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來自香港的黃雅曦登上了停靠在香港啟德郵輪碼頭上的「鑽石公主」號豪華郵輪。這一天正是中國農曆新年正月初一,43歲的黃雅曦與丈夫帶著6歲的兒子、公公婆婆和阿姨姨夫一家七口,開啟了一場期待已久的春節之旅。
當時,香港已確診了5起新冠肺炎病例,全球各地報告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也開始多了起來。這讓黃雅曦提高了警惕,登船前為家人備足了船上用的口罩和消毒洗手液。但當時的黃雅曦或許仍無法預料到,本該是適合一家老小「最輕鬆的」郵輪之旅,卻最終成為了一場長達近一個月的歷險。
就在黃雅曦一家登船的同一天,一名自20日起就在郵輪上的80歲男性香港乘客下船回家。然而,在未來的日子裡,這艘遊輪的命運卻與這名男子緊密相連。
1月30日,這名香港乘客發燒就醫,兩天後,被證實感染新冠病毒。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該男性發病日期為2020年1月23日,當時,他正在「鑽石公主」上,從日本鹿兒島前往香港的途中。
日本衛生部門很快獲悉了這一消息,彼時,載有2666名乘客和1034名船員的「鑽石公主」號已先後停靠了越南峴港、下龍灣、中國臺灣基隆和日本衝繩縣那霸。
下一站就是母港橫濱。然而,疫情的迅速發酵,讓「鑽石公主」號最終晚了14天才真正意義地靠上了橫濱港的碼頭。
14天裡,郵輪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逐日遞增,衛生和隔離措施屢遭質疑,人們每天大部分時間被困在狹小的客艙內……豪華郵輪,變成了「恐怖郵輪」,一座「汙染的監獄」。
截至2月22日,「鑽石公主」號上已有634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2人死亡,另有25名各國撤僑人員確診,高達近20%的感染率,讓「鑽石公主」成為國際郵輪史和疫情防控史上一個特殊、複雜卻又典型的樣本案例——來自不同國家的數千人的集中隔離管理、郵輪空調內循環系統/下水道系統對病毒傳播的作用、涉及多國的管轄權限與義務……
毫無疑問,「鑽石公主」號交出了一份並不合格的答卷。人們似乎能夠輕易地將矛頭對準「答題者」日本,但面對防控能力、民意、經濟、政治等多重壓力下,誰該成為日本政府首要保障的對象——一艘籍貫英國、運營主體屬於美國的國際郵輪上的3711人,還是1.27億日本本土國民?
選擇並不容易。近日來的疫情發展也證實,整船隔離並不能完全保護「外面的人」——上船檢疫的政府職員和接診病患的醫護人員陸續受到感染,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本土的蔓延隱患正在加劇。
2月21日,「鑽石公主」號人員下船事宜已「告一段落」,但這艘船理應帶來思考與改變,才剛剛開始。
病發
「乘坐聽得懂日語的郵輪去國外玩應該很不錯。」1月20日,來自日本岐阜縣的Daxa和朋友們從橫濱港登上了「鑽石公主」號。
三天後,Daxa開始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記錄自己在船上的生活。
「20日開始『鑽石公主』號郵輪旅行,由於沒有信號,船上有無線網,收費很便宜。」Daxa最初的記錄顯得有些流水帳,「船上有約1300名日本人。剩下一半是外國人。」
64歲的旅日韓僑K女士和丈夫(非韓國籍)也在「鑽石公主」號上,打算度一個舒心的假期。因為丈夫喜歡郵輪旅行,這已經是他們第二次搭乘「鑽石公主」號了。
「鑽石公主」號郵輪是美國嘉年華郵輪集團旗下的著名品牌公主郵輪公司系列船隊中體積最大、設施最完善的世界頂級豪華郵輪,全長290米,寬37.5米,高18層,船上設有溫泉、遊泳池、賭場、大型劇場等設施。從1月20日自橫濱港出發,這艘遊輪計劃在日本、中國、越南停靠六站後於2月4日返回橫濱,結束長達16天的行程。
船上風景
與Daxa、K夫婦一樣,眾多登上「鑽石公主」號的乘客都期待著一場難忘的,至少是愜意舒適的旅行。新婚夫婦米萊娜·巴索和加埃塔諾·賽路羅為了這趟蜜月旅行攢了兩年錢;美國作家蓋伊·科特為了她和老伴這次「千載難逢的旅行」花光了所有的信用卡積分;來自英國的大衛·亞伯和莎莉夫婦則為了慶祝他們的金婚紀念特別訂了一間昂貴的帶有陽臺的套房,面積是一般無窗艙房的五倍。
每到一處,74歲的大衛·亞伯都會在社交媒體臉書主頁上分享此次金婚之旅的甜蜜點滴:22日,在鹿兒島吃年糕;24日,在船上體驗面膜;26日,莎莉在越南糖果屋買了30英鎊(約合人民幣273元)的好時巧克力……
、
亞伯夫婦在船上的照片
相比之下,Daxa似乎更享受和朋友一起的旅行過程,而不是整天抱著手機。23日之後,他直到28日才更新了下一條動態,其時郵輪已經到了越南下龍灣,Daxa標記了當天是「陰天」。
然而,一周後的2月3日,Daxa開始密集更新推特。「我們原計劃明天(4日)6點到橫濱,但是船上廣播說我們必須儘快趕到,在今晚8點到達橫濱。」他從網上獲悉了曾搭乘郵輪的香港乘客確診新冠肺炎的消息,當天稍晚時,Daxa再次發推稱,「我已經戴了口罩,好好洗了手。然而距離船停靠香港都過去9天了,為時已晚。」
據共同社此前報導,那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香港男子在船上期間蒸了桑拿,還在餐廳用餐。
Daxa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達了他的擔憂,船上許多娛樂設施以及餐廳、派對,都有可能造成船上人員與該男子有接觸並感染。
「要說不沮喪那是不可能的。事到如今,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關在房裡。」Daxa在2月3日發了數十條推特,滿含焦慮與不安。
更頻繁上網的亞伯早就注意到了正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1月30日他在臉書上記錄道,只要觀測體溫、勤洗手、不使用公共廁所,病毒在這艘船上應該不會成為問題。但回到英國後,「我會和莎莉自覺隔離14天,因為這艘船上有來自中國香港的乘客……除了恐懼,我們享受著船上的每一刻。」
黃雅曦也從新聞上知道了香港乘客被確診的消息,「我不確定當時其他乘客是否知情,但我看到新聞後第一時間去問了船上服務臺的工作人員,他們說已經收到了香港政府告知疫情的相關情況。」
黃雅曦一家分住在郵輪11層的三間內艙房,自上船後一直保持著警惕,儘量不在人多的時候去餐廳,在人員密集的地方都戴著口罩。
船上餐廳
但是,「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大多數人,此時還沒有意識到危險的迫近。
2月3日下午4點半,Daxa開始拍攝郵輪上「像往常一樣擁擠」的主大廳、遊戲廳和餐廳。
下午6點,船上廣播通知郵輪將在當晚提前返回橫濱港,乘客們也並未察覺異常,「打麻將和打牌的人很多,也和平時一樣。」Daxa寫道,「主大廳附近的休息室舉行了卡拉ok大會……大家都很放鬆。」
3日晚上8點,船上再次廣播通知郵輪將提前到達橫濱並接受檢疫,但仍未提到那名被確診的香港乘客。
Daxa發現,在那之後,船上的氛圍開始變了。當晚8點45分在劇場觀看表演的觀眾已少了很多。「以前(劇場)連站立區都站滿了人,現在卻空空如也。」
同一天,亞伯在臉書上轉發了一則新聞,提及「鑽石公主」號將因被確診乘客而進行檢疫,「天啊,這就是我們乘的這艘船!」亞伯大呼。這時已經有乘客猜測,他們會被強制隔離,這艘船或將「無處可去」。
隔離
3日晚,提前返港的「鑽石公主」號沒有被允許靠岸。
晚上11點,船上廣播再次響起,隨後,日方工作人員登船,從上到下逐層進入客艙為乘客測量體溫,一直持續到4日凌晨。
4日,日本衛生檢疫官員登船,對船上首批31名已出現症狀的乘客進行檢測。
檢疫人員上船
5日,日本官方宣布,「鑽石公主」號郵輪的首批被檢測者中,10人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鑽石公主」號自當日起整船隔離兩周,除確診者需送醫外,所有乘客和船員禁止登陸。
「鑽石公主」號成了孤懸在橫濱港外的一座孤島。不安開始滋生。「焦慮、無聊,我想馬上回家。」Daxa記錄道。
隨後的日子裡,疫情開始不可控地發酵:
6日,又有10人被確認感染新冠病毒;7日確診41例;8日確診3例;9日6例;10日65例;12日39例;13日44例;15日67例;16日70例;17日99例;18日88例;19日79例;20日13例。
不安變成了恐懼,人們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
「每天都有新增確診患者,讓我們很焦慮。」K女士說。
「我們很容易得病……我們在自己的房間裡不安全。」75歲的美國作家蓋伊·科特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形容,豪華郵輪成了一個「被汙染的監獄」。她害怕自己一旦被感染就難以死裡逃生,「我不想被裝在骨灰盒裡回家」。
老年人是新冠病毒的主要易感染人群,而這一群體也正是「鑽石公主」號郵輪乘客的主體。根據「鑽石公主」號所屬的公主郵輪公司數據,船上約80%的乘客年齡在60歲以上。
「『鑽石公主』號風格相對傳統,主打星級酒店式服務,因此比較吸引年長一些的客戶,年輕人較少。」因提前申請回國而錯過此次航程的「鑽石公主」號船員Imy此前向澎湃新聞介紹道。
乘客的親戚向鑽石公主號遊輪揮手,由於擔心新的冠狀病毒,該船上所有人員被隔離。
隔離期間,信息的不通暢和船上生活環境的急速惡化,更加劇了乘客的不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高級學者阿梅什·阿達利亞(Amesh Adalja)曾對澎湃新聞表示,14天的隔離會造成心理傷害,這可能會是一段非常難熬的經歷。
有乘客稱,自己的房間已近一周未打掃和更換床單了;還有乘客抱怨客艙的環境太過逼仄:「想像一下你被困在你的浴室裡」;一名年長的女性乘客戴著口罩,在船舷上掛出寫著「藥物不足」的日本國旗向外求助;被隔離的第九天,K女士的洗衣皂、洗髮水和護膚素都用完了,「現在只能用鹽來搓衣服」;患有2型糖尿病的亞伯始終沒能收到「糖尿病人特殊菜單」,一天當中的大部分時間,他不吃東西只是喝水……
美國乘客肯特·弗雷熱的妻子瑞貝卡7日早上被確認感染新冠病毒,但肯特在和CNN記者交談後才得知當天共有41名乘客被診斷出感染了病毒。選擇「鑽石公主」號作為蜜月之旅的米萊娜·巴索同樣指責官方的最新消息「含糊不清」。一些乘客稱,當他們從網上獲得消息後去服務臺詢問,那裡的工作人員卻不知情。
原本打算在「鑽石公主」號上度蜜月的米萊娜·巴索和加埃塔諾·賽路羅被困在了船上。
憂慮與壓力之下,有乘客在船艙的陽臺外掛起寫有英文的橫幅向美國呼救,印度籍船員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視頻懇請印度政府解救他和他的同事們。
「在每個人都受到影響之前,請立即幫助我們。」在郵輪廚房工作的薩卡爾稱,如果日本政府無法處理這種情況,就應該請求幫助,「聯合國和印度政府應該立即介入,幫助我們分開隔離。」
面對鮮有前例的14天整船隔離,公主郵輪公司稱,正致力應對疫情。然而,從郵輪公司先後多日應澎湃新聞詢問的內容來看,郵輪公司能夠自主採取的措施十分有限,在直接針對疫情的處理中,多以「與權威衛生機構緊密協作」為主。
只是在隔離期伊始,郵輪方迅速為乘客提供了免費WiFi和電話服務、電視直播頻道、多語種電影和報紙,還為各年齡層乘客提供適合客艙內的娛樂活動。此外,郵輪通過與日本衛生機構協調,為乘客爭取到了戶外活動的時間。
每天約一個半小時的甲板「放風」時間,成了黃雅曦一家人最開心的時刻。他們在甲板上一邊戴著口罩呼吸新鮮空氣,一邊隔著一兩米的距離與家人「確認眼神」。
而旅日韓僑K女士隔離生活的幸福源泉則來自韓國領事館送上船的泡麵和泡菜。 「我們太高興了,還笑了起來。這是我們最開心的一天。」Daxa則嘗試著在亞馬遜上訂購了一瓶蛋黃醬,在收件地址欄上寫下「鑽石公主」號和他的船艙號,不久之後,他真的收到了這瓶特殊的蛋黃醬。
全員隔離後,郵輪安排乘客在房內點餐、接受送餐。這是2月6日的菜單。
質疑
一直以來,日本政府始終強調為「鑽石公主」號的防疫工作盡了最大努力,但將3711人集中隔離在郵輪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環境中的決定從一開始就受到了質疑。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高級學者阿達利亞早在2月6日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就「預言」稱,在郵輪這樣的封閉空間內,不需要一個「超級傳播者」,病毒就可以加速傳播。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19日公布的確診病例分析結果稱,有33人於5日採取在房間內各自隔離等措施之前已出現症狀,6至9日79名乘客和10名船員總計89人發病。考慮到潛伏期,在5日之前疫情明顯已有一定程度擴散。在啟動隔離措施後疫情也繼續蔓延,因而新冠病毒可能是通過船上的活動擴散的。
這其中,郵輪的通風系統和每日穿梭郵輪各處提供服務的船員是否成為「病毒傳導器」受到關注。
《中國航務周刊》撰文指出,現代船舶都是高度密閉的場所,船上中央空調的內循環系統將使病毒「如入無人之境」,所有乘客都可能成為二代病毒感染者,體質差的老弱病殘者會首當其衝。加之新冠病毒被認為可通過氣溶膠傳播,郵輪上連接各艙室的空調內循環系統更難以擺脫傳播病毒的嫌疑。
另一方面,船員們的工作也被懷疑是新冠病毒直接傳播與接觸傳播的助推者。《時代》雜誌報導稱,負責送餐的船員早上6點就要起床為乘客供應早餐,直到晚上10點晚餐後才能結束一天的工作。他們已過度勞動,這會降低免疫力,使被感染的機率上升。船員健康被忽視的後果,就是他們或許也成為了感染源。
印度籍船員
薩卡爾
和他的夥伴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視頻求助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19日的最新報告也指出,由於10日以後船員出現症狀的情況增多,部分船員為了繼續進行維持郵輪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工作而導致隔離不徹底,或使疫情擴散。
美國疾控中心19日警告稱,「(郵輪隔離措施)可能不足以阻止船上人員之間的傳播。」近年來有些社會批評類著作的日本作家橘玲也稱,郵輪事件顯示,厚生勞動省被門外漢所支配,「這樣的事態進行下去,是一個無底洞式的大崩壞」。
對日本政府的郵輪應對質疑的最高峰,出現在2月18日晚。
當晚,日本著名傳染病學家巖田健太郎在社交媒體上傳了一則視頻,披露了他當天在「鑽石公主」號上令人震驚的
發現
。
「一些工作人員發燒了,他們去醫療中心時沒有任何保護措施。醫療官員也沒有保護自己。」巖田在視頻中描述道,船上連基本的「綠區」(未被感染)和「紅區」(可能被病毒汙染)都沒有區分,人們穿著PPE(個人防護裝備)到處走來走去,「甚至吃飯的時候還戴著防護手套」。
「現場完全混亂。」巖田表示,船上「沒有專業的感染控制專家」,只有官僚們在做「完全外行的工作」,「違反了所有的感染控制原則」。
巖田的視頻在全世界引發轟動,24小時內獲得超百萬點擊。但日本政府隨即對其展開
反擊
:厚生勞動省官員稱巖田的一些指控不符合事實或誇大其詞;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強調,政府採取了一切措施防止疫情擴大。
19日,幫助巖田登上郵輪的日本厚生勞動省官員高山義浩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長文回應時坦言,巖田的建議「大體上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我們只顧提出正確意見的話,組織有可能就無法運轉」,「特別是在危機管理中,獲得信任比什麼都重要。」
20日清晨,巖田刪除了上述視頻。
無論日本「吹哨人」與政府的爭議孰是孰非,從17至20日內先後有兩名厚生勞動省職員和一名內閣職員確認感染新冠病毒一事,似乎可以窺得日本防疫工作仍有所欠缺。
對於日本政府對「鑽石公主」號採取的隔離檢疫措施,美國國家傳染病衛生研究院院長安東尼·福西(Anthony Fauci)2月17日在接受《今日美國》採訪時直言,事實證明其已經失敗了。「隔離措施對於防止船上病毒的傳播是無效的。幾乎每個小時都有人在被感染。」他說道,「在隔離郵輪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我不知道那是什麼,但是結果是船上很多人被感染了。」
而研究病毒與細胞相互作用的加拿大微生物學家安妮·加蒂尼奧爾博士在接受《蒙特婁公報》採訪時更是直接指出,「從病毒學家的角度來看,載有大量人員的郵輪更像是一個 『病毒培養皿』,而不是隔離的好地方。」
兩難
《紐約時報》評價日本政府的郵輪處置是「史無前例的失敗」。韓媒更直接聲稱,「在保健衛生領域一直自詡為世界一流的日本聲譽留下汙點」。日本政府則極力試圖自證應對行動的合理性。
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家埃裡克·費格丁(Eric Feigl-Ding)在接受《福布斯》雜誌採訪時認為,日本以及其他國家在面對郵輪疫情危機的時候,體現出的是一種典型的「別在我家後院」的心態。
一直以來,船上乘客和國際輿論中,都有聲音呼籲日本政府將「鑽石公主」號輪有上的所有人員接到陸地上實施隔離並進行全員檢測。
西澳大學健康和人口老齡化研究中心流行病學家Zo Hyde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出,日本政府最初將所有人隔離在船上的決定是合理的,但當確診病例數上升到60例以上時,日本本應採取行動對乘客和船員在陸地上進行檢疫。「早點讓乘客下船確實會面臨後勤挑戰,但要比他們現在面臨的挑戰容易得多。」Zo Hyde說。
「如果他們繼續留在船上,感染人數將持續增加……這是一艘沒人要的船。如果出於為船上的人們考慮的目的,他們應該下船。但是對於日本來說,他們應該繼續待在船上被 『隔離』。」費格丁說。
華盛頓大學傳染病學副教授約翰·林奇分析也對日本政府的行為作出了註解:「我們需要記得,隔離保護了外面的人,並非裡面的人。」
在橫濱港附近倉庫上班的日本人喬恩(化名)18日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就表示,他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鑽石公主」號停泊的港口,很擔心疫情在當地蔓延開來,這樣的情緒在他的同事朋友中十分普遍。
這樣的民意壓力,是日本政府在郵輪處置問題上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因素。因此,儘管強調資源匱乏、檢測能力有限、陸上難以集中安置數千人,以及郵輪管轄權限與義務涉及多國等客觀因素,事實上,優先保證陸地需求、對海上感染源消極「封堵」正是日本政府從一開始就選擇並堅持至今的策略。
作為島國,日本對國際航行器帶來的乘客有專門的檢疫法律,目的是為了防止海外的傳染病流入日本。法律規定,當檢疫法所規定的傳染病在國外發生且認為「病原體會入侵國內,對國民生命和健康產生重大影響時」,檢疫所長可以根據相關檢疫法條款讓受感染的當事者隔離。
因此,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儘管日本有著非常完善的災難應急管理法律體系,但政府的應對措施往往是「應激式」的而不是主動式的,應對措施往往要跟著疫情走。
《日經中文網》的分析指出,日本政府在此次應對郵輪疫情最初的策略就是將病毒「封堵隔離」在口岸之外。直到17日,隨著郵輪和國內本土疫情雙雙升級,日本政府在召開緊急會議後才決定將策略轉為對患者治療體制的完善。
從經濟層面的考量來看,《紐約時報》17日的報導指出,日本政府在面對新冠病毒來襲之際,更懼怕的可能是疫情對國內經濟帶來的影響。路透社也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將損害日本的旅遊業,日本經濟可能連續兩個季度下滑,陷入衰退的風險正越來越大。
2019年第四季度,在遭受颱風侵襲以及國內消費稅上漲的雙重影響下,日本經濟已然出現萎縮。進入2020年後,日本政府本希望這些問題在新的一年能夠得到緩解。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這一樂觀的估計將付諸東流。如果疫情在日本國內進一步蔓延,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進入五年來的首次衰退將越來越可能成為現實。
另一方面,如果組織郵輪上的人員登陸隔離,則郵輪上的確診病例數將被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日本的名下,這一數字的持續上漲將使日本的安全環境受到重新審視與評估,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日本的經濟和國際影響力。
「鑽石公主」號疫情爆發以來,日本和國際社交媒體上已頻頻出現「東京奧運會或將取消或推遲」、「倫敦將代辦奧運會」等傳言,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一次次闢謠否認。西方媒體稱,「鑽石公主」號有可能「玷汙」日本首相原本希望的「成功的奧運之年」。
當然,飽受質疑、面對兩難境地的,不只有日本政府。「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乘客來自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
最初收到乘客求助信息後,美國的回應是認可日本政府整船隔離的做法。美國疾控中心在給美國乘客的聲明中表示,「留在您的房間是減少感染風險的最安全選擇。」
直到14日,郵輪內部的環境不斷惡化,美國政府才決定撤僑。但這一姍姍來遲的決定令一些美國乘客感到憤怒。他們認為,華盛頓態度的轉變是因為對東京失去了信心,而此時已接近隔離期的末尾。
「從悲劇到喜劇再到鬧劇。」美國乘客馬修如此形容自己國家的撤僑行動。更顯「鬧劇」的是,在美國首批撤僑的一架飛機上,搭載了14名登機前剛剛確診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他們與其他乘客僅通過一層塑料布和膠帶相隔,同機的許多人都是登上飛機甚至在抵達美國後才從新聞裡得知自己與病患同呼吸了十多小時。
而作為「鑽石公主」號註冊國的英國,兩周以來對郵輪疫情的默不作聲,受到了來自船上英國公民和日本媒體的雙重批評。
「鑽石公主」號上的74名英國乘客和工作人員覺得他們「沒人要」。2月14日和17日,亞伯兩次發布視頻批評英國首相詹森,質問詹森政府是否根本不在乎船上的英國乘客,「感覺我們被遺棄了」,甚至跳過政府直接喊話英國維珍航空老闆來救人。
直到未受感染的乘客開始陸續下船重獲自由的20日,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大臣才宣布已安排包機,將於次日接回有意願回國的船上英國公民。
可以看到,無論是聲稱對「鑽石公主」號不具有義務的日本,還是美英各國,都在人道救援的道義與現實的利弊中,謹慎地找尋平衡點。
好在,隨著距離原定的隔離結束日2月19日越來越近,遭受多方指責的日本政府對「鑽石公主」號的措施也開始積極了起來。
18日,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已完成對「鑽石公主」號上所有乘客的新冠病毒檢測樣本採集工作,檢測結果呈陰性的乘客可將從19日起開始下船。
尾聲
2月19日,黃雅曦夫婦和6歲的兒子,成為了首批下船乘客,同行的長輩也在隨後的兩天內下船。在拿到結果為陰性的病毒檢測報告後,她告訴澎湃新聞自己感到萬幸,「全家人就將見到隧道盡頭的曙光。」
亞伯夫婦則沒有那麼幸運。隔離結束前一天,亞伯獲悉自己和妻子的檢測結果呈陽性。儘管一度懷疑是因語言不通而誤解了,但在19日,在一名說英語的醫生的幫助下,亞伯夫婦最終確認自己受到了病毒感染。
隔離期間,樂觀開朗的亞伯在網絡上收穫了全世界各地的粉絲,他們的確診信息讓無數人為其憂心。好在,一天過後,亞伯恢復了往常的開朗,他在臉書上貼出了自己和莎莉接受治療的畫面,並稱夫妻倆在一家「可愛的醫院」,「我們的兩個護士很漂亮……明天就將進行照CT、心電圖、尿檢等項目,大家的信息已收到,只是之後不便回覆信息。」曾經在視頻裡哽咽著說最害怕與妻子莎莉分開的亞伯,還特別強調「兩張床在同一間(病房)裡。」
2月20日,亞伯夫婦在日本的醫院接受檢查。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信息,除了六百多名已確診病患分布在日本多地的醫院外,截至21日,已有970人下船,另有759名外籍乘客已乘坐各國和地區政府包機離境。關於如何安置留在遊輪上的船員,將與航運公司進行協調。
未來,「鑽石公主」號還將進行充分的消毒,該郵輪4月20日之前的航行已被全部取消。
加藤勝信在21日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這艘郵輪的防疫工作「可以說告一段落」。
然而,「鑽石公主」號的故事遠沒有結束。
日本的檢疫措施依然受到指責——乘客下船後被送往橫濱站等多個交通樞紐站,除了口罩外,他們毫無防護地搭乘公共運輸工具回家。在2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更是坦承錯誤——有23名已下船乘客在過去兩周內從未曾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而對於這些帶著「病毒郵輪乘客」標籤重獲自由的乘客而言,想要恢復「正常」生活仍需時日。
黃雅曦被一些網民質疑「對公共健康構成威脅」;烏克蘭撤離人員乘坐的大巴被他們即將前往的隔離點附近憤怒的居民用石塊砸碎;日本本土居民的行李運送服務也遭到商家拒絕。
「僅僅是在船上待過這件事,一旦被別人知曉,會被懷疑『沒有感染嗎?』而遭白眼吧。」日本埼玉縣狹山市一名76歲的男性19日下船後感嘆道。
與此同時,疫情也正進一步擴散——各國包機撤離的乘客中,已有至少25人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一名此前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的日本女性回到家後病發被確診。國際社會擔憂,疫情會否將隨著郵輪人員的四散而進一步擴大,郵輪上的乘客和船員已遭多國限制入境。
回顧過去的兩周多時間,「鑽石公主」號用高達近兩成的感染率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幾乎滿是紅叉的答卷。然而,在認識到整船隔離失敗的同時,如何找出正確答案,才是各國政府疾病控制部門、國際衛生組織和國際郵輪業界亟待思考的問題。
疫情防控,從來不只是人與自然的鬥爭。
(澎湃新聞實習生劉宇錕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