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深入人心
柴米油鹽,是每個人都繞不過去的話題。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一家食用油生產企業——西王食品。
稱它為食用油企業,其實並不是很妥當,因為對西王食品營收貢獻最大的早已經不是玉米油了,而是保健品
。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主要是因為2016年10月,為了突破玉米油市場增長瓶頸,西王食品斥資近50億元收購加拿大運動保健品公司Kerr,一隻腳跨入大健康領域,首期80%股權已完成交割。
2019年3月23日,西王食品發布公告,再度完成對Kerr 5%股份的交割。截至目前,西王對Kerr的合計收購比例達85%。
經營3年之後,西王食品被曝2019年淨利潤虧損7.52億元,並系上市後首次淨利潤虧損。
4月29日下午,西王食品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
報告
顯示,2019年,
西王食品
實現
營收57.27億元,
同比
下滑2.02%;
淨虧損7.52億元,較上年同期盈利4.68億元由盈轉虧;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8.62億元,同比減少299.81%。
其中,植物油實現營收25.6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99%;
營養補給品營收下滑8.94%至26.99億元;其他產品實現營收4.60億元,增長0.43%。
另據其同日披露的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西王食品實現營收12.08億元,同比下滑12.68%;
歸屬於上市公司
股東
的
淨利潤
減少15.44%至7758.20萬元;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7827.87萬元,減少8.43%;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大跌231.94%至-2061.68萬元,而上年同期為1562.59萬元。
西王食品並且解釋為,虧損是疫情影響,受到運動營養品競爭格局變化、蛋白粉價格上漲、該年度計提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影響。
從金龍魚的代工廠到年產20萬噸的玉米油龍頭,再到「玉米油+保健品」雙主業驅動的跨國公司,西王食品做了哪些努力?其大健康之路又面臨哪些挑戰?
與金龍魚的愛恨情仇
目前國內玉米油市場集中度較高,西王、長壽花,和中糧系的福臨門與益海嘉裡旗下的金龍魚,幾大品牌佔主導地位。
西王食品誕生於中國玉米油城——山東濱州市鄒平縣西王村,最初以生產散裝玉米油為主,曾是金龍魚、福臨門的重要貼牌代工企業。直到西王食品上市前的2010年,金龍魚還是其重要客戶。
西王食品之所以敢於「單飛」,是因為它具有金龍魚等龍頭企業不具備的全產業鏈優勢——掌控從原材料到生產、包裝、銷售的全部環節。而其中最關鍵的,是對原材料的控制。
在這方面,西王食品具有天生優勢。
一方面,山東省作為國內玉米主產地,玉米深加工企業眾多,可以提供充足的玉米胚芽和玉米油毛油原料。
另一方面,西王食品控股股東西王集團下屬西王糖業年加工300萬噸玉米,所產胚芽全部銷售給西王食品,這樣即使市場出現大幅波動,也能保持原材料的穩定供給。
但是事實上,西王食品面臨一系列的難題。
在糧油業的賽道上,隨著益海嘉裡上市,西王食品發展空間越來越小;
在營養保健業的賽道上,收購之後的Kerr公司盈利連年下滑,而遲遲沒有獲得「藍帽」(我國保健食品專用標誌)的西王食品難以在國內大展拳腳。
未獲批「藍帽」政策風險大
2016年10月,西王食品聯合春華資本以5.03億美元收購加拿大保健品公司Keer80%的股權,剩餘20%股權分三年收購。
Kerr公司主要從事運動營養與體育管理方面的營養補充品的研究、開發及銷售。旗下有十多個品牌,主要覆蓋兩個領域:運動營養品及減肥食品。
Kerr主要面向加拿大和美國市場銷售,旗下核心品牌包括運動營養品領域的Muscle Tech和Six Star;減肥食品領域的Hydroxycut和Purely Inspired。四個品牌貢獻了Kerr95%左右的營收。
按照西王食品上市之初的規劃,收購Kerr符合其三步走戰略:
即第一步成為中國玉米油第一品牌,
第二步是打造中國高端食用油第一品牌,
第三步是成為中國高端健康食品第一品牌。
西王食品對於此項併購抱有很大期待,希望由此切入運動營養與保健品市場,提升利潤增長點;並藉此拓展海外市場,加快全球化戰略布局。
該起「蛇吞象」式併購一度引爆市場熱情,西王食品復牌後連拉5個漲停,股價在一個月之內漲近80%。
看起來很美,那現實呢?
儘管西王食品旗下的營養補給品頗為神秘,儘管營收已經超過植物油,但卻不太為人所知。
查閱西王食品公司官網和西王食品淘寶旗艦店,均找不到營養補給品的蹤影。
2019年年報顯示,營養補給品營收26.99億元,營收佔比為47.14%。植物油營收25.67億元,營收佔比為44.83%。
從2017年起,營養補給品收入已經超過植物油收入,成為西王食品主要收入來源。
根據2018年半年報,營養補給品佔營業收入比重為52%,植物油佔比僅為40%,毛利率更高的產品佔比提升(植物油毛利率為38.11%、營養補給品毛利率為42.67%),確實對公司業績起到明顯的拉升作用。
但是,這一年Kerr的業績並不好,甚至沒有達到併購時的盈利預期
併購前的2014、2015年,以及完成交割的2016年,Kerr營業收入分別為24.21億元、25.68億元、30.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17億元、3.19億元、3.69億元,業績穩健增長。
但是收購之後,Kerr公司的淨利潤卻開始走下坡路。
2017-2019年,Kerr的營業收入分別是29.60億元、29.64億元、27億元;
淨利潤分別為3.60 億元、3.31億元,而2019年遭遇巨虧11.15億元。
西王食品對此解釋為,受到運動營養品競爭格局變化、蛋白粉價格上漲、本年計提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影響,淨利潤虧損11.15億元,同比下降-436.82%。
西王食品營養補給品的毛利率為42.33%,下滑0.51%。而湯臣倍健的毛利率為65.8%;H&H健合集團的毛利率為66.2%。
除了債務和業績風險外,西王食品要面臨的政策風險也不容忽視。在西王食品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何時能取得「藍帽」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