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滄海遺珠》我們很熟悉,他的典故你知道嗎,這顆珍珠是誰唐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繁華的朝代,這與當時很多的忠臣良將的貢獻是分不開的,文官向皇帝提出了很多對社會發展有利的建議,武官南徵北戰,穩定了邊境。有這麼一位歷任高宗、中宗、睿宗三朝的老臣,他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狄仁傑,我們熟悉的是他的斷案能力的特別的強,他建立了不朽的功績,對大唐的興盛起到重要作用。
武則天是一個非常愛惜人才的女皇,狄仁傑就是被她重用的一位名臣。武則天掌握了政權,他協助女皇處理朝,他不畏權勢聞名中外,幫助武則天出理了很多的大案要案,深受人們的欽敬。
狄仁傑雖然從年輕的時候就非常的有才華,但是他當官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剛開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被人用,他的從政道路布滿了荊棘。他青年時代參加明經考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本來應該委以重任的,因為得罪了當時的權貴。結果被委任為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參軍。這是一個無足輕重的閒差。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因為狄仁傑剛正不阿,這時就有無賴的官吏對他進行誣告,想藉機搬倒他,於是皇上派大臣閻立本對狄仁傑的問題進行處理。
但是事情很多時候就是福禍相依的。狄仁傑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獲得了大顯拳腳的機會。就是在這次問訓的過程中,狄仁傑遇到了自己的伯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閻立本雖然當時已經手握重權,但是一個非常珍惜人才的官員,召來狄仁傑,見他相貌不凡,氣質高雅,心中先有了幾分喜愛。面對閻本立的詢問,狄仁傑回答訊問時,從容不迫,安詳鎮定,面對這麼沉穩的年輕人,閻立本驚奇起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狄仁傑憂國憂民的情懷在他的言辭中得到充分表現,又感動了這位欽差。
經過問訓過程中與狄仁傑的交談,閻立本將狄仁傑的大手緊緊握住說,春秋時的大聖人孔子曾講,通過一個人的過失就可以判斷這個人是賢惠的人,還是愚鈍的人。從剛才與你的交談中,我可以斷定,今天我的眼前就站著一位賢人!照我的看法,仁傑兄實在是一顆大海裡的珍珠,只是沒有進入採珠人的視線罷了!」
這就是成語滄海遺珠的典故,最早的記載是《新唐書·狄仁傑傳》常用來比喻被埋沒的人才或難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