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勳蓋世卻得以善終的唐朝十位名將,他們能避禍有哪些「訣竅」?

2021-01-08 文史磚家

文/格瓦拉同志

正所謂「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在「伴君如伴虎」的帝王時代,功高震主的臣子如何消除帝王的猜忌,解除對自己的殺心,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玄妙的藝術,唯有看透人性、知所進退的聰明人才能做到。唐朝名將輩出,最終身死族滅者不在少數,但也有不少得以善終者。他們之所以能避禍,其中都有哪些引人深思的「訣竅」?

1.李靖(571-649年)

李靖長於謀略,善於用兵,在古代軍史當中的地位,可與孫武、吳起比肩。李靖軍事生涯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出將入相,功業赫赫,官至尚書右僕射,封衛國公。

李靖深懼「盈滿則虧」的道理,屢屢向唐太宗請求退休,言辭懇切。太宗洞悉其心意,每每溫言撫慰。公元649年,李靖病逝,太宗下詔厚葬,並準其陪葬昭陵。

2.李孝恭(591-640年)

李孝恭出身唐朝皇室,開國後受封趙郡王。在唐朝統一過程中,李孝恭收巴蜀,破朱粲,平蕭銑,俘輔公祏,殺闞稜,底定江南,因功拜揚州大都督。李孝恭在太宗朝任禮部尚書,改封河間郡王。

李孝恭雖然權勢強盛,但待人寬恕謙讓,從無驕矜自得之色,以故深得高祖、太宗厚遇。640年,李孝恭暴病而亡,太宗親自哭祭,並準其陪葬昭陵。

3.蘇定方(592-667年)

蘇定方起初跟隨竇建德、劉黑闥起兵,唐初一度歸隱,直到太宗朝才開始為朝廷效力。蘇定方跟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陰山之戰中建立奇功。後徵西突厥,滅百濟,伐高句麗,皆滅其國、生擒其主,為大唐帝國立下不世之功。

蘇定方官至左驍衛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封邢國公。蘇定方去世後配享武成王廟,在宋朝時亦被設廟享奠。

4.李世勣(594-669年)

李世勣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李世勣歷事高祖、太宗、高宗三朝,隨太宗徵戰四方,又大破薛延陀、東突厥、高句麗,被朝廷倚為柱石。李世勣歷官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封英國公,位極人臣。

李世勣深諳為政之道,每每自抑謙退,以此深得朝廷信任。李世勣病逝後,高宗親自哭祭,並準其陪葬昭陵。

5.薛仁貴(614-683年)

薛仁貴本名薛禮,因字顯於世,以白身從太宗徵討高句麗,在安市之戰中一舉揚名。薛仁貴歷事太宗、高宗兩朝,戰爭數十載,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後突厥,功勳蓋世。

薛仁貴歷官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於683年病逝。薛仁貴死後,被冊贈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厚葬於家鄉。

6.郭子儀(697-781年)

郭子儀有平定安史之亂大功,史書稱其「再造王室,勳高一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儀官至太尉、中書令、關內河東副元帥,封汾陽郡王,被唐德宗尊為「仲父」。

郭子儀為人謙退忍讓,對同僚大度有禮,從不幹涉朝政,令朝廷大為放心,得以富貴滿門,高壽而終。781年,郭子儀病逝,被追贈為太師,葬禮極盡哀榮。

7.李光弼(708-764年)

李光弼出身契丹族,為大將李楷洛第四子,襲封薊郡公。安史之亂期間,李光弼與郭子儀並肩作戰,所建功勳極多,官至天下兵馬副元帥。又有平定袁晁叛軍之功,進封臨淮郡王,被譽為「戰功推為中興第一」。

李光弼治軍嚴整、名震天下,被唐朝倚為柱石,晚年駐軍徐州,最終病死於任所。李光弼死後,被追贈為太保。

8.李晟(727-793年)

李晟原為河西節度使王忠嗣部下,因戰功累遷至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後入朝任右神策軍都將。李晟在德宗朝有平定朱泚叛亂的大功,以此位兼將相,封西平郡王,並擔任數鎮節度使,位極人臣。

德宗受宰相張延賞的蠱惑,下令解除李晟的兵權,改封其為太尉、中書令,依然優渥有加。李晟病故後被追封為太師,德宗親自哭祭,並下詔厚葬。

9.韋皋(746-805年)

韋皋起初擔任華州參軍,以軍功漸遷至隴州節度使、左金吾衛大將軍,後擔任劍南節度使長達20年時間。期間,和南詔、拒吐蕃,史稱「凡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其功烈為西南劇。」

韋皋在擔任劍南節度使期間,因戰功累加至中書令、檢校太尉,封南康郡王,死後被追贈為太師。

10.李愬(773-821年)

李愬為名將李晟第八子,以父蔭入仕,漸升至節度使。淮西吳元濟不服王命,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817年,李愬雪夜奇襲蔡州,生擒吳元濟,因功拜使相,封涼國公。

此後,李愬又大破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曾連續十一戰皆勝。李愬歷任山南東道、武寧、昭義、魏博等重要軍鎮的節度使,後因病返京任太子少保,病故後被追贈為太尉。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功高震主未必一定會被殺,歷史上功高卻安然無恙的例子也不少,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臣子識時務懂進退;二是皇帝有足夠的胸懷,他們雖有猜忌卻只是不予重用而不會殺之以絕後患,今天就來說一說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王翦功勳蓋世,為什麼能夠得以善終?
    前文我們說到白起,也是戰國四大名將,而且是排在首位,他功勳卓著,但晚年悽慘,不得善終。
  • 他享年85歲 是大唐的中興名將 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得以善終的名將
    他享年85歲 是大唐的中興名將 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得以善終的名將 他歷經七朝天子 是大唐的中興名將 於武則天當權時期考取武狀元 卻等到58歲才被重用 他就是郭子儀
  • 唐朝歷史上的十位名臣名將
    頗有功勳,受封上黨縣公,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歷任左武侯大將軍,領吏部尚書、右僕射,遷司空、司徒兼侍中、檢校中書令,襲封趙國公,圖形於凌煙閣,位列第一。李靖,字藥師,漢族。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李靖軍功卓越。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
  • 戰國四大名將,他們的結局如何?為何只有王翦得以善終?
    戰國四大名將由此得名,他們分別是:秦國白起、王翦,趙國廉頗、李牧。他們都是從基層軍官開始做起,一步步成長為國之棟梁。 然而,即使他們曾經為國家衝鋒陷陣,攻城拔寨,立下赫赫戰功,可是,他們迎來的不止是封侯拜將,還伴隨著同僚的覬覦和君王的猜忌。
  • 唐朝名將,程咬金、牛進達、李大亮、張亮,正史中他們達到何位?
    這四位大將的名頭想必熱衷歷史的小夥伴一定都聽說過,他們的名字在唐朝當時可是如雷貫耳。但其實,據有關史料記載道,他們並非一開始就受到君主賞識,而是在一直壓制在他們上頭的另一猛將——秦叔寶去世之後,才得以平步青雲的,正史中是如何敘述這段歷史的呢?
  • 唐朝十大名將:個個都是戰功卓著
    唐朝,是一個很強盛的朝代,自立國之日起,這個朝代一直都在徵戰,軍力強大是它最鮮明的一個特點。一將功成萬骨枯,名將的誕生需要戰火的洗禮,因為常年多戰,唐朝將星璀璨,名將輩出!個人以為以下十位是唐朝名將的傑出代表。1、李靖。 李靖,字藥師,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本是隋朝將領,之後投效唐朝。
  • 唐朝設「武廟」供奉歷代名將,「武廟十哲」是哪十位名將?
    導語:唐玄宗設武廟,專門供奉歷代名將,最初供奉的除主祀太公望以外,其餘還有十大名將,是哪十位名將呢?唐玄宗開元十九年設置的太公尚父廟為武廟的開端,其中供奉十一位歷代良將,以太公望為主祀,以歷代名將十人配享,稱為十哲,十哲中張良為副祀。在中春(古代節目,農曆二月十五)及中秋時祭祀,牲品及禮樂編制都與孔廟相同。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為武成王祭典與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廟更名成武成王廟,簡稱武廟。
  • 將星璀璨的明初,為何功高蓋主的他們能逃過屠殺,從而得以善終?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名將不乏其人,但是能夠得以善終的名將卻為數不多。因為在封建君王專制的社會環境下,「功高蓋主」也就意味著將會受到君王的猜忌,輕則抄家罷官,重則滿門抄斬。因此,能夠功勞很大且得以善終是一個高難度的技術活兒。
  • 唐朝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東漢九位名將上榜,他們分別是誰?
    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對於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有九位來自於東漢時期。
  • 戰國名將之秦國篇:在你的印象裡,秦國都有哪些名將?
    前幾天筆者發布過一篇關於歷數戰國七雄中各國傑出君王的文章,有一位讀者提出能否出一篇關於戰國七雄各國名將的文章。說實話,戰國時期的七雄中,各國都有哪些君王能被稱之為傑出君王,這其實很好數,也基本不會漏掉任何一個傑出君王,畢竟史書典籍對這些君王的事跡記載的都是比較清楚的,傑出君王的名氣也都比較大,沒幾個傑出君王在歷史上是默默無聞的。
  • 擁有5位總統的吉爾吉斯斯坦,為何也難逃魔咒,只有1人得以善終?
    擁有5位總統的吉爾吉斯斯坦,為何也難逃魔咒,只有1人得以善終? 韓國歷史上先後擁有12位總統,但是除了現任總統之外,其他的11位總統不是被殺,就是自殺,或者就是被關在監獄裡,總之都不得善終。
  • 唐朝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西漢八位名將上榜,他們分別是誰?
    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對於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有八位來自於西漢時期。
  • 中興名將之一:韓世忠,救駕有功知進退,得以善終!
    韓世忠和嶽飛兩人都是宋朝時期的抗金名將,尤其是嶽飛,創造了嶽家軍,舉全軍之力抗金,雖然說沒有獲得過很好的下場,但是他卻千古留名。而在功績上,韓世忠肯定比不上嶽飛,但是他與皇帝趙構的關係可是不一般。而在歷史之中,中興四將當屬嶽飛死得最慘,那為什麼同是抗擊名將,韓世忠卻能夠得善終?
  • 歷史上功高震主的臣子皆下場悽慘,唯有這七位得以善終
    今天咱們說的這七位大謀士個個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儘管他們使用的方法不同,但無一例外都得到了善終,在「兔死狗烹」的政治角鬥場中,委實算是個不小的奇蹟。第一位 張良:張良出身韓國貴囘族,韓國滅亡後積極籌劃復國事宜,曾在博浪沙刺殺過秦始皇,項羽起兵後,張良一度輔佐公子成復國,待公子成被項羽殺死後,張良改投劉邦陣營,成為軍中頭號大謀士。
  • 唐朝名將是如何排名的?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尤其以其軍事力量強悍,而唐朝初年也是名將輩出,對唐朝初年的名將進行簡單的排名。第一名: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不能因為李世民做了帝王就忽略其軍事能力。李世民的主要戰功有:一,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 70多歲的唐朝老頭,為了活命娶6名美女,拒絕了高官厚祿
    郭子儀劇照早在上千年前的唐朝就有這樣一個人物,年近70還能馳騁沙場建功立業,他便是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為什麼說他是「中興名將」呢?郭子儀畫像縱觀歷史有相當一部分的功績卓越者都沒能善終,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功高震主」這四個字。
  • 十位中國歷史上得以善終的亡國皇帝是誰?
    在中國,自秦始皇稱帝到清末宣統帝退位,在這段漫長的2000多年歲月裡,但凡亡國皇帝,大都被後來的統治者殺掉,要麼賜死,要麼毒死,要麼勒死……說到這裡,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得以善終的亡國皇帝呢
  • 歷史上的唐朝名將有很多,那麼眾多名將對比,該怎麼樣排名?
    別的不說,就說在宋朝人眼中的唐朝名將吧,也就是入選宋朝武廟的七十二名將中的13位名將,本身也是存在爭議的,這13人分別是李靖、李績、李孝恭、尉遲敬德、蘇定方、王孝傑、裴行儉、張仁亶、王晙、郭元振、郭子儀、李光弼和李晟,這裡面尉遲敬德是一個猛將,但是沒有擔任主帥,顯然處在劣勢,如果他能夠入選,那麼其他如秦瓊、程咬金以及侯君集等人也差不多啊,王孝傑雖然是武則天手下的名將
  • 「家風故事」功蓋天下——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家風故事
    而在唐朝,有一位功績不亞於韓信的名將,也是功蓋天下,卻不僅沒有謀反之念,還能逃過帝王的猜忌迫害,得以善終,子孫後代也能保有平安。他就是郭子儀。他家的家風也是能文能武,曾在隋朝時期出過一位名將郭榮。這種傳統也延續到了郭子儀身上,他就是以武狀元而不是文狀元的方式出現於歷史舞臺上,並在「安史之亂」後,立下力挽狂瀾、再造唐朝的奇功。他也因此得以加官晉爵,恩寵備至。但在這一切的背後,卻是屢屢遭人陷害打擊,遭到皇帝的猜忌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