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缺「芯」 行業難題待解

2020-12-17 易車網

汽車行業電氣化革命帶來的洗牌效應逐漸顯現。

近日,大陸集團和博世紛紛表示,作為汽車組件之一的半導體晶片正面臨供應不足的問題,不僅如此,大陸集團還警告稱,快速推進的電動化進程已使得公司崗位和就業承壓。

財經網汽車從接近大陸集團的人士處獲悉,目前供應短缺的情況將在6-9個月的時間內改善,預計到2021年供應形勢依然嚴峻,大陸集團正在與各半導體廠商加強合作,並努力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以應對目前半導體短缺的嚴峻形勢。

招銀國際白毅陽表示,在當下的產業鏈中,晶片是通過Tier 1供應商集成以後,供應給主機廠的。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也指出,由於汽車行業擁有非常細緻的分工,晶片製造的門檻較高,包括大陸、博世在內的一級供應商都不具備研發和生產的能力。

不可否認的是,智能化是汽車行業電氣化轉型的必然趨勢之一。新技術的出現必然催生出新的產品。即使在傳統汽車領域已成長為現象級企業,一旦核心產品的話語權不再,轉型又面臨技術門檻,大陸集團和博世等一級供應商巨頭也勢必遭遇陣痛。

領主地位受挑戰

《財富》雜誌的世界500強排名中,大陸集團常年位居200名左右。據官網資料,成立於1871年的大陸集團旗下員工已達24萬餘名。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顯示,其在全球OEM汽車零部件銷售額一度躋身前三。

作為一家規模龐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涉及的業務領域包括耳熟能詳的輪胎、制動系統、車身穩定控制系統、發動機噴射系統等等,被劃分為底盤安全系統、動力總成、電子系統、輕型卡車輪胎、商用車輪胎、康迪泰克等多個部門,其中動力總成部門於2019年起開始獨立運營,名為Vitesco Technologies(緯湃科技)。

在電子系統領域,大陸集團作為「全球性市場及技術領先者」,該部門在全球擁有超過3.3萬名員工,為大陸集團旗下各業務部門之最。張翔指出,集成電子系統是大陸集團的強項所在,大陸集團向傳統車企直接輸出整套技術解決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並不包含晶片開發。

但近年來,隨著汽車行業走向智能化,傳統電子架構開始受到挑戰,取而代之的是以特斯拉等為代表的全車ECU集成模式。

在電氣化時代,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中,汽車的傳感器、中央處理器、ECU、信息娛樂系統、底盤系統等軟硬體系統被高度集中化,實現了主幹網絡被乙太網控制,車內的信號傳輸比傳統的分布式電氣架構要高出許多。

簡單來說,特斯拉們靠車規級晶片,讓汽車擁有中央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在行業內掀起了新一輪技術浪潮。

大象轉身

在缺「芯」之際,大陸集團有關人士向財經網汽車表示,整個汽車行業目前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是過去70年裡最大也是最嚴重的一次危機,這場危機對供應商的打擊尤為沉重。」

財報顯示,2019年,大陸集團全年營收為445億歐元,略高於2018年的444億歐元;但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下降了22%至32億歐元;大陸集團旗下汽車集團經營性利潤則從2019年的19億歐元下降至-21億歐元。在下調業績預期後,大陸集團於同年9月提出「變革2019-2029」調整計劃。

今年第三季度,大陸集團銷售額為102.95億歐元,較第二季度回暖56%,相比去年同期縮水7.3%。5月和9月,大陸集團連續兩次提及加大裁員力度,以加速推進2019年開啟的架構調整計劃,上述大陸集團有關人士向財經網汽車透露,預計全球範圍內將有超過3萬個工作崗位受到影響,90%的調整將在2025年前完成。

白毅陽認為,從電氣化智能化來說,Tier 1正經歷零部件革新(與傳統車不同)以及零部件智能化(加裝傳感器及通信)進程,由於分工細,Tier 1確實面臨轉型的問題,預計未來將看到與主機廠一樣的人員優化。

在電動化戰略上,前述人士表示,在過去的數年間,大陸集團在電氣化技術的投入上高達20億歐元;在電氣化、電動化的領域,緯湃科技公司在技術上做好了充足的儲備,產品組合中幾乎有三分之二與電子相關,涵蓋中混、插電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等不同路線。

據其介紹,獨立運營的緯湃科技公司目前擁有7,300餘位工程師,其中有4,300位左右從事軟體和系統相關工作,「全球電氣化兩大市場一在中國二在歐洲,緯湃科技的目標是同時深耕中國和歐洲。緯湃科技既提供從電池管理到驅動系統全系列產品,也可以提供集成式軸驅系統從電池管理到充電再到功率電子的各類關鍵組件。」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意指的「全球兩大電氣化市場」並不包含美國在內。而晶片研發和集中式的電子電氣架構,是諸如特斯拉等新晉車企搶佔新一輪技術高地的關鍵。這極有可能意味著,大陸目前的路線與特斯拉並不相同。

緩慢轉身的大象,已在朝既定方向自我調整。僅僅一場晶片供應緊缺,不足以使其感嘆「70年裡最大也是最嚴重的一次危機」。真正成為切膚之痛的是,在這場電氣化革命中,略顯緩慢而滯後的創新和調整為未來增添的諸多陰影。

「這場危機對供應商的打擊尤為沉重。我們需要在短期內付出更多努力,在未來幾年挑戰極限。」大陸相關人士表示。

相關焦點

  • 聯電資深副總或加盟中芯國際 大陸半導體公司不缺錢但缺人才
    中國大陸對半導體產業極其重視,做大做強的心態人人皆知。雖然大陸公司在半導體產業中不缺錢,但缺人缺技術,這方面反倒是臺灣公司的強項,而對岸公司也依賴大陸這個市場,雙方的合作不可避免。繼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加盟紫光之後,臺灣另一個半導體業重要人物——臺聯電資深副總徐建華傳聞也要轉戰大陸,有可能到中芯國際任職。
  • 汽車行業缺「芯」情況到底怎樣?
    在國內市場尤其是合資車企中,博世與大陸均為主要的系統供應商。來自大陸的信息顯示,其ESP目前庫存為1萬套左右,距離市場需求有較大差距。目前博世、大陸方面均已公開表示,汽車生產所需要的半導體元件可能會短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響了其全球生產。  大陸方面聲稱,「儘管半導體製造商已通過擴大產能來應對需求,但所需的額外產量將在6至9個月內完成。因此,潛在的交付瓶頸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
  • 全球缺「芯」,中國汽車或迎「芯」機遇
    (經濟觀察)全球缺「芯」,中國汽車或迎「芯」機遇中新社北京1月14日電 題:全球缺「芯」,中國汽車或迎「芯」機遇中新社記者 王慶凱進入2021年,全球汽車產業可謂「冰火兩重天」。一邊是造車新勢力強勢入局:國產特斯拉Model Y降價10餘萬爭奪市場、蔚來發布電動轎車ET7、蘋果牽手現代造車、百度則聯手吉利想分一杯羹……另一邊是全球車企因為缺「芯」相繼宣布減產甚至停產:在中國,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等車企已經宣布降低生產班次;在國外,福特、豐田、日產等汽車巨頭也紛紛宣布減產。
  • 汽車缺「芯」待破局:企業需終結「單打獨鬥」
    汽車缺「芯」大考來臨,現狀如何?停產會成為常態嗎?「卡脖子」階段何時休?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原誠寅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要改善中國自主汽車晶片「卡脖子」的局面,急需打造自主汽車晶片創新生態,推動國產晶片自立自強。缺「芯」現狀如何?
  • 電芯故障與盈利難題待解 哈羅單車如何突圍?
    在淘汰加劇的共享單車領域,背靠螞蟻金服的哈羅單車,面臨城市「禁投令」、盈利點難覓的難題下,又節外生枝。   11月26日,哈羅單車將樂金化學(南京)信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已經正式受理。
  • 全球缺「芯」!中國汽車能否迎來「芯」機遇?
    來源:國是直通車中國「芯」突圍進入2021年,全球汽車產業冰火兩重天。一邊是造車新勢力強勢入局,國產特斯拉Model Y降價10餘萬爭奪市場、蔚來發布電動轎車ET7、蘋果牽手現代造車、百度則聯手吉利想分一杯羹……另一邊,全球車企因為缺「芯」相繼宣布減產甚至停產:在中國,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等車企已經宣布降低生產班次,部分車型短期內暫停生產;在國外,福特、豐田、日產、戴姆勒等汽車巨頭也紛紛宣布削減產量。汽車成為又一個被晶片卡脖子的產業。
  • 東鵬控股上市募資16億 為何仍有「三大難題」待解_個股資訊_市場...
    東鵬控股上市募資16億 為何仍有「三大難題」待解
  • 因「半導體晶片」被針對,曾被禁入行業3年,最終還是堅持造芯
    我國的半導體晶片技術發展的相比於海外的一些國家還是有點落後的,也正是因為這項技術的空缺導致了很多產業受限,所以這個難題一直以來都被國家高度關注,這麼多年也一直在投入大量的資源深耕這個行業。
  • 東鵬控股盈利能力走低背後 尚有三大難題待解?
    東鵬控股盈利能力走低背後 尚有三大難題待解?疫情對於企業的衝擊顯而易見,但隨著國內經濟復甦,在行業有著領先地位的東鵬控股,如何在規模做大之後提升盈利能力,依然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存貨長期居高不下翻閱東鵬控股的招股書,《投資者網》發現,公司存貨規模一直居高不下。顯然,大量的庫存積壓問題成了公司當下亟待解決的第二道難題。
  • 個人信息保護諸多難題待解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張建文對記者表示,「人臉識別第一案」的意義可能僅僅止步於個案,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諸多難題、困境依然待解。 逛動物園強制「刷臉」有必要嗎2019年10月17日,郭兵收到了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發給他的「指紋識別入園方式升級為人臉識別」的簡訊。
  • 中芯國際高層內鬥,半導體晶片行業發展或許受阻
    蔣尚義,中芯國際員工及業內人士稱之「蔣爸」,1997年擔任臺積電研發副總裁,03年牽頭「0.13微米SoC低介電質銅導線先進邏輯製程技術」,打破了長期被IBM等國外廠商佔領的半導體行業
  • 「星」益求精別具匠「芯」——水星家紡2020被芯戰略發布會「酣然...
    (2020年10月12日)中國知名家居品牌水星家紡於今日正式揭幕2020品牌戰略發布會,旨在引起現代都市人對睡眠難題的關注,並以全「芯」策略提供安睡解決方案。在此背景下,中國家紡協會委託行業領軍品牌水星家紡,共同探索國人睡眠問題的成因,並對症下藥。於是,《2020年中國被芯白皮書》在水星家紡被芯戰略發布會上橫空出世,揭秘國民睡眠現狀的同時,提供了可靠的睡眠問題解決思路和辦法。
  • 臺積電老將出走大陸,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
    在臺積電,蔣尚義牽頭了0.25、0.18、0.15、0.13微米,還有90、65、40、28、20、6納米FinFET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發展為技術引領者。中芯國際與臺積電13年恩怨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片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晶圓代工)製造企業,成立於2000年。
  • 缺「芯」少「屏」,智能汽車產業鏈「痛並快樂著」
    市場需求的持續回暖,尤其是中國車市的超預期回升,再加上此前海外疫情帶來的工廠停工和減產的持續發酵,汽車行業進入新一輪「缺芯漲價」潮。 在這輪缺芯潮中,中國市場影響最大,由於全球其他市場車市仍處於恢復期,而中國市場新車銷量已經出現同比去年增長的行情,再加上目前整車核心晶片大部分依賴進口,情況更為特殊。
  • 海南海藥回復函仍存疑問 新實控人三重難題待解
    此番解釋,財務角度看確實合情合理,但深究行業變局,仍有蹊蹺之處。根據年報,公司上市藥物以仿製藥居多。受帶量採購影響,仿製藥廠人海戰術的銷售效應遞減,甚至有不少藥廠裁員營銷部門,但海南海藥逆勢擴張,頗特立獨行。
  • 股票配資:中芯國際科創上市在即,會翻幾倍?
    晶片代工國際第四,大陸第一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2004年中國香港上市。 中芯國際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配套服務最完善、跨國經營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主要為客戶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
  • 從《神魔之塔》看《智龍迷城》:入華背後難題待解
    而據近日日本路透社的報導,森下一喜近期再次宣布《智龍迷城》的中文版將會在今年內登陸大陸市場。隨後有國內媒體爆料稱,騰訊已經獲得了《智龍迷城》的國內獨代。不過騰訊方面對此暫無回應,因此懸念依然還在。也正因《智龍迷城》的表現如此出色,在玩法上貼合休閒玩家的需求,收集養成的模式又可以挖掘重度用戶,使得產品所覆蓋的用戶面相當廣,因此進入大陸市場後能收穫怎樣的成績也備受期待。但在此之前,我們不妨將目光轉向已經進入大陸市場的同類產品《神魔之塔》進行參照。
  • 電動汽車安全魔咒待解 「不起火」電池風口來襲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業內還有消息稱,因涉及動力電池安全風險而召回的車企或將考慮更換電池供應商,近日,LG化學與SK創新就電動汽車召回起爭端,爭奪動力電池市場,而有能力解決電池安全難題技術及量產能力的供應商,有望在新一輪競爭中搶得先機。
  • 中芯國際(00981.HK):中國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企業,維持「買入」評級
    機構:廣發證券評級:買入核心觀點:公司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公司收入位列純晶圓代工公司全球第四位,中國大陸第一位,中芯國際擁有 3 條 8 英寸產線和 4 條 12 英寸產線,2019 年末合計產能約 45 萬片(約當 8寸)。從技術實力來看,公司是大陸目前唯一實現 14nm FinFET 工藝量產的代工企業,在全球僅次於臺積電、三星等龍頭,位列第二梯隊。持續投入發力先進位程,以領先技術擁抱廣闊市場。
  • 一文網羅集微網「芯調查」熱門文章
    國內某封裝大廠遭聯發科轉單8、【芯調查】疫情下的半導體產業關切重心轉移,封測廠或受到直接衝擊9、【芯調查】中國封測行業最「接近」海外競爭對手的幾個真相終端產品1、【芯調查】Q1華為手機出貨量下降約600萬臺!線上發布會望扭轉頹勢2、【芯調查】平板電腦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