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月8日,央視主持人尼格買提因為幫助化妝師追星李現,獲封「中國好老闆」而登上熱搜。他是個不缺關注度和流量的主持人,但如今他更想被觀眾關注和提起的是他首次擔綱製作的綜藝節目《你好生活》。
不過,節目播出後,水花並不大。有人認為《你好生活》是央視版《嚮往的生活》,或者說純淨版《嚮往的生活》,缺少了嘉賓的勾心鬥角、撕話題,即便有優質內容也難以在海量綜藝節目中迅速抓住觀眾目光。
「我媽在第一期節目播出時真的動員了所有親朋好友收看。」1月9日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時,尼格買提面對收視率問題坦言,「你問到了我內心很糾結的一件事」。
《你好生活》作為央視首檔先網後臺的節目,面臨著打破固有觀眾群的挑戰和嘗試。隨著《你好生活》近期在B站和優酷上線,尼格買提相信年輕觀眾會越來越多,「挺希望最近一段時間大家看到我,都說『你好生活』,慢慢變成一個口頭禪。」
「做慢綜藝中的一股清流」
「你好!你好嗎?我們常問自己,這是我要的生活嗎?如果不是,美好的生活在哪裡?你有多久沒有仰望星空,或者登頂一座山峰,試著傾聽河谷裡的迴響,戴上拳擊手套搏擊人生……」在低沉而富有磁性的旁白聲中,《你好生活》帶著央視熟悉的「味兒」開播了。
《你好生活》是由央視網和中視電傳聯合承制,央視綜藝頻道和央視網聯合出品的新青年生活分享節目。節目製作人、總導演尼格買提與兩位常駐嘉賓孫藝洲、董力去往四座城市體驗民宿生活,探尋生活意義,還與飛行嘉賓撒貝寧分享生活哲學,目前已播出四期。
作為一檔生活類慢綜藝,《你好生活》每一期節目開頭都會有一段頗有哲思的生活語錄,討論話題也具有社會意義。第一期節目《少年的你》,嘉賓們探尋心中的少年,到田野間體驗採摘,用望遠鏡觀看星星。第二期節目《勇敢的攀登者》,嘉賓們攀登高山,在欣賞自然美景、飛鳥遷徙之餘,積極傳遞環保理念。第三期節目《你好!新青年》中,嘉賓們關注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你好生活》傳遞積極樂觀人生態度,喜歡看的觀眾覺得溫暖治癒,有觀眾表示,「我們每個人都有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也在尋找和世界更好相處的方式。這檔節目促使我們去積極思考,更加正能量地去面對工作和生活。」
如果要搜尋生活感悟類的金句,《你好生活》無疑是個寶庫,比如當談到 「奮鬥」時,撒貝寧說,「人是生活在一個社會環境裡的,最幸福的奮鬥一定是和這個國家的國運在一起」。這樣的節目內容,無疑對當下的年輕人具有積極引導意義。
聊「有營養」的東西,也是尼格買提對節目品質的追求。「嘈雜的娛樂環境中,我們希望能做一股清流。現在的慢綜藝太多了,但我理解的慢綜藝應該是讓大家的節奏緩下來,在節目裡聊一些有營養的東西,不是強行灌注,而是潤物細無聲的。」
最近李子柒式生活美學引起大眾熱議,《你好生活》意圖帶領觀眾放慢節奏,用心體味生活中的美好,成為自己的「李子柒」。「美好的生活我們常常能聽到,但它絕不是一句口號而已,它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是從泥土裡生長出來的,是每一雙手打拼出來的。」尼格買提表示,希望通過節目傳遞的價值有很多。「習總書記說,緊緊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履好職、盡好責。這其實不是一部分人的責任,而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的責任就是去詮釋,去解讀,去追逐美好的生活到底是什麼。看每個人的美好生活,凝結在一起就是中國人的美好生活,我希望傳遞出這樣一種聲音,美好生活就在我們的手中,只要我們努力,美好的生活沒那麼遙遠。」
努力「出圈」,吸引年輕人
追求思想深度,去套路化,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眾的關注。節目播出至今,除了開播時「撒貝寧尼格買提式互懟」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外,節目熱度和討論度並不及同類型的《嚮往的生活》等。
在豆瓣上,由於打分人數太少,《你好生活》尚未開放評分。有網友認為節目「平凡而有深度」,也有人指出「雞湯太多」,「有點刻意把話題深入下去」。
從電視端播出的效果來看,《你好生活》首期收視率即獲得CSM52城同時段上星頻道綜藝節目第一名的成績,但和央視常規綜藝節目相比並不高。這一方面也許和《你好生活》的播出頻道和播出時段有關。節目於2019年12月17日起每周二17:18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全終端上線,央視綜藝頻道每周三18點檔播出。
王女士是《嚮往的生活》的忠實觀眾,但她沒聽說過《你好生活》。「綜藝節目喜歡看地方臺的,如果事先知道有這檔節目會想去看一下,但節目播出的時間點不合適。中老年電視觀眾一般都會看《新聞聯播》以後的節目,年輕人更加不會在這個時間點看電視。」
尼格買提坦言,「收視率」令他糾結,背後其實是面對哪些觀眾,如何擴大觀眾群體的思考。「《你好生活》是要面對電視觀眾,還是面對網絡觀眾,是面對青年群體,還是中央三套固有觀眾群,必須在一開始就想清楚。」
在《你好生活》中,能感受到節目為了「出圈」,吸引年輕人的努力。比如在首期節目中,撒貝寧表演嘗豆中毒時,後期配上了《野狼disco》「鬼畜」片段,並加入撒貝寧在《明星大偵探》節目中演唱該歌曲的畫面,以調動年輕人的興奮點。但在播出的電視版本中,這段「鬼畜」不見了,代之以自然的呈現方式。
「中央三套的受眾一般都是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所以我一開始確實擔心,上了年紀的觀眾能不能接到我們這些『梗』。節目播出後,我聽到團隊同事的父母和周圍朋友的家長反饋,大家都覺得很輕鬆,有時候他們未必真的明白我們在玩什麼,幹什麼,但他們會覺得很美好、很放鬆、很舒服,這就是我們想追求的。」
最近,尼格買提注意到一些變化,遇到觀眾時,之前他們都會說「我經常看你的《開門大吉》《星光大道》」,但現在他們最常提起的是《你好生活》。
「我會問他們,你們是怎麼看的?大部分人都是通過網絡收看的,尤其上線B站和優酷後,看節目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多。」在尼格買提看來,一檔節目要想在網絡上有好口碑,同時擁有比較高的收視率確實挺艱難。「我們的目標比較明確。因為先在網絡播出,再轉回大屏,這種方式決定節目更多面向網絡時代的觀眾和受眾,面向青年人。」
「康輝那期播出時會上熱搜」
如何在網絡上吸引更多年輕觀眾,背後也透出央視的轉型嘗試和努力。
最近,康輝等不少「國字臉」新聞聯播播音員靠犀利短評、接地氣的VLOG出圈,借熱播綜藝聞名全網的「芳心縱火犯」撒貝寧早已是熱搜常客,「段子手」朱廣權還受邀主持了B站跨年晚會。這些「放飛自我」的央視面孔得到年輕觀眾喜愛,也在改變央視在年輕人心目中的印象。
尼格買提透露,做《你好生活》這樣的綜藝節目,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層層審查,「這個不能播」「那個不能播」。「同事們的接受度非常高,包括臺領導、頻道領導對我們幾乎沒有限制。他們覺得年輕人就該撒開了玩,他們也相信我們心裡是有桿秤的。」
除了古力娜扎、張鈞甯、阮經天等明星嘉賓,《你好生活》中也將出現不少央視面孔。尼格買提透露,自己懷著「迷弟」心態邀請了董卿參加,後續節目中還會出現康輝。
「相信觀眾看了那期會驚掉下巴,康輝老師真的絕了,在我們節目裡什麼都敢說,特別可愛、生活、刺激,應該能上好幾個熱搜。」尼格買提認為,大眾對央視主持人的印象過於標籤化和風格化。「一說央視主持大家想到的都是那種範兒,實際上大家看現在的央視主持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在《新聞聯播》看到的康輝是一個樣,在《你好生活》裡的康輝又完全是另一樣,是大家絕對想不到的那一面。央視主持人的風格很多樣,而且越來越願意把更真實的一面展現給觀眾。」
接受採訪時,尼格買提正在去工作的路上,「下午春晚語言類節目審查」。
採訪結束時,他發了一張藍色大樓的照片,因為忽然想起十幾年前自己還是廣院播音系大四學生,每次乘坐728公交車經過這棟大樓時,都要坐在右邊,為了能看一眼它,夢想有一天能夠進去,哪怕當一次觀眾。
「我現在能成為它的一名員工,覺得生命很奇妙,生活很奇妙,所以有夢想就努力去追吧。真的,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很幸福。」尼格買提用他低沉而有磁性的聲音說著,仿佛《你好生活》又一期開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