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得志時,經常會想到一句話:"天生有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大概意思是說,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需要我去完成。金錢用盡了,這些散失去的東西以後依然會歸來。
這句話出自李白《將進酒》,充分體現了李白的高度樂觀,看透人生的性格,更深刻地體現他對人性道理的感悟。用此激勵自己在失意的時候不要悲觀,遇到挫折時要重拾信心並堅定前行,一定可以成功。
可是,李白只是告訴我們每個人"必有用",很遺憾他並沒有用詩句告訴我們怎樣"用"。但是我們可以從他的事跡中找到答案。
俗話說: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也會為你開一扇窗戶。但這需要你會發現"窗戶"的眼睛。
李白的抱負並不是做大家都敬仰的大詩人、也不是做個縱情山水遠離俗世的遊俠,他和許多文人一樣,渴望得到明君的賞識,順利進入仕途,輔佐君主建功立業。李白覺得憑藉自己的才能,可以成就一番大業。
但是,但他太驕傲了,不願意參加科舉去從政,而是想通過推薦徵召入朝做官,他更希望讓權貴推薦然後君王徵召,接著委他以重任,對他言聽計從,最後他幫助君王成就一番王霸事業。
然而大唐太平盛世怎麼可能出現這種社會上升通道,當時大唐盛世其實是中國歷史上對知識分子最自由上升通道的時代。
李白為謀求官職,曾經向唐玄宗獻詩、通過衛尉張卿向玉真公主獻詩、向賀知章獻詩,但是都沒有引起上面的關注,離開長安並寫下《行路難》。後來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稱讚,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見,獲得賞識,供奉翰林,作為御用文人。
我們都知道,李白的性格豪放、蔑視權貴,不願阿諛奉承,也不屑於與世俗小人為伍。他渴望個性自由,這與朝堂上的風氣格格不入。所以他無論怎麼堅持,也不可能成功。最後因參與永王叛亂,被朝廷判罪,不得出仕。
雖然在仕途上沒有出人頭地,但是他在詩壇上卻贏得了古今中外人們的讚賞,並被稱為"詩仙"。
李白的失敗與成功告訴我們:要對自己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進行正確認識,當一件事情失敗後,要進行認真的反思,客觀地評估自己是不是適合走這條路。只有這樣,才能發現上帝給你留下的那扇窗戶,實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