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胸痛嘔吐,渾身各種難受,但跑遍大醫院,都說沒病……在寧波各大醫院的專科門診,醫生常常會遇到這樣特別的患者。他們的症狀五花八門,病痛真實存在,但再先進的設備都查不出他們身體的問題。在寧波市康寧醫院海曙院區(寧波市心理諮詢治療中心)的心身病區,七成左右的住院患者因此而來。在中心主任張媛媛看來,這些患者有著不為人知的痛苦,要忍受身體的不適,還常常不能被旁人理解,這種很容易被忽視的疾病叫「軀體形式障礙」。只有更多人認識了這種疾病,才能在求醫路上少走彎路。
喝了一杯咖啡後幾個月都心慌無力
這跑遍醫院都沒查出的問題根源還在心裡
每一個軀體形式障礙的患者都有一段曲折的求醫經歷,讓張媛媛主任印象深刻的是一名30歲的女患者小紅(化名)。來心理諮詢治療中心求助之前,小紅幾乎跑遍了寧波的大醫院,隨身帶著厚厚一疊檢查報告。
小紅回憶,自己的病症是從一杯咖啡開始的。幾個月前的一天,她喝了一杯咖啡後突然感覺心慌得厲害,後來咖啡不喝了,這心慌的症狀卻一直留下了。這以後她總是莫名出現心慌胸悶,感覺全身沒有力氣,身體還有酸麻的感覺。小紅去了不少醫院,心內科、神經內科、中醫科住了一圈,做了心臟彩超、24小時動態心電圖以及各種檢查,都沒有問題。明明很難受,但就是查不出病,這讓小紅十分痛苦。時間一長,她發現自己的生活也被打亂了,變得在家愛發脾氣,上班很難集中注意力,有一次一向溫和的她還和領導吵了起來。
在專科醫生指點下,小紅來到寧波市心理諮詢治療中心求助。張媛媛主任判斷小紅是典型的軀體形式障礙患者。但通過交談,張媛媛發現小紅的家庭生活並沒有不如意:她有一個兩歲半的女兒,有感情好也關心她的丈夫,遠在外地的父母大老遠來幫她帶孩子,她自己的工作也比較穩定,同事關係融洽。
難道小紅的病真的只是和一杯咖啡有關?經過反覆深入交談,小紅才敞開心扉。原來,小紅是家裡的長女,從小乖巧聽話,照顧弟妹。從小到大她都努力迎合父母的要求,讓自己做一個好孩子。小紅的母親比較強勢,在家裡佔主導地位。小紅的孩子出生後,她父母大老遠來寧波幫她帶孩子,小紅的母親在教育外孫女的時候照搬教育小紅的那一套,但偏偏外孫女完全不聽,這讓習慣了迎合母親的小紅很為難。有時候她明知道母親對孩子的刻板要求不近人情,比如吃飯不能掉飯粒、玩具不能隨處放等,但也會習慣性地讓女兒順著母親的要求做,但年幼的孩子完全不配合,時間一長,小紅的心結就此產生。
了解到小紅的情況後,張媛媛為她開出了心理治療方案,一方面從家裡的問題著手改變現狀,一方面通過心理治療疏導她的情緒。經過3次心理治療後,小紅滿面春風地來到張媛媛面前:「沒想到心理問題還真的會讓身體不舒服,現在我好多了。」
參加一次葬禮後他成了醫院的常客
不時襲來的瀕死感讓他坐臥不寧
在接受心理治療之前,周先生也不相信一個人的情緒會引起身體如此嚴重的不適。周先生的病要從幾個月前參加朋友的葬禮開始。周先生今年40多歲,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幾個月前一個好朋友因惡性腫瘤英年早逝,參加完葬禮後,周先生就感覺自己耳鳴、頭痛,有一種瀕死的感覺。一想到自己也可能面臨隨時而來的死亡,他頓時感到全身發麻。
這以後,一向身強力壯的周先生發現身體大不如前,一會兒感覺肚子發脹、反酸噯氣,過幾天又覺得心慌不舒服。他開始頻繁出現在各大醫院的專家門診,神經內科、心內科、消化內科、疼痛科都去了,還在消化內科和心內科住了一陣子,都沒發現有什麼嚴重的問題。但那些不適的症狀總是伴隨著他,讓他惶惶不可終日。
又一次求治無果後,在醫生的指點下,他半信半疑地來到了張媛媛主任的診室。經過詳細交談,張媛媛找到了周先生的病因。原來他從小就經歷了太多的死亡和別離:4歲時媽媽因車禍不幸去世;過了幾年繼母又因車禍去世;後來爺爺查出腸癌,還沒出院的時候奶奶又查出了癌症;幾年前周先生的阿姨也查出了癌症。
「成長過程中周先生經歷了太多死亡和別離,之前他的生活和事業都順風順水,這些陰影被埋藏在他的潛意識裡,但這次參加朋友葬禮成為觸發他情緒問題的「扳機」,以往積壓的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都爆發了出來。」張媛媛主任說,由於周先生的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了,她採取了心理治療加藥物治療的方法,藥物治療主要是緩解他的緊張焦慮情緒。經過8次心理治療後,那些症狀終於消失了,周先生如釋重負。
這種疾病女性最多見
臨床表現則五花八門
「臨床上,軀體形式障礙患者的表現五花八門,有感覺嘴巴裡發鹹的,有感覺眼睛閉不上的,有感覺身體裡有一股氣在遊走的,有感覺身上有蟲子在爬、兩條腿粗細不一樣的等等。」張媛媛主任介紹,軀體形式障礙是屬於神經官能症,簡言之,就是因為心理因素引起的身體不適感。這種疾病多見於30歲-60歲的人群,男女比例為1:5,在心身病區,有70%-80%的住院患者都或多或少伴有不同程度的軀體不適感。
怎樣讓軀體形式障礙遠離自己?張媛媛介紹,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規律作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注意勞逸結合,懂得經營自己的生活。一旦因為情緒原因出現身體不適,也不要過度緊張,有時候很快就會過去,如果過分關注,反而會聚焦和放大不適反應。此外如果真的覺得身體不舒服,在綜合醫院排除了其他的器質性疾病後,一定要及時去找心理醫生求助。
記者 孫美星
實習生 李靈珊 胡雨歌
通訊員 李湘蘭
專家介紹
張媛媛
副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醫學碩士,寧波市康寧醫院海曙院區(市心理諮詢治療中心)主任、心身科主任。寧波大學兼職碩士導師,臨床心理科後備學科帶頭人,寧波市領軍拔尖人才,浙江省兒童青少年工作委員會常委;浙江省醫學會心身學會焦慮學組委員,中德認證艾利克森催眠治療師;中國EAP高級執行師;寧波市心理衛生協會理事;寧波市心理衛生協會諮詢師專委會副主委,寧波市健康促進協會理事;寧波市心理援助協會學術委員;寧波市心理危機幹預組骨幹成員;寧波市公安局特聘心理專家;寧波總工會以及寧波市科協專家講師團講師。
擅長青少年學生情緒問題、成人睡眠障礙、抑鬱症、焦慮症以及其他神經症等疾病的診療。專注臨床心理諮詢與治療13年餘,擅長艾利克森催眠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團體心理諮詢與治療等技術。曾多次參與重大危機事件的心理危機幹預工作,組織策劃並實施多家小初高學校、大型企事業單位、公務員、解放軍官兵以及公檢法系統心理健康支持項目百餘場。
專家門診時間
焦慮門診:每周二下午;抑鬱門診:每周三上午
【來源:寧波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