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滄海遺珠》我們很熟悉,它的典故你知道嗎,這顆珍珠是誰

2021-01-13 大概的愛情

成語《滄海遺珠》我們很熟悉,他的典故你知道嗎,這顆珍珠是誰唐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繁華的朝代,這與當時很多的忠臣良將的貢獻是分不開的,文官向皇帝提出了很多對社會發展有利的建議,武官南徵北戰,穩定了邊境。有這麼一位歷任高宗、中宗、睿宗三朝的老臣,他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狄仁傑,我們熟悉的是他的斷案能力的特別的強,他建立了不朽的功績,對大唐的興盛起到重要作用。

武則天是一個非常愛惜人才的女皇,狄仁傑就是被她重用的一位名臣。武則天掌握了政權,他協助女皇處理朝,他不畏權勢聞名中外,幫助武則天出理了很多的大案要案,深受人們的欽敬。

狄仁傑雖然從年輕的時候就非常的有才華,但是他當官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剛開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被人用,他的從政道路布滿了荊棘。他青年時代參加明經考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本來應該委以重任的,因為得罪了當時的權貴。結果被委任為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參軍。這是一個無足輕重的閒差。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因為狄仁傑剛正不阿,這時就有無賴的官吏對他進行誣告,想藉機搬倒他,於是皇上派大臣閻立本對狄仁傑的問題進行處理。

但是事情很多時候就是福禍相依的。狄仁傑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獲得了大顯拳腳的機會。就是在這次問訓的過程中,狄仁傑遇到了自己的伯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閻立本雖然當時已經手握重權,但是一個非常珍惜人才的官員,召來狄仁傑,見他相貌不凡,氣質高雅,心中先有了幾分喜愛。面對閻本立的詢問,狄仁傑回答訊問時,從容不迫,安詳鎮定,面對這麼沉穩的年輕人,閻立本驚奇起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狄仁傑憂國憂民的情懷在他的言辭中得到充分表現,又感動了這位欽差。

經過問訓過程中與狄仁傑的交談,閻立本將狄仁傑的大手緊緊握住說,春秋時的大聖人孔子曾講,通過一個人的過失就可以判斷這個人是賢惠的人,還是愚鈍的人。從剛才與你的交談中,我可以斷定,今天我的眼前就站著一位賢人!照我的看法,仁傑兄實在是一顆大海裡的珍珠,只是沒有進入採珠人的視線罷了!」

這就是成語滄海遺珠的典故,最早的記載是《新唐書·狄仁傑傳》常用來比喻被埋沒的人才或難得的人才。

相關焦點

  • 滄海遺珠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滄海遺珠,大海裡的珍珠被採珠人所遺漏。比喻埋沒人才或被埋沒的人才。出自:《新唐書 狄仁傑傳》:「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滄海遺珠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指被埋沒的人才。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因為它的分類眾多,不僅有大眾語言,還有各種生僻字、白話文、文言文。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
  • 「阿貓阿狗」是成語?!盤點那些你不知道的成語典故|學習乾貨
    內容來源網絡 印象中,「又弱一個」「喝西北風」,「阿貓阿狗」「卿卿我我」,是成語嗎? 如此具有高度迷惑性,導致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今天跟小博一起來看看,那些年我們不知道的成語典故吧。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李商隱的《錦瑟》,您認可是悼亡詩嗎?談一談我的理解
    這個典故的意思是,蚌蛤體內的珍珠和月亮的圓缺有關,月圓的時候珍珠就是完整的,月缺的時候珍珠就是殘缺的。我們理解一點就行了:珍珠之所以晶瑩剔透,就是因為有明月。(2)鮫人泣珠。這個典故的意思是,珍珠,其實是鮫人哭泣的淚珠。(3)滄海遺珠。(珠與滄海有關)這個典故被很多人忽略,其實它才是關鍵。「滄海遺珠」,原指大海中之珍珠為採珠人所遺漏。
  • 邯鄲成語典故苑
    成語典故苑集中了人們熟悉的58條成語典故,以碑刻、雕塑等形式展現園中。園中有尊鐵鼎名為趙鼎,它的形狀紋飾是仿照山西太原趙簡子墓出土的鐵質刑鼎而鑄。古代對用鼎的數量是有嚴格制度的,周禮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士大夫五鼎。平民百姓是沒有資格使用的。大禹治水,命人採九州之銅鑄成九鼎,表示九州,因而成為傳國重器。
  • 這些常見的酒字成語,你都知道它們的典故嗎?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與酒相關的成語不勝枚舉。我們不光要會喝酒,還要會聊酒,今天就聊一聊常見的酒字成語典故,你都知道它們的典故嗎?
  • 成語每日一薦|不屈不撓應該怎麼用,你知道它的典故嗎?
    典故:故事王商,字子威,繼承父親的封號為樂呂侯,是漢成帝的丞相,他為人耿直,作風正派。漢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長安城中忽然有傳言說要發大水了,長安城就要被水吞沒了。剎時間,整個長安城的老百姓都驚慌起來大家扶老攜幼,爭相逃命。消息傳到宮中,漢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宮中議事,商量對策。成帝的舅父、大將軍王鳳也驚慌失措,勸成帝、太后趕快躲到船上去準備撤離。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古典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都」。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本周我們分享和學習第一個成語—葉公好龍
  • 你不知道的成語典故:司空見慣 顛覆三觀的詩人們
    這是一個司空見慣的成語,對它出現在各種場景大家也司空見慣了,可是它的典故來處,估計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司空見慣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書中寫道:「劉尚書禹錫罷和州,為主客郎中、集賢學士。李司空罷鎮在京,慕劉名,嘗邀至第中,厚設飲饌。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 劉於席上賦詩曰: 鬌梳頭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李因以妓贈之。」
  • 你知道兩個字的成語嗎?三個字呢……(小升初必考的知識點)
    兩個字的成語?是不是很驚訝!兩個字的,一般不是詞語嗎?怎麼會是成語呢?請你看看詞語與成語的區別:詞語是詞和語的合稱,包括單詞、詞組及整個詞彙,文字組成語句文章的最小組詞結構形式。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 成語「目無全牛」是什麼意思?它的正確理解,跟你想的一樣嗎?
    成語,是語文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塊。因為有些時候,一個成語就能幫你潤色出一篇好的文章,這是因為成語本身,原本就包含著很多意思,所以當一個成語出現在文章中時,人們就會更容易理解你所想表達的意思。成語能給文章潤色的前提是,你正確使用了成語。
  • 這些常見的酒字成語典故,你都知道它們的意思嗎?
    我們不光要會喝酒,還要會聊酒,今天就聊一聊常見的酒字成語典故,你都知道它們的意思嗎?     成語出處: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酷愛飲酒、性情恬淡,不肯為五鬥米折腰,棄彭澤縣令不做,而去做「隱逸詩人」,每到重陽節就陶醉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風雅情緒中。
  • 你知道嗎?一個成語一段往事,我把成語背後的故事寫給你看
    不知翻過多少頁之後,我把目光停留在特別顯眼的一句話上,「每個成語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故事,只有了解故事的本身,才能更好地認識這個成語的含義。」這時的我,似乎在一瞬間被帶回到了高中時代的課桌上,這不是我的高中語文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嗎?
  • 挑肥揀瘦這成語我們生活中常常用到,那你知道它發生於哪個地方嗎
    挑肥揀瘦這成語我們生活中常常用到
  • 「走馬觀花」是一個成語,它的歷史典故是什麼?
    對了,這個成語的確有一個典故,就是一個人騎著馬看花的故事,用來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現在有書君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典故。在唐朝中期,有一位詩人叫孟郊。他出身貧苦,但是他從小勤奮好學,非常有才華。可是就是這麼一個有才華的人,在仕途上卻一直很不順利。在唐代,很多有才華的書生,都會去結交權貴。他們用自己的文章和才華得到權貴的賞識,靠著權貴去舉薦他們。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問問題,自己並不知道,有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一問三不知。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
  • 原來我們日常使用,用來交流的這些成語,背後都有它的典故
    我是喜愛名著的原創作者徹底擊垮了我想對你,每天給大家說說名著的人和事,希望大家喜歡我的原創作品。成語是漢字文明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文化。它是漢語裡面定型的詞語,大多是四個字組成,有的也有三個,五個等,不過不管數量不少,成語都有其固定的用法和形式,是一個整體,而且大多是從古代的故事中總結出來的話。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成語,在它的背後大多都是有歷史故事的說法的。
  • 成語典故 邯鄲最富
    成語典故已成為邯鄲地方文化一個極為突出的特色。成語典故構成了邯鄲歷史文化的獨特風貌,使它在101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具有了歷史文化的個性特徵。我們很難再找到一個與如此之多的成語典故有關的城市。2005年10月26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邯鄲「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的稱號。
  • 【古城文韻】那些與南皮相關的成語你知道嗎?(五)
    【古城文韻】那些與南皮相關的成語你知道嗎?每條成語的背後往往會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南皮作為千年文化古縣,在這片土地上形成的成語典故頗多,有的已收入《成語大詞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