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曠日持久的新冠疫情給各行各業留下的「後遺症」開始逐漸顯現。
「德國汽車行業繼續大裁員!」德國《商報》9月2日發出報導。
據悉,寶馬今年將裁員6000人,奧迪的裁員戰線則延長至2025年,將分批次裁員9500人,戴姆勒和大眾的裁員計劃也在推進當中。
大陸集團全球裁員 13%
智能電動汽車戰略上的遲滯與疫情的大規模肆虐,讓裁員浪潮迅速席捲全球各大車企,甚至很快蔓延至上遊汽配商。
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Continental)近日宣布,為進一步深化和實施2019年推出的「變革2019-2029」 架構調整計劃,將在全球範圍內裁撤多達13%的員工,屆時將有3萬個工作崗位受到影響,這些崗位將被重新調整工作內容、工作地點,甚至被取消,以減少每年至少10億歐元的人力成本,並且90%的調整目標計劃將在2025年完成。
於1871年成立的大陸集團是世界第三大輪胎製造企業,服務於各個汽車細分市場上主要的汽車生產商。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23.2萬名員工,德國約有5.9萬名。其中,德國的國內業務因受到沉重打擊,將有約1.3萬個職位被轉移至其它地區或被直接裁撤。
上半年銷量盈利雙雙下滑
大陸集團執行長Elmar Degenhart表示,「整個汽車行業目前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過去的70年中,還從未遇到比這更大或更嚴重的危機。」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大陸集團輪胎業務 2020 年上半年的稅前營業收入為7.866億美元,同比下降41%;銷售額為48.5億美元,同比下降23%。
其中,第二季度的銷售和盈利大幅下降,合併銷售額為66億歐元,同比下降40%,調整後息稅前利潤率為-9.6%,而這一數據在去年為7.7%。
大陸集團認為第一季度的下滑與中國需求疲軟聯繫在一起,而第二季度的下滑則歸因於歐洲和北美的封鎖措施。
大陸集團旗下包括汽車技術、橡膠技術及動力總成技術三大子集團。
大陸集團2020 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汽車技術子集團的銷售額為26億歐元(2019年第二季度:48億歐元),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率為-18.1%(2019年第二季度:6.1%),銷售有機增長為-45.6%。
橡膠技術子集團的銷售額為30億歐元(2019年第二季度:45億歐元),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率為1.2%(2019年第二季度:11.9%)。銷售有機增長為-33.1%。
該公司表示,疫情導致了旗下乘用輪胎和輕型卡車輪胎銷量的下降,並「大大低於」2019年的水平。
數據顯示,上半年替換乘用輪胎和替換輕型卡車輪胎的全球銷量下降了15%左右。
動力總成技術子集團的銷售額為11億歐元(2019年第二季度:20億歐元),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率為-16.3%(2019年第二季度:3.7%)。銷售有機增長為-40.8%。
大陸集團認為第一季度的下滑主要因為中國需求出現疲軟,而第二季度的下滑則歸因於歐洲和北美的防疫封鎖措施。
全球裁員不涉及中國
但大陸集團的此番裁員並未對中國業務造成過多影響。
「這一次,全球約有3萬名員工受到組織架構調整的影響,目前除了產品線的調整之外,並沒有對中國的員工和生產基地造成直接的影響,」 大陸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方面對第一電動網說道,「由於中國的疫情防控確實做得好,我們公司早已全面恢復正常狀態。」
並且補充說,「中國市場第二季度已開始有力反彈。」
8 月初,Elmar Degenhart在發布上半年財務數據時也表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從未出現過類似的汽車行業市場暴跌的情況。在2020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在汽車行業經濟危機最嚴重時,大陸集團在中國、美國及歐洲的表現優於所處市場的平均水平。」
就汽車重要配件輪胎而言,除了大陸集團,還有一大批知名的輪胎製造商如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等,不得不採取了減產、停產、裁員等措施來應對市場下行的衝擊。
例如,印度輪胎製造商阿波羅於近日宣布荷蘭弗雷德輪胎工廠的裁員工作已經完成,累計裁撤528個工作崗位。米其林位於美國的百路馳伍德伯恩輪胎工廠也在今年6月30日之前裁掉大約80人。
而各大汽配商對市場前景的預期並不樂觀。大陸集團9月1日表示,預計全球市場要到2025年才能恢復到2017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