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現代化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

2020-12-27 光明日報

【特別關注】

實現現代化是人類社會走向進步與繁榮的一種進程,是世界各國共同追求的目標。對於當今中國來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道路是一項人類前所未有的新進程。如果說西歐國家實現的現代化,是千萬人口級別的國家案例,美國的現代化是億級人口的經驗,那麼中國實現的現代化將是10億以上人口國家取得的一項偉大成就,它將對世界產生無可估量的影響。

歐洲發達國家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充滿了國家間的矛盾、衝突乃至戰爭。20世紀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兩次世界大戰,都源於信奉強權政治邏輯實現現代化的歐洲國家,以及追尋這一邏輯而「脫亞入歐」的日本。這些國家曾秉持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在全球建立了殖民體系,通過對被直接徵服和統治的民族的壓榨,攫取了全球的資源和財富,為其實現現代化奠定了物質基礎。二戰後實現現代化的美國,則以其利益為基礎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通過對「關貿總協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等全球性經濟機制的掌控,方便地薅取其他國家經濟發展的「羊毛」,以支撐其現代化超級大國的地位。今天的美國仍試圖通過其掌握的制度霸權、金融霸權和網絡霸權,利用其可對世界各地進行快速打擊的軍事力量和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繼續調動世界各種資源為其戰略利益服務。總之,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過程,往往充滿了「血與火」的徵戰和對其他民族的資源掠奪與經濟剝削。在實現了現代化後,仍以其傳統優勢地位和超強霸權實力對世界其他發展中地區進行控制和利用,維持著養尊處優的發達國家優越地位。

歷史進程、文明基礎和社會制度與西方國家有著本質的不同的社會主義中國,能否以一種和平的方式最終實現現代化?答案是肯定的。中國實現的現代化,既是一種過程的和平,也將是一種結果的和平。即中國實現現代化將是一個和平發展的過程,而實現了現代化後的中國更將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必將給世界帶來和平和美好。中國絕不會再重複西方發達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模式。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中國將「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這將是一條和平發展之路。

事實上,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幾十年自強不息的艱苦奮鬥,經歷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過程,使貧窮落後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變。中國今天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這是中國黨和政府持之以恆的正確領導,中國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支撐,中國現代化建設者們一點一滴的積累所鑄就的經濟成果。

目前中國站在了現代化進程的新起點上。「十四五」規劃中從九個方面勾畫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圖景,所依託的都是中國的內生動力和人民自強奮鬥,沒有一項計劃是要對外進行擴張,更沒有以其他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代價來實現自身利益和提升自己實力。可以肯定地說,在未來30年,中國將通過和平發展,完全依靠自身努力來完成現代化的進程。

在現代化過程中,中國將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和平是中國發展的鮮明特徵,更是中國人民的永恆期望。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便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長期以來,中國外交的目標就是為中國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周邊環境,使國家建設能夠在和平的環境中順利進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從未主動挑起與別國的衝突和戰爭,也沒有佔領別國的一寸土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40多年裡,中國一直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沒有一次對外用兵,更沒有陷入任何一場戰爭中。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國為解決地區衝突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力所能及的重要貢獻。中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部隊最多的國家,也是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和會費國。此外中國還參與了世界不少衝突問題的斡旋、調解和多邊解決。中國不僅為自身實現現代化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還為消除紛爭和平息戰亂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現代化過程中,中國將是全球經濟發展的貢獻者。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的最主要貢獻者,世界市場的最主要份額承擔者,世界投資的最重要來源地之一。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目前中國是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進口佔全球比重約為11%。中國的經濟增長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中國曾明確表示歡迎廣大發展中國家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在互利共贏基礎上積極開展深度合作,為世界發展中地區提供了重要的經濟發展機遇。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給世界經濟造成沉重打擊的狀況下,中國向疫情嚴重的國家及時提供醫療物資援助,助力疫情緩解和經濟恢復增長,促進世界經濟的復甦。

在現代化過程中,中國還將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一直堅定奉行多邊主義,以公平正義為要旨、以有效行動為導向,積極支持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各種全球性多邊組織和區域合作機制在處理國際及地區事務中發揮作用。中國順應冷戰結束後國際關係全球化和區域合作一體化大趨勢,參加了戰後建立的各層次各領域的國際多邊合作機制,堅持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毫不動搖支持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中國與周邊國家一道努力推動東亞區域的整合和亞洲國家間各種多邊機制的聯結,倡導亞太區域自貿區建設和亞太共同體建構,參與涵蓋全球的各區間多邊組織相互協調與合作。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將在自身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為維護和完善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發揮正面的作用。

中國實現現代化,拓展人類實現現代化的新途徑,將給世界和平與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與動力。中華民族戰略文化中深嵌著「和為貴」的基因,實現現代化的中國,絕不會稱霸,不會搞擴張,更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中國人民明確認識到:「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實現現代化,伴隨著的將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個現代化的中國,不僅將造福中國人民,也將造福世界人民,將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將為實現良性的全球治理創造良好條件,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作者:蘇浩,系外交學院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它是人類歷史上前所...
    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國情的中國特色,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讓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命力。偉大復興就是偉大奮鬥。
  • 什麼是中國特色的現代化?
    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現代化經歷了從「外源被動型」到「內生自主型」的轉型發展,且發展過程大大壓縮。西方發達國家經過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的順序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兩百多年時間,我國則經歷了一個「並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疊加發展,用幾十年時間迎頭趕上。為什麼這麼迫切?
  • 中國的現代化與中國人民
    站在21世紀的初期回望20世紀的經歷,國人為什麼感激中國共產黨(儘管他還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是一度被打斷的中國現代化之路,中國共產黨團結中國人民又「接」起來了,而且現在態勢良好,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在增強。
  • 突破西方的現代化範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具有巨大的原創性
    如何認識當今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與世界社會主義新態勢?12月5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高峰論壇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召開。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徐威,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權衡出席會議並致辭。「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指導思想,明年中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而言,它意味著一個新的主題的誕生。」
  • 加快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發展
    來自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東部戰區、火箭軍研究院、東華大學等單位的軍地專家代表,圍繞會議主題「以建軍百年奮鬥目標引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加快發展」進行了交流研討。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要內容。
  • 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北京香港澳門上海臺灣已進入第二次現代化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26日在北京發布最新完成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顯示,2017年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處於初等發達國家行列,中國34個省級地區中,北京、香港、澳門、上海、臺灣已進入第二次現代化。
  • 以高質量發展引領治理現代化
    作者:姚蓮芳  2020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武漢期間提出「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充分把握世界城市發展規律,科學認識我國城市發展新趨勢,對武漢這樣的超大城市在引領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方向上提出的戰略課題。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世界意義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融合了物質的現代化、精神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不僅要追求經濟的高質量增長,還致力於社會的全方位進步。這一整體的發展使中國轉向「內涵增長」和「人本邏輯」,使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建設成為人的全面發展、自由發展的前提條件。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邏輯理路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了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在充分認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的基礎上,明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方向,並把「全面」二字寫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議程之中。
  • 張信剛:中國、印度與伊朗的現代化
    近代學者把人類最近500年的文明發展歸功於西歐,並且認為歐洲文明或擴大後包括近世北美洲和大洋洲在內的「西方文明」具有「現代性(Modernity)」。東亞、南亞和西亞的三個古代文明的繼承者在諸多方面均無法與西方文明相抗衡。因此,自19世紀起,波斯、印度和中國都開始或主動或被動地學習西方。中國是一個有獨特社會傳統的,不曾間斷的文明體。
  • 李錄:文明、現代化與中國
    這一系列首先將主要應用Jared Diamond 和Ian Morris 的研究成果,結合部分個人表述和解讀,從中國人的角度,分析人類一萬六千年進化史的計量圖表,闡述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階段,揭示其中的規律,其中重點將集中在現代化的誕生歷史上。之後我將集中討論現代化的本質,中國現代化的道路,預測中國未來,這部分內容更多是我個人的愚見。最終我將落腳於中國現代化對西方的影響,及對人類未來共同命運的探討。
  • 中國現代化,還有兩大關 || 大視野
    1975年1月,周恩來宣讀報告時再次重申了第三屆人大時制定的計劃:「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可以按兩步來設想:第一步,用15年時間,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從1953年到1974年,應該說,中國是有現代化目標的。
  • 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基於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把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習主席推進強國強軍的戰略決心和深遠籌謀。我們要深入領會貫徹《建議》部署要求,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不斷開創強軍事業新局面。
  • 中國邁向2050: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也是全體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質和宗旨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提出「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重要的標誌。
  • 略論葉劍英對國防現代化建設思想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葉劍英先後在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軍事科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黨中央副主席等職務期間,運用在戰爭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把馬列主義軍事理論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國防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從高層次觀察和思考全局性的問題,並全身心地致力於國防現代化建設,對毛澤東國防現代化建設思想的豐富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中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與空氣源熱泵息息相關-華天成董事長郭建毅在...
    中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與空氣源熱泵息息相關-華天成董事長郭建毅在2020清潔能源財富峰會的論點    【慧聰熱泵網訊】12月12日上午,2020清潔能源財富峰會暨熱泵技術大型培訓會在濟南西城泉盈酒店正式開幕
  • 從新中國三次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之路
    建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一直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功,不僅充分證明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可以發展中國,而且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 淨月教育吹響率先整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號角——淨月高新區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共同體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淨月高新區確定了「十四五」期間將率先整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鄉村教育發展上完成基礎設施現代化、辦學理念現代化、隊伍建設現代化和教學水平現代化,全面打造更高質量、更大公平的教育服務體系,讓辦人民滿意教育的使命擔當實實在在落地生根。
  • 五四運動前後:中國「現代化」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
    「五四」以後,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發展到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學外國」發展到高潮,廣大的知識分子激烈批判中國的封建傳統,逐步形成了涵蓋物質、制度、文化、思想等重要層面的現代化觀念。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之後,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人找到了以社會主義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也由被動轉為主動。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民族學與現代化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藍圖。現代化,既是當代中國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奮鬥目標,也是當代民族學研究面臨的一個迫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