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部分小區試點!免費分類垃圾桶送進居民家

2020-12-27 大江網

  「下午,垃圾分類督導員將廚餘垃圾桶送到了家裡。」經開區七裡湖街道觀天下住戶楊先芬說,送垃圾桶上門,對她來說還是第一回,感動之餘,她也表示一定會按垃圾分類的要求投放垃圾。

  17日上午,記者在楊先芬家看到,家中配備的垃圾桶有兩個投放口,一綠一灰的垃圾桶上,清楚地寫明「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並配有不同顏色的垃圾袋。這些垃圾袋也是前幾天社區專程送到家裡來的,是可以降解的環保垃圾袋。「有了這個就很方便,不同的桶裝不同垃圾,不僅方便,還有助於提升大家的分類意識,我們一定把垃圾分好。」對於垃圾分類投放,楊先芬說一家人舉雙手贊成。

  自11月正式在七裡湖街道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以來,經過培訓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多次上門宣傳,送上環保垃圾袋和分類垃圾桶,幫助居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以前家中的垃圾,都是扔到一個垃圾袋裡,從來不分類。現在發放了分類垃圾桶,小區裡也安裝了分類垃圾箱。」鶴問湖壹號居民丁玉麗說,有了分類垃圾桶後,她會嚴格按照垃圾分類要求,將垃圾在家中就分好類,自覺地扔到小區裡的分類垃圾箱裡,為提升城市環境增添力量。

  記者從經開區城市管理部門了解到,自9月啟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出臺了《九江經開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試點區域七裡湖街道也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垃圾分類督導員、指導員工作職責。

  印製宣傳手冊、宣傳單10萬份,以上門入戶進行宣講,張貼宣傳畫,懸掛橫幅,播放電子顯示屏等各種方式,採取滾動、轟炸式宣傳,讓居民深入了解、支持、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來。三是加快設施建設。投入近200萬元,在試點小區新建垃圾分類收集亭50個,並配備分類桶、拖把、掃把等配套工具。

  經開區城市管理局市容市政管理處副主任姚小明介紹說,「近來,經開區把生活垃圾分類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加大投入力度,規範分類標準,強化宣傳教育,完善運行機制,確定了全區公共機構強制垃圾分類,七裡湖街道為垃圾分類示範街道,努力促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著力推進『政府主導、部門牽頭、試點帶動、全民參與』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運行格局。」

相關焦點

  • 半年前 這個小區已開始試點生活垃圾「四分法」
    小區除了設置微生物有機垃圾處理器,就地處理廚餘垃圾之外,還在市民家中推廣「兩桶」——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免費發放垃圾分類工具,積極引導市民做好生活垃圾「四分法」。家住星都景苑6號樓的張女士入住較早,小區垃圾分類從「三分法」到「四分法」,她是親歷者和見證者。據她介紹,以前為了方便,小區每棟樓下都放置著垃圾桶,居民投放垃圾大都毫無章法,時間長了,特別影響環境。「尤其是夏天一到,天氣一熱,垃圾桶附近就會產生異味,特別難聞。」
  • 入戶宣講垃圾分類 萬個垃圾桶送居民
    日前,道裏區城管局組織50餘名在職黨員深入群力新城小區,開展「垃圾分類、黨員先行」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免費為居民發放小型垃圾桶,入戶宣傳垃圾分類,進一步提升轄區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能動性。近萬個小型垃圾桶將發放到轄區居民手中。
  • 垃圾分類給三明這個小區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今年4月,作為三元區的垃圾分類試點單位,下洋社區江濱豪園小區正式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試點。5個多月過去了,垃圾分類給小區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垃圾分類推行是否順利呢?記者進行了探訪。每天早晨,家住江濱豪園2幢的方大伯都會提著至少兩個塑膠袋出門。
  • 濟南垃圾分類從試點到即將強制實行催生新興職業 垃圾桶邊來了職業...
    甸柳小區居民張露回憶說,當時社區垃圾分類設備有限,自己大部分時間是用手分類。她是濟南最早的一批督桶員。2012年10月,濟南市選定甸柳小區和燕子山小區等作為全市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垃圾進行四分類,小區內藍色、綠色、黑色、紅色垃圾桶一字排開,桶身上面分別標註了「可回收」「廚餘垃圾」「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的字樣,同時在各個點位上安排設置了全市最早的一批義務督桶員。
  • 無錫推進垃圾分類12個試點小區7月底前落實到位
    近日,梁溪區金鼎廣場正式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據悉,隨著濱湖區、梁溪區等多個垃圾四分類試點定時定點執行落地,全市12個試點小區居民在本月底前將陸續進入垃圾分類模式。  現在起,在梁溪區金鼎廣場,每天上午7點到9點半,小區的智能垃圾房的垃圾投放口就會開啟。在現場,居民把自行分類裝好的垃圾袋帶來,在分類指導員的指導下,分門別類投放。
  • 垃圾分類試點一年緣何仍見「一包扔」「一車運」
    除奎文區外,濰城區、高新區都採用了類似的可回收物回收處置模式,不少小區都已安裝了這款智能回收機。寒亭區目前也在部分小區安裝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在經濟區友誼小區,不少居民家都有專業企業分發的可回收物收集袋,平時可以把家裡的可回收物直接放進收集袋內。裝滿以後,通過手機APP預約,就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上門回收。
  • 合肥瑤海區推進垃圾分類 小區居民都說「贊」
    推廣垃圾分類近日,家住合肥瑤海區御景灣小區的居民吳女士發現,樓下的垃圾桶改成了一座別致的小房子,上面寫著「生活垃圾定點定時集中投放站」,不同顏色的窗口對應不同類型垃圾的投放口,和垃圾桶一起消失不見的還有髒汙的地面和燻人的異味
  • 香洲又有三個小區實行垃圾分類!
    帶你走進香洲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結合首批試點小區工作經驗梅華街道又新增新城市中心廣場龍光海悅雲天、恒隆御園三個小區參與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啦~>其他原有垃圾桶統一進行標識更換龍光海悅雲天小區還設置積分激勵在公示欄上公布積分最高者名單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由於廚餘垃圾桶需求量大垃圾投放點設置有兩個「廚餘垃圾」桶
  • 瀋陽71個小區試點生活垃圾「四分類」各有啥妙招?我們一起來看看
    「在居民家中,每天產生的廚餘垃圾真不少,如何從源頭上將廚餘垃圾分好、處理好,這是我們瀋陽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當務之急!」12月16日,瀋陽市分類辦相關負責人接受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介紹,眼下,全市選擇了71個居民小區開展以廚餘垃圾為重點的生活垃圾「四分類」試點,初步呈現了一些「亮點」。
  • 撤除居民樓前垃圾桶 每天早晚定點投放
    根據紹興晚報的報導:上海垃圾分類的重要舉措是「撤桶並點」,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倒逼居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昨天,記者從越城區迪蕩街道辦事處獲悉,該街道御景華庭五期小區率先「吃螃蟹」,即將撤掉小區所有垃圾桶,居民要把垃圾投放到集中投放點,這也意味著紹興開始試點垃圾分類定點定時投放。昨天上午,記者在御景華庭五期(南區)看到,小區東面一空地上設置了一個「定時定點投放點」。該投放點看著有點像24小時自助銀行,內有易腐垃圾箱、其它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和有害垃圾箱。
  • 【文明實踐】超九成居民積極參與!珠海平沙鎮兩小區試點垃圾分類...
    在珠海市高欄港區平沙鎮環境優美的時代港小區裡,受疫情影響長期宅家的大人小孩們走出戶外,在小區花園和遊樂場裡歡快地玩耍。小區顯眼位置擺放著一個標有「資源回收站」字樣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這裡時不時有居民拎著紙皮、塑膠桶、礦泉水瓶等生活垃圾前來投放。據了解,該小區參與垃圾分類的居民已接近97%,分類投放垃圾已經成為大部分居民的自覺行為。
  • 調查|「助推手」還是「攔路虎」,垃圾分類智能垃圾桶的B面效應
    4月10日,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印發2019年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體系,確保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明確指出,區縣(市)要引導居民按照「乾濕分類為主、四分類為輔」的原則,根據設施設備設置情況準確投放。垃圾分類,就必須要用到專門的分類垃圾桶。瀟湘奧林匹克花園小區胡先生的困擾,就是由分類垃圾桶帶來的。
  • 小區垃圾限時投放!時間一過就鎖垃圾桶!居民的反應亮了
    繞著小區走一圈,看不到垃圾桶,只有四個「空蕩」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小區物業經理高明解釋道:「垃圾桶這時候都在垃圾存放室內,不到時間,是不會擺放出來的。」那什麼時候才是小區垃圾桶的「營業時間」呢?學府憬城小區規定了兩段垃圾投放時間,分別是早上6點30分至8點30分,以及晚上6點30分至8點30分。只有在這兩個時間段,投放點上才會有垃圾桶。
  • 明年1月1日起 滁州52個小區試點垃圾分類
    滁州網訊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2018年以來,滁州市陸續開展了部分小區、公共機構試點垃圾分類,出臺了《滁州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舉措體現了推行垃圾分類的決心。
  • 南京江寧區舉行「垃圾分類大家談」居民小區專場活動
    揚子晚報網11月17日訊(通訊員 趙瑞琦 王志豪 記者 張可)11月16日,南京江寧區城管局、江寧區住房保障和房產局聯合舉行2020「綠水青山,江寧垃圾分類大家談」——居民小區專場活動。
  • 「綠色生活」新風尚——湘東區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側記
    自去年12月春風小區試點施行生活垃圾分類以來,他便成為了一名垃圾站點指導員,每天指導居民分類投放垃圾,定時清洗垃圾桶。「以前所有垃圾都混雜堆放在垃圾桶裡,不及時清理的話氣味很難聞,特別是夏天,容易引來蚊子、蒼蠅。現在,垃圾定時分類投放、定時清理,一天運兩次,環境好多了。」彭志根笑著說。
  • 網際網路+、人臉識別、積分換禮品……廣州多個樣板小區推進垃圾分類...
    這些小區推進垃圾分類的措施也多種多樣,網際網路+、人臉識別、積分換禮品……真是不簡單。  ●番禺區大龍街翡翠明庭  垃圾桶全密封 在外面聞不到臭味  在番禺區,大龍街翡翠明庭屬於第三批樣板小區。新快報記者近日走訪該小區,看到小區內設兩個定時定點投放站和一個誤時投放點。智能垃圾分類桶放置在定時定點投放站,分為餐廚垃圾、其他垃圾兩部分。
  • 西安垃圾分類實施一年:部分小區垃圾「一桶燴」現象依然如故
    西安後村嘉園小區擺放凌亂的垃圾桶。記者在雁塔區後村嘉園小區(一期)看到,在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下放置了約20個垃圾桶,離垃圾分類投放點約5米處,又另外放置4個垃圾桶,垃圾桶設置數量充足。不光是時間問題,我們小區大部分居民都在混投垃圾,最終還是得靠人工分揀。」投放點管理人員無奈地說。但值得一提的是,該小區有部分居民會將快遞盒等紙箱直接遞交給管理員。「部分業主有這樣的意識,紙箱子不進垃圾桶就是乾淨的,這對工作人員來說是一種尊重。我們會先把箱子拆開堆放整齊,再統一處理。」
  • 又增新試點!珠海香洲這三個小區實行垃圾分類
    記者日前從珠海市香洲區梅華街道獲悉,梅華街道新選取新城市中心廣場、恒隆御園、龍光海悅雲天三個住宅小區為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為下一步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工作做先行示範。繼2019年11月梅華街道在三好名苑、金樺城市花園、仁恆星園、上林苑、優仕雅苑五個住宅小區推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以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據前期的試點經驗,梅華街道對新試點小區進行了改造。一是對分類設備進行改造和部署。
  • 北京實施垃圾分類政策,鴻鑫嘉和分類垃圾桶走俏市場
    除此之外,北京市市場監管局也將開展為期3個月的塑膠袋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檢查農貿市場、便利店、超市等商品零售場所,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對銷售、使用超薄塑膠袋,以及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等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