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電氣化革命帶來的洗牌效應逐漸顯現。
近日,大陸集團和博世紛紛表示,作為汽車組件之一的半導體晶片正面臨供應不足的問題,不僅如此,大陸集團還警告稱,快速推進的電動化進程已使得公司崗位和就業承壓。
財經網汽車從接近大陸集團的人士處獲悉,目前供應短缺的情況將在6-9個月的時間內改善,預計到2021年供應形勢依然嚴峻,大陸集團正在與各半導體廠商加強合作,並努力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以應對目前半導體短缺的嚴峻形勢。
招銀國際白毅陽表示,在當下的產業鏈中,晶片是通過Tier 1供應商集成以後,供應給主機廠的。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也指出,由於汽車行業擁有非常細緻的分工,晶片製造的門檻較高,包括大陸、博世在內的一級供應商都不具備研發和生產的能力。
不可否認的是,智能化是汽車行業電氣化轉型的必然趨勢之一。新技術的出現必然催生出新的產品。即使在傳統汽車領域已成長為現象級企業,一旦核心產品的話語權不再,轉型又面臨技術門檻,大陸集團和博世等一級供應商巨頭也勢必遭遇陣痛。
領主地位受挑戰
《財富》雜誌的世界500強排名中,大陸集團常年位居200名左右。據官網資料,成立於1871年的大陸集團旗下員工已達24萬餘名。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顯示,其在全球OEM汽車零部件銷售額一度躋身前三。
作為一家規模龐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涉及的業務領域包括耳熟能詳的輪胎、制動系統、車身穩定控制系統、發動機噴射系統等等,被劃分為底盤安全系統、動力總成、電子系統、輕型卡車輪胎、商用車輪胎、康迪泰克等多個部門,其中動力總成部門於2019年起開始獨立運營,名為Vitesco Technologies(緯湃科技)。
在電子系統領域,大陸集團作為「全球性市場及技術領先者」,該部門在全球擁有超過3.3萬名員工,為大陸集團旗下各業務部門之最。張翔指出,集成電子系統是大陸集團的強項所在,大陸集團向傳統車企直接輸出整套技術解決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並不包含晶片開發。
但近年來,隨著汽車行業走向智能化,傳統電子架構開始受到挑戰,取而代之的是以特斯拉等為代表的全車ECU集成模式。
在電氣化時代,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中,汽車的傳感器、中央處理器、ECU、信息娛樂系統、底盤系統等軟硬體系統被高度集中化,實現了主幹網絡被乙太網控制,車內的信號傳輸比傳統的分布式電氣架構要高出許多。
簡單來說,特斯拉們靠車規級晶片,讓汽車擁有中央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在行業內掀起了新一輪技術浪潮。
大象轉身
在缺「芯」之際,大陸集團有關人士向財經網汽車表示,整個汽車行業目前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是過去70年裡最大也是最嚴重的一次危機,這場危機對供應商的打擊尤為沉重。」
財報顯示,2019年,大陸集團全年營收為445億歐元,略高於2018年的444億歐元;但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下降了22%至32億歐元;大陸集團旗下汽車集團經營性利潤則從2019年的19億歐元下降至-21億歐元。在下調業績預期後,大陸集團於同年9月提出「變革2019-2029」調整計劃。
今年第三季度,大陸集團銷售額為102.95億歐元,較第二季度回暖56%,相比去年同期縮水7.3%。5月和9月,大陸集團連續兩次提及加大裁員力度,以加速推進2019年開啟的架構調整計劃,上述大陸集團有關人士向財經網汽車透露,預計全球範圍內將有超過3萬個工作崗位受到影響,90%的調整將在2025年前完成。
白毅陽認為,從電氣化智能化來說,Tier 1正經歷零部件革新(與傳統車不同)以及零部件智能化(加裝傳感器及通信)進程,由於分工細,Tier 1確實面臨轉型的問題,預計未來將看到與主機廠一樣的人員優化。
在電動化戰略上,前述人士表示,在過去的數年間,大陸集團在電氣化技術的投入上高達20億歐元;在電氣化、電動化的領域,緯湃科技公司在技術上做好了充足的儲備,產品組合中幾乎有三分之二與電子相關,涵蓋中混、插電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等不同路線。
據其介紹,獨立運營的緯湃科技公司目前擁有7,300餘位工程師,其中有4,300位左右從事軟體和系統相關工作,「全球電氣化兩大市場一在中國二在歐洲,緯湃科技的目標是同時深耕中國和歐洲。緯湃科技既提供從電池管理到驅動系統全系列產品,也可以提供集成式軸驅系統從電池管理到充電再到功率電子的各類關鍵組件。」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意指的「全球兩大電氣化市場」並不包含美國在內。而晶片研發和集中式的電子電氣架構,是諸如特斯拉等新晉車企搶佔新一輪技術高地的關鍵。這極有可能意味著,大陸目前的路線與特斯拉並不相同。
緩慢轉身的大象,已在朝既定方向自我調整。僅僅一場晶片供應緊缺,不足以使其感嘆「70年裡最大也是最嚴重的一次危機」。真正成為切膚之痛的是,在這場電氣化革命中,略顯緩慢而滯後的創新和調整為未來增添的諸多陰影。
「這場危機對供應商的打擊尤為沉重。我們需要在短期內付出更多努力,在未來幾年挑戰極限。」大陸相關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