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的故事 第2集 民歌和爵士在上海交融

2021-01-08 尤教授談音說樂

中國流行音樂於20世紀20年代,在民間小調和地方戲曲的基礎上,吸收了美國爵士樂、百老匯歌舞劇等西方流行音樂發展而來。1927年至1936年,是中國流行音樂的萌芽期,是中國音樂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而出現的一個新文化探索期。流行音樂不僅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新音樂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

1927年,中國流行音樂誕生於上海。那是中國文化新舊交替的時期,也是一個戰火紛飛的時期。1927年,大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國開始進入長達十年的國共內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救亡運動日益高漲。1927年至1936年,這十年是中國社會社會極為動蕩的時期,但正好也是中國流行音樂的萌芽時期。

在中國流行音樂的形成過程中,學堂樂歌、民族民間音樂、爵士樂、西洋樂都對它產生了影響。

1、學堂樂歌

學堂樂歌是隨著中國新式學堂的出現而誕生的一種歌曲形式,是中國近代新音樂發展的重要標誌。

20世紀初,在維新思潮的影響下,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興辦新式學堂。在新式學堂的課程設置中設有《樂歌課》,教學內容主要以教唱歌曲為主。起初,《樂歌課》並未得到教學部門的重視,直到1912年,共和國建立之後《樂歌課》才被作為必修課列入普通學校及師範學校的學制。

民國時期的學堂樂歌課

在創作上,當時的學堂樂歌基本上都採取「選曲填詞」的方法,即借用西方或日本曲調填上中國詞,很少有中國作者自己作曲的作品。

在新文化運動之前,學堂樂歌的社會影響力並不大,1919年後,經新文化運動的推廣,學堂樂歌除在學校演唱外,在社會上也造成了廣泛流傳。其中沈心工、李叔同等人對學堂樂歌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學堂樂歌作為中國近代音樂史中「新音樂」的代表,它使集體歌唱這一音樂形式在中國社會深入人心;隨著學堂樂歌的出現,西方音樂理論和技術開始在中國得到傳播。學堂樂歌在當時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它所具有的大眾性、普及性和流行音樂具有相同屬性,作為中國大眾音樂的標誌,學堂樂歌為流行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民族民間音樂

民歌、戲曲、說唱、民族器樂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代表,它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重要體現。

中國民歌反映的是中國勞動人民生活、生產的寫照,具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民歌風格各異,其中對中國流行音樂影響較大的民歌主要是具有小調色彩的城市民歌,其內容主要以反映城市群眾對當時的生活、政治鬥爭的看法等。雖然有不少新民歌和城市小調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但是曲調基本上都還保留著民歌的傳統,如《五更調》、《孟姜女》、《銀絞絲》、《蘇武牧羊》、《哭七七》、《無錫景》、《茉莉花》等民歌民曲都曾被填上不同歌詞在民間傳唱。與此同時,受到一些剝削階級的影響,在反映城市生活的城市小調中也出現了一些庸俗、低級的作品,如《十八摸》、《打牙牌》、《知心客》等歌曲。這些新民歌和城市小調對中國早期流行音樂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如早期流行歌曲《天涯歌女》、《四季歌》均由蘇州民歌改編而來;再如《月圓花好》、《嘆十聲》等歌曲也都具有濃鬱的民間小調色彩。

民國時期盛行的評彈

戲曲、說唱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中國民間具有深厚根基,中國聽眾在接受西洋音樂的同時並未丟棄傳統的戲曲和曲藝,在早期流行歌曲中不少歌曲都將戲曲、說唱融入其中,在說唱音樂中,蘇州彈詞、京韻大鼓的影響較大;在戲曲方面,京劇、越劇、黃梅戲的影響較大。如《拷紅》、《埋玉》、《蘭閨寂寂》、《五月的風》、《難民歌》等流行歌曲均帶有濃鬱的戲曲、說唱風格。

民族器樂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民族器樂合奏,在中國傳統音樂中具有重要位置。辛亥革命後,上海出現了一批新型民樂團體,如「中華音樂會」(1919年成立)、「國樂研究社」(成立於1920年)、「大同樂會」(成立於1920年)、「樂林國樂社」(成立於1923年)等,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20年代後期,隨著流行音樂的萌芽,一些中國作曲家開始嘗試流行歌曲創作,但是不少歌曲的伴奏依然採用民樂隊,二胡、古箏、揚琴、琵琶等民族樂器在早期流行歌曲中頻繁出現。因此,民族器樂在中國早期流行音樂的配器和伴奏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天涯歌女》、《千裡送京娘》等歌曲都採用了民樂伴奏。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是中國流行音樂的重要根基,它是中國流行音樂區別於西方流行音樂的標誌。

3、爵士樂

爵士樂是美國流行音樂的代表,興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誕生於美國紐奧良。上世紀20年代,美國爵士樂迎來發展高峰,爵士樂在美國產生廣泛影響。20年代,爵士樂傳入上海。早期爵士樂有一個顯著特徵,它具有很強的舞蹈性節奏,適於伴舞,因此它很快便在上海的歌舞廳中得到流行,並且通過唱片、電影的傳播迅速風靡上海。與此同時,在崇洋思想日益高漲的背景下,好萊塢電影也開始進入上海,爵士樂在美國電影中具有重要位置,隨著好萊塢大片的熱播,爵士樂在上海產生了極大影響。

30年代上海的俄羅斯爵士樂隊

受到爵士樂的影響,一些作曲家開始嘗試流行歌曲創作,並在音樂中融入爵士樂元素,尤其是在編曲上,很多流行歌曲都採用爵士樂隊伴奏;在節拍上,廣泛採用2/4拍,形成輕快而富有律動感的節奏特徵。受到爵士樂的影響,一些新式流行歌曲在和聲、節奏上和中國傳統音樂形成了鮮明對比。到三四十年代,中國樂壇出現了一批具有爵士風格的流行音樂作品。

4、西洋樂

新文化運動之後,一些世界知名音樂家從俄國、義大利、加拿大、波蘭等國家紛紛來到中國演出,西洋樂在中國得到迅速發展。隨著西洋樂的傳入,和專業音樂教育機構的建立,樂理、和聲、作曲、聲樂、鋼琴、小提琴等西洋音樂理論和樂器開始出現在學校專業音樂教育中,開始被設為音樂科的主要課程,其中於1919年建立的「上海專科師範學校音樂科」和1927年建立的「上海國立音樂院」(1929年改組為「國立音專」)的影響較大。受到西洋樂的影響,一些作曲家在創作流行歌曲時,採用西洋樂配器手法;也有些作曲家借用藝術歌曲的手法來創作流行歌曲。如《戀之火》、《永遠的微笑》、《恨不相逢未嫁時》等作品的編曲均體現出了西洋樂的影響。

20年代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

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新文化運動得到全面推行。值此前後,我國的新民歌、地方戲曲、說唱音樂、民族器樂等民族音樂獲得良好發展;與此同時,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西洋音樂陸續傳入中國。20年代,爵士樂紮根上海,成為中國流行音樂的重要來源。20年代後期,隨著西方文化的進一步影響,民歌、戲曲、爵士樂、西洋樂多種音樂文化融匯於上海,流行音樂開始逐漸在上海形成。

(請繼續關注《流行音樂的故事》第3集)

【註:《流行音樂的故事》連載原文出自尤靜波教授的音樂史學著作《中國流行音樂簡史》(上海音樂出版社)略做改動。作者及版權所有人為尤靜波,如需轉載請署名,如需作他用請徵詢授權。】

相關焦點

  • 現代爵士樂在中國的發展與突破——從「2019上海音樂學院爵士音樂季」談起 | 章嘯路
    可以說,爵士樂是現代流行音樂體系的基石,其本身早已超越了地域、種族與國界,經過百年的發展和演變成為經典音樂形式之一。然而,爵士樂的教學發展卻是斷續而波折的,早期教學主要靠聽覺傳承,學習者通過模仿爵士演奏者現場或唱片中的演奏來學習爵士樂。
  • 爵士音樂,雷格音樂以及流行音樂是什麼?孩子要知道這三點差異
    聖歌——或稱黑人靈歌、福音歌曲,則是他們發自內心深處的向神祈求祝福、平安等的音樂,著名的代表音樂家有:作曲家杜克.艾靈頓,小喇叭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單賛管樂手班尼.古德曼等人。對爵士樂有明顯影響的黑人民歌,算是爵士樂的先聲。
  • 解析vivo S6爵士黑外觀,演繹音樂與科技交融
    進入2020年,vivo S6將黑色再度升華,演繹了一場現代經典爵士黑與科技產品的碰撞融合。留白藝術手法,講述現代經典黑與水墨的故事黑色往往能夠表現出科技感,同時又有著超越現實的夢幻和無窮的精神。攝影師利用留白的藝術手法,將vivo S6爵士黑帶入了一個水墨世界。黑色水墨的意象停留於水面,vivo S6的到來打破寧靜,水墨逐漸纏繞於爵士黑的機身,講述了一個黑色水墨與現代經典黑相互交融的故事。留白的藝術手法起到了烘託主體的作用,使得vivo S6爵士黑更具藝術表現力。
  • 古典、流行、爵士、新民樂……2020上海夏季音樂節如約而至
    人民網上海7月1日電 (記者 曹玲娟)2020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將於7月20日至7月29日,如約而至。疫情之下,海外藝術家無法入境,觀眾上座率不能超過30%。但生活還要繼續,這座城市、這個夏天,不能沒有音樂。
  • 1986-1990年,「西北風」流行民歌成主流--中國流行音樂40年回顧之二
    這一時期,晚會歌曲、影視劇主題歌曲、唱片歌曲三大新興音樂藝術市場異軍突起。     回顧1986-1990年流行音樂榜單,這個時期的作品開始出現民歌和搖滾體裁。      1986年,百名歌手演唱的《讓世界充滿愛》(陳哲、劉小林、王健、郭峰、孫銘詞/郭峰曲)成為第二波走向主流創作的繁榮期,詞曲作家代表著新生代創作的成熟。
  • 樂隊的秋天-爵士三周年 2020「律動上海」林肯爵士生活節如期而至
    作為殿堂級爵士品牌「林肯爵士樂中心(Jazz at Lincoln Center)」落戶外灘已有3周年的歷史,3年中,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上演一流水準的純正爵士樂演出和形式內容多樣的爵士文化活動;上千刻精彩瞬間共譜爵士未來。在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成立3周年之際,今年暮秋,10月23日至25日,作為外灘源新地標【2020「律動上海」林肯爵士生活節】如期而至。
  • 音樂留學:一鍵了解流行演唱&爵士演唱,全都在這了!
    爵士樂的旋律經常採用布魯斯音階( 1 2 b3 3 4 5 6 b7 7 )來形成它的特點,有時還在布魯斯音階的基礎上增加#4和其他一些變化音,使其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風格多樣,包含爵士、布魯斯、搖滾、節奏布魯斯、說唱、民謠、soul、舞曲等風格門類,又通過媒介直接把流行音樂推向整個世界,形成了龐大的流行音樂產業及流行音樂文化。流行唱法有別於美聲、民族唱法,它現代時尚、貼近人們生活的表演風格,更具有娛樂性和商業性。
  • 中西方古典音樂的交融與碰撞 天津大劇院第二屆天津室內樂音樂節啟幕
    「大提琴界的巨人」史蒂芬·伊瑟利斯、慕尼黑室內樂團、德國黑森林室內樂團、華人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ELA上海友人室內樂社、漢四重奏、茱莉亞弦樂四重奏、天津茱莉亞室內樂團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樂團以超高的演奏實力向天津市民及全世界音樂愛好者們展現了室內樂的獨特魅力。為期12天的音樂節共成功上演了8場高水準的室內樂音樂會,讓數千名愛樂者走進了音樂廳大飽耳福。
  • 他被稱為「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國內第一批引進歐美音樂的人之一
    劉歡,流行音樂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音樂教授。是集作詞作曲、編曲、製作、演唱和音樂教育於一身的音樂人。他擁有廣泛的聽眾群,他演唱的很多歌曲在中國大地廣為流傳。劉歡創作和演唱的作品雖獲獎很多,但他本人卻置之度外,淡漠名利,寵辱不驚;他背負教書育人之使命,致力於高校的藝術教育普及工作,始終矗立於一方講臺而耕耘不輟。多年來知識的積澱和文化的內斂使他歷練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藝術家。
  • 樂隊的秋天,2020「律動上海」林肯爵士生活節如期而至!
    在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成立3周年之際,今年暮秋,10月23日至25日,作為外灘源新地標【2020「律動上海」林肯爵士生活節】如期而至!結合連續三天不重複的爵士樂音樂演出、爵士親子演出及音樂課堂、爵士公益講座、爵士舞會等,帶來上海灘最強律動!Jazz up Everyone!通過爵士律動,感受音樂帶來的人文情懷。
  • 埃斯佩蘭薩·斯伯丁跨界打造流行爵士新經典
    歷史首位獲格萊美「最佳新人」爵士音樂家埃斯佩蘭薩·斯伯丁Esperanza Spalding跨界打造流行爵士新經典《電臺音樂社團》美國Billboard這位年輕的低音貝斯首集演奏、譜曲、歌唱天賦於一身,是少年天才式人物。埃斯佩蘭薩 斯伯丁21歲就被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聘為教授,成為這所爵士樂名校最年輕的教授之一。她憑藉專輯《Chamber Music Society》在第53屆格萊美頒獎典禮上獲得格萊美「最佳新人」獎,成為該屆頒獎典禮的最大黑馬,她也成為首位贏得「年度最佳新人」獎的爵士歌手。
  • 洋氣上海無民歌?錯!上海民謠老靈額
    父親是一位音樂教師。學生時代,侯小聲在睡夢中醒來,常常發現父親還在創作。成為作曲家後,侯小聲一直致力於上海民歌的創作與挖掘。在他看來,儘管上海民歌可能不像高原地區、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具有強烈的特點和知名度,但江南的人文地域、風土人情賦予上海民歌清麗柔婉、細膩平樸的特性。
  • 不僅參與音樂教育和治療 AI還能創作蒙古族民歌
    中國民歌浩如煙海,種類繁多,為什麼要涉足AI民歌創作?作為團隊帶隊者,韓寶強告訴第一財經,他們的初衷是,通過科技手段推廣民間音樂,提升大眾對傳統民歌的興趣和關注度,改變當前流行歌曲「一曲獨大」的情況,「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希望通過AI創作出豐富多彩的新民歌,擴大民歌寶藏的庫存。」
  • 上海小店故事|黑膠圖書館:美妙音樂,借來聽聽
    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說起圖書館,大家可能都不陌生。
  • 抖音熱門精選傷感流行歌曲《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音樂集
    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可關注「經典流行好音樂」,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更多好聽的經典音樂了。經典老歌丨民歌丨草原歌曲丨薩克斯丨小提琴丨口琴丨舞蹈等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可關注「經典流行好音樂」,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更多好聽的經典音樂了。經典老歌丨民歌丨草原歌曲丨薩克斯丨小提琴丨口琴丨舞蹈等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 專訪臺灣「民歌之母」陶曉清:民歌運動讓創作者被看見
    1975年6月6日,楊弦和胡德夫二人在臺北中山堂舉辦了新作發布會暨「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會上所推出的幾首新作均被收錄於楊弦的首張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中。後來這被認為是臺灣民歌運動的序幕,「中國現代民歌」這個提法也因此引起關注。陶曉清的名字在當年的臺灣廣播界、音樂界如雷貫耳,她家的客廳常有聚會,堪稱民歌運動的「據點」,吳楚楚、李宗盛、蔡琴都曾是其中一員。
  • 獨家專訪麥可·布雷:流行爵士不「丟人」
    網易娛樂1月13日報導 (文/梁曉輝) 麥可·布雷(Michael Buble),這個在爵士界風生水起的「金童」,終於在出道的第十二個年頭踏上了中國的土地,並在13日晚登陸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為自己為期兩年的巡演畫上圓滿的句號。
  • 2020廣州爵士音樂節有哪些曲目?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全國同心協力抗疫成果顯著,廣州爵士音樂節得以如期在金秋閃亮登場,在中國的爵士樂版圖上繼續綻放光芒。2020廣州爵士音樂節將於11月13日至22日如約起航。10月21日,2020廣州爵士音樂節媒體見面會在星海音樂廳舉行。
  • 新疆維吾爾民歌和舞蹈的主要種類竟然有這麼多
    一、新疆維吾爾族民歌主要種類有哪些呢? 維吾爾族民歌蘊藏極為豐富,就其內容可分為傳統民歌和新民歌兩大部分。傳統民歌包括愛情歌、勞動歌、歷史歌、生活習俗歌等類別。
  • 陝北民歌主要來自古代|民歌與文化第3期
    延安魯藝的呂驥先生1945年文章中說,他看到明萬曆刊本《小慧集》載的工尺譜「鮮花調」,和陝北的《張生戲鶯鶯》民歌曲子完全相同。但是不知「鮮花調」旋律是否更早年代產生的。陝北傳唱幾百年的《玉堂春》故事《審錄》中,至今有叫「鮮花調」的曲子,旋律確和《張生戲鶯鶯》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