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不好嗎?至少我們可以再次簡單純粹,但我得到的答案卻是——「我不期待。」原來那些迷茫過的青春,並不想按下後退鍵,真的不想……
近期,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央視網聯合出品,央視網、中視電傳聯合承制的新青年生活分享類綜藝節目《你好生活》第二季正於央視綜藝頻道、央視網、騰訊視頻熱播。節目熱度自播出後持續飆升,共計產生100+個相關話題,熱搜近30個,全網累計話題總閱讀量超百億,主話題#你好生活#話題閱讀量達20.5億,曝光人次超100億,得到央媒黨媒、地方政務、綜藝、情感、法律、教育、時事、公益多領域博主聯合發布。
第四期節目結尾,對於尼格買提「重回18歲」的提議,其他幾位主持人起先是拒絕的,因為他們覺得現在的自己更美好、更自由、更灑脫,並不是非常懷念過去。但在第五期節目中,他們還是穿上學生時代的T恤、襯衫,重新回到廣院的課堂上,像大一新生一樣感受自己剛入學時的懵懂、對廣播電視行業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觀眾可以在他們「重返課堂」的點滴中感受學生時代的美好,更能夠在他們過硬的專業素養中感悟節目所希望傳遞的人文關懷。
如果說第一季《你好生活》旨在與觀眾分享生活,那麼第二季《你好生活》便是提供一個空間給觀眾自由思考。節目話題#康輝第一次跳街舞#登微博熱搜第4位,娛樂榜第10位,總閱讀量2.5億,還有#央視主持人凡爾賽群聊##康輝滿腦子審片子##撒貝寧小說男主人設##尼格買提問啥是撕漫男#這類緊跟潮流、很難與「總臺出品」的標籤聯想在一起的熱點話題,卻讓觀眾感受到了節目的「煙火氣」。
同時,話題#武漢疫情中閃閃發光的個體#在微博熱搜榜置頂,要聞榜第 6 位,總閱讀量1.4億,#孩子出生時撒貝寧發的第一條微信#登微博熱搜第1位,娛樂榜第1位,總閱讀量7.1億,話題#央視主持人接力新聞播報##點讀機女孩已經上大學了##你願意重返校園嗎#均登微博實時上升熱點第1位, #怎麼做讓年輕人願意親近的長輩##真實和完美哪個更重要# #李梓萌說自己很不完美#這些直戳人心的社會話題也依然恰如其分的出現在第二季《你好生活》中,它帶著為「總臺IP年輕化」踏路的責任而來,又始終不忘傳遞正向價值觀的使命,在廣闊天地,陪伴觀眾尋找生活的意義。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呂逸濤在發布會致辭中表示,《你好生活》作為首檔「先網後臺」節目模式的試驗田,革新的不只是內容創作和播出模式,更是跨平臺、跨資源、跨優勢的深層相融,是一次融合質變的積極嘗試。
隨心化節目形態給年輕人想要的真實
近年來,隨著各類綜藝贏得話題討論的同時,越來越多的質疑聲也層出不窮,其中被質疑最多的,便是「真」。觀眾希望看到更為「乾淨清爽」的綜藝節目,不需要過於繁複的環節,也不需要太密集的設計,而這一切對於「真」的要求,《你好生活》第二季都滿足了。
第二季《你好生活》目前播出了六集,從整個行程安排和嘉賓陣容而言,節目內容涉及了三組主題,分別是「山谷音樂會」和「央視主持人團建」還有第六期剛剛開啟的「一畝幸福」。「山谷音樂會」的靈感來自於《你好生活》第二季中一次關於疫情的「閒聊」,為了「致敬疫情期間堅守在工作、生活中的普通人」,幾位嘉賓準備報之以歌,賦予生活以儀式感。第三期音樂會正片中,燃炸全場的那吾克熱和白舉綱,溫情獻唱的好妹妹樂隊、楊芸晴、劉惜君等,還有撒貝寧、尼格買提的演唱會「氣氛擔當」,其精彩程度幾乎不輸給任何一場音樂live演出。
事實上,在第三期節目才完整上演的「山谷音樂會」,其實在首期節目就已經有所提及,讓觀眾足足期待了半個月。在之前的兩期節目中,交代了這場音樂會的靈感來源和全部的籌備過程,聽起來仿佛有點單一的內容設置,卻在播出時話題不斷。
由於職業歌手與業餘選手搭檔,為了保證現場效果,總導演決定,用假唱來解決這個問題,來保證這一檔節目的完美度。然而尼格買提直接在錄製時跟總導演明確表示自己拒接用假唱。而這個片段,也大膽地被節目保留。節目播出後,#尼格買提遭遇假唱#、#真實和完美哪個更重要#隨即登上的微博熱議話題榜的第三位,引發了網友熱議。
此外,除了保留「真實的意外」,節目更保留了「真實的驚喜」。音樂會正式開唱前,尼格買提表示自己也想要煙花,撒貝寧便搞笑地在平板上寫了「煙花」二字自帶音效放煙花,然而當整場音樂會結束時,現場真的燃起了煙花——是觀眾自發為他們和致敬抗疫人員準備的,那一刻每個人臉上最真實的驚喜、感動、震撼,給屏幕前的我們帶來了無數的感動與溫暖。
「好久沒看到後期如此乾淨清爽的綜藝節目了」「你好生活真的好看,太溫暖太治癒了」,隨著各類型綜藝井噴式推出,觀眾對綜藝節目的要求反而回歸到最本質、最本真的內核,對於《你好生活》第二季而言,意外與感動倍增了這檔慢綜藝的治癒氣質,觀眾與網友的呼聲,就是心之所向。
營造無負擔思考給年輕人平等的姿態
節目製作人尼格買提曾說,希望能通過這個節目,讓觀看它的每一個人都去思索,現在的生活是不是自己嚮往的生活,有沒有對自己的生活真誠地說一聲你好。首期節目,蔡明在線發問「怎麼做讓年輕人願意親近的長輩?」一度引發了網友熱議,登上了熱議話題榜TOP 2。對此,撒貝寧說,不要問一些讓年輕人頭皮發麻的問題。而尼格買提的回答是,不是所有的長輩都會放下姿態跟年輕人平視的。小尼所說的「放下姿態與年輕人平視」,不僅適用於年輕人和長輩的相處中,更適用於如今綜藝節目與觀眾的關係中。
在靜靜流淌的真摯情感中,收穫來自內心深處的蓬勃力量,這是《你好生活》第二季期待傳遞給觀眾的生活態度,然而這種傳遞卻並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亦或是強灌雞湯的升華。從身邊微小的點滴切入,營造沒有負擔的思考,才是這檔節目「年輕態」的關鍵。
第五期節目,撒貝寧和尼格買提領著「央視主持天團」團建,作為各級藝術類專業第一+北大保送生的強大陣容,這期節目可以說是未播先火,自嘉賓曝光後便得到了一眾網友的熱議與期待。在觀眾的想像中,五位主持人的談心一定是大型「凡爾賽」現場。
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們在當前節目中談及的,卻是「如何化解焦慮」。幾位主持人都坦言,他們的焦慮非常嚴重,甚至康輝表明他90%的時間都處於焦慮中,其他主持人基本上也都在70%-80%之間,這個回答讓螢屏前原本準備好「聽課」的觀眾們都大吃一驚,一邊是穩重大氣的《新聞聯播》主播康輝和李梓萌,另一邊是節目「開心果」擔當的撒貝寧和尼格買提,觀眾很難將他們與焦慮二字聯繫起來,更無法想像原來這些常人眼中「神壇」上的人,也時刻伴隨著焦慮。
李梓萌在節目中說,她認為焦慮是常態,不是壞事,並不是你內心不夠強大,只不過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態,焦慮只是你心中還有沒有實現的願望和目標。而他們願意在鏡頭前探討這個問題,也並不是想要抱怨、訴苦,而是想用自己的經歷,為觀眾講述他們是如何化壓力為動力。
對綜藝節目而言,價值回歸是時代所需,個人的成長與時代同頻共振是《你好生活》分享「新青年生活」的意義所在,也是綜藝節目對於時代的價值所在。節目不作假設、不定劇本,而是細細地把生活的本真面目攤開來,把問題拋出來,卻放觀眾自己去尋找答案。《你好生活》給了年輕人想要的深度,又給予了他們充分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從內心真正感受到安靜與治癒。
在剛剛播出的第六期節目中,撒貝寧、尼格買提與節目嘉賓從搬運工到傳統稱重和蔬菜包裝,鄉野樂趣之餘,還回憶起各自的人生歷程,撒貝寧也敞開心扉,談到了與妻子的邂逅、相處,更顯示出生活中難得的「一畝幸福」,並將#撒貝寧不許欺負老婆##你好生活#等話題送上熱搜。
對年輕觀眾而言,《你好生活》第二季不是一本心靈雞湯,亦不是一部生活百科,它只是一個足夠自由的空間和足夠包容的平臺,讓每位年輕人放下「拒絕交流」的心理防線,安靜思考,擁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