

(編輯 劉哲)

【來源:央視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日本經濟明年恐難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看世界·駐外首席展望  即將過去的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讓日本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衰退,經濟下滑之劇烈超過美國;展望2021年,日本經濟雖有望繼續緩慢復甦,但恐難以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實際上,在疫情發生之前,日本經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經濟已連續3個季度下滑。受消費稅加稅等因素影響,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內需低迷就成為經濟疲軟的主要拖累因素。  在第三季度的創紀錄經濟回升中,個人消費環比回升5.1%,不過與二季度8.1%的降幅相比,恢復力度明顯不足。  與此同時,內需的另一個支柱設備投資繼續下滑。
  • 宏觀|機構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以上
    疫情暴發前,世界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有許多位於亞洲,這些經濟體很有可能在2021年再次成為經濟增速最快的領頭羊。經歷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後,全球經濟正迎來一個不穩定的新年。有跡象表明,最糟糕的時期可能已經基本過去。進入2021年,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湧現。新冠疫情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角度去發掘經濟增長方式。
  • 調查:英國經濟需超兩年時間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中國日報網 1月15日電(高琳琳) 英國路透社近日的一項調查發現,英國經濟需要超過兩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新冠疫情暴發前的水平,英格蘭銀行預計在2024年之前都將保持利率穩定,避免負借貸成本。英國是目前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政府一直在不斷推進新冠疫苗的接種,但新一輪的封鎖舉措的實施意味著本季度的英國經濟還將萎縮。在1月11日-14日對70多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繼2020年第四季度萎縮2.0%之後,英國經濟本季度的降幅仍將達到1.4%。2020年12月,在新的封鎖舉措宣布之前,有預測顯示英國2021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將出現1.7%的增長。
  • 法國央行稱經濟恢復比預期慢
    三個月前,該機構預測法國經濟在2021年度將增長7.4%。 法國政府的預測稍微不同,認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本年度將收縮11%,來年增長6%。法蘭西銀行假定,到2021年底普及疫苗前疫情延續,在這種情況下法國經濟將在2022年中恢復疫情前水平。 具體說來,在2021年度增長5%之後,2022年度將繼續增長5%,然後在2023年穩定在「常見的」2%左右。 第二波疫情改變了各機構的經濟預測。
  • 海外疫情反彈 預計全球汽車銷量到2023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海外疫情反彈預計全球汽車銷量到2023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我愛電車網我要分享據《福布斯》報導,隨著除中國外全球其他幾大經濟體相繼遭遇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全球汽車行業在短期內以「V」字型反彈恢復到疫前銷量水平的希望越發渺茫。
  • 瑞士央行如期維穩利率,經濟復甦形勢嚴峻,但瑞郎獲一定避險支撐
    瑞郎整體波動不大,但此前瑞士央行表示,經濟風險和前景不確定性對該國兩大金融巨頭瑞銀集團和瑞士信貸的業務帶來挑戰。瑞郎避險需求上升,因全球二次疫情爆發,美國堪憂,但瑞士可能控制良好。瑞士央行利率決議:預計2020年GDP將萎縮6%;預計2021年GDP將增長3.0%,預計2020年失業率為9.3%;瑞典政府預計2021年失業率將達到10.3%,GDP不會很快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新的通脹預期低於3月份,這主要是由於增長前景明顯疲軟和油價下跌。
  • 調查:美國經濟近期繼續放緩 但或會在一年內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騰訊證券12月11日訊,根據外媒對經濟學家的調查,本季度和下一個季度美國經濟增長將持續失去動力,但增長速度將比此前預期的要快,其中大多數人現在預計經濟將在一年內恢復至疫情爆發之前的水平。
  • 歐洲央行加大力度應對經濟不確定性
    在新一輪封鎖措施重創經濟、新冠疫苗剛剛問世、「脫歐」談判懸而未決等因素的影響下,歐洲經濟存在出現「雙底」的可能。由於不確定性仍很高,歐洲央行決策者10日決定擴大疫情應急貸款規模,以應對經濟面臨的挑戰,降低經濟進一步下行風險。分析人士認為,鑑於歐洲央行政策空間在縮小,更多財政刺激計劃應儘快接力。
  • 報告顯示:我國農業經濟持續向好 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020年三季度中經農業經濟景氣指數報告顯示——農業經濟持續向好 農民收入增長穩定  2020年三季度,在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積極作用下,我國農業經濟持續向好,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種植結構持續優化,生豬產能持續恢復,農業投資快速增長,農產品貿易持續改善
  • 受疫情影響,2020年西班牙經濟大衰退!
    在今年六月份,歐洲央行就稱今年歐元區的情況對比往年會萎縮8.7%左右。西班牙銀行也在今年6月,預測2020年西班牙的經濟可能會萎縮9%-11.6%,因新冠疫情對依靠旅遊業的西班牙所造成的衝擊更甚於其他歐洲國家。
  • 土耳其裡拉貶值至最低水平 疫情危機不減 投行紛紛上調...
    土耳其裡拉貶值至最低水平 疫情危機不減 投行紛紛上調金價預期   眼下美國出臺經濟刺激計劃的最後期限臨近,一度促使黃金的漲勢,現貨黃金
  • 調查:英國經濟仍需兩年才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中新網12月2日電 據路透社2日報導,日前,路透社一項面向60位經濟學家的調查發現,英國經濟將在四季度出現萎縮,而國內生產總值(GDP)至少需要兩年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之前的水平。據報導,隨著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席捲歐洲,英國再次對經濟活動施加了嚴格的限制。從11月5日開始,全國進入第二次封鎖限制階段,商店、酒店等被迫關閉。此次調查發現,英國四季度GDP很可能因此萎縮2.7%。另外,在英國二季度經濟經歷了歷史性的19.8%收縮之後,預計2020年經濟將萎縮11.2%,2021年將增長5.3%。
  • 英國央行:如未能達成脫歐協議,英鎊匯率可能會下跌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致同意維持基準利率在0.1%不變,維持資產購買總規模在8950億英鎊不變。英鎊兌美元短線變動不大,但在決議公布前剛上破1.36關口。委員會設想資產購買速度最初可能會保持在當前水平左右,並在以後靈活放緩購買速度,同時同意將中小企業定期融資機制延長6個月。英國央行強調,如果歐盟貿易談判未能達成協議,英鎊匯率可能會下跌,而且相對於11月報告中的預測,CPI通脹可能會更高,GDP增長可能會更弱,預計明年春季CPI通脹率將大幅上升至目標水平。不過,在通脹方面取得良好進展的證據出現之前,英國央行不會收緊貨幣政策。
  • 歐洲央行宣布繼續支持歐元區經濟
    【歐洲時報來米編譯】法新社12月10日報導,歐洲央行(BCE)當日決定,考慮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繼續增加對歐元區的經濟支持,主要通過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以及繼續保持寬鬆融資條件。歐洲央行稱,因疫情持續影響,歐元區復甦緩於預期,通貨膨脹率將遠離其目標至少至2023年。據法蘭克福研究所(l'institution de Francfort)最新預測,歐元區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9%,低於9月份預期的5%。
  • 2020年上半年經濟下行,全球央行降息超200次
    上半年全球各家央行總共降息超過200次,超過2019年全年的降息次數。全球財政刺激創紀錄,總財政刺激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水平。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經濟經歷大蕭條以來的最嚴重危機。金融市場上演過山車行情,美股熔斷,國際油價一夜暴「負」,投資者見證了諸多歷史。
  • 經合組織預測今年巴西經濟將萎縮6%
    中新社聖保羅12月1日電 (記者 莫成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經合組織將巴西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從今年9月的負6.5%上調至負6%。據經合組織預測,2021年巴西經濟將增長2.6%,2022年將增長2.2%。巴西目前不是經合組織成員,但該組織認為巴西是一個重要國家,因此常對其經濟形勢進行分析。報告認為,目前,巴西仍未擺脫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該國各行各業已復工復產,經濟重啟活動正在進一步推進。
  • 渣打丁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明年將升至6.3 短期內央行不會降息
    同時,目前的經濟數據支撐中國經濟增長可達5%-6%的潛在水平,中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條件似乎已經成熟。 基於渣打以及IMF的長期經濟預測,2020年底中國名義GDP總量或將達到美國名義GDP總量的71%,2025年底(「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達到美國GDP總量的89%,並在2030-2035年超過美國。
  • BBC:哪些國家可能最先從疫情中恢復?
    摘要:結合2019年全球經濟韌性指數以及各國防疫舉措,BBC分析認為,丹麥、新加坡、美國、盧安達和紐西蘭將是5個可能最先從疫情中恢復的國家。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展,專家們開始計算,在疫情得到控制後,各國將如何從這場緊急衛生危機中復原。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需要指出的是,在主要國家中,中國採取了最嚴格、最有效的疫情防控手段,並將穩企業保就業作為政策救助的首要目標,因此復工復產進程要遠好於其他國家,目前生產能力已經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而其他國家在疫情失控之後選擇優先救助家庭部門,這導致居民消費恢復的同時生產並未同步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