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向奉行著孤立主義,對於外界的戰爭都不會輕易表達明確立場,更不會隨便參加到戰爭之中。這其中除了受開國者華盛頓的治國理念影響,還取決於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美國本土的北面是加拿大,與美國是親切的盟友關係。在南面,與美國接壤的墨西哥對美國基本沒有什麼戰略威脅,所以美國陸地上兩個鄰國都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
而美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只要美國依託陸地地形優勢,別國想要進攻美國本土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本國還有著極其廣袤的平原,種植的糧食作物完全可以供應國內需求。其他的諸如石油、礦石等,美國也有著諸多的資源。
可以說,只要美國不主動挑起戰爭,不輕易參加戰爭,別的國家是沒有任何辦法的。在二戰時期,相較於其他國家處於水深火熱的戰爭泥潭中,美國就是世外桃源,所以二戰中的美國並沒有很快參加作戰,而是旁觀者的角色。
當歐亞非打成一鍋粥時,美國瞅準機會,大力發展本國的軍工,成了一個軍火銷售商,大發「戰爭財」。美國也就是在這段時期內積攢了成為超級大國的資金。直到窮途末路的日本貿然發起對珍珠港的偷襲,這才刺痛了美國,隨後羅斯福宣布美國將參加到二戰之中。
參戰的美軍絲毫不含糊,在亞太戰場上,美軍軍艦大大壓縮日本在太平洋的活動空間,直接威脅日本本土,隨後更是投放兩顆原子彈,加速日本投降。所以美國的參戰影響了世界格局。那麼,美國為什麼剛參戰就能取得這麼大的作用?其實從這個小細節就可以看出來。
抗日時期的中國軍人因為後勤跟不上,有的士兵連頭盔都沒有,而這時的美軍早已裝備了鋼材做成的頭盔。但是仔細看看,美國大兵佩戴的頭盔上似乎還有一層漁網一樣的東西,那美軍為何要在頭盔上罩上一層漁網呢?難道是為了使頭盔更加美觀嗎?
其實並非如此,美軍頭盔之所以這樣設計有著自己的考慮。由於頭盔都是鋼材製作的,所以頭盔暴露在陽光下就會反光,這樣就會極大的暴露目標,敵方打擊目標時只要對著反光的敵方射擊就行了,極大提高了敵方的命中率。雖然美軍在頭盔表面塗了防反光材料,但是效果還是不夠好,因為防反光材料容易被剮蹭掉。而美軍在頭盔外面罩上一層漁網,就可以很好的解決反光問題。
頭盔設計者一開始並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直到美軍上到戰場,卻發現日軍個個都變成「神槍手」了,後來才發現是頭盔反光問題,所以給頭盔罩上漁網,事實也證明,這樣確實有效,大大降低了美軍傷亡率,「送命的頭盔」也終於變成「保命的頭盔」,發揮出了設計初衷的作用,所以說這一改變至少挽救了20萬美軍。
而且給頭盔外表罩上漁網,不僅僅能夠防止反光,還能夠適應多種環境作戰,就比如在叢林中作戰時,可以避免樹枝等碰撞到頭盔上發出響聲。而且美軍還可以在漁網的孔洞上插上一些樹枝或者偽裝物,進行更好的偽裝。即使到了現代,這一設計依然不過時,很多國家還採用著這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