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銘

2021-02-08 臨池軒書法

北魏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全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太原典籤王遠書丹、武阿仁鑿刻於陝西褒城縣東北褒斜谷石門崖壁。康有為將其列為「神品」,云:「石門銘飛逸奇渾,翩翩欲仙,若瑤島散仙,驂鶴跨鸞」。

漢中褒谷口是褒斜道最險要的隘口,絕壁陡峻,山崖邊水流湍急,很難架設棧道。東漢永平年間,漢明帝下詔在最險之處開鑿穿山隧道,歷時六年而成,古稱「石門」。石門東壁長16.5米,西壁長15米,南口高3.45米、寬4.4米,北口高3.75米、寬4.1米,隧道與棧道在同一條水平線上。褒斜石門是世界上較早的人工交通隧道之一。後漢開鑿石門道破廢,本崖文即記述了北魏重修褒谷道的原因、經過與結果,傳頌梁秦二州刺史羊祉「詔遣左校令賈三德」重開褒斜道的盛舉。《石門銘》全文融記事、頌功、寫景和抒情於一體,是石刻銘文的代表作。

漢代,佛學由印度傳入中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佛、道之學適應社會意識需要而日益熾盛,以寫經為一大功德。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延聘文學之士,撰寫文章以記其事。有的鑿石以作碑碣,有的就天然巖壁摩崖刻寫。短時間內,從漢代風行的立碑時尚轉向佛學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一度碑碣無數。石質堅硬,可以永久保存,尤其是摩崖,因山高險絕而常人難以到達,故少人為破壞。《石門銘》是北魏摩崖石刻的代表,也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因崖面廣闊,擺脫紙張限制,大書深刻,筆陣森嚴,氣勢雄峻,故而書風自然開張、氣勢雄偉、意趣天成,表現出大樸不雕的陽剛之美,堪稱鴻篇巨製。此摩崖石刻今已割移藏於陝西漢中博物館。

《石門銘》以首頁「此」字不損者為佳拓。此石刻為正書,凡28行,滿行22字,後段題記為7行,每行9-10字。它吸取了處於同一地漢隸名品《石門頌》蒼勁凝練的篆隸筆法,筆勢與體勢則吸取了漢隸跌宕開張、奇崛大氣的特點,書風超逸疏宕、舒展自然。康有為譽之為「神品」,在《廣藝舟雙輯》中評曰:「《石門銘》飛逸奇渾,分行疏宕,翩翩欲仙,源出《石門頌》、《孔宙》等碑,皆夏、殷舊國,亦與中郎分疆者,非元常所能牢籠也。」書者王遠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但康有為推之為南北朝碑十大書家。《石門銘》是魏碑中可以臨摹、借鑑的上佳範本之一,歷史上的許多著名書法家都曾得此石之沾溉。

提示:點擊圖片進入小程序,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碑帖頁面

相關焦點

  • 北魏《石門銘》高清版!
    據記載,魏碑是我國南北朝時期(420—589)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以北魏為最精,其中《石門銘》便是魏碑精品之一。   《石門銘》全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也稱為《王遠石門摩崖》。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刻,位於陝西漢中褒城東北褒斜谷石門東崖壁上,由太原典籤王遠書丹,武阿仁鑿字。《石門銘》碑高175釐米,寬215釐米,28行,滿行22字,後書題記7行,每行9至10字。
  • 石門銘高清圖
    雞頭關(石門今淹沒於水下)《石門銘》是鐫刻於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
  • 摩崖神品:魏碑《石門銘》
    《石門銘》是北魏摩崖石刻的代表,與《石門頌》有一脈相承之淵源,也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石門銘》,為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刻,又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由王遠編輯並書丹,武阿仁鑿刻。摩崖通高175釐米,寬215釐米,原刻於陝西漢中石門東壁,後鑿移到陝西漢中博物館。
  • 碑帖欣賞 | 北魏《石門銘》高清版!
    《石門銘》全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五○九年)正月刻,由王遠書丹,武阿仁鑿刻於陝西褒城縣東北褒斜谷石門崖壁
  • 《石門銘》,大圖更精彩!
    《石門銘》全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刻,由太原典籤王遠書丹,武阿仁鑿刻於陝西褒城縣東北褒斜谷石門崖壁。
  • 石門銘其銘文更有故事
    北魏《石門銘》,又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北魏宣武帝元恪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刻。原刻在陝西省褒城縣(今漢中市褒河區)東北褒斜谷之石門洞內東壁上,1967年因在石門地區修建大型水庫,乃將原刻石從崖壁上鑿出。1971年遷至漢中市博物館,保存至今。
  • 神遊石門 | 李明大字通臨《石門銘》(中)(附高清單字欣賞)
    作品曾獲第五屆書法蘭亭獎佳作獎二等獎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優秀作品獎(最高獎)首屆中國書法院獎(最高獎)全國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二等獎第二屆蘭亭獎和第九屆全國展提名獎紀念老子誕辰2578周年全國書展一等獎等       《石門銘》全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北魏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
  • 在《石門銘》的學習過程中,學習章法是必不可少的!
    對《石門銘》書法學習的運用,既要考慮《石門銘》自身的構字法則和布白特徵,又要兼顧具體的形式要求與書寫內容,從而選擇合理的章法布局。就《石門銘》自身來說,其依崖壁順勢展開,橫有行、縱有列,是打了界格書寫的。
  • 北魏摩崖石刻《石門銘》臨習指導
    《石門銘》是北魏摩崖石刻的代表,也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因崖面廣闊,擺脫紙張限制,大書深刻,筆陣森嚴,氣勢雄峻,故而書風自然開張、氣勢雄偉、意趣天成,表現出大樸不雕的陽剛之美,堪稱鴻篇巨製。此摩崖石刻今已割移藏於陝西漢中博物館。《石門銘》以首頁「此」字不損者為佳拓。此石刻為正書,凡28行,滿行22字,後段題記為7行,每行9-10字。
  • 魏碑名品:《石門銘》,高清精拓!
    提起《石門銘》,總有人會把它與《石門頌》搞混。《石門銘》刻於北魏,是魏碑楷書;《石門頌》刻於東漢,是摩崖隸書,兩碑都位於陝西褒城。此地褒谷口是褒斜道最險要的隘口,為打通交通,東漢明帝下詔開鑿隧道,古稱「石門」。《石門銘》是北魏摩崖石刻代表,吸取了《石門頌》蒼勁凝練的篆隸筆法,行筆跌宕開張、奇崛大氣,書風超逸疏宕、舒展自然,表現出大樸不雕的陽剛之美。此銘拓本以首頁「此」字不損者為佳,今天這個拓本就是精拓本。
  • 《瘞鶴銘》與《石門銘》的對比研究
    下面我們來解讀一下《石門銘》。《石門銘》全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刻,由太原典籤王遠書丹,武阿仁鑿刻於陝西褒城縣東北褒斜谷石門崖壁。漢中褒谷口是褒斜道最險要的隘口,絕壁陡峻,山崖邊水流湍急,很難架設棧道。東漢永平年間,漢明帝下詔在最險之處開鑿穿山隧道,歷時六年而成,古稱「石門」。
  • 瘞鶴銘和石門銘有什麼區別?
    崔鈞柏提問: 小編您好,我想請教楊先生,瘞鶴銘和石門銘有什麼區別? 《石門銘》碑帖印譜,網絡圖 楊先生回答:
  • 《石門銘》高清精拓本(附洪厚甜臨帖示範)
    來源✎綜合網絡編輯✎黑土(微信shufagongke1) 校對✎白雲《石門銘》全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東漢永平年間
  • 漢中石門水庫見底,古石門、古棧道是否重現?
    聽說石門水庫的水放幹了,好奇心驅使想看看石門水庫河底是啥樣?古棧道遺址,石門遺址是否會呈現?古棧道在石門水庫修建好後沉在了水下,雖然當年政府搶救了許多古蹟存放在漢中市博物館古漢臺館區中,但還是想看看古棧道是啥樣?石門是啥樣?
  • 長度僅16米的隧道卻是公認的「天下第一」,石門棧道的2000年傳奇
    這條隧道連接著石門棧道,是古蜀道之一的「褒斜古道」最重要的一段。而這道石門就是褒斜古道的「咽喉」,出了石門便是一馬平川的漢中平原,往南15公裡就到漢中市,過了漢中就進入四川盆地。石門,這條僅16米長的隧道敢稱「天下第一」,一是因為它是蜀道咽喉,二是因為開鑿年代,石門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車隧道」,當然是古代的車,不過按隧道的寬度和高度,現代小汽車也是可以通過的。
  • 石門洞天-摩崖石門
    石門飛雨          2020年3月,蘇民微信告知:「《石門洞天•陳蘇民篆刻》已經做好原拓印譜。刻了130多方,選出100方,其中勝境石門31方,詩詠石門19方,摩崖碑碣40方,故事石門10方。早在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永嘉太守謝靈運尋奇探幽,來到石門,被石門的絕妙景觀所折服,他多次登臨,並賦詩讚美,將此稱為「東吳第一勝事」。從此石門洞聲名遠播。至唐代,石門洞已成為我國道教名山36洞天之第12洞天。    石門洞有石門飛瀑、瀉銀潭、月洞、碑廊、觀瀑亭、劉文成公祠、靈佑寺、摩崖石刻、謝客堂、石門山莊等50多處景點。它們記載著石門的歷史和文化印跡。    謝靈運,中國山水詩鼻祖。
  • 《原神》石門坐標攻略 石門在哪裡
    原神石門的位置在哪裡呢,石門對於玩家們來說也是非常好找到的哦,合理的選擇變得更加的重要了。找到石門你才可以去進行接下來的種種不同的任務哦,所以這對於你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問題的,簡單的操作才是遊戲的重擔,是不是非常值得一試呢,輕鬆的選擇會讓遊戲變得更加的簡單,現在就一起來看看並且輕鬆搞定問題的吧。
  • 山瀾漫筆 | 漢中行(三):觀曹操書法真跡 賞「石門十三品」
    」的出現石門十三品?》《鄐君開通褒斜道》《鄐君碑釋文》《李君表》《石門頌》《楊淮表記》《玉盆》《石虎》《袞雪》《石門銘》《李苞通閣道》《潘宗伯、韓仲元》《重修山河堰》13件摩崖精品從山體上剝離取回在漢中市博物館陳列展覽《石門頌》拓片
  • 航拍石門村莊第十九季:石門澧水河
    航拍石門村莊第十九季:石門澧水河 出品:盧方卯 點擊右下角四方按鈕擴大觀看 下一季預告:石門官渡橋
  • 山瀾漫筆|漢中行(三):觀曹操書法真跡 賞「石門十三品」
    大家已經知道明修棧道的故事就發生在漢中的古褒斜道這條古道也因此為人們所知不過,這條古道之所以出名還有一個因素即「石門十三品」的出現石門十三品?》《鄐君開通褒斜道》《鄐君碑釋文》《李君表》《石門頌》《楊淮表記》《玉盆》《石虎》《袞雪》《石門銘》《李苞通閣道》《潘宗伯、韓仲元》《重修山河堰》13件摩崖精品從山體上剝離取回在漢中市博物館陳列展覽《石門頌》拓片