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到底是「材」還是「才」?一個字看出李白的狂

2020-12-17 美詩美文

上學時,咱們做得最多就是找錯別字題。大家別小看這些題,有些詞直到現在還讓不少人為難,比如「終生不嫁」和「終身不嫁」,到底哪個是正確的?目前的說法是,「終身」多指與自己切身有關的事,「終生」多指事業,所以「終身不嫁」才是對的。但這兩個詞在其它用法上,又基本相同,確實是讓人為難。

與這個詞類似,有不少詩句中的字也讓不少困惑,比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裡的「天生我材」到底是「材」還是「才」,曾讓很多人不解。目前關於它的解釋有很多,其中最讓大家接受的是這個「材」是個通假字,通的是「才」,那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天生就是個有才華的人,將來也必有所用!

其實這個解釋是有些牽強的,所謂通假字其實就是一種借用字,古代的文字匱乏,所以才會有這種現象。比如先秦時沒有「當」這個字,所以《詩經》中就常用「倘」來代替,表示當時的意思。通假字的用法在文字發達的唐代其實已經不多見了,那李白有沒有可能用「材」來通用「才」呢?

「才」這個字早在屈原的《離騷》中就用過了,屈原用的是「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把屈原當成先賢的唐代文人怎會不知此字。事實上,李白在其它詩中,也常用這個「才」字,比如《行路難三首》中的「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等。所以李白用「材」來通「才」的可能性是極低的,這樣想未免太小看李白了。要理解這個字,咱們還是要再讀一讀原詩:

《將進酒》(節選)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李白一生狂傲不羈,但若只是人生得志時狂也算不得什麼,寫此詩時他正是落魄時,一生才華不被欣賞卻仍能寫出了這樣的豪情之作,這才是狂到骨子裡了。前兩行兩個「君不見」,劈空而來,不講章法,不講格律,黃河水、青絲暮雪,除了李白誰能寫出這樣的極悲而又極快意的詩句。捧著酒杯的李白,對著明月的李白喚來好友岑夫子和丹丘生,要烹羊宰牛、一飲三百杯。

在古代漢語中,「材」有很多意思,在這一句的意思是「資質」和「本能」,成語:因材施教中的「材」就是此意,而「才」指的是才能和本事。兩指的區別在於前者側重於人的天資,後者側重於人受教育後所具備的能力。

很明顯李白就是刻意用這個「材」字,突出自己是一個有天資的人,與一般的才子是不同的。只是這一個字,他就要把自己和凡夫俗子區分開了,這就是李白骨子裡的狂。在《行路難》裡他說別人是「英才」,他也曾用「忽棄賈生才」來形容賈誼,在玉真公主面前用「誰貴經綸才」讚美朝中大臣,但到了自己身上卻是「材」而不是「才」,這一個「材」字就看出了他的狂和牛氣。

不過這首詩流傳到現在,有些人習慣了天生我才的寫法,一般情況下也很少有人說這樣是錯的,但筆者還是認為這個字其實是李白的小心機,還是用最原汁原味的好,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詩仙李白的絕世名句千百年來激勵著無數的讀書之人與有志之士,我也不例外。但是很可惜,我只是在「知天命」之年後,才算是真正「有用」了。「天生我材必有用」?難道我的有用就是種地當農民?  一年多後,我被抽調安排進了縣文化館任文字創作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剛有些飄飄然,旋即又被一盆冷水澆涼了頭腦。
  •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為何遊玩一生不差錢
    在這個繁華的盛世當中,催生出許許多多名人軼事,「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小李杜」、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畫聖」吳道子等等都是流芳百世。在這當中「詩仙」李白的名氣最大,尤其是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一句詩歌,以其豪言壯語激勵著許許多多人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奮力前行。
  • 「詩仙」李白10句千古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號青蓮居士,被後人譽為「詩仙」,他一生有1000多首詩詞傳世,是中國古代詩詞的領軍人物。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他作品中的千古名句。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出自《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鼓掌讚嘆的好句子。「有用」而且「必」,非常的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千金散盡還復來!」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這足以令所有凡夫俗子們咋舌。2、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 咱們來趣寫詩人,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
    隨著2019年末的《慶餘年》熱劇把這首《將進酒》再次爆發,那麼李白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寫出此等境界的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而當中的這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則是天下人口語相傳,給了許多人一個大大的鼓勵。譯文: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
  • 李白最「狂」的10句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上天造就了我成材,我就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了千兩黃金,也一定會再回來。走過低谷,總有希望。——《夢遊天姥吟留別》豈能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讓自己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 李白《將進酒》詩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公元715年)李白十五歲就寫了很多詩賦,得到社會名流的推崇,於是開始拜訪名流。二十四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三十歲的時候拜見了許多王公大臣,但也並沒有被推薦做官。三十一歲的李白在長安窮愁潦倒,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後逐有隱居之意。三十二歲回到安陸,三十三歲,李白在安陸白兆山桃花巖,構建了一個石屋。開山種田,過著耕種、讀書的生活。
  • 天生我材必有用
    對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理論和文藝理論多有闡述。美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凡是都有兩面性,要一分為二看問題。用主客觀來分析美的理論,我不思考這樣的命題。美的產生過程,不同的哲學觀點自然有不同的解讀,即使一個哲學家,也有可能在不同的時間做出不同的結論。1916年2月28日 美國「小說泰鬥」詹姆斯逝世。
  • 李白的一首詩,本來覺得很狂,改過之後還是很狂,你知道是哪首嗎
    相同點都是酒後狂言要我說,都是喝了不少酒,然後寫下了狂語,沒有最狂,只有更狂,也就是《惜罇空》狂,然後實在是太狂了,不利於推廣,不讓播,於是稍微收斂了一點,推出優化版的《將進酒》,沒想到還是很狂,但是可以推廣發行。
  • 有同義字可用,杜牧為何非用它
    那時候不理解,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明明「落木」就是「落葉」,為何非要用「木」字?現在才明白,一字之差,意境相隔千裡。那時候也不理解,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為何非得用「材」不用「才」,害得大家考試經常被扣分?現在才明白,「材」是天資,「才」是後天教育的結果,李白要狂就要狂在細節上。本期筆者再和大家說一個當年很多人不理解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
  • 李白《將進酒》中的「將」字,到底應讀「qiang」還是「jiang」?
    李白作為唐朝最出名的詩人,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年輕時,李白放浪形骸、不拘一格,仕途受挫之後,他索性辭官不做,遠離長安,當一個逍遙自在的旅人。 儘管如此,李白仍不失為一個豪邁之人,他遍交好友,嗜酒如命,有美酒的地方,就一定有他李白。
  • 考古發現《將進酒》原版,比教科書上狂百倍,原來你是這樣的李白
    作為李白的傳世名作,《將進酒》字裡行間滿滿都是「太白之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 李白:天生有才必有用,怎麼用?
    當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得志時,經常會想到一句話:"天生有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大概意思是說,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需要我去完成。金錢用盡了,這些散失去的東西以後依然會歸來。這句話出自李白《將進酒》,充分體現了李白的高度樂觀,看透人生的性格,更深刻地體現他對人性道理的感悟。用此激勵自己在失意的時候不要悲觀,遇到挫折時要重拾信心並堅定前行,一定可以成功。可是,李白只是告訴我們每個人"必有用",很遺憾他並沒有用詩句告訴我們怎樣"用"。但是我們可以從他的事跡中找到答案。
  • 天生我材必有用之_中秋立個Flag
    。我的天賦有哪些?我真正想做的那件事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總是隨大流,但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要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內在動力,首先得意識到『世界上肯定有一些事情是只有我能做的』。倘若,抱著這個世界有沒有自己都沒差,甚至沒有自己會更好的想法,要如何找到那個能讓自己熱愛一生、一生熱愛的事物呢?寶陳相信所有人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 奮鬥中的我們,怎麼做好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其實大家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回答:生活!生活=生存多少人在證明自己、多少人在豐富自己、多少人在煎熬自己……那還有多少人在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呢?這是一個預測和衡量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責任和擔當的過程。這場遠航,是放慢還是加速,直行還是轉彎需要我們的能力,三省吾身,才能做到好好前行。淡定遇到事淡定:某個領域有101人討論一件事情,100人認為 是錯,認為對的只有1人,並不代表這件事情是錯的道理大家都很容易理解。
  • 李白最「狂」的9句詩,就這樣被他徵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將進酒》 上天造就了我成材,我就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了千兩黃金,也一定會再回來。 這一句盡顯李白豪邁狂放之氣。老天造就了我,就一定是有用的。千百年來,當我們陷入人生低谷時,總會想起李白這句詩,然後重燃生活的希望。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要是說從古至今最偉大的詩人,唐代的李白如果認了第二,恐怕就沒人敢認第一了,雖然李白這一生作詩的數量可能與許多詩人相比並不算太多,只有九百餘首,但是要是說起李白作的詩的知名度,恐怕是無人能及,那麼為什麼李白會如此的有才華呢?我們現在就來了解一下李白這一生都有什麼經歷。
  • 李白被人無視,回敬對方一首詩,短短28字,將畢生的狂妄寫絕了
    而「詩仙」李白就是眾多群星中最耀眼最奪目的那一顆。李白是「詩仙」,更是一位「狂人」,他的「狂」不止體現在他的詩裡,更體現在他的人生當中。李白18歲離家,25歲仗劍出遊,31歲到洛陽。一生憑藉著自己的才華收穫了無數粉絲。不僅是普通文人崇拜他,就連「詩聖」杜甫也是他的小迷弟。皇帝、貴妃都是他的粉絲。他名滿天下,卻無官無職,所到之處,受到了不少貴賓級待遇。
  • 古代最狂的15句古詩詞,李白獨佔5句,文人狂起來比武將更霸氣
    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來聊一聊古代最狂的15句古詩詞,其中有文人所作也有武將所作,但相比之下,文人狂起來比武將更霸氣。15、氣出唱——三國、曹操: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魏武帝曹操的氣勢非同凡響,他統一北方後明顯膨脹了不少,寫出來的詩句也很狂,駕六龍乘風而行。元始天尊的座駕是「九龍沉香輦」,也才比曹操的座駕多了三條龍而已。
  • 唐詩三百首 |《將進酒》李白
    李白說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兩句詩真有氣勢,非李白不能道,非李白不能為。當年李白遊維揚,不出一年散金三十萬,這不是一般的瀟灑呀。自古以來大家都喜歡說「物物而不物於物」(出自《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遊乎萬物之祖。
  • 詩詞大會絕殺題讓觀眾大悟:原以為是李白的錯別字,沒想到這麼牛
    當年詩奴賈島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估計挺多人覺得此話有誇張之嫌,畢竟寫詩說到底又不是讓你發明字,只不過是將漢字排列組合在一起,拼出詩意即可。但事實上,賈島所言非虛,寫詩也絕非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所以小美一直對詩詞愛好者們說,如果大家對某首詩中某個字有疑慮,先不要去懷疑咱老祖宗錯了,先去查字典,因為咱們真的想不到為了一個字,他們付出了多少心血。在前幾期裡,小美和大家說了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指出了其中的「材」不是通假字,也不是「才」字錯寫成了「材」,李白就是故意要把自己的天資和一般俗人的才氣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