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美國媒體向世界發布了一條消息,文章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爾集團在美國曼哈頓購買了一幢辦公大樓。在這條消息中,還首次證實了具體購樓的價格:1400萬美元(約1.13億人民幣)。
昨天上午,記者從青島中國海爾總部得到證實,經過近一年時間的運作,海爾在美國購買大樓的一系列手續已經完成。海爾CEO張瑞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加入WTO後,他們(國外跨國公司)走進來,我們走出去。海爾企業文化中心主任蘇芳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曼哈頓在美國、在世界上都是最著名的商務中心,中國的企業應該在這兒佔有一席之地。」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中,中國的海爾被列入世界十大家電企業,名列第六。
海爾的世界版圖:在曼哈頓買樓並希望成為上市公司
幾星期前,海爾集團在曼哈頓購買了價值1400萬美元的大樓作為在美國的總部。海爾通過僱傭美國人開發了當地的勞動市場,並且海爾也希望,通過在美國的生產運作,成為紐約上市公司,從而進入資本市場。海爾計劃到2004年,在美國的銷售額能從去年的2億增加到10億。
借殼上市一隻腳踏進國際資本市場
2001年7月,香港上市公司中建數碼媒體向其母公司中建電訊以及合作夥伴海爾集團購入行動電話製造及分銷業務,併購完成後將更名為海爾中建集團有限公司。海爾手機負責人士稱,到國際資本市場上市是海爾手機面向全球市場的重要舉措。這項併購交易標誌著海爾邁出了海外上市的第一步。
與瑞典愛立信聯姻創出「海爾藍牙」
通過信息篩選,海爾人認為愛立信主創的藍牙技術,應是海爾無線網絡家電的技術支持,海爾人便直奔愛立信瑞典總部探討合作的可能性。今年6月,經過僅僅3個月的時間,一套8件的海爾藍牙網絡家電誕生了!這對雙方來說均是破紀錄的,而且在全世界家電行業也是惟一的!
在法國和荷蘭建立產品設計中心
2001年6月19日,海爾併購義大利一冰箱工廠籤字儀式在海爾集團中心大樓舉行,這是海爾第一次在歐洲投資建廠。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歐洲當地市場的歷史、文化、法律、經濟等方面的特點,海爾在歐洲市場選擇了以收購而不是投資建廠的方式獲得本土化的白色家電生產基地。目前,海爾在法國裡昂和荷蘭阿姆斯特丹有設計中心,在義大利米蘭有營銷中心,真正實現了在歐洲的「三位一體」本土化經營。
中國海爾為美國人創造就業機會
2001年4月5日下午,HaierBlvd(海爾路)命名揭牌儀式在美國南卡州坎姆頓市隆重舉行。這是在美國惟一一條以中國企業品牌命名的道路。2000年3月,美國海爾工業園的冰箱項目正式投產以來,所生產的滿足美國當地消費者需求的冰箱產品供不應求,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顯著貢獻,同時還為當地提供了近200個就業機會。
在巴基斯坦有了第二個海外工業園
2001年4月10日,海爾集團在巴基斯坦國的旁遮普省拉合爾市舉行了隆重的「巴基斯坦海爾工業園奠基儀式」。據了解,海爾集團是第一家在巴基斯坦國投資興建家電生產廠的外國公司;這也是海爾集團繼在美國建立工業園以來,在海外所建的第二個工業園。
海爾總裁給「世界第一商學院」上課
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沃頓商學院邀請,2001年4月2日、3日,張瑞敏首席分別來到這兩所大學講課。創立於1881年的美國沃頓商學院禮堂內座無虛席,100人的教室,竟有200多人擠進來,校方不得不臨時加座,最後連走廊裡都擠滿了人。
海爾巨型燈光廣告點亮了巴黎街頭
2000年6月16日,在法國巴黎所屬聖萬市公共事務部的建築物樓頂上,「Haier」廣告牌像一塊藍色的寶石,灑下迷人的光輝,使夜幕下的巴黎街頭更加迷人。與「Haier」燈光廣告相映成輝的是另一座高層建築上日本的「TOSHIBA」廣告,不遠處還有「PHILIPS」、「TEC」等世界名牌的燈光廣告。這座燈光廣告牌長22.5米,高5.5米,海爾在巴黎的燈光廣告是中國企業在歐洲豎起的最大的一座燈光廣告。
在歐洲海爾幾個字代表著越來越高
2001年3月7日至9日,科隆國際家電博覽會又一次拉開了帷幕,眾多世界知名品牌雲集科隆,上演全世界家電行業的精彩演出。
第一次參加科隆國際家電博覽會海爾展廳的面積是100平方米,第二次是500平方米,第三次是1000平方米。
如今在歐洲,一提到海爾,人們都會脫口而出——「HaierandHigher!」(海爾越來越高),歐洲人對海爾品牌的認識已發生了質的飛躍。
到他們的後方去
中國加入WTO在即,中國人的思路大多數止於防禦、抵抗和面對壓力。不錯,中國人一直在做「請進來」的工作,世界著名的大企業們來了,家電、IT、汽車、農產品、娛樂傳媒等等。中國跨入WTO的大門之後,還會有更多胃口大、實力強的競爭對手蜂擁而至。
中國企業也一直在試圖進行「防守反擊」,中國的不少產品也確實能夠出口創匯:中國的勞務、中國的紡織品、中國的玩具、中國的特色農產品……但是這些產品多是淹沒在國外形形色色的著名品牌中,「中國造」成為「廉價產品」的代名詞。世界看到的更多的、更加信任的是中國造的美國耐克鞋,是中國造的法國CD化妝包、中國造的美國迪斯尼玩具……
然而海爾卻用16年來的努力向世界宣告:防守反擊是不行的,你們走進來,我們則走出去,我們要「打到敵人後方去」!於是,世界上出現了美國造的中國海爾、義大利造的中國海爾,出現了「中國造」的世界頂級品牌形象。
海爾集團CEO張瑞敏說:「面對加入WTO,中國企業怎麼想?我認為必須成為狼。那麼,怎麼成為狼?所有到中國市場來的外國企業,不是慈善機構,他們的競爭原則非常簡單,就是『贏家通吃』,不給中國企業留一點餘地,通通吃掉。中國企業對此不能沒有認識,如果不成為狼,把自己擺在羊的位置,你就會被吃掉;如果成為狼,就有條件和他們競爭。成為狼的標準是什麼?我認為有兩條:第一,必須熟悉和了解國際市場競爭遊戲規則,按國際慣例來競爭;第二,必須勇於、敢於和善於參與這個競爭。如果不了解國際市場的競爭規則或者是不敢參與競爭,就沒有成為狼的可能。」《北京晚報》(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